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略翻了翻书页,说道:“众卿以为此书真伪如何?”目光巡视诸臣,最后停留在了申时行身上。申时行见躲不过了,说道:“此书从前默默无闻,现在突然冒出来,真伪难辨;不可根据此书定大臣之罪。”
万历心道:“算你识相”,方要借机发作,又听邱橓说道:“陛下,此书真伪难辨,确实不宜采用。但既然已经献于御前,就该追查清楚其来历,若属实,正可彰高拱的一片忠心;若是伪造,则当治人诬陷之罪。请问王大人,此书从何而来?”邱橓与王士贞虽同样倒张,却不是同路人。瞧见所献之书多半是假的,便毫不犹豫的反戈一击,舍车保帅。
这让王士贞颇为意外,强道:“这是高拱家人所献,岂能有假?”
“献书人现在何处?”邱橓追问道。
“就在下官家中!”
眼看王士贞如此肯定,反让邱橓有了一丝犹豫。不过万历心中明镜一般,知道这《病榻遗言》是后人伪造的,当年高拱病逝之时,有万历特派的锦衣卫监视,根本就没有什么遗著留下。于是,说道:“既然献书人在王卿家中,即便传来对质。唐郎,你亲自带人去。”
“是!陛下。”
唐郎一去,朝堂上暂时安静下来。因为王士贞的这一举动,无形的削弱了邱橓等人的气势,又有几个老成持重的官员出来为张居正辩白,比如工部尚书李幼孜,都察御史葛兆光,礼部尚书杨巍等人。他们采取折中的办法,想要尽量避免事态的扩大,即便定张居正的罪,也希望不要牵连到他们的身上。大难临头,让他们不得不自保。
申时行这时也接着进言,委婉的表达了同样的意思,说道:“张居正的功过天下皆见,陛下宜开张圣听,广纳雅言,不冤不纵,得其中庸而行之。”
万历高坐龙椅上,看着申时行颇为儒雅的表演,顺势问道:“那先生以为当如何处理呢?”
申时行就害怕万历问他这一点,他一直在两派中间搞平衡,谁都不想得罪,想借调和两派的功劳获得首辅的位置。可是万历的话已经说出,也由不得他了。自好硬了头皮说道:“臣与内阁诸位大人商议,认为张居正功劳不可磨灭,但也确实有过失,皇上可以略加惩处,以戒后人。”说着看了同是内阁大臣的王赐爵和张学颜二人一眼,见他二人脸色凝重,似有所思。
申时行采取折中办法,一下子让朝臣们议论纷纷,虽然这办法都让两派都不能完全满意,但现在的情况下,又似乎是都可以接受的结果。就连江东之﹑李植﹑羊可立等人都犹豫起来,现在的结果,已经可以让自己成名了,而穷追猛打下去却结果难料。
万历也微微发笑。见过太多历史的他明白,现在的妥协绝对不会长久,现在退了一步,将来就会退许多许多步。反对张居正的人不光要否定张居正这个人,还要否定张居正的改革。先前从弹劾张居正的折子中,万历已清晰的窥见了这终极目标。
正要示意心腹有所举动时,又见堂上一人抗声说道:“张居正欺君枉上,弄权败政,大逆不道,岂可轻贷!臣请陛下追夺张居正官爵,谥号,查抄家产。追夺张居正诸子的功名官爵。让天下的乱臣贼子知惧。只张居正老母尚在,八十高龄,可留数亩田地,一处房产,为其养老。”
万历心喜,视之,乃是清流领袖顾宪成,现为御史。这位日后东林党的领袖,现在已经表现出他独特的风骨。只是,这“除恶必尽”的态度表现在这里有些不好时宜。
果然接着就听见邱橓等人随声符和,将矛头聚焦在了张居正欺君枉上,弄权败政这两点上。邱橓明白这是最容易激起君主义愤,团结最大多数人的两点。果然在大臣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一些原本中立的大臣也觉得张居正确实犯下大罪,左督察御史海瑞就是其中之一。听着御史们论数着张居正的种种不法事迹,海瑞心中波涛翻腾,热血喷涨,立时就要加入弹劾张居正的行列。刚要说话,便感觉到万历严厉的目光,紧紧的看了自己一眼。海瑞进入中枢已经好几年了,知道万历举措深远,方不敢造次。
在一片讨伐声中,先前为张居正说话的人都偃旗息鼓,内阁申时行王赐爵虽心中明白张居正罪不至此,但也不敢违背众意,一时束手无策。万历见此,不禁微微失望。
这时,一个略显苍老的声音说道:“朝廷设立御史言官是为了检察百官,弹劾不法,维护朝纲。今日,诸位御史弹劾前首辅张居正,罗列诸多罪状。乃是御史的本职,无可厚非。”
李植﹑羊可立等人道:“张阁部说的是。张居正当权时,权势滔天,我等不敢弹劾他,甚是惭愧。现在天子圣明,臣等自然效力,弹劾不法,以报答皇上厚恩!”他们见内阁大臣兼户部尚书张学颜出面说话,以为助己,甚是高兴。
张学颜接着道:“你们用不着惭愧,老朽与张居正同朝多年,对其功过也不敢枉下结论。当年,张居正起草世宗遗诏,拥立先帝;先帝不幸早弃天下,又辅助幼主,治理天下。其功勋有人或许不知道,学颜署理户部,试为诸君言之。”
万历大喜,知道有好戏看了,当即说道:“卿家自说无妨!”先封闭了反对者的口。
“万历初年,户部财政混乱,当时各省收入出去本省的开支,上缴给国库的银两每年不过一两百万两,此区区数目,如何够朝廷开支?王国光大人当时执掌户部,想必清楚当时情况。”
吏部尚书王国光应声答道:“不错,当时财政极为紧张。每年为官员的俸金,九边的军费,宫中的用度就让人费心不已。幸得张居正多方设法,开源节流,才得已维持!”
张学颜点点头道:“首辅大人为此清量田亩,公平税赋,一方面减轻百姓负担,也增加了朝廷的收入。经过清量,单是田亩就增加了近三百万顷,这自然得罪了不少人,可对国家却是大利!又裁减冗官冗吏,节省开支;推行考成法,使官员用心办事,提高效率。邱橓邱大人也久在朝中,我所言可有虚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