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xzw.com) 曹丕在文治上还算差强人意,但军事才能上,以历史的观点来看,比起曹操,似乎还是差了一大截。bxzw.com这固然与曹丕的自身的能力有关,但这只是表面的情况。其中,还有更重要的因素,往往容易被别人忽视。在曹丕掌权时,天下的格局基本已定,要发动战争,小打小闹,丝毫没有意义,必需是发动大规模战争,才能显出谁胜谁负。
在三个国家之间,论国力,大魏虽占有优势,但总体来说,既然是三足鼎立,大家都是靠打打杀杀走过了的,作战经验都异常丰富,哪个国家没有精兵强将?没有一整套成熟的御敌之策?大魏想灭掉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极其困难的,远比曹操时代的难度大多了。
何况吴蜀两国,历来是友好邻邦,有着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光荣传统。就是因为孙刘联合,才阻断了曹操南下的行动,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大魏一有动向,吴蜀两国,就会非常默契地联合起来,一致抗曹,谁受得了啊?就连曹操,也拿他们没辙。bxzw.com
打仗,是要考虑成本和后果的,现在的战争,投资很大,小规模冲突,对双方都已经毫无意义了,最多只是军事演习,练练筋骨,免得连兵器也上锈了。
要不不打,要打就打大仗。这样一来,战争的机会,自然就会少多了,曹丕的作战经验,与曹操相比,也要少多了。但不能简单地认为,曹丕在军事上,是个无能之辈。
曹丕有曹丕的战法。时代毕竟不一样了,不可能完全靠武力征服对方,更重要的是息兵养民,等到国富民强,有了足够强大的后方保障时,再打个大决战。
前文已经说过,在曹操征讨汉中之时,曹丕就成功地击败了田银、苏伯的造反,保卫了邺城的安全。
曹丕继承王位后,秽貊、扶馀单于、焉耆、于阗王等,在大魏北方的民族,相继向大魏表示友好。bxzw.com没多久,在冯翊山占山为王的郑甘和王照,放下了武器。卢水的胡人,也缴械投降。郑甘和王照,都被曹丕封为列侯。
曹丕在得到郑甘、王照的降书后,显得有些兴奋,在朝中,将它遍示群臣,说,以前,有人让我讨伐鲜卑,我没有同意,结果他们投降了我们;又有人劝我征讨卢水胡人,我还是没有同意,结果,他们现在也投降了。在以前,魏武侯因为有一个策略成功了,就有些骄傲自得,结果被李悝讥笑了一番。我说这个故事,就是要向大家表明,我不是自我炫耀,只是要向大家说明一个问题,武力不是最好的办法,坐在朝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让敌人不战而降,是最好的解决途径。
当然,不能因为曹丕说自己不是炫耀,就否认他没有炫耀的意图。不战而降的功劳,主要还得记在曹操的头上,没有曹操打下的坚实基础,就不会有这种“不劳而获”。
不管怎样,也能从中看出,曹丕的基本策略还是正确的。不发动战争,有时就是一种战争。真空,不等于虚无;不用,不代表没用。有时,适当的休整,会给对手造成更大的威慑。实则虚之,虚则实之,本身就是一个常用的兵法战策。
别急,还有呢,西蜀的孟达,是个响当当的人物,因与刘备的义子刘封不和,竟也率部向曹丕投诚。曹丕异常高兴,对孟达格外器重,让他与自己同乘一辆车,享受难得的尊宠和信任,并委以重任。
刘备为了替关羽报仇,毅然发倾国之兵,东向讨伐东吴。东吴求和不成,便转身向曹丕称臣,并将于禁送还魏国。曹丕接受了孙权的投降。
毫无疑问,孙权的投降,绝对不是出于诚意,甚至有嫁祸于人的念头。孙权在曹操还未过世的时候,就将关羽的首级,送给曹操,用意很简单,就是想向西蜀透露一个信息,自己是奉曹操的命令,才杀了关羽。决策者是曹操,自己不过是个执行的爪牙而已。现在臣服曹魏,是怕曹丕在吴蜀相斗的时候,趁火打劫。当然,能得到曹丕的援助,就更好了。
曹丕虽也知道孙权不是真心投诚,但自己身为大魏皇帝,总不好揭穿这种把戏,显得自己的心胸太狭隘了。自己总得摆出大国的风范,让天下人瞧一瞧,大魏的豁达风度。
曹丕对兵法,也不是一无所知。当他听到刘备与东吴大将陆逊相持,扎下七百里连营,连忙对大臣们说,刘备不懂兵法,哪里有连营七百里,可以抵御敌人的。在草木丛生,地势平旷,潮湿低洼,险要堵塞的地方驻扎军队,必然被敌所擒。这是兵法大忌啊!孙权很快就要传来捷报了。
果然不久,东吴就传来了夷陵之战的胜利消息。
刘备不是不晓得兵法,他是一个久经沙场的老江湖了,大家都认为,刘备势在必得,在军事上比东吴强大,且占有地利的优势。刘备只是被一时的胜利,麻痹了。但曹丕竟能一眼就看出刘备的破绽,眼光也算是不错的了。bxzw.com
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