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特殊原因,上周没来得及更新。.这周虽更新一章,但字数近万,聊表歉意,众位可当做两三章一看。
第二十七章暗流
西楚霸王元年二月,项羽分封各路诸侯。
西楚霸王元年四月,刘邦忍怒率兵进入汉中,并采用张良“明烧栈道”之计,一把火将出入汉中的栈道烧掉。
项羽闻听张良已离开刘邦回到韩王帐下,同时听到刘邦烧掉栈道,不禁纵声大笑:“刘季惧我!刘季惧我啊。”于是,放心地于西楚霸王元年五月,带兵踏上西归之路,西路诸侯纷纷跟从。三秦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一路恭送,直至函谷关外三十里。项羽勒住乌骓,回首望着三王,沉声道:“尔等切记,若那刘季东来,须坚壁清野,固守城池,速速报我!”
三王翻身下马,拱手称诺。司马欣奉上美酒,道:“请大王放心,我等三人受大王厚恩,无以为报,必誓死为大王效忠!那刘季不来则罢,若然入关,合我等三军之力,必让其灰飞烟灭!请大王满饮此盏……”
项羽接过酒盏,一饮而尽。回首望着西南汉中方向,轻蔑一笑,将酒盏“啪”地摔到地上,一抖缰绳,纵马而去。
到了韩境,韩王成带着张良来到项羽帐外求见。项羽正要换入,却被范增止住道:“韩王来此必是辞行还都,那张良相韩,若于刘季暗中往来,必为心腹大患……”
项羽点头道:“亚父何以教我?那张良于我项氏有恩,且其人才智过人,侠义之名享誉天下,若能为我所用……”
“不可,万万不可!”范增急道“此人平生志愿在于复韩相韩,必不能为我所用。”
项羽摇头道:“亚父此言差矣,张良不也帮那刘季出谋划策了吗?”
“老臣听说张良辅佐刘季是因为受那韩王成之命。”范增道。
“亚父的意思是让我下令给韩王成,让张良归楚?”项羽疑惑道。
范增点了点头,道:“大王可唤之入内,待老臣试探一二便可知晓。”
项羽点头示意侍者将二人带入帐内。待二人礼毕,范增笑道:“不知韩王和张良先生来此有何贵干?”
韩王成拱手道:“大军已到韩境,小王感谢大王厚恩,准备在韩都新郑宴请大王和众位将领,以尽地主之谊。特来请示大王。”
项羽呵呵大笑道:“难得韩王如此美意,敢不应命?”
韩王成大喜道:“如此,小王和司徒即刻赶回新郑,早作准备。”
范增笑道:“韩王自可随意,不过张良先生须得留下,大王另有任命。不知张良先生意下如何?”
韩王成一听,不知所措。回头望着张良不语。
张良已知范增之意,近前道:“多谢大王美意。良乃韩人,托大王之福,良平生所愿得偿,只想留在韩地做一山野村夫,望大王成全。”
范增望着项羽一笑,道:“若是先生大才不为所用,老朽无能,早该退隐林下喽。”
项羽性子直爽,怫然不乐道:“先生能为刘季出谋划策,奈何不助我?莫非我还不如那刘季?”
张良连忙拜倒在地,道:“非也,良之助汉王,实乃出自公心,奉义帝号令诛灭暴秦。大王勇冠天下,智勇双绝,实乃良平生仅见之英雄豪杰。莫说那汉王不如大王,就是天下诸路英雄,又有何人能与大王比肩?良手无缚鸡之力,武不能助大王开疆扩土;文不能若范先生这样定国安邦;行军作战出谋划策只是雕虫小技,良实为无用之书生耳……”
范增见张良一番话语说的项羽面有得色,连忙插嘴道:“先生既然原为韩人,当听从韩王之命。不知韩王对此事如何看待?”
韩王成一惊,嗫嚅道:“小王……小王实是离不开……子房相佐,但也……不能……不尊大王……号令……”
张良望着韩王成苍白的面孔,暗自摇头叹气,良久已是下了决心,抬头道:“只要大王保我大韩社稷不灭,良愿为大王效劳。”
项羽大喜,起身扶起张良道:“先生为我项氏恩人,我项氏必不负先生!”
