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志强是二十七岁的副处级,那当时轰动一时,当然是在一定圈子里的热议,普通老百姓哪儿能知道这么详细。。人家老子贺彪在平远省干了大半辈子,是堂堂省里第三把手,