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山河一寸血》中篡改的历史[转帖来自铁血论坛]
Hcxy2000关于转贴前的话:
很遗憾,因为小说的原因,在书评里已经有了关于国共两党在抗战时期贡献的争论。作者的观点很明确,在抗战的人群里,只有中国人,只有华夏儿女,没有政党之分!
要抗战,必然需要自身的壮大,以**主席为首的**人抓住了机遇,也就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人!
请时刻记住,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人!
这篇文章是作者在铁血论坛上看到的。里面绝大部分观点我是赞同的。这些观点,可以全面回答目前为国民党鸣冤的问题。
基于以上理由,请准备再发关于这个争论内容的读者注意,如果你的观点已经在这个帖子里被反驳了,那么我将毫不犹豫地删除你的书评。
再次说一遍,我是赞同的是这篇文章里面的绝大部分观点,而不是全部观点。
本文来自铁血论坛,感谢转贴者安倚天
第四十二集《 永恒的祷念 》
“我们深知这一套影像记录片,对整个历史而言是相当寙陋的。但即使如此,它已是唯一比较完整的保存了,至少这里面也记录了我们[把历史还給历史,让真相长白千秋]的客观与诚意。”
当不知历史真相的人们,听到这番话时,仿佛看到了一个诚实如斯的谦谦君子,对其所言深信不疑。
但在了解当时历史真相的人而言,则如同看见了一幅厚颜无耻的骗子嘴脸。
《一寸》做到了“不能无视、扭曲、甚至篡改过去。要真诚面对历史。把历史还給历史,让真相长白千秋”吗?
没有!《一寸》打着“真诚面对历史”的旗号,做着篡改历史的勾当!
《一寸》说:他们走遍了大陆、台湾,也到过日本、美国、俄罗斯。却偏偏有意篡改了许多历史事实。
1、明明抗日战争中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军队在对日作战,却偏偏抹去了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战功绩。《一寸》秉承新四军是“叛军”的说法,剿灭即不存在。然而,历史事实是,新四军在敌后对日作战中壮大起来,以至抗战胜利时,国府还都南京都害怕。淮海战役吃掉**50万大军就是新四军干的。
2、以不实之词污蔑史迪威将军。不是公平地反映国民党、美国两方面的说法,执国民党一面之词,而伪称‘[太平洋学会]为共产国际所渗透’,虚构‘马歇尔、史汀生、罗斯福都深受第三国际的影响’。
3、毫无根据地指责苏联支持**攻击**。实际上有许多历史文献(国民党的、**的)都能证实国共摩擦是国民党首先挑起的。我将在下一贴在列出证据。
4、有意掩盖了蒋委员长的一项伟大的历史功绩——曲线救国论。从日军的枪炮下保存了50多万**,56名将军,22名国民党中央委员。蒋委员长派这些人替日军抵挡了八路军的进攻,让日军能腾出手来,有力地帮助日本人完成了‘一号作战’计划。
至于《一寸》中囿于错误的历史观和思维方法,所作出的非客观叙述,也还情有可愿。况且,我在前面已一一指正,不必再说。
影片的后续部分是对当年各大战场的巡礼。
“然而我们仍要强调,对日抗战,确实是我华胄亘古以来,最庞大、最惨烈,也是最具决定性的一场民族战争。尔今尔后,无论中国人将要走向何方,都不影响此一关键之战的贡献与价值。”
“我们当不忍心去扭曲已成事实的历史,更应让所有在此一役中流血流汗、忧心劳力的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应得的尊敬,与永恒的怀念。”
补正一:
