第二十五节清平乐(四)
作者:慕容古董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292

申时行笑道:“老臣也有一策,请陛下圣裁。”

万历道:“先生请讲。”

“陛下登极以来,数次下诏,要求地方官员轻刑减诉,要以仁慈之心,善待子民,与民休息。对刑部和大理寺也如此要求,废除酷刑,减少诛戮。”万历通读过大明律,知晓明朝用刑颇重,他虽有心加以大的改变,但时机和力量都还欠缺。方才采用诏书的行事,诏戒官员慎刑。现在听申行时如此说,已经猜到他的意思。

果然,申时行继续说道:“陛下仁慈,但大明疆域广大,生口众多,虽是圣明之世,作奸犯科之人仍间或有之。臣以为,可对犯罪之人加以侦别,凡是因过错过失触犯律法﹑罪行较轻者﹑株连以及情由可原的,都发配到边疆效力。给其改过自新的机会,也彰显陛下仁德。”

流放罪犯以充实边疆,是历代采用的老办法。西方英国俄国开发殖民地也有采用。但是大明的情况有一点点不同。就听王赐爵道:“陛下,臣以为申阁老所言有不妥。边疆重地,若流放罪民,其心怀怨恨,极有可能叛逃,相助敌人,非国家之福。且新开之地,正要吸引移民前去,若是变成流放罪犯之地,岂不相谬!”

这正是万历所担心的事。

张居正一笑,道:“申王两位大人所说的各有道理。不过此事有前例可循,秦汉之时征发平民戍边,隋唐则流放罪人与边关效力。罪人得宽大处理,流放抵罪,自当感激陛下,用心报效。若是担心叛逃,老臣以为可以让边疆官吏加强对罪人的监管。”他基本态度还是支持申时行的。

万历点点头,道:“就按照首辅的意见办吧。移民之事就先由内阁拟订一个条例,厘订细则,规定奖惩。再朕看了之后,最后交给兵部﹑户部和刑部实行吧。”

移民是必须进行的,不只出于巩固国土考虑,也是为了大明的前程。在上一次清查田亩过程中,由于免除了人丁税,所统计的大明人口为8000多万。如果接下来的几十年,大明国内安定的话,即便受到气候的影响,大明的人口也将大幅度的增加。

到时候,为养活增加的人口,人口势必会由人满为患的平原向未完全开发的山地丘陵转移——这也是后来满清解决人口增长的路子——以精耕细作,加大对土地的投入缓解人口压力。但是在多拥有了几百年历史知识的万历看来,这样的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实际上是没有价值的,仅是单一的粗放式扩展。

因此万历才想到了移民,不是向深山老林移民,而是向平原向城市向新开发的领土移民。以此来解决人口问题,也以来走一条新的道路,将农业发展脱离传统精耕细作的模式。其中的一个引子就是农场的建立。

在与阁臣商议了移民之事后,万历马上将话题转移到了伤残将士的安置问题上来。辽东数十战,战场上因伤残废和严寒冻残的士兵有一千多人,比例很大,为安置这些人,李化龙曾专门上折请示。

申时行道:“安置伤残士卒,朝廷有成法。给予一定的银两,放回故乡。再让地方官加以照顾也就是了。”

万历摇摇头,道:“朝廷是有这样的规定,但承平多年,这些规定早名存实亡了。再说了,这些士卒大多带有伤残,又没有其它的谋生技能,等到那可怜的几两银子用光,生活没有着落,也蛮可怜。若铤而走险,沦为强盗,岂不可惜?”

“这……”申时行显然没有想到天子会如此说,“陛下所见甚是,不知道当如何处理?”

万历道:“《大明军法》规定了士卒的退伍年龄,但对退伍士卒和伤残士卒的安置却没有规定。朕看来,这两个问题可以灵活解决。愿意归乡的发给银两让他归乡;无家可归以及不愿归乡的,可以由朝廷组织起来,建立农场,安置这些人。”

方逢时是兵部尚书,对这些事最是关心,问道:“陛下,这农场与卫所军垦有何区别?”

