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计算X攻心X囚徒困境
作者:舟亦轻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7829

等了许久的谭默总算见到了袁曦,看到她怀里的七七小少爷,谭默就在嘴角抽搐中了解了她姗姗来迟的原因了。

抱歉地笑了笑,袁曦落座,立刻问道:“谈得怎么样了?”

“谈过了,但是如我们所料,很不乐观,或者可以说,对方根本没有诚意与我们合作。”谭默叹了口气。

袁曦皱眉道:“他们订下的价格是多少?”

谭默叹了口气,“以千斤为单位,千斤五百两。”

“什么!”袁曦抽气道,“这分明是打劫!”

“不错,这正是光明正大的打劫,他们拦下路,我们不能不过,没得选择。”

袁曦低头沉思,沉声道:“你把情况详细跟我说说。”

谭默点点头,把账本交到袁曦手中。

“这是我暗中得到的青州三商的部分交易清单,经过分析,这些圆枝木的单位成本仅为五十两,正常情况下的最高售价为一百八十两,最低售价为八十两,这次漫天要价,就是因为他们看准了我们不得不买,而且不得不像他们购买,所以他们连成一线,共同抬高价格。”

袁曦打断谭默,问道:“据我所知,我们不得不买,他们也不得不卖,这批货如果不能在十月卖出,青州商界从此就没了他们三人,他们凭什么抬价?”“可能他们也得到了消息,知道我们必须在九月进到这批圆枝木。”

“他们知道我们需要。所以大量囤积……”袁曦将宋子玉说过地话重新整理。“现在地单位成本应该不只五十两吧。”

根据边际成本递增规律。他们要在短时间内收购到这样数量地圆枝木。所需要地劳动力资源乃至圆枝木地市场价格提高。都会立竿见影地拉高成本价。

谭默赞赏地点点头。“虽然无法得出确切数字。但是我们估计应该在六十两到八十两之间。”

“现在我们一个非买不可。一个非卖不可。其实他们并没有什么优势。我们唯一不利地地方。在于时间。可是你说他们知道我们时间紧迫。也不过是你地猜测。这件事知道地人不多。他们怎么会得到消息?”袁曦疑惑道。

谭默叹道:“世上本没有不透风地墙。有些东西。我们能拿到。对方也能。”

袁曦咬了咬下唇。她在想事情或者苦恼时常会做这个动作。

“让我想想……我们要在九月进到圆枝木,而他们也不能超过十月。我们需要三千个单位地圆枝木,而他们有……有多少存货?”袁曦抬头问道。

“三商的存货总量,估计在五千左右。”谭默回道。袁曦眼睛一闪,“那他们往年的销售量是多少?”

“一千五。”这些数字,谭默早已牢记于心。

“也就是说。即使我们将三千圆枝木买下,他们也还有五百存货可能会化为乌有。”

“可是如果他们能卖出这三千个单位的圆枝木,这五百存货的损失对他们来说就微不足道了。”

“如果他们没卖出呢!”袁曦挑了挑眉。

谭默不解。

“我想问谭叔一个问题。有两个男子因罪被捕入狱。被分隔在两个密室里进行盘问。如果两个人都认罪招供,那么各判刑10年,如果两个人都不认罪,则各判刑一年。如果一人认罪指证另一人,而另一个人不认,那么指证之人可无罪释放,另一人则获刑二十年。谭叔,你觉得这两人会怎么做?”

谭默莫名其妙地看向袁曦,不明白她为什么突然问一个毫不相关的问题。

“当然是都不认罪!”

袁曦笑笑。“是啊,当然是都不认罪!可是他们是被隔离开来地,并不能知道对方的情况,到底对方是否认罪指证了自己,如果对方认罪,而自己不认,岂不是要坐二十年牢?刑讯的是个行家,用言语一次次攻破罪犯的心理底线,最后的情况。常常是两人都招供!谭默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袁曦微微一笑,这是现代微观经济学中常提到的囚徒困境,通过事先协商,双方承诺都不认罪,可是事情发展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许多意外,让承诺过的双方互相猜忌,最后打破承诺。

“两个罪犯之所以打破承诺,原因有很多,在这里。最重要的有两点。第一,被隔绝开。无法进行沟通。第二,互相不信任。谭叔,青州三商是什么样的人,你一定很清楚吧!”