从双方当时的文献来看,首先是国民党确立了**的战略方针。因为,国民党发现:在1937、1938年,一年多的合作抗战中,虽然双方相互配合很好,但有一个隐忧。那就是**不肯如国民党所期望的那样打硬碰硬的阵地战,一直强调独立自主,敌后配合打运动战。这样打起来,国民党明显吃亏。
国民党军装备不如日军,士兵的军事素质也差了一大截,各路军阀又不能同心同德,各打小算盘。这样打起来伤亡惨重,只得节节后退。
而共军则不然,无固守一地的包袱,实施机动作战。常常趁日军无备之时,猛杀一刀,抽身就走。
这样一来,蒋先生欲借日军之手削弱共军之力量的算盘也就落空了,相反,沦陷区愈大,**的活动范围也随之扩大,共军的军事力量在得到沦陷区民众的支持下也愈来愈强。
蒋先生自然不能“坐看**赤化中国”。于是只好自己动手了。
对比双方当时的文献,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国民党基于一贯的防共、**立场,鼓动地方军阀首先向**打了第一枪。
如鹿钟麟(原西北军)制造磨擦吃了亏以后,被老长官冯玉祥狠狠骂了一通,冯说:我让你打日本,要与**合作,你管那些**的屁事干什么!鹿迫于蒋介石和冯玉祥两方的压力,左右都不是,只好辞去河北省主席一职了事。
有关国共摩擦的历史文献摘录:
=============================================================================================
国民党部分:
1939年1月,国民党在重庆召开了五届五中全会。这次会议决定了三件事:
1、蒋介石在五中全会上,对于抗战到底的“底”作了规定。他说,抗战到底的“底”就是“要恢复‘七七’事变以前的原状。”蒋介石的讲话和日本政府的第三次《近卫声明》很相近,《近卫声明》中说:只要国民党政府承认满洲国,实行日满华三国经济合作。中日双方便可停战议和。蒋介石在这个时候,这个场合亮出他的“底牌”,无异于以官方的身价、公开的名义回答日本的诱降。
2、确定了依靠国际调停“和平”解决中日战争的方针。
3、确立了**的方针。国民党五中全会着重解决的问题是**。蒋介石在会上作了“唤醒党魂、发扬党德与巩固党基”的报告,根据这个报告.会议确立了“溶共”、“限共”、“防共”的**方针,通过了《整理党务决议案》;设立了防共委员会。
会后,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国民党政府内政部、中央军委办公厅党政军机关。在蒋介石亲自领导下,制定了一系列**文件。主要的有《共党问题处置办法》、《沦陷区防范共党活动草案》、《第八路军在华北陕北之自由行动应如何处置》、《异党问题处理办法》、《运用保甲组织防止异党活动办法》等。
《共党问题处置办法》是国民党**活动的总纲,该件共四节、三十一款、六十项。其中 :
在“目前极待解决之问题”中,讲到陕甘宁边区,“绝对不能令其存在”;讲到晋察冀边区 “应遵令撤消”。
在“一般取缔办法”中规定,军事方面“其军令、军政,应统一于中央”。
在“党政方面”,“共党外围组织,如民族解放先锋队、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工人救国会、农人救国会、妇女救国会、全国学生联合会,应即严令取消,由中央指导机关接受训练”。
在行政方面,“‘陕北公学’与‘抗大’应令停办”。
在军事方面,“加派有力部队,或忠实精干之游击干部前往冀、鲁,俾加强本党在华北之武力,以限制共党之发展。” ;“加派有力部队开入陕北,或陕北就地编组军队,以树立本党在该区内之武力,保障党政工作之推进。”
“党政军各机关对付共党之态度,中央可示宽大,地方务须谨严,下级积极斗争。”
