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xzw.com) 曹操成功地袭击了乌巢,焚毁了袁绍的粮草和军备物资。bxzw.com这对袁军来说,是个致命的打击。接下来出现的状况,正如许攸所说,不过三日,袁军自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不仅是百姓的命根子,同时也是军队生存的最基本条件。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没有粮草,这么多号人就要饿肚子了,谁还有力气干活?时间一久,就会饿死一大批人。这种情形下,谁还有能力治理军队,进攻作战呢?
当袁军上下,得知自己的粮草全被曹操烧了,军心一下就散了,开始出现混乱。袁曹之争,由曹操处于劣势,到曹操逐渐取得战争主动权,控制战争局势。袭击乌巢,就是其中转换的临界点,也就是荀?所说的战机。许攸降曹,促成了这次强弱的成功转变。而张?的投降,又是袁绍阵营内部最严重的分裂事件。bxzw.com这次分裂,是其内部内斗愈演愈烈的必然结果,使得袁曹不仅在人员数量的对比发生重大改变,而且战斗力也明显变化。曹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愈战愈勇,士气高涨;袁军却失去了最后的支柱,走向日暮穷途。袁绍的军队,此时,已经沦为一群等待任人任意宰割的羔羊。曹操全线出击,一下就彻底摧毁了袁军的意志。袁军逃的逃,降的降,昔日威风,一去不复返了。
袁绍见大势不妙,带着自己的儿子袁谭,来不及整理行头,就在八百多骑兵的保护下,匆匆渡过黄河,逃跑了。主帅一逃,就意味着战争的最后结果已经出来了。那些还没有来得及逃跑,还有很多人马,虽在数量时候,超出曹军数倍,但由于失去了统领,也失去了组织再战的能力。战斗力迅速下降到冰点,没有做任何抵抗,全都乖乖举手投降。bxzw.com
这就是官渡战争的最终结局,一切来到是那么突兀,超出大家的预料。兵败如山倒,在这里,真的上演了一出现实版,结局就像一场戏剧,令人难以相信。再败,也不能败得那么惨啊?十万大军,只有八百多人,逃到河北,才侥幸保全了性命。剩下的兵马、枪械、珠宝及秘密的军事图籍,全部落入曹操的手中。
曹操在处理战后事宜时,将投降的士兵,全部活埋了。惨啊!很多人都会指责曹操的残暴,已经缴械的几万个鲜活生命,一夜就蒸发了。曹操制造的这次大屠杀,毫不逊色于秦汉时期的白起和项羽。曹操不这样也不行啊,几万个袁军士卒,数量太大了,一时间难以整编。加之袁绍在河北,喘息一定,就会招抚旧部。这些投降过来的士兵,都是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才被迫放下武器的,并非出于诚心。曹操与袁绍相比,他们还是会选择后者的,毕竟袁绍比曹操要宽厚许多,再者,在曹营里,难免会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曹操明白这些,如果收容了他们,在不久的日后,与袁绍不可避免的交战时,就会在阵营内部酝酿出严重的隐患,威胁曹军的安全。
在这次战役中,曹操共杀死七八万袁军,足足有曹军总人数的两三倍,创造了曹操一生中最伟大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也创造了古代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至今,还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曹操不仅在军事上,也在声势上,压倒所有的军事集团。曹操的这次辉煌,不仅仅只是战胜了唯一比自己强大的对手,更是震慑了许多还在观望的英雄,让他们明白,什么是自己最终的归宿。
曹操在整理袁绍留下来的文件中,不仅发现了许多有价值的军事机密,也意外看到,在战争期间,朝中官员和自己的队伍里,有许多人与袁绍暗中联系的书信。这些人,随时有可能做袁绍的内应,做出于曹操不利的举动。最可怕的敌人,往往就是身边的人。按照常理,应该将这些隐藏在暗处的人,一个个揪出来,绳之以法,以儆效尤。当时很多人也是这样劝曹操的,但曹操却做出一个大胆的举动,将这些书信,当着众人的面,全部焚毁。曹操给出的理由是,在危难的时候,连我自己都不知如何是好了,何况是其他的人。这应该只是一个借口,真正的原因,应是牵扯的人太多了,这里头应该还包括许多一直为曹操所信任和依靠的文臣武将。如果将他们一个不漏,一一处置,势必造成大范围的混乱,激起这些人,铤而走险,真的做出可怕的选择,最后,吃亏的还是曹操。法不责众,反正他们只是有意图,而没有付诸真正的行动,不如既往不咎,让他们感到愧疚和感激,好日后死心塌地地为曹操效劳。这是曹操真正的攻心术和驭人高招,与楚王的绝缨大会,不相上下。bxzw.com
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