范增妒忌顿生,道:“先生处处为故国着想,确是忠肝义胆,令人敬佩!”故意将“故国”“忠肝义胆”咬得沉重。项羽会意,放下张良手臂。
范增转向项羽躬身贺喜,韩王成面有忧色口中称贺。项羽刚想令其退下,却见范增将手放在身前摇了一摇,指指自己的口。项羽会意点头。范增对韩王成道:“韩王是否对我家大王忠心耿耿呢?”
韩王成急道:“我对大王尽忠之心日月可鉴!”
范增接到:“既是如此,大王有令,责令韩王将武遂要道交与我西楚把守!”
韩王成又是一惊,欲要反驳,但看到项羽面上冷厉之色,只好低头应是。张良面无表情,心中却是波澜起伏。那武遂要道南通楚地,北接三秦,正是关中有事,楚兵接应的最便捷之路。项羽和范增实是对汉王放心不下啊。武遂要道若是不在韩人之手,韩国何在?社稷何在?
想到此处,张良奏道:“范先生此言不妥。大王既已分封诸侯,各国当应自守疆土。若是我大韩境内驻有他国兵马,国体何在?社稷何在?国人将如何看待韩王?假使我等应允,韩人列祖列宗也会在地下不安啊!范先生岂不是陷大王于无信么?”
范增冷笑道:“张良先生既已答应我家大王,怎地又反过来数落大王的不是?我们驻军于贵国,实是助尔等守卫疆土,此乃大大的好事。是不是啊?韩王?”
韩王成本惧怕项羽暴戾,但见张良不惜己命,义正言辞直言相向,不仅胆子一壮,躬身向项羽施礼道:“请大王收回成命。”
项羽大怒,拔剑出鞘走向张良。他并没有对韩王成的言语感到愤怒,而是看到张良答应效忠,却转眼又站到韩王立场。他瞪着张良,张良怡然不惧,面色平静望着项羽眸子中熊熊燃烧的怒火。项羽将宝剑横在张良颈上,咬牙道:“尔莫要以为有恩与我项氏,我项藉就不能杀了你!”
张良也不眨眼,轻轻一笑,道:“既然大王食言灭韩,良活着也无意义!多谢大王成全良这一世英名!只是良死后,不知天下人如何看待大王?”
项羽一愣,沉思片刻,将宝剑缓缓放下,还剑入鞘。拱手道:“今日才见先生本色,籍拜服!”
项羽转身坐于案前,望了一眼范增,道:“尔等二人暂且退下。”
见二人走出帐外,项羽长叹道:“都说张良貌若美妇,实为豪侠。今日所见诚如所言!奈何其不为我所用啊!”
