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一语惊人,好在没多少人在意。{ 手、打\吧.首.发}大家也不管乱传,这种话,还是少听为妙,听多了,说多了,就会惹麻烦。想向领导汇报,立个功,这不合适,只怕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这大逆不道的话,听着就是犯罪,想用水洗也洗不清。就是被查明确实是刘备所说,但干系,谁也跑不了。左邻右舍的,大家多少都是沾亲带故,最起码,连坐的范围,整个村子都少不了。即使和你没关系,为何你不早就汇报,这句话,不会是凭空而来,至少要有不少时辰了。现在才说,就是以前知情不报,有同谋的嫌疑。现在是看瞒不住了,才举报,也免不了罪责,还是一个字,杀!不是光杀一个,是一个不留的杀。沾上亲的,有过交往的,都得杀!谁愿意没事去找杀啊?脑袋留着,总有用处。还是先过一天算一天,风头过去了,自然风平浪静。
被警告后的刘备,不敢再说这种目无君父的话了,大家也就放心了。
十五岁的时候,也就到了学习的年纪。古代人真幸福,能过一个完完整整的童年,轮到现在,都该高中了。只不过,刘备的童年也是很辛苦的,就像童工一样,得出门做小生意。刘备虽然家里穷,但刘备的妈妈,很有眼见,知道知识的价值。她看见刘备到了该上学的年纪了,就取出家里很有限的积蓄,全部投进了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刘备的妈妈也懂。但她也知道,在“苦孩子”和“苦教育”之间选择,只能选择“苦孩子”,因为“苦孩子”,最多只是苦几年,等苦尽甘来,享受到荣华富贵,就不须再苦了。而“苦教育”,别看是一时间省了几个钱,但却是苦了孩子的一辈子,甚至是几辈子。孩子是穷二代,不能再让孩子再有穷三代、穷四代。妈妈的目的,绝不是希望刘备日后能做鞋业大老板。做生意固然有机会挣点钱,但在当时,是被人一辈子瞧不起的。特别是刘家的血统,注定了做生意,是可耻的事。要不是不得已,谁都不会这么做的。直到很多年以后,刘备都发达了,还被曹操讥笑为“卖履小儿”,成为刘备一生的“污点”。刘备的妈妈,被生计所迫,不得不忍着屈辱,就是要培养刘备,让他长大后能出人头地。她早就知道了刘备的志向,最难能可贵的是,这志向并没有因为家庭的贫困,就泯灭了。刘备不再乱说,是因为他把这种念头,已经埋在了心里。埋藏得越久,爆发起来更有力度。过程不重要,结果才是最真实的东西。
刘备能上学,当然,除了妈妈的有远见外,还有别的原因。不管穷不穷,至少刘备还不算普通的庶民,至少在刘家,还保持着一种贵族般的矜持和习惯。“十五而志于学”,迟过了最佳的教育阶段,等有钱了再来补课,可就来不及了。和刘备在一起玩的,有不少都陆陆续续上学了,刘备的妈妈,不仅有远见,而且有超常的远见。她为刘备选的老师,可不是一般的教书先生,而是当时鼎鼎有名的卢植。卢植是刘备的老乡,本是一个便利的条件。但要师事卢植,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卢植后来的业绩暂且不说,但就他的学问,可以说是当时的一个大家。卢植的老师,就是汉代首屈一指的,擅长于古文经学的经血大师。卢植的同学郑玄,也是满腹经纶,一肚子的学问。想向卢植求学,不太容易,求学的人多,门槛也低不了。学生选择老师,老师也会选择学生,没有资质的孩子,卢植是不会教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刘备的妈妈,还是成功地使刘备有幸成为卢植的弟子。自身的努力,是少不了的,这里面,还有别人的帮助。刘备的好友,也是同宗的兄弟刘德然,家境要好多了,拜卢植为师,是理所当然的。刘德然不愿和自己的玩伴分开,就窜托着刘备一起去。可刘备的条件不够,这可急坏了刘德然。刘备的这位好兄弟,就去央求父亲刘元起。刘元起也不愿让儿子失望,没个好心情,怎么能学好知识?就是再好的老师,也白搭。刘元起就拿出一大笔的钱,资助刘备上学。刘元起可以算是刘备碰上的一个贵人了,没有刘元起的帮助,刘备是无缘聆听卢植教诲的。
可别笑话刘元起是个傻子,或是有钱不知何处使的主子,他不是完全处于爱心,做慈善事业,而是有自己的小九九的。他知道,做好事要做到底,不是一次性赞助就够了。门槛达标了,生活呢,也不能只管自己的儿子吃饭,刘备是自己“请”进去的,就得负责到底。就是想半路后悔,自己的儿子也不会答应的。还有,刘备的妈妈,生活上肯定会出现更大的困难,由于自己和刘备的这层关系,总不能把儿子最好的同窗的令堂给饿死了。这样的话,不仅刘备不会感激自己,就是儿子,也会来找自己算账的。想到了这些,不就是钱的问题吗?想开了,也就不再是什么问题了。这钱,是花出去了,但有人不乐意了。谁?当然是自己的老婆。这也不能怪她,不能每一个女人,都能像刘备的妈妈一样,顾大局,识大体,具有远见卓识。女人毕竟是女人,没这番见识。不过,更让她不放心的是,刘备的妈妈是个寡妇。大家都知道,寡妇门前是非多,自己的男人一次两次地上门,帮寡妇买东西,给财物,谁受得了?更何况,刘备的妈妈,能嫁给一个公务员,长相也是很不错的,要不,她也生不出相貌堂堂的刘备。刘元起的老婆,时不时就会埋怨他,大家都是各自为家的,哪能这么没有止境地去填这个无底洞?老婆的话,不乏有吃醋的意味。可刘德然不管,说道,你这个妇道人家,能懂什么?我这个同宗,不是寻常之辈。埋怨归埋怨,家中的财政大权,掌在男人手里,以后盯紧一些也就罢了。
刘备的这次求学,与他日后的机遇有着很大的联系。刘备学的,不仅仅只是书本些知识,以后做一个教书先生。他要和他的恩师一样,要建一番波澜壮阔的事业。首先,他的恩师,后来也是政坛上叱诧一时的名将,军功和政绩都不可小觑。名师出高徒,何况是这样的名师!刘备的成名,与此也有很大的关系,想不出名,都难。另外,刘备在求学的时候,结识了一个同窗,他就是公孙瓒。公孙瓒在后来,也成为一个割据一方,很有能力的实力派人物。刘备认识了这些人,日后的发展空间,就极大地拓宽了。人脉的力量,在很多时候,都能超乎人的想象。能力的人,没有人脉,也会有“英雄无用武之地”之慨。有了这层人脉,再加上刘备自身的能力,迟早,他就会活跃起来。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