“制裁共党活动,应尽量运用民众力量,党改机关避免直接出面,尤须避免党派斗争之痕迹。”
看见了没有,国民党在1939年1月后,就作出了“加派有力部队开入陕北,或陕北就地编组军队,以树立本党在该区内之武力,保障党政工作之推进。”的决定。若共军不接受编组,那就怎么样呢?那就是共军攻击**。
按照国民党的逻辑:若强盗进了你家,你绝对不许反抗。你一旦反抗,那就是“以武力威胁他人的生命安全”,必须绳之以法。
《沦陷区防范共党活动办法草案》是国民党对敌后根据地的**政策。
其引言中说:“查**在沦陷区之活动几较普通区为重视,为积极,以目前情势而论,大有失地愈多该党发展愈迅速之趋势。究其原因,一半由于日伪与本党之势力均多所不逮,一半即由于该党党政军在该区域内均能协同一致切实合作,故每至一地即如入无人之境,致令其组织活动日益坐大。”
处置办法:
(1)策动沦陷区本党忠实党员,打入**各级组织,从事内线工作,刺探其内情,并分化其力量。
(2)策动本党党员及优秀青年,打入**所操纵之各种民众团体及游击部队起党团作用,分化其组织,并夺取其领导权。
(3)策动全体党员,从事**活动防范之调查监视等工作,打破过去一般党员对**之放任态度。
《第八路军在华北陕北之自由行动应如何处置》。在第一节“问题性质之认识”中说:
“目前**势力,虽以华北陕北为根据,然其活动范围,则普及各地,而尤以华中各游击区为甚,故对第八路军在华北陕北自由活动之处置问题,实即对整个中国**活动之处置问题,如处置得当则共党活动之范围,或仅及于华北陕北,其他区域则无发展之余地;如处置失当,则第八路军将利用沦陷地方中央统治力量鞭长莫及之情势,扩大其自由活动之范围。结果中国抗战形成国民党失地,日本与**分地之局面,日本与**相反相成,本党统治之土地,将一失而不易复得。”
在此,国民党将中国之土地视为党之私产。故有“中国抗战形成国民党失地,日本与**分地之局面,日本与**相反相成,本党统治之土地,将一失而不易复得。”之忧。而无‘无论国民党、**所控土地全是中国所控之土地’的念头。所以向**收复国民党所失的土地势在必行。
========================================================
在那一时期,**的文献如何呢?
《目前八路军在华北华中的方针》 (一九四○年四月一日)——**中央及军委发给所属部队的电文
朱彭,杨,刘邓,徐朱,陈罗,雪枫,胡服,项英陈毅:
目前我在华北、华中之方针:
(一)某方现在黄河以北及吕梁山脉集中大军,我之任务在于极力缓和之,避免一切刺激某方之言论行动。我军则谨守防线,深沟高垒,以备不虞,对其军事挑衅极力忍耐,不还一枪,多写诚恳坚定而无刺激性的函件、传单、标语,达到缓和其情绪,稳定我防线,使山西、河北两省归于平静局面之目的。非得中央同意,不得发生军事冲突。
(二)某方现在鄂中、皖东、淮北三区大举进攻新四军,我新四军应坚决而有计划地进行自卫战争,其皖东、淮北两地,务须独力坚持三个月,以待援军到达,然后大举反攻。
(三)我八路军有抽调足够力量南下华中增援新四军,打退反动进攻,消灭投降**势力,建设新的伟大抗日根据地之任务。此根据地以淮河以北、淮南铁路以东、长江以北、大海以西为范围。其指挥人员与兵力配备由朱、彭统筹之。其到达时间,分为三期:第一期须有一个主力团,以急行军于一个月内外到达皖东;第二期为三四四旅,须于两个月内到达淮河附近;第三期须有相当大的兵力(不少于一万五千人),于三个月内外到达苏北扬州附近。一、二、三期兵力总数,共须四万至五万人,方能完成此紧急伟大任务。
(四)我鲁南、胶东部队,须积极行动,消灭一切最反动的投降**势力,扩大抗日根据地。惟须极力争取中间势力,对一切尚能与我合作抗日之部队及虽然不好但尚未向我进攻之部队,均须极力联络,不得侵犯其一人一枪。