范增捏着胡须道:“虽然不为我所用,也不能放任其在韩地。我看大王下令让韩王和张良与我军同行,到了彭城再行安排吧。”
项羽点头不语。范增着人传令,二人无奈,只好随着大军同归彭城。到了彭城,为离散张良与韩王成的关系,范增献计项羽以韩王成无战功之故,降其为穰侯,立亲楚的郑昌为韩王。
田荣听说项羽迁徙齐王田市到胶东(胶东半岛,是全国第一大半岛。位于山东省胶莱谷地以东,东、南、北三面环海),而以齐国将领田都为齐王,让他火冒三丈。田荣本来就是一个独来独往的人,也不讲恩情;想当年项梁救过他,他也不感恩。到了五月,田荣出兵阻止截击田都进入首都临淄(山东省淄博市),田都在田荣强大的攻击下,逃往楚国。田荣留下齐王田市,阻止他去胶东。田市畏惧项羽,就偷偷地到了胶东。田荣见田市如此无能,非常恼怒。到了同年六月,他追击田市,追赶到田市胶东国的首都即墨杀了田市,并自立为齐王。
与此同时,彭越在钜野(山东省巨野县以北五里处)拥有兵力一万多人,不受任何人管辖。田荣见此,授给彭越将军的印信,命令他攻打济北王田安。到了初秋的七月,彭越进攻杀了济北王(田安)。田荣于是兼并了齐、济北、胶东三齐的领土,随即又让彭越攻打楚国。
张耳到封国去时,陈馀更加愤怒地说:“张耳与我功劳一样,现在张耳为王,独我被封为只有三个县的小侯,这是项羽处事不公!”他暗中派遣张同、夏说去游说齐王田荣,纵容对方说:“项羽主宰天下,却待人很不公平,他把原来的齐王田市迁徙到胶东这种穷山恶水的地方。如今赵王也被北迁到代地,我认为他这样做不对。听说您起兵抗楚,不听从项羽不道义的指令,因此希望您能资助我一些兵力,让我去攻打常山王张耳,恢复赵王(赵歇)的王位,并请您把将来的赵国作为捍卫齐国的外部屏障!”田荣见有了陈馀的投奔,仿佛看到了更光明的前程,因此他立即派兵扩充陈馀的实力。
彭越攻楚消息传来,项羽命萧公角率部迎击彭越。范增献计,为防止韩人与彭越勾结,杀掉了韩王成!并准备择机诱杀张良。项伯闻讯,求见项羽,派人将张良送回下邳软禁。
中原大地又现离散之象。而此时的刘邦正秣兵厉马,磨刀霍霍。然而不时有士卒思念故乡,偷偷逃走。一日,刘邦正在苦恼,从人来报,丞相萧何也不见踪影,想是逃走了。刘邦大惊,派人四处寻找。两日过后,从人纷纷回报仍未找到。刘邦正在愁苦之时,忽见一人踉踉跄跄奔了进来。定睛一看,正是失踪了的萧何。刘邦大喜,一跃而起上前扶住萧何,笑骂道:“你这猪狗不如之人,跑到哪里去了?”见萧何口干舌燥喘息不已,刘邦令从人递上水来。萧何饮了之后,徐徐说:“我哪里敢逃跑哇!我是去追逃跑的人去了。”
刘邦听了萧何的解释,一时愣住了。心想:我军逃跑的人那么多,你都没有去追,看来让你丞相去追的人不会是凡人。想到这里,他迷惑不解地说:“逃亡者是谁?值得让你的大驾去追吗?”
萧何慎重地说:“韩信。”
刘邦一听责怪萧何道:“将领中逃跑的人数有几十人,你没有去追,你说你是去追韩信,纯粹是撒谎!”
萧何见刘邦不信,严肃地说:“大王忘记了吗?子房先生临走之时,嘱我留心人才。说我军最大的缺陷乃是没有智勇双全的将帅之才。其他逃跑的将领很容易得到。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却是天下无双啊!大王如果只是想长期呆在汉中,对韩信这样的人才不用也无所谓;如果您一定要争夺天下,非要重用韩信不可;因为只有他才可与您图谋大业,大王的决策才能执行下去!”
刘邦望着萧何面上严肃的表情,震惊不已。冷静一会儿,刘邦说:“我也想东归呀,哪能忧郁不得志久居此地呢!”
萧何见刘邦说了真心话,遂奏道:“既然大王决定向东发展,就应该重用韩信,这样韩信才会留下;如果不能重用他,他终究还是要逃走的。”
刘邦见萧何说得如此认真,考虑了一下,说:“看在你的面子上,我提拔他做左军主将如何?”
萧何摇了摇头,加重语气说:“大材小用,韩信不会留下。”
刘邦望着萧何面上严肃的神情,沉声说:“丞相莫不是要本王将大将授予那韩信吧!”
萧何高拱笑道:“如此甚好!”
