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曰:
政客高调,明星争噪,哪个不去红尘闹?
路遥遥,水迢迢,功名尽在仕途道。
今日年少明日老,山,依旧好;人,憔悴了。
第一章凤凰转世貌闭月高歌一曲赢称赞
春花出生在安澜县奔牛镇的小朱庄,父亲是一个地道的农民,忙时种地,闲时捕鱼,又会一些芦苇编织手艺,家境虽不是很富裕,但小日子过得也还算殷实。
春花的家三间堂屋,东西厢房不大,用来堆放柴草和农具,前屋是烧饭、吃饭以及乡邻串门唠嗑的地方。院内的两颗栀子花,每到开花季节,满院飘香。门前有棵香椿,传说是春花爷爷的爷爷栽的。由于得风得雨得阳光,长得高大挺拔,根深叶茂,相隔好几里都可以看到,成为小朱庄的标志。香椿树头嫩叶可做菜,炒鸡蛋、拌豆腐什么的,其香特别,深受人喜爱。夏天,村里人习惯聚在香椿树下乘凉。据说春花出生之时,有一只色彩艳丽的大鸟突然落于树上,在阳光下格外美丽耀眼,引来了众多乡亲围观,大鸟声音洪亮连叫三声后,向东南方飞去。村里人无不称奇,都说这孩子将来必定命大福大造化大。春花的父亲自然喜在心头,就将孩子起名为春凤,因是春天所生,又见有一凤落于树头。可是孩子的母亲却认为,农家的孩子,不要起什么龙呀凤的名字,取名贱一些,平常一些好养,就叫春花好听。孩子的父亲一想也有道理,老话不是有“名贵克命,名贱保命”的说法吗,因此也就同意她娘的意思,取名为春花。
春花的家乡奔牛镇,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小镇,全镇有30000多人,45000多亩土地,三面环水,气候宜人,四季分明,土地肥沃是典型的鱼米之乡。农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一年两熟。渔业发达,芦苇丰富,芦苇编织已成为当地家庭的主要副业。
奔牛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建镇有多少年,无人考证。只知道是春秋时期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乡。这里还有一个开国皇帝的祖陵,每当人们谈起这些,小镇人都引以自豪。
传说这片土地十分神奇,能起死回生,隐藏无限玄机,有帝王之相。600多年前,有一个牛贩,每次贩牛都要路过小镇。一日牛贩赶着牛,和往常一样来到小镇,寻水饮牛,稍作停留。忽见三个高僧,对这块地议论纷纷。一个说这地朝向好,面向东南一览无余;一个说地形独特,后有靠前有照,两面还有抱;一个说这是一块活地。一位问,何为活地?另一位说,可用柳枝插入地下验证,七天后必活。随后三人又打了一卦,结果上卦为阳下挂也为阳,六爻为阳是乾卦,三人齐声叫绝。说哪家的祖坟葬于此地,其子孙必出人头地。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三人走后,牛贩赶紧折了三根柳树枝,选好地点插入地下,并做好标志,随后赶牛走了。可能是春天气候适宜,土地湿润的缘故,也可能是柳树生命力旺盛的原因,七天以后,牛贩子再次赶牛到此,找到了他以前插柳枝的地方,一看果然不假,三根柳枝都发了芽。牛贩大喜过望,立即赶牛回家,与家族一帮人商量,把他父亲的坟墓迁到奔牛镇安葬。那知此事被玉皇大帝知道,玉皇大帝勃然大怒,遂派天兵天将下凡,在夜间刮风下雨,电闪雷鸣,将墓扒开。牛贩天亮一看,不明就里就请人将墓地修好,一连二夜反复如此。牛贩子很纳闷,以为福薄不该如此,可是牛贩的老婆却坚持不让,她主动要在夜间守墓,果真夜深人静的时候,又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天兵天将下凡,正要动手,牛贩老婆去阻拦,哪里有用!情急之下,她脱下裤子羞辱天兵天将,天兵天将毫无准备,落荒而逃,至此保住了坟墓。后来,牛贩子的儿子果真做了皇帝。
中国的风水阴阳天象地势的学问博大精深,据说春秋前就有人开始研究了,到了东晋时,郭景纯先生著《葬书》光大了风水地学,并使阴宅之学更臻完善。《葬书》说:“占山之法,以势为准,而形次之。势如万马,从天而降,其葬王者。势如巨浪,重山叠嶂,千乘之葬。势如降龙,水绕云从,爵禄之公。势如重屋,茂草乔木,开府建国。势如惊蛇,曲层徐斜,灭国亡家。势如戈矛,兵死形囚。势如流水,生人皆鬼。”可见这阴宅之学很有一套完整的理论。
国人都有死者“入土为安”的说法,所以很多民族大多是土葬,民间流传“不得三寸土,子孙永代苦”就是这个意思吧。那么葬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葬,死者葬的方位等等玄学家就做起了文章。宣传什么吉穴能造福后代,而且能使三代人发旺富贵。可是古人又常说“富贵在天,生死由命”,但风水家却认为富贵在地,可见观点不同,各执一说了。
据说,当年曾国藩的母亲死后,就请了有名的风水地学家陈敷,为其择地。陈敷选在两屏山一块凤凰地。让其老太“头枕山峰,脚踏流水”,并告诉曾国藩:“葬在龙口出天子,葬在凤口出皇后,葬在大鹏口出将相。”
