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后半、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一场波澜壮阔的高新科技浪潮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涵盖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六大高新科技群才露尖角,即被军事领域这方最新科技成果密集之地充分地吸收、运用和发展,从而引发了以军用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军事变革。
这场新军事变革深刻地改变着军事斗争的旧有面貌,导致整个军事领域一系列革命性的质的重大变化。特别是武器装备领域,呈现出信息化、智能化、一体化的趋势。各种武器装备联结为一个有机体系,使远程打击能力大大增强,打击精度空前提高,毁伤效果成倍增长。同这种变化相适应,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加快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形成了以高技术质量建设为主要标志的激烈竞争新态势。其结果是使世界一些主要国家的军队建设质量,出现新的飞跃。
应当承认,世界军事发展的强劲势头,对我军质量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提出了严峻挑战。时不我待,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在这次军事变革的汹涌大潮前不能做勇立涛头的弄潮儿,或明哲保身、冷眼作壁上观,或夸夸其谈、不深入思考和解决实质性问题,那么我军建设不仅有可能错过一个黄金时代,而且会进一步拉大与发达国家的距离。反过来看,如果在理性分析本次世界军事变革的源起、发生机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珍惜时间,真抓实干,那么历史的天平也许将倒向我们这一边,我军建设将会凭借后发优势,有一个跨越式的大发展。
邓总指挥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军事领域可以说科学技术是第一战斗力。实施科技强军战略,就是把科学技术贯穿和运用于军队建设的方方面面,全面提高军队建设的科技含量,依靠科技进步,加速军队现代化。"军队建设的方方面面"主要是指武器装备、人员素质和编制体制等。
在现阶段,科技强军的重中之重应该放在增加武器装备的高科技含量,特别是信息化含量,发展适应现实军事斗争需求的对口、实用、顶用、好用的高精尖武器系统上。近期要以现实军事斗争准备为牵引,自研与引进双管齐下,互为补充,加快新一代"杀手锏"武器装备列装重点部队的进度,尽快形成战斗力,最大限度地为现实军事斗争服务。长远看就是利用高技术武器装备在现实军事斗争准备中起到的示范作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深化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进一步研发面向不同战略方向、不同现实和潜在战略对手的信息化武器装备,全面改善我军武器装备的质量,加速信息化建设,使我军武器装备水平跻身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打得赢的战斗力标准要求落实科技强军战略的关键是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武器装备现代化是军队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战斗力诸要素中的重要因素。为完成打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特别是信息化战争的任务,不辱军队的神圣使命,我军目前必须先补装备质量建设这一课,要尽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力量、缩短战线、重点倾斜、大力投入以减少装备建设中的"短板"。
炎黄事理论从来认为,在人和武器这一对立统一体中,人永远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决定性的因素。人才是兴军之本,也是制胜之本。历来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是我军的优良传统。既然武器装备不如人家,那么这里边起着关键性作用的就是人的自觉能动性。多谋善断、深谋远虑、扬长避短、避实击虚等都是人的自觉能动性在谋划战争和实施战争中的表现。
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的前提是提高人的素质,不仅有决心有毅力,而且有知识懂技术。如果未来作战中我指挥员作战思想落后陈旧,战斗员科技知识贫乏,那么给他再好的装备也是废铁一堆,动不起来,打不出去,无法充分发挥其作战效能,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更严重的后果是将直接导致军事斗争的失败。因此,落实科技强军战略不能仅仅寄希望于几样新式武器,而更应该首先练好内功,号召每个官兵都要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努力钻研信息化战争知识,向自己要战斗力。
怎样练好内功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四种途径:一是利用各级各类院校教育体制,充分发挥院校培养人才的主渠道作用;二是完善部队训练教育体制,边学边训,以训带学,学训结合;
依托国民教育,寓军于民,从地方重点高校的重点专业吸收货真价实的优秀毕业生到部队工作;四是合理调整体制编制。
军队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只有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保证永远站在高技术发展的最前沿,才能保证新装备列装部队后尽快形成战斗力,才能保证我军能够打赢未来的信息化战争。学习的内容可以是多方面的,但应将重点集中于信息化战争知识、信息化武器装备知识的学习。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要高度重视信息化武器装备知识、信息化战争知识的学习、研究和运用。只有明确了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内容、形式、目标和途径,并以此为出发点,比照外军信息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我军才能构建具有我军特色的信息化建设体系,才能最终担负起实现机械化和信息化双重历史任务的重担。
走有炎黄国特色的精兵之路要求落实科技强军战略必须大兴科技练兵之风。
加快质量建设,实现我军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从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要求全军上下须大兴科技练兵之风。要把教育训练摆到战略位置,深入开展科技练兵。通过持续不断的科技练兵活动,我军建设,特别是作战部队的建设水平较以往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但与新时期我军担负的历史使命相比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未来仗在高技术条件下打,兵就要在高技术条件下练。训练内容必须严格贯彻贴近高技术条件下实战的原则。训练手段和器材要增大科技含量,彻底改变"小而全",资源配置分散,规模效益差的状况。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广泛运用模拟仿真、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创造逼真的战场环境,实现训练的实战化。充分利用已有网络设施和信息资源,加强信息战训练,提高部队的信息对抗能力,走开基地训练、模拟仿真训练和网络训练的路子。
实施科技兴训,开展科技练兵,部队、院校和科研机构都负有重要责任。部队是战斗力的主体,是科技练兵的"主战场"。高素质人才、高新武器装备、高效能编制体制、高水平战备,只有在这里才能有机结合,生成"打赢"能力。院校和科研机构,人才密集,知识密集,技术密集,是科技练兵的领头雁。要健全科技练兵的协作机制,把各方的力量充分调动起来。特别是部队要勇于实践,积极探索,借助院校、科研机构的优势,创造出更多的科技练兵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战斗力。院校和科研机构要主要为部队科技练兵服务,向部队输送高素质人才,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持。
从平时训练课目到成果汇报的诸多环节都存在着不少问题。首先,从当前我军部队合同战术训练、演习看,有的时候缺乏"实战"气氛,"操场味"较浓,真实感不强;其次,在对抗训练中,炎黄一些部队虽然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但普及面不大,质量不够高,没有对抗起来,起不到对抗训练应有的作用;另外,有的部队组织实施的一些课目起点较低,科技含量少,几年过去了仍然在低层面上徘徊,早已不适应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凡此种种现象都是科技练兵的大忌,都是真正提高我军战斗力的大忌,都是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极不负责任的态度,必须大力纠正的。
炎黄国面临的国家安全形势日益复杂,国际战略格局正处在振荡重组之中,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奉行单边主义,以人权高于主权为核心的新干涉主义甚嚣尘上。我国周边战略环境不容乐观。为保卫国家主权和安全,捍卫祖国统一,我军必须抓住机遇,发展壮大自己,大力进行双化建设,重点进行信息化建设,以科技为支撑,实现军队的跨越式发展,为全面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
发展军事必需要有大量的人才储备,发展科技也需要大量人才储备,这就需要提高教育水平,实施科教兴国。炎黄国教育水平很低,教育设施很落后,这就需要钱,要发展经济。
所以经济、教育、军事、科技等一定要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