谭默眼中精光一闪,终于领悟到袁曦地意思。

“三个人都是老奸巨滑唯利是图之人,基本没有信用可言!”

袁曦笑道:“那么谭叔知道怎么做了吧!”

谭默胸有成竹,但是又想听听袁曦的意见。“还请夫人示下!”

袁曦看谭默的眼神,自然知道对方是有意这样问地。

微微一笑,袁曦说道:“三步!第一,断绝联系。第二,故弄玄虚。第三,各个击破!”

谭默笑道:“谢夫人指示!”说罢大步离去。

当然,他心里还是有一丝疑惑,那句在他心里绕了多次的话太有少爷的风格了!

袁曦脸上还带着微笑,如果谭默回头,一定看到一丝心虚。

青州三商的例子在现代也很常见,专业名词成为卡特尔,比如中东的石油组织,成员之间协商定下产量与价格,在范围内形成垄断,获取暴利。这种做法虽然存在成功的例子,但毕竟很少,更多的是早早消亡,平均寿命不过两年。

失败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市场占有率不够,比如高利润引发了新竞争者的涌现,等等。但最重要地,往往是来自内部的不信任。因为卡特尔一般为国家法律所禁止,所以成员之间的协议无法得到法律保障,唯一能做的就是成员之间的违反性惩罚。

青州三商利用这个契机连成一线,抬高价格,本来是可以大捞一把地。但是他们三人的性格注定了这个计划的失败。

互相猜疑,贪财好利,只要针对这两点进行打击,一个月之内,他们必定缴械投降!

这个时代的商人凭借着商业触角地敏感性在商场中做着类似本能的反应与博弈,而她幸运地学到了后人归纳地市场与经济知识,能够更系统、更有条理地去理解市场、摸清它地脉络与规律。跟他们比起来,她终究只能叹一句:吾不如也!

封邑最近心情很不好,很焦躁。因为南方宋氏一点动静都没有,这让他十分不安。

“你说,他们九月必须要拿到这批货物。是真的?没骗我?”封邑第十三次问他的管家。

很多时候,你言之凿凿信心十足的答案,被别人一问“确定”?自己便又怀疑了起来。

封管家,被问了十三次,终于也开始怀疑了。

这件事确实并非他亲耳所闻,即使是亲耳所闻,如今他也不得不怀疑自己的耳朵了。

看到封管家脸上的犹豫,封邑压抑许久的焦躁总算爆发出来。

“你说!到底是不是真地!”封邑用力地拍上桌子!

封管家缩了缩脖子,他知道封邑现在只是需要有人给他一个肯定地答案。可是他现在倒不敢确定了。

七天过去了,宋氏一点动静都没有,没有找他们接洽,甚至没有准备进货地痕迹。

封邑颤抖着拿起杯子,杯盏碰撞,一阵清脆地声音。

“老郭怎么说?”封邑喝下口凉茶压住怒火。

封管家低垂着脑袋,“没有任何消息!”

“啪!”上好的瓷杯被摔到封管家脚下。

“到底是怎么回事!派人去问一问!”封邑怒吼道。

“是是是!”封管家连连点头,急忙往外跑去,却和另一个人撞了个满怀。

封管家大怒。正要骂人,却发现眼前正是消失许久地信使!

封邑也看到了,大喜道:“有什么消息?”

信使将一封信递到封邑手上,默不作声地退下。

封邑颤抖着撕开信封,展开信快速一扫,一双牛眼顿时瞪成青蛙眼!

“上当了上当了!这个该死郭老奸!我就说他信不过!”封邑气得直跳脚。

封管家小心翼翼上前,“老爷,出什么事了?”

封邑手上信纸一扬,“你、你自己看看!”