万历笑道:“军垦土地是朝廷的,收获是朝廷的,种植什么也由朝廷说了算。而这农场是退伍军人自己的,种什么由自己决定,收获后只缴纳平民一半的税赋给国家。在农场内部,推举能人主持,退伍军人按人均分配粮食财物。”

张居正很快看到了其中的好处,道:“甚好。在东北新开之疆土,多有无主荒地,可任其开垦,建立农场。如此退伍士卒和伤残士卒有了产业,能自食其力,不为社会之害。而且东北开发后,将为产粮重地,就可以供给京师,满足边关军粮,改变朝廷严重依靠江南的局面。真是一举数得。”

万历接着道:“不光退伍士卒,就是将军勋贵大臣也可以在新开之地建立农庄,只是他们没有赋税的减免。而且以后,朝廷封爵,也会多封在新开辟的疆土上。”如果用利益将大臣和勋臣卷进来,以后开疆辟土是不是容易一点呢?

用新开辟的疆土赏赐人,不损害自己的利益,这些内阁大臣也都没有了意见。特别是方逢时,在自己当兵部尚书任内,通过这些惠“兵”政策,想必会受到军中爱戴,也是一件光荣之事。乃问道,陛下:“不知道农庄的规模可有限制?”

万历笑道:“凡是无主之地,尽管圈占,多多益善。先圈下来,去衙门定下地契,然后再慢慢开发吧。朕听说,周王迁徙到辽东后,已经在这么干了,还从建州诏讨司买了数百女真人为奴隶,用来种地呢。”

想周王当初得知要迁徙到辽东,还有些磨磨叽叽的,后来得到万历的暗示,才放心去了。还没安居下来,就带着一大队郡王将军校尉找到了建州诏讨使李化龙,一面圈地,一面写地契,一面收买奴隶,忙得不亦乐乎。

周王如此,胆大的李谪凡也不例外,除了替部下的伤残士卒圈定了四五万顷荒地外,自己也打了一个偏手,和李化龙薛论道均分了。还将乌拉辉发二部的部民子女一部分交给了农场,一部分卖给周王。所得银钱为农场购置器械物质所用。

——这些都是情报都是锦衣卫提供的。李化龙李谪凡却在折子里说“请圣上定夺”,让万历一边笑骂“这几人胆子越来越大了,分明不把廉政司放在眼里,也是啊,廉政司才刚成立,还没拿出威风来,也没有成立分支,不然…”;一边拿了折子和内阁大臣讨论。

听万历如此说,内阁众臣都有些微微有些意外,像周王这样的做法似乎不妥。当初,万历迁徙周王到辽东,是惩罚周王,怎么现在到好像落了好处?周王如此圈占土地和买卖奴隶,其它亲王郡王也效仿起来,会是怎样?是否会成为害民害国之策?众大臣都在揣摩起这事的厉害关系来。

最后还是张居正说道:“陛下遵从圣人亲亲之义,尊崇礼遇宗室原本不错。但像现在周王的做法如同市侩商人,不像皇家作风,陛下是不是派人告诫一下?”这不过是面子上的说法,实际上张居正是担心藩王势力的膨胀。藩王不光政治军事上的实力膨胀会危害社稷,就是经济上势力膨胀,也对社稷不利。因为其特殊的身份,很容易和地方势力连成一气,横行一地,把持官府,仗势欺人。

万历却没有想那么多。这些年来,一方面陆续废除了藩王的许多禁令,给予他们更多的人身自由;一方面也在继续限制藩王政治权力,比如亲王郡王仍不能但任朝廷官职。按照万历的意思,让这些藩王宗室作一个富家翁就好了,因此才允许周王如此做。

听张居正如此说,万历笑道:“不像皇家作风还是小事。只要不违法乱纪,祸害地方就好了。他们如能本分些,安安心心地发财,自己逍遥,朕也省一些心思。”

要不本分,就怪不得朕了。

“愿为陛下分忧。”阁臣齐声道。

“这农场是朕的一个设想,其中细处必然还有很多未善的地方,也由内阁来拟订一个章程,务必要尽善尽美。好了,朕也乏了,今日就议到这里吧。”说着,就要起身离去。

“陛下,请稍等一下。”张居正忙道,“还有辽东封赏之事和抚恤阵亡将士之事,未得陛下谕旨。”

“封赏么?朕令有旨意。抚恤就按照规矩办,要优厚一点,特别是金环宇,少年夭折,可惜了,赠一等子爵,允许世袭吧。”万历道,金环宇是他亲自挑选派去辽东的,想助李化龙一臂之力,不想却是命薄。

“谢陛下圣恩。臣等告退。”

“辛苦诸位先生了。”万历起身,目送阁臣退下。偏又猛地想起一事来,叫道:“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