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一路趣闻(3)
作者:宋初云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8180

这到&ldqo;齿爵堂&rdqo;如一次厕登,就如同是看一次别有风味的景致,最终不但村里的男丁妇孺都纷纷前来如厕,连一些姑娘家为了图新鲜也纷纷前来如厕,穆太公索性又请了工匠专门又盖了一间女茅厕。

宋初云听到这儿,忍不住在心里感叹这大千世界真是无奇不有,在这什么都未开发出来的古代,和现代社会相比真的可以说遍地都是黄金啊!

于是宋初云便顺着那位妇人的话问道:&ldqo;依你之言,那这穆太公不正是依着在茅厕外收钱,才会一夜发家,可你怎说这&lsqo;齿爵堂&rsqo;从未收过银子?&rdqo;

&ldqo;这夫人您就不知道了,穆太公他的确是发了家,可却不是靠着在茅厕外收钱发的家!&rdqo;

&ldqo;哦?这倒是有趣了,那他是如何发家的?&rdqo;

&ldqo;靠村里人拉给他的粪屎呗!&rdqo;

&ldqo;粪屎?!&rdqo;

宋初云难以置信的反问了句,后来在那妇人的细细解说下,宋初云才知道了其中的原委‐‐‐原来早在城里花钱上了回茅厕,穆太公便已隐约领悟到了生财之道。

但换做是在乡下,这茅厕收钱是怎么也行不通的,若是这茅厕要钱,那村民们是打死都不会来花这冤枉钱的,但这却没有难倒穆太公,他很快就想出了一个新招&hllp;&hllp;

这如厕不收钱,可存下来的粪便却可以出售!

这便是穆太公费了这么大劲儿,折腾出几间&ldqo;上等茅厕&rdqo;的用意。

原来穆太公白日里为村里的父老乡亲免费提供草纸等,一到晚上他就赶紧把茅厕给锁起来,自个儿在里面把白天囤下的粪便给收集起来,要知道古人种田全都是靠粪便来做肥料,所以穆太公便把收集起来的粪便卖到种田的庄户人家里,或者以人家的柴米油盐来做为交换。

如此下来,这卖粪便的钱远远超过他置办草纸、熏香的钱,且这还是个一劳永逸的法子,日积月累下来他还不在一夜间便突然发了家?这事儿到后来,果真应了那句&ldqo;强似作别样生意&rdqo;!

宋初云听完长舌妇的那些话顿觉受益匪浅,虽说这收集粪便是个又臭又累的活儿,宋初云断然是不会去效仿,但穆太公的发家史却让宋初云意识到一点‐‐‐在很多不甚繁华的地方,往往会隐藏着许多微小、让人一夜暴富的商机。

这些商机其实和现代社会一些最普通的地方相互关联着,就好比穆太公这个法子在现代便十分普通,宋初云知道现代的政府部门建了公厕后,那些化粪池里的粪便经过处理后,也是送到农田里去当肥料用的。

于是宋初云暗暗下定决心,一路上要多看多听,慢慢的替自己的云记挖掘出潜藏着的商机,这好不容易出一趟远门,当然要顺道考察下市场、多认识些新鲜的事物了。

此去一路再遇到的新鲜事儿就不一一细说了,很快展寂衍便带着宋初云来到了她梦寐以求的帝都,这京城就是比一路上的小城气派繁华,连排队等着进城的人也多了好几倍。

一进了城门到了那繁华的街道,宋初云才算是真正见识到古代繁华的大都,同样是街、同样是开在街道两旁的铺子,但这些铺子不但门面儿气派十足,卖的东西也都十分齐全,绝不是福安城可以比拟的。

宋初云领略了京城大街的繁华后,开始悄悄的观察起这儿的商铺来,果见这京城除了铺子的门面和牌匾比福安成的铺子要大气,以及铺子外面挂着的幌子要大面些外,依旧没有别样昭显自己铺子的其他广告。

这让宋初云意识到这京城里也缺乏各式各样的广告,初步判断这广告营销策划也能在京城里推广,宋初云猜测若是按照像在福安县那样替这些铺子做广告策划,那在京城一定会比在福安县赚得更多。

宋初云边默默的把京城铺子的各种信息记下,边在心里做广告市场调查,一路走下来也不光顾着看那些新鲜事物了,而是仔细的把京城里的大小门户给瞧了瞧,偶然看到一户大户人家门口挂着一只漆了红漆的小木箱,宋初云的心里不由觉得有些纳闷,莫非这小箱子是信箱?

于是宋初云放慢了脚步,指着那户人家门口的箱子问道:&ldqo;夫君,这户人家门口为何会挂着一个红色的小箱子?这小箱子有何用处?&rdqo;

展寂衍不是头一次来京城,所以他扫了那小箱子一眼,便答道:&ldqo;那小箱子是用来盛放飞帖的。&rdqo;

宋初云听了&ldqo;飞帖&rdqo;二字,才记起自己曾经在一本古书籍上翻阅到关于&ldqo;飞帖&rdqo;的介绍,那本书上详细的介绍了&ldqo;飞帖&rdqo;的由来,以及最初是什么样儿的,宋初云当时对这飞帖感到十分好奇,于是细细的阅读了那段介绍文字,对这飞帖倒也是略知一二,只是刚刚一时没把飞帖同那盛放的箱子给联系起来。