封管家接过一看。脸色也白了。

信上的消息只有三条。

第一。九之期是宋府放出的烟雾弹,目的在于让青州三商囤积圆枝木。让他们在十月下旬之前不得不低价出卖。

第二,老郭已经知道这个消息,暗中与宋氏接洽。

第三,三日前几艘大船趁夜南下,据探皆是圆枝木。

封管家脸色惨白,如果这三条消息属实,他们恐怕……

封邑一张脸总算从猪肝色变回正常颜色,右手颤抖地掏出烟斗点燃,纵横商场多年,他可从来没翻过船,他一定要冷静想好对策。

封管家战战兢兢地把信纸放到封邑身旁的桌上。

三个月之期是他最先发现的,当初让他受到赏识,现在却成了悬在头上的刀,让他随时可能丧命。

封邑面色阴沉,沉默不语。

“我们有多少圆枝木?”

封管家谨慎答道:“我们有一千,吕老板有一千二,郭老板有两千八。”

封邑握着烟斗的手一紧,咬牙切齿道:“原来如此,我明白了……”

封管家不解地看着封邑。

“这是个陷阱!是郭老奸给老子设下的陷阱!你以为他为什么突然这么好找我和老吕合作,原来他想把我们一网打尽!”

封管家抹了抹冷汗,仍然一头雾水。

封邑恨恨道:“郭老奸这边假惺惺合作,让我们负债采购圆枝木,给宋氏开出一个天价,他自己却暗地里和宋氏另外交易,到时候他地两千八卖完了,赚了满钵,我们这边十一月一到,货物化为乌有,还要背上一大笔债,我和老吕倾家荡产,到时候青州还有谁能和他竞争!到时候青州就是他一人独大!”

“啊!”封管家这才恍然大悟,吓得冷汗直流。

难怪封邑一直叫他郭老奸,这样的心机,这样的算计,果真应了那句无奸不商!

“老爷,我们现在怎么办?”

封邑咬咬牙,做了几个深呼吸,强迫自己镇定下来。

一个人情绪激烈的时候往往会做出错误的抉择。

“老爷,我们是不是也要暗中找上宋氏,将手中的货脱手?”封管家小心翼翼问道。

封邑摆摆手,睁开眼时已然恢复镇定。

“现在最重要的是,老吕那边是否得知了这个消息。再派人去探消息,两边都要,但是千万不能让郭吕二人发现。一定要快!”

封管家用力点点头,立刻下去吩咐。

封邑眼底闪过一丝阴狠,几十年了,第一次遇到这样的绝境!

“子华这次做得很好。”袁曦一笑,“如此明目张胆地掩人耳目,让该知道的人知道了,本来不该知道地人也知道了。”

“子华少爷确实成熟许多。”谭默赞赏地笑了笑,“当然也离不开天佑宫的助力”

她一个商人,想要控制青州三商的耳目显然不容易,不过有了天佑宫的帮忙,这件事就变得轻而易举了。

飞鸽传书,白纸上写着寥寥数字。

“封疑,吕动,郭静。”

意料之中。

袁曦随手烧了纸条。

三家之中,首先对较弱而又躁进的封邑下手,这是子玉的策略。郭雍这个人最难对付,性格阴沉,谋定而后做,出手迅速利落,这也是为什么他能坐镇青州十数年,无人能敌。照理说,他手上有三千多存货,最着急的应该是他,但是转念一想,即使宋氏买走封吕两家的两千二存货,最后也必定要向他买下八百,到时候他一家独大,那八百的价格最后还不是由他说了算。加上正常地一千五地销量,事实上,他最坏的结局也就是损失五百地存货,可是只要宋氏在他手上买下那八百,后面的损失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现在最让郭雍头疼的,大概就是那个九月之期是否属实了。属实,则他立于不败之地。谣言,则他一败涂地。

封吕二家是小家,他们彼此互为竞争。如果宋氏向郭雍平价买下两千八之数,那剩下的两百和一千五,就是他们唯一的救命稻草了。

郭雍现在不动不要紧,封邑先动了,吕宋也会动,那各个击破的战略就成功了一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