(五)无论华北、华中,一律依照中央迭次指令,采取政治上的攻势,号召一切友军反对内战,拥蒋讨汪,团结抗战。
(六)总的目的,在于打退反动进攻,扩大抗日势力,克服投降危险,争取时局好转。
(七)具体布置,各地依此总方针计划之。
中央及军委
四月一日
《对中间派应采取的方针》 (一九四○年四月十二日)——**中央及军委发给所属部队的电文
陈罗,雪枫,胡服,并告朱彭(转左黄),徐朱,刘邓,项英:
某方政策是推动各中间派向我们斗争,使其两败俱伤,并使我们得罪各中间派,陷我们于孤立。因此,我们对于陈、罗附近之于学忠,雪枫附近之何柱国、孙桐萱,先念附近之川军、桂军、西北军,胡服附近之桂军,必须采取如下方针:
(一)直接派人或间接托人或公开寄信发传单,表示我们完全不愿意同他们磨擦,请他们顾全大局,保存友谊,以免两败俱伤,渔人得利,这种表示要继续不断。
(二)当他们迫于某方命令向我进攻时,我应在不妨害自己根本利益条件下,先让一步,表示仁至义尽,并求得中途妥协,言归于好。
(三)当他们不顾一切向我进攻妨碍我之根本利益时,我应对其一部分给以坚决打击作为警告,打后仍求得互相妥协。
(四)只有中间派转变成了坚决的不可变化的顽固派,如同鹿钟麟、石友三之类,才采取完全决裂政策,坚决、彻底、干净、全部消灭之,这种政策的性质亦是对于其他中间派作警告,使其他中间派有所畏而不敢磨擦。
以上方针的具体执行由你们依情况决定之,中央军对我进攻时亦须同样采取此方针。因为中央军各级官长中只有一部分军官及政训系统是顽固派,其他多是中间派,也有一部分进步派,决不能把中央军看成都是顽固派。
中央书记处及军委
四月十二日
《利用一切机会对黄埔系军人进行统战工作》 (一九四○年十一月十六日)
这次苏北事件中,税警团未参加**战争,而该团干部大半都是黄埔生。过去华北与朱怀冰冲突时,其中一个师也未参加**战争,而该师干部同样也有些黄埔生。我驻阎办事处主任王世英同志,能与该地中央军(胡宗南)的黄埔生高级干部进行了很好的统一战线工作。这一切证明,我党我军中过去把黄埔生看作一个笼统的**集团的传统观念是错误的、有害的。在目前严重时局,急须改正此观念,利用一切机会与黄埔生军人进行统一战线工作,不要刺激他们,而应以民族至上的观念来打动他们,使他们不肯投降日寇,使他们对**战争取中立或消极态度,这对挽回危局有重大意义。
毛、朱、王
铣
《目前的国共关系和我们的策略》 (一九四一年二月十四日)——**给周恩来的电文
恩来同志:
各电均悉。
(一)估计是一致的。**不会变,**可能下降,“剿共”可能停顿(只说可能)。
(二)只要此次**下降,“剿共”停顿,将来再发动**,再举行“剿共”就困难了(除非投降),故目前是时局转变关头。
(三)敌必向蒋进攻,某君估计是对的,利用日蒋矛盾仍是我们政策中心。
(四)但对蒋让步则危险(如你所说),目前是迫蒋对我让步时期,非我对蒋让步时期,熬过目前一关,就好办了。
(五)蒋从来没有如现在这样受内外责难之甚,我亦从来没有如现在这样获得如此广大的群众(国内外)。
(六)蒋不会对敌举行反攻,他的主意仍是保存实力。但日本向蒋进攻的可能甚大,蒋亦不得不被迫应战,实力仍不能保存。
(七)目前国共是僵局,但时间不会久,敌大举进攻之日,即僵局变化之时(但如敌不进攻则僵局会继续)。
(八)只有那时,蒋表示对我和缓,我才可以表示和缓,但目前非其时。目前让僵局存在正是有利,愈僵愈于我有利,愈于蒋不利。
(九)目前的僵仅政治上僵(国共关系上僵),军事上在我并不僵,因我并未去打他。
(十)如蒋再令汤集团攻淮北,是他自造僵局,将来敌军再一击,他失败更大。如蒋不再打淮北则目前就可解消他自己的军事僵局,仅剩一个政治僵局,蒋如聪明,应如此做。