曾国藩虽然精于相面,但不精通风水地学,却十分相信,就把母亲灵柩葬于此。
后来也果真官至一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又一说法,是曾国藩为了向清朝索官,就以母亲病故为由,需要守孝三年,迟迟不肯出山。而当时正是太平天国运动**阶段,清朝急需用人,故用计谋,让陈敷以风水地学家的身份,针对曾国藩贪恋功名之心,故弄玄虚,引他出山。
奔牛镇傍河而建,古色古香,沉稳大方。街道是一色青长条石铺成,颜色青湛,显得清洁安详。一条主街东西走向,街道两旁的店铺都是木板阔门。在街的西头,有一座大约四米高的青砖砌成的亭子,亭内树立一碑,上书:管鲍分金亭。传说是管仲和鲍叔牙的后人,为纪念当年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纯洁的友谊而建的。
革命战争年代这里因河流沟塘纵横交错,芦苇铺天盖地,地形十分复杂,一直是新四军的游击区,常常白天是国民党的天下,夜里是新四军的天下。因此这里的老干部也特别多。
春花上学以后,十分机灵。爱学习,爱唱歌,爱跳舞。大概是奔牛镇人喜欢吃鱼,且水质好,春花长的身材修长,皮肤白皙,一双大眼睛像两潭秋水,头发乌黑油亮,扎一条长长的独辫子,两个酒餍,一笑起来特别惹人喜爱。加之春花性格活泼,快言快语,天真纯洁,老师和乡亲们都喜欢她。她爱好文艺,有音乐天赋,模仿力很强,她能把歌唱家的歌模仿的惟妙惟肖,特别是李谷一,余淑珍的歌,她模仿最像。初中时她已是学校的文艺骨干了。
春花读到高中,得到了学校重点培养,文艺老师在她身上倾注了不少的汗水。一次在全县中学生文艺会演比赛中,一支《洪湖水浪打浪》使她一举成名,获得了独唱第三名,从而成为奔牛镇的明星。
春花的文艺才能,也得到了奔牛镇领导的赏识,凡是镇里搞什么欢庆活动,都点名要春花参加。镇里的一些文艺活动也因有春花的参加而增添光彩。
就在春花高中即将毕业那年,镇里举行了一个建镇10周年庆祝活动。参加这次活动,使春花的人生之路发生了重大的转折。
为了搞好建镇10年庆典活动,镇长朱志同绞尽了脑汁,筹划了好长时间,最终定于6月18日举行隆重的庆祝典礼。
关于奔牛镇举办10年大庆,镇长朱志同考虑有三:一是可以扩大影响,提高奔牛镇的知名度;二是向全社会展示奔牛镇1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当然特别是朱志同任职以来的成果;三是还可以增加一点收入,经测算通过庆典活动可以创收30万元。另外也能把自己小舅子开的商店积压的毛毯借机处理掉。
为了搞好庆典,镇长亲自挂帅,并把镇里的干部分三个组:一是宣传组,负责对外宣传和对外联络工作;二是后勤组,负责来宾接待和礼品的安排发放;三是会议组,负责庆典活动的安排。并进行了全镇总动员,学校更是首当其冲,提前一天停课,搞好街道清洁,并组织200人的锣鼓队,到时夹道欢迎各路嘉宾,还准备了一场精彩的文艺演出。
为了达到创收的目的,朱志同对邀请的单位逐一进行了排队,原则是可邀可不邀的全邀,可请可不请的全请,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对主要嘉宾朱志同是亲自登门拜访。为了吸引来宾参加,准备了500床毛毯,作为回赠礼品,人手一份。
在镇长朱志同的精心筹划下,6月18日那天宾客如云,场面热烈隆重,老天也很架势,气候宜人,万里无云。只是对礼品的发放,朱志同作了调整:礼品改为按出礼金数比例发送,每出1000元礼金发一张礼品券(即一床毛毯),参加庆典的来宾原先听说来者都有毛毯,一些单位的头头脑脑都来了,到场一看措手不及,礼金少,毛毯不够分了,只得硬着头皮增加礼金。原来放风来宾人手一份是假,是朱志同的一个小计谋,以吸引来宾。朱志同戏称这叫引蛇出洞,逼上梁山。这一计谋的成功,毛毯一下发了500多床,礼金也收了50多万。
上午庆祝典礼时间不长,紧接着就是一场精彩的文艺节目。春花的一曲《亲亲茉莉花》唱的是优雅动听,博得观众掌声阵阵,在大家的长时间的掌声中,春花连唱了三支歌才得以退场。
这场文艺节目,春花是耗费了心血,她不仅是演员,而且是编导。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这台文艺节目,她和学校的文艺队整整排练了两个多月。
庆典非常成功,朱志同成功地宣传了自己,奔牛镇成功地扩大了知名度并创收30多万元,学校成功地组织了一场精彩的文艺演出,春花成功地展示了才华。还有朱志同小舅子的商店也成功地处理了一批积压毛毯,当然也赚得了一笔可观的利润。只是苦倒了学生,为备战典礼忙活了两个多月,为欢迎来宾又累又渴,站了两个多小时。
高考的到来,给春花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她能顺利过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