“那请丞相把那韩信唤来,我现在就封他为三军主将。”刘邦道
萧何摆摆手,道:“古人拜将须选择吉日,进行斋戒,设置拜将坛,坛前要有广场,让所有的将士都去参加授勋仪式,具备完整的礼仪才行。萧何知道大王历来龙姿凤表,瞧不起一般的人,所以有人说大王待人傲慢无礼。现在借着拜将之际,请大王按古礼封坛拜将,以彰大王虚怀若谷,知人善任之德。那韩信若能当大王如此厚礼,必能尽心尽力效忠大王。”
刘邦低头沉思良久,抬头道:“也罢,就依丞相所言。想我刘季从小到大,除了拜过爹娘祖宗,就是拜过子房先生。不知那韩信是否能当的我一拜?”
萧何神秘一笑,拱手退下安排封坛拜将诸事去了。
汉王要封坛拜将的消息一放出来,众将都议论纷纷。转眼已是黄道吉日,西楚霸王元年六月的一天,刘邦下令三军将士在汉中城南大校场集中。众将都换上最好的铠甲,摆出一副英武之姿,列在拜将坛下。离坛最近的樊哙、曹参、夏侯婴、周勃、灌婴、纪信及吕氏兄弟等人皆是战功赫赫,且对汉王忠心耿耿。他们皆穿着汉王赏赐的金盔金甲,目不转睛地盯着坛上斗大的大将军印,满心以为,汉王拜将非自己莫属,个个虽面色沉静,但心中早已是激动不已。
吉时已到,随着威武雄壮的鼓号,汉王刘邦缓缓登上拜将台,祷告天地已毕,举起那颗斗大的大将军印信,环视坛下诸将,见诸将皆翘首企盼。刘邦心内暗想:韩信资望不足,帐下有功诸将必不能心服,须得再赐其生杀大权。想到这里,刘邦将印信高高举起,大声说道:“本王斋戒沐浴,虔诚祷告天地,现郑重宣布,本王拜治粟校尉韩信为三军主将!请韩信将军登坛。”
坛下诸人都以为耳朵听错了,议论纷纷间,见到韩信自末位缓缓近前,在坛下三拜之后,登上拜将坛,跪于刘邦面前。萧何手一挥,顿时号角齐鸣,鼓声隆隆。刘邦隆而重之得把大将军印信交予韩信之后,也跪拜在地,韩信连忙回拜。刘邦起身后,亲自为韩信穿上金甲,戴上金盔,再披上一幅绛红大氅,仔细端详之后,微笑着携着韩信之手,来到坛前。望着坛下议论不已的诸将,刘邦清了清嗓子,高声喝道:“自今日起,本王授予大将军生杀大权。凡有不尊将军,不听号令者,大将军可先斩后奏!”说着,将身佩长剑解下,交与韩信之后,转身对着诸将喝道:“尔等为何不参拜大将军?”
顿时一片铠甲撞击之声,坛下诸将与兵卒皆跪拜在地,萧何率先高声喊道:“参见大将军!”
“参见大将军!”顿时雷鸣海啸般的声音自校场席卷整个汉中。
坛上的韩信恍若梦中,他看了看喜形于色的汉王刘邦,又望着萧何眼中那欣慰、亲切而期待的神情,心头油然升起了要为汉家抛头颅、洒热血的信念!韩信猛地跪拜在刘邦身前,举手明誓道:“韩信必誓死效忠大王!以报大王知遇之恩!”
刘邦扶起韩信,微笑地望着他说道:“吾欲东归,不知大将军可有良策?”说着携着韩信走向大帐。韩信止住脚步,回身望着诸将道:“请诸位将军起身,明日辰时,本将要在校场点兵,诸位将军布勒部属,勿违将令!”见众将起身抱拳,韩信摆手请刘邦先行,自己与萧何跟在刘邦身后,行往大帐。
众将回营之后,互相打听。终于知晓了大将军的来历:当初,淮阴人(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韩信(?—前196年)因家境贫穷,没有讲究品行,所以不能推选为官。加上他又不会经商谋生,常常跟着别人鬼混,让人们都厌恶他。韩信曾经在城外河边钓鱼,遇到一位清洗衣服的老妇人,这位仁慈的老妈妈看到韩信一个长大壮汉,竟饿得昏了头,就每天送饭给他吃。韩信非常感动,对老太太说:“如果有一天我能发达,必然有所厚报。”
老太太听了这番话,生气地说:“你身为男子汉却不能养活自己,我不过是可怜你才给你饭吃,难道我是在图回报吗?”韩信惭愧而退。
淮阴县有一个屠户,看到韩信破衣烂衫却腰挎宝剑,一副神气自若的样子,就站在韩信来路,拦住他说:“你佩带刀剑,装出一副侠义之辈的样子做什么?你该不是怕死之徒拿着宝剑装样子吧?”见韩信不理他,那屠户拉住韩信,分开双腿,指着**道:“韩信!你要真的不怕死,就拿剑刺杀我。如果怕死,就从我的**爬过去!”