(十一)我之政治攻势(十二条)压倒了蒋之攻势(皓电、齐电、皖南事变、十七日命令、限期北移、纪律命令、华中进攻等等),我之攻势已收成效,还会有成效的。
(十二)我们目的不在蒋承认十二条或十二条之一部分,他是不会承认的(当然对党内外群众都不应如此说,仍是要求蒋承认),而在于以攻势打退攻势。
(十三)目前形势是有了变化的,一月十七日以前他是进攻的,我是防御的,十七日以后反过来了,他已处于防御地位,我之最大胜利在此。
(十四)只有军事攻势才会妨碍蒋之抗日,才是极错误政策。政治攻势反是,只会迫蒋抗日,不会妨蒋抗日。故军事守势政治攻势八个字是完全正确的,二者相反正是相成。
(十五)对于国共关系,军事守势政治攻势也只会拉拢国共,不会破裂国共,对于一个强力进攻者把他打到防御地位,使他不能再进攻了,国共暂时缓和的可能性就有了。
(十六)用蒋介石的手破了一条缺口的国共关系,只有用我们的手才能缝好,我们的手即政治攻势,即十二条,除此再无别的妙法。
(十七)以上各点请向某君解释,并问他的意见如何。
(十八)华北、华中敌我兵力及配备弄好即告。
**
寒辰
以上这些**中央及**的电文,清晰的说明了,国民党所持的是进攻战略,**打的是防守反击。
在日本防卫厅编撰的《华北治安战》下册 第23页中有**汇同日军联手清剿共军的记载,请看以下:
第二期作战(2月17日—28日)(注:1942年)师团从17日以后,撤回分散部署的部队,以一部兵力转向沁水,主力则一面扫荡,一面南下,对马壁村(沁水东北10公里)附近之敌进行了剿灭战。在21日夜间,从沁水、浮山、府城镇一线,缩小包围圈,随后进行扫荡,取得了很大战果。在此次作战中,山西军第六十一军(军长梁培黄)以其主力,作为我方友军参加了战斗,此点值得注意。
这是出现在日本文献中记载的:日、**队携手剿灭共军的记述。
谢维思在1944年10月9日给美国国务院的报告中写道:“获得广大人民支持的**,在未来的中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如果国民党不进行**那样的政治、经济改革,**在较短时间内,将成为中国的统治力量。”
标题:如何看《一寸河山一寸血》中篡改的历史,还原其真像?
当我们看待抗日战争的那段历史时,应站在我是普通中国人的角度来看。
在那段历史中,最为纷乱密雾重重的是国共两党之间既有协作又有争斗的活动,其核心就是希望壮大自己的力量,削弱对手的力量。首先我们观察的基本立场是:
我们必须承认,任何一个政党必有其私利。任何一个政党必有扩大自己力量或者说扩大自己势力范围的本能,任何一个政党必有获取政治领导权的目的。这个目的就是该党最大的私利。
在这个政党扩大自己势力范围时,获取政治领导权的过程中,必然与其他政党发生冲突。
如果冲突的各方都承认对方的目的是合法的,都能在法律范围内,双方共同遵守的规则下进行约束,那么这种冲突就表现为竞争。注意,竞争的前提是:承认对方的目的合法!
如果任一方不认为对方的目的合法,因而对冲突的另一方使用武力。那么,有两种结局:1、对方被掐死;2、爆发战争。总之,一旦动用武力,其结果只有一个:某一方被灭掉。
且不论对方的私利是否合理,首先动用武力的一方无疑是将本党的私利凌驾于国家、民族利益之上。因而,不惜促使内战爆发。
在政党冲突中,只要他们口中所喊,心中所想,手中所行,所谋求的私利不损害国家、民族这个最高利益,他们的政策、方针、措施与国家、民族的利益相一致。我们就应该认为是可以接受的。
人民以各自的利益汇集成整个国家、民族的利益,他们将以不同的方式表述他们各自支持那一方,也就是承认那一方的私利是合理的,可以接受的。
因此,站在某一政治派别的立场上,指责另一方谋求私利,只是一种无聊的言论。难道他们那一政治派别就没有自己的政治目的?就没有私利?他们真的就做到了“无私无欲”?
