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南洋之虎之五
作者:慕容古董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636

葡萄牙得以继续租借澳门,明朝也明确了主权,获得不菲的租金,而且还取得政治上的一些利益。公平的来说,这是一份大抵公平的条约,虽然当时双方都不这么认为。总督为实际权利的减少而不甘,利玛窦念念不忘葡萄牙向明朝进贡的耻辱。而在明朝这一边,也有相同的心思,认为“允许葡萄牙人进贡”有损天朝的威严。历史往往就是如此。因此在酒会上,虽然双方都故做笑脸,一团和气,私下却是另一样心情。

晚间,返回旗舰,陈嶙再一次仔细地阅读了条文,他是名义上的最高交涉官员,责任重大,自然更加小心。现在条约还没有由内阁批准,如有不妥,尚有更改的机会。“云轩,这条文真的没有漏洞?”

周云轩正色道:“军门,小将怎么敢拿国家利益开玩笑?若条文有不妥,让夷人得利,遗害大明,小将岂不成了罪人?这条文小将已经反复思考过,应当无误。军门上奏朝廷,想必不久就会有回音的。”

陈嶙站起身来,说道:“天子那边我到不担心,担心的是那些言官。空口大言,不知顾忌,让人头疼啊。”

周云轩心有戚戚焉,言官的嚣张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而且言官特别对武事感兴趣,议论起武事来仿佛都是诸葛复生,实际上却是不通又不通。此风气虽有万历的遏止,仍然很盛。好在前不久,朝廷跌有大便,又重新界定了言官的权力,不知能不能改变这一作风。

到是直人快语的王道说道:“有皇上护着,言官能闹出什么来!水师在外,只管打仗就好,朝堂上的时期,嘿嘿,我老粗可是搞不懂,也不想掺合。”都是武人,彼此又熟悉,他说话便没有多少顾忌。

陈嶙面色僵了一下,道:“你小子说得容易。不过我等原也不该多管朝政的。”武人干政,那是最大的忌讳。别说自己小小的一个水师提都,就是戚继光俞大猷等功勋作著的老将也不敢轻言朝政。听说俞大猷俞老帅身体违和,不知严重不严重。神游一会儿,说道:“云轩,你文笔好,代我上奏天子吧。将这几日的经过,与葡萄牙谈判的笔录,还有《条约》的正副文本都一并上交天子,由圣上裁决。”

“明白,将军。”周云轩心想,姜还是老的辣,通通上交,美其名曰为一切由皇帝决定,实际上是在推卸责任。“将军,小将以为此次率师南来,逼迫葡萄牙人屈服,虽是大功;但却还没有完全显示我水师的威力,近来南洋各国如越南﹑占城﹑金边﹑大城等国要么内乱不已,要么强敌人环视,军门何不借此机会,率师巡视南洋,宣示威力,使南洋诸国归心大明。”

这是周云轩根据利玛窦的一句话想起来的,南洋诸国本是大明的属国,但近几十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关系正在逐渐淡化。如果强大的大明水师能出现在南洋,必然巩固大明在他们心中的地位,客观上也可以保障南洋华人的利益,让心怀不轨的人有所顾忌!

陈嶙乍听之下,有一点点心动,陆军在北方屡立战功,难道我水师就这样碌碌无为?不过也仅是一点点心动,他谨慎地说道:“向三宝太监那样宣威海疆,朝廷意见并不一致,成败好坏还需要后人评说。我等为将,没有天子圣旨,不可妄动。”

身为下属的周云轩心中直叫可惜,说道:“明白了,将军”。他提出巡视南洋的计划,是有自身的打算的,说来当初同时下派的羽林卫七名将官,出了做环球航行的李天煜外,其余龙青枫等人扬威大漠,金钟国横行南洋,都为国家建立了功勋,只有自己和王道在水师中默默度日,无所建树。周云轩自己不是王道那样的直肠子,自视甚高,如何能忍受?

瞧出周云轩的失望,陈嶙暗想“年轻人就当多经历些挫折,不然如何担当大任务?你们虽在天子身边呆过,也得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走!”,说道:“南洋虽暂时不能去,眼前却有一件小小的功劳。”

王道深感在谈判中自己出力太少,急忙说道:“军门,这事交给末将吧。”又转头对周云轩道:“可别跟我抢夺,坏了义气。”

周云轩一笑,说道:“还没说是什么事情呢?你急什么?”

陈嶙乃道:“前日谈判时,邓子龙将军遣人来报,说是台湾的番子作乱,围攻县城,虽没有得逞,也该惩戒一二。恰好福建那边的卫所军都抽调到了西南,又不习惯渡海作战,因此请求水师出兵。”江南水师奉旨防卫海疆,自山东以下,直到广东皆是其防御区域,平定台湾的番乱也是份内之事。

原来自从万历初年俞大猷将台湾纳入版图,朝廷设立台湾府管辖,任命沈有容为首任知府,鼓励移民,开发台湾,到万历十年台湾的移民已经超过了二十万。移民的涌入,引发了移民和原住民之间的冲突。这次冲突的起因是番人要强取汉人作祭祀用的供品,汉人不允,继之以争斗,终于酿成大乱。

汉夷相争在明朝乃是常事,东北与女真,西南与苗壮等族,都是打打停停不断根的。特别是近来西南总督凌云翼控制下的西南更是烽烟不断,但这些功勋向来不如边功。因此,周云轩也没有多少兴趣,慷慨的让给了王道。

王道也不计较,带了五艘大小战船,千余人马,扑上台湾岛,番子素无准备,又无精良的武器,不习战术,如何是王道的对手?一阵撕杀,直杀得番子血流成河,心惊胆颤,退据山野。王道还欲进兵,试图全部歼灭,以除后患,还是沈有容心有不忍,苦劝收兵。王道方才息兵,上表请功。沈有容自出告示安抚百姓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