韩信仔细地打量了那个屠户,面不改色地匍匐在地,从屠户**钻了过去,一时间引起满街人的嘲笑,大家都认为韩信胆小怕死。
两年前项梁渡过淮河北上抗秦时,韩信带着他的一把锈剑去投奔项梁,成为了项梁的部下,可是,却一直默默无闻。项梁战死后,韩信又跟随了项羽,项羽任命他为郎中。韩信曾多次向项羽献策以求得到重用,但项羽却不予理睬。当刘邦进入蜀地当汉王时,韩信见自己没有得到项羽的重用,想到时光不会等人,就投奔了刘邦。可是他在刘邦那里仍然不得重用,只是当了连敖(春秋时楚国官名。据《左传》,楚国有连尹、莫敖,后合并称连敖。相当有职无权的少将参谋)。后来韩信犯了法,应该判处死刑,与他同案的十三个人都已经斩首,当轮到韩信时,韩信抬头仰望,刚好看见了监斩官夏侯婴,就大声对夏侯婴说:“汉王难道不想夺取天下吗?为什么还要杀壮士呢!?”
夏侯婴觉得他的话不同凡响,又见他外表威武雄壮,就释放了他。经过交谈,夏侯婴发现韩信对行军打仗治军之事非常熟悉,随即将这一发现向刘邦作了汇报。刘邦授予韩信治粟都尉(相当军需部管生产军粮的部长),但还是没把他当做统帅全军的奇才。
韩信被夏侯婴救了一命之后,又多次与萧何交流时局变化与军事的看法,萧何听了韩信的见解,觉得他身上具有张良所说的将帅之才,于是准备向刘邦郑重推荐韩信。但是由于萧何沉稳的性格,他并没有在韩信面前表露此意。韩信失望之余随即离开汉中逃亡。
萧何听说韩信逃走,惊慌之余没来得及向刘邦打招呼,连夜亲自去追赶。终于追上了韩信,以身家性命作保,劝回韩信。于是就发生了封坛拜将的事情。
韩信随汉王来到帐内,行礼之后,刘邦脱下鞋子,随意一扔,翘着脚傲慢地问道:“丞相数次推荐将军大才,不知将军有什么可以教我的计谋?”
韩信逊谢之后,正色问道:“大王欲东归,实是与那项王争权天下啊。”见刘邦点了点头,韩信继续说道:“大王自以为,与项王相比,作战勇猛冠绝三军,对士卒之仁爱及军事实力的强大诸方面,谁强谁弱?”
汉王默然不语,他看了看韩信,心想:这不是明知故问吗?这家伙想听什么?照实说我的面子何在?嗐!就照实说,且看他下面怎么说?若是个草包,我着人砍了他就是。想到这,刘邦起身端坐,沉声道:“我不如他!”
韩信看刘邦面上已无傲气,拜贺道:“我也认为大王这些方面不如那项王!然而大王进入汉中,我毅然离开楚营投奔大王,是有原因的。”见刘邦面无表情依然端坐,韩信接着说道:“因为我曾在项羽帐下,请大王允许我介绍一下项王的为人!项王英勇无敌,战场上一声怒吼,千人皆废!然而此人却不能知贤任能,只不过为一匹夫之勇罢了。”项王接人待物恭敬慈爱、言语温和有礼;部下生病,他会为之泪下,并把好的饮食分给病人;但是对于有功劳的人应该封爵赏金之时,他却打心眼里割舍不下,刻好了的分封的官印被他在手里把玩捏弄的几乎磨掉了棱角,也舍不得授给对方!从这两方面来看,这就是所谓的妇人之仁啊!”
