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xzw.com) 曹操由地方转入中央,由草野步入庙堂,身份和地位明显提升了,所作所为,一切都成了合乎朝廷指意的了。bxzw.com朝廷,成了他的家,一切都是老曹说了算。可怜的献帝,只是在吃喝等生理需求,得到了充分供应,并没有在政治上翻身。皇帝不过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金字招牌,一个国家必备的礼仪形式。手上没有一兵一卒,生杀大权,重要官员的任命罢免,都得看曹操的脸色。还是安分点,知足了,没有曹操,恐怕不被乱军杀死,也会在漂泊不定中饿死,曹操也算是自己的再生父母了。
再说一下那位护驾有功的杨奉。杨奉本是白波军将领,投降后,做了李?的部将,并得到了李?的赏识。但杨奉看不惯李?的作风,与同僚策划暗杀李?,但暴露了风声,没有成功。杨奉便率领自己的部下,叛离了李?。李?、郭汜正在激烈混战的时候,杨奉招来另几位包括韩暹在内的白波军首领,作为帮手解救并保护汉献帝安全转移,最后到洛阳时,杨奉高姿态要求外出驻兵,留下董承与韩暹在洛阳护卫。bxzw.com杨奉与投奔自己的韩暹,得知曹操胁迫朝廷东迁许县,急忙赶来争抢,可惜,已经为时过晚。
曹操安顿好朝廷事物,就开始征讨杨奉,谁叫你敢来劫驾?这是曹操首次以朝廷的名义出兵,我是官,你是匪,言正名顺,堂而皇之,一下子就打垮了杨奉。杨奉没有退路,只得含泪与韩暹,双双投奔袁术去了。
胜利后的曹操,第一次享受了高高在上,利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成功快感。刚使用的是“武功”,紧接着,又使用了“文治”。这次“文治”,矛头直指袁绍。曹操动用朝廷,下了一纸诏书,责怪当时实力最强的袁绍。袁绍本是曹操的老领导,动武的,未必斗得过;动文的,未必讲得赢,并有伤风化。哪有对老领导不敬的?但曹操这次可以,他用的是皇上的招牌,谁不听,就是与朝廷作对。你想,谁还敢得罪皇上,犯不着啊?即使汉室江山只是一个空架子,但终究代表了最高级的政府,谁招惹它,就会惹来一大堆的麻烦。bxzw.com诏书指责袁绍拥兵自重,只顾欺凌弱小,私自树立党羽,在朝廷危难之时,不派兵勤王,有失臣子之道。袁绍窝火啊,这哪是什么朝廷指意,分明是曹操的奸计,但说不得啊。一肚子苦水,没地方倒。你这个曹操,真是奸险,占了便宜还卖乖,只恨早些时候,没有听谋士沮授的话,要不,皇上现在还不知住在谁的地盘上,还不知道谁指责谁呢?袁绍只得俯下身躯,上书自责,并说自己的苦衷。这一纸诏书,真的胜似十万大兵,兵不血刃,直教你老袁俯首认罪,还不失曹操的体面。
过些日子,曹操又来了。不过,这下的是恩诏,不再有责怪的意味,还封袁绍为太尉,邺侯。袁绍不傻,这太尉官衔虽高,但是个虚职,权位排在曹操的后面。你想,袁绍会干吗?袁绍想,好你这个曹操,几次三番是我救了你,你现在得志了,就想利用天子的名义挟制我,没门。意思虽是如此,但不能明说,否则就犯了抗旨不尊的罪名,谁也担待不起。袁绍十分谦虚地说,自己无德无能,不敢接受,还是另选高明。袁绍的坚决辞让,曹操也胆怯了,毕竟实力不如人家,如果袁绍真翻起脸来,自己绝不是对手,弄不好,自己也会步杨奉的后尘,不如先把袁绍安置好了,以后再找机会。曹操就把自己大将军的位置让给了袁绍。
曹操与袁绍的外交斗争,暂时告一段落。那时的天下,已经多年经受天灾**,战乱频仍,老百姓哪有精力种地,四处逃难。各地的军伍,都是饿了就抢,饱了就丢掉多余的粮草,既方便四处流窜,又不让后来者得到,真个是暴殄天物,不管别人的死活。袁绍那儿,军民很多时候都靠吃桑葚过日子。桑葚现在的市场价格高得出奇,但在当时毕竟不能代替粮食。袁术那边也不好过,大家都靠吃蒲蠃填肚子。蒲蠃是啥东东,就是水里的蛤蛎之类的水鲜。这玩意也是,偶然尝尝,味道挺好的,但一样很难吃饱,而且数量也不会太多。估计那时的鱼虾都吃光了,才吃这种消闲食品。说笑了,别介意。曹操对此也深有体会,曾经就是为了这个粮食,狠心下过命令,遣散新招募的兵员。养不起啊,那时的粮食,比金玉还贵。曹操现在的身份不同了,日子过得也安稳了,老百姓都愿意大老远的跑来,安居乐业。曹操下定决心,做好屯田工作。只有粮草够了,才能保持社会安定团结的局面,保证军队有高昂的战斗力。为此,曹操特地设置高官,专人专用,直接管理相关事务。经过努力,没过几年,就出了成效,有了足够的粮食储备,为日后的讨伐,奠定了基础。屯田,其实也是一种战争――这就是农战,是古代战争中最重要的环节。谁打赢了农战,就成功了一半。难怪乎屯田的另一名字,就叫农战,多形象,多贴切啊,可惜,没有眼光的人,总爱靠侥幸打个胜仗,抢掠别人的粮草,或干脆对老百姓下毒手,争抢他们的命根子。他们就是不知道自己怎样去生产自救,保障军粮供给。反过来,那时在战争中,只要拥有足够的粮草,或烧毁对方的粮草,阻断对方的运粮通道,就会在战场上利于不败之地。
曹操在迁都后,不仅在军事上,而且在政治上,都打了漂亮的大胜仗,初次尝到了控制朝廷,控制政治的甜头,并屡试不爽,成效显著。曹操没有白疼天子啊!bxzw.com
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