这飞帖其实也可以算是书信的一种,它最初并不被人叫做&ldqo;飞帖&rdqo;,而是称作&ldqo;刺&rdqo;。

原来古人交往,起初是用竹木削成条刺,然后写上自己的姓名、籍贯以及身份,用于拜会他人时互通名姓。

而这所谓的&ldqo;刺&rdqo;也就是古代的名片,又称&ldqo;谒&rdqo;,此后虽弃竹木改用了纸张,但习惯上的叫法却沿袭了下来,那时这样的名片依旧叫刺。

古时候逢年过节时,许多有头有脸的大户人家会在红纸上书写上贺词,然后送去给亲朋好友,于是这有着贺词的红纸便成了古代的&ldqo;贺年片&rdqo;,慢慢的亦称之为&ldqo;拜帖&rdqo;。

而那些有头有脸的大户人家,每到逢年过节前来家里投拜帖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这迎来送往让主人家应接不暇,为省事起见,主人就让下人在门外挂个箱子接受各方投拜帖,为了图吉利便称之为&ldqo;接福&rdqo;。

而这&ldqo;拜帖&rdqo;之所以慢慢的被称为&ldqo;飞帖&rdqo;,乃是因被派出去投拜帖的人,一日往往要上好几家人家去投帖,这任务繁重便会让时间变得紧迫,于是他们往往只在主人家门口敷衍的喊上几声,便将帖子投入箱内、投完便匆匆离去,待得主人或仆人应声出门相迎时,早已不见了那投帖人的踪影&hllp;&hllp;

久而久之在民间便有&ldqo;送帖的比兔子跑得还快&rdqo;的说法,因此,贺年片便由此得了&ldqo;飞帖&rdqo;这个别称。

宋初云记得这飞帖似乎还可以用名为&ldqo;门薄&rdqo;的红纸袋来装,再往下走的时候便留神的多看了几眼,果见另外一户大户人家门前挂的不是小木箱,而是一个红纸袋,上面写着&ldqo;接福&rdqo;二字,而宋初云经过时恰巧正好有一个小厮模样的人往那&ldqo;门簿&rdqo;里投了张飞帖。

宋初云见状忍不住好奇的问道:&ldqo;眼下似乎也不是什么节日,怎还有人前来投飞帖?&rdqo;

宋初云知道这平日里送上来的拜帖不能称为飞帖,因为不在节日里主人和客人都不会忙于迎来送往,所以若是只偶尔送那么几封拜帖还草草了事,那未免就有些太过敷衍了。

所以除去繁忙的节日里,其他时间送拜帖来的下人都会老老实实的等主人家出来相迎,把拜帖交到主人家的下人手里,那送帖之人才敢离去。

展寂衍一下便洞悉了宋初云心里的疑惑,笑着说道:&ldqo;今儿是六月初六,在我们福安县的确是个平常的日子,但人家京城里每逢六月初六就会举办&lsqo;百花宴&rsqo;,这也算得上是京城里的一个喜庆节日了&hllp;&hllp;&rdqo;

&ldqo;所以这几日大户人家相互投飞帖子也属正常,这帖子内容可以是送祝语,亦可以是相邀好友一同前去赏花,还可以是预先送上帖子知会主人自个儿择日会前来拜会等。&rdqo;

宋初云听着展寂衍的解说露出了原来如此的神情,但她却若有所思的再看了那投飞帖的人一眼,脑海里下意识的浮现出一个大胆的想法,若是把那些广告宣传单制作得和飞帖一样,那是不是就可以挨家挨户的、定期投到人家的&ldqo;门薄&rdqo;里?

就像现代社会某些大公司,每月都会寄些宣传彩页到人家的信箱里一样,只是这法子虽好,但在福安县里却是用不着的,所以宋初云也就搁下没再细想。

宋初云一行人在京城里逛了好几日,买了好多福安县里没有的新奇玩意儿,最后展寂衍还特意带着宋初云去那巍峨的皇城外,瞻仰了皇宫大院一眼,满足了宋初云作为一介小老百姓、和一女人的所有梦想和期望后,宋初云才心满意足的离开了京城。

这出来游玩的日子是一晃就过了二、三个月,虽然宋初云很想再往下走下去,去看看其他地方的风土人情,但她出来久了难免会挂念青姨娘和&ldqo;云记&rdqo;,而展寂衍也觉得出来也算是玩了挺久了的了,是该收拾心情回家去了&hllp;&hllp;

宋初云明白展寂衍说得话都在理儿,若是他们再往下走下去,那指不定等他们回去时,这香姨娘连孩子都生出来了,展寂衍没在展家也不知会不会生出什么变数来,加上宋初云也有些放心不下云记,所以她最终只得打消了继续游玩下去的念头,听展寂衍的话乖乖的打道回府。

回来的路上宋初云他们便不再走走停停了,一心赶路倒是不到半个月就赶回了福安县,这展寂衍一回到展家,马上就被告知了一个噩耗‐‐‐展记因某种原因而周转不灵,这半年来不断的亏损,眼下虽找到了解救的办法,但却需要一大笔银子来补救!

这展记在宋初云和展寂衍离去时,铺子里的生意可是正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怎么会不到半年就亏到需要一大笔钱来补救?!

从35章开始,小云所写的&ldqo;抢婚&rdqo;&ldqo;潘安&rdqo;&ldqo;茅厕&rdqo;等古代趣闻,皆是网上百度得来的资料(出处不明),再结合小云自己的YY写出来的,并非全部是原创,所以特在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