见刘邦点头,韩信接着道:“项羽虽然名为西楚霸王总领各路诸侯,然则终究难成气候!他不肯建都关中而在彭城居住;背弃义帝之约,假造旨意,不以功劳而凭亲疏封赏诸侯;将原来的诸侯将领封王换地,将义帝驱逐到江南;所过之处残暴屠城,百姓不愿意归附,归附之处也是迫于其强暴。他虽然名为霸王,其实早已失去民心,故而项羽的强盛很容易变为衰弱。”
“难道将军是要我等到其衰弱之后再起兵东进?那得等到什么时候?”刘邦问道。
“非也!只要大王与项羽反其道而行,任用天下英勇善战的人才,还怕不能消灭他吗?大王把天下城池分封给功臣,天下豪杰何人不服!顺应手下将士思乡之情而东归,还愁无坚不摧吗?况且现在项羽所封的三秦之王都是秦朝的降将,这些人率领的秦朝老兵已经作战多年。这些年来,被杀和逃亡的人数无法统计;加上三秦王还曾欺骗投降的将士,导致新安二十多万人惨遭项羽的蒙骗活埋,唯独章邯、司马欣、董翳得以脱身。秦地的父老兄弟都怨恨这三个人,恨得痛入骨髓。眼前此三人借楚军的军威被封为王,秦地的百姓没有人爱戴他们。而您进入武关时,秋毫无犯,废除了秦朝的严刑苛法,并与秦地的民众约法三章,这些恩惠让秦地的百姓无不想大王回到关中称王。按照楚怀王先前与诸侯的约定,足下本来就应该是关中王,这件事关中的百姓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大王失去了关中称王的机会而到了汉中,让秦地的民众没有不怨恨的。如今大王起兵向东,三秦之地只要发布一道征讨的檄文就可以平定。”韩信说完,接过萧何递过来的茶,饮了一口,望着刘邦面上的喜色。
“可是我军东进之路已被烧掉,若然我等修理栈道,必为三秦所觉,这如何是好?”萧何继续问道。
“我猜这明烧栈道之计,是子房先生的大手笔吧!”韩信放下茶杯,开口问道。见刘邦点头,韩信叹道:“子房先生必留下后计,且让我猜猜。”说着走到舆图之前,指着陈仓道:“子房先生留下的出口,必在此处!”
“何以见得?”萧何追问。
“子房先生设计烧掉子午谷栈道是秦人自关中入巴蜀的官道,而陈仓古道名为秦栈,是秦先民出入巴蜀的一条小路,其路甚险。自有驰道以来,因其通往关陇之西弯曲路远早已荒废不用。若从此处出兵,当能避开三秦主力,自三秦背后出兵,可收出其不意攻其无备之效!我猜子房先生必要大王在出兵前派人修理子午谷栈道,以吸引三秦主力,待其不备,从秦栈古道出兵,北出大散关,攻占陈仓,进军咸阳。先破三秦,再图东进!”
刘邦大喜过望,起身拉住韩信双手道:“真是所见略同!子房先生曾说,本王手下恨无如李牧、王翦那样的将帅之才!今观足下之才,实如子房先生所言!若能早得将军,何愁天下不平?”于是下令韩信操练兵马,萧何负责征收巴蜀之税,供给军粮,以备东征!