其实,任何一个指责对方政党的言论,都是出自于自己的政治目的,也就包含了本党的私利。问题不在于有无党派私利,而在于其私利是否与国家、民族的利益相一致。
从已经公开的历史文献来看,可以肯定的说:国共两党之间武装冲突是国民党方面挑起的,有《共党问题处置办法》、《异党问题处理办法》、1940年11月14日的《黄河以南剿灭共军作战计划》等文件作证。观察两党在那一时期的文献,可以看出国民党是主动进攻方,**是积极防守方。
国民党的《第八路军在华北陕北之自由行动应如何处置》文件中。在第一节“问题性质之认识”中说:
“目前**势力,虽以华北陕北为根据,然其活动范围,则普及各地,而尤以华中各游击区为甚,故对第八路军在华北陕北自由活动之处置问题,实即对整个中国**活动之处置问题,如处置得当则共党活动之范围,或仅及于华北陕北,其他区域则无发展之余地;如处置失当,则第八路军将利用沦陷地方中央统治力量鞭长莫及之情势,扩大其自由活动之范围。结果中国抗战形成国民党失地,日本与**分地之局面,日本与**相反相成,本党统治之土地,将一失而不易复得。”
在此,国民党将中国之土地视为党之私产。故有“中国抗战形成国民党失地,日本与**分地之局面,日本与**相反相成,本党统治之土地,将一失而不易复得。”之忧。
另外,有些网友举出《中条山战役》指责**见死不救。但是他们却割断的历史的前因后果。
1941年1月6日,皖南事变,**提出13条要求。包括撤消“新四军是叛军”的决定,释放被俘的新四军官兵,惩办肇事者等要求,国民党一条也没答应。
1941年5月7日,日军进攻中条山。
我想问的是:
假如你与某个“盟友”并肩作战,但都心里盘算:打赢了以后,我俩谁是老大?
你的“盟友”突然对你猛砍一刀,使你一条胳膊重伤。你向他要医药费,他都不给你。这时你的那个“盟友”陷入了危险,但你看得出还要不了他的命。
你会用你尚能动的一支胳膊去救他吗?
我敢说:世界上任何人在这种情况下都不会出手救对自己下刀子的“盟友”。
所以,用《中条山战役》指责**见死不救是掩盖了历史真相的污蔑。
[江海寄余生]的转贴中也提到:
蒋介石急令周恩来转告延安,要求太行山、太岳山根据地的八路军从背后袭击日军,以解中条山之急。8日毛致电周/恩来:“(一)对于敌军进攻,须强调‘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进攻’的号召。(二)/对于国民党要求我们配合作战,须告以当然如此,不成问题。(三)我们要求事项:(甲)迅速解决新四军问题;(乙)速发饷弹;(丙)停止**;(丁)派机送周回延安开会。”然后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讨论《关于我党在反对第二次****斗争中的教训》。
这里,**显然利用蒋介石的危急,提出**的要价:(甲)迅速解决新四军问题;(乙)速发饷弹;(丙)停止**。
这个要价合不合理?显然是合理的。
蒋介石答应了吗?没有。
如果你说:把我身上的刀子拔出来,我就帮你。 但你的“盟友”不肯拔,你还会出手帮他吗?
我们看待这段历史,不是站在那个党派的一方,而是站在中国老百姓的立场上才能不受偏见所影响。
那个开口就说:“武装叛国分子就是杀的太少了,没有杀绝,中国才被贻害成这样的。”显然不能在公正的立场上看待历史。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