那樊哙、周勃、纪信等人对韩信骤升高位,甚感不服。但自韩信练兵以来,见其操练有方,指挥有术,再加上韩信号令严谨,以身作则,待人宽严相济,渐渐地不仅对韩信佩服起来。
刘邦见到渐渐强大的汉军将士,不仅心中高兴,只是想到张良身在险地,面上时有忧色。这一日,帐下军士来报,有一人自称娄敬自下邳而来,刘邦大喜,连忙唤入。娄敬入帐见礼已毕,呈上一封张良的书信。刘邦急忙打开书信,细细看了起来。信中说道,自己在韩王成死后,被软禁于下邳,欲寻机逃走,但在此之前,天下大势已生变化,张良决心暂留下邳,收集各路情报。现将范增防汉之计及破解之法呈报大王: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
首先是三秦王,三秦王为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位秦军降将。在三秦王所统治的关中来看,如果刘邦东进,则三秦处于汉中西北方,能够直接威胁刘邦后方。如果刘邦先行攻三秦,则也能为项羽的军事准备赢得时间。破解之法为良辞别之前所献之策。
项羽的第二道防线、或者说最后一道战略缓冲带便是韩国。韩国位于河南东南部,其地理位置于西楚国本身紧紧挨在一起。韩国是西楚国西方的最后一条防线。为了控制韩国这自身最后一道战略缓冲带,同时也因为韩王成在政治上于项羽存在分歧,项羽首先是将其带在身边,不许其回国主政,后又封为穰侯。但这么做还是不够。虽然韩国不在韩王成的统治之下了,但项羽以霸王之名直接插手韩国内务却是不太合理,难以压服韩**民的人心。对此,项羽最终选择杀韩王成,而改立忠于自己的韩王郑昌为韩王,通过郑昌名正言顺、合情合理的控制自己的最后一道防线。但这一行为却另天下诸侯对项羽多少产生不满,可谓是天下共治制度的第一道裂痕。韩地民众对不是韩王后裔的郑昌多有不满,韩地看似防线,实为百战之地。大王东征,良可派人在韩地起兵响应。
再就是英布,英布一直是项羽非常依重的一位心腹爱将。项羽将其封于九江,也就是安徽西部、湖南东部地区实际上是将其变成了自己西楚国的一道侧翼防护。如果刘邦东进并进入韩国、甚至是突破韩国防线,那么英布将自南向北威胁刘邦进攻楚国腹地的侧翼,成为项羽真正的最后防御屏障。但英布其人重利,大王当多送重宝,使其中立即可。
其次是田荣、彭越等人的问题。对于项羽而言,为了维持新的政治格局,诸侯们能与自己一条心自然有利。但立一批亲近自己的人为王就造成了其他人的不满。事实上,此时的天下已经没有各自为政的独立地区形态,各王的统治基础是不稳固的,所以造反就相对比较容易。大王欲东进须结交二人,东西夹攻,以使项羽穷于应付,疲于奔命。
为了对各国保持力量优势,也为了各国之间互相迁制,项羽把秦、齐、赵、燕、魏等国都进行了分化。秦地分四,即三秦王和汉王刘邦;魏王其实只领安邑,而无原魏国的其他土地;燕分二,即燕、辽东二王;齐分三,即齐、济北、胶东三王,而且原齐王被改封胶东王,实为削弱;赵一分四。项羽的这一做法本意为分化削弱各国力量,但实际上却加剧了地方不稳定因素,各国兵马实力不强,也为大王提供了机会。
因义帝号令对项羽多有掣肘牵绊,项羽对义帝已起杀心!请大王小心防备,臣之信使娄敬乃臣义兄朱武之徒,臣已令其以大王之臣下名义去保护义帝!
看罢张良书信,刘邦又问了娄敬张良近况,想到张良身在险地仍为己操劳,刘邦这个近似无赖的汉子眼圈中也不禁泛出泪花。他擦擦红肿的眼睛,厚赐娄敬,派人送出帐外。
想到张良身有不测,刘邦心乱不已。正烦恼时,韩信入帐请示是否可执行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策。刘邦大喜允之。韩信即刻升帐点将,令樊哙、周勃率一万人马,以500人为一小队,以最散漫的态度和最慢的进度去维修子午谷栈道。其余众将按计行事,自嘉陵江奔向陈仓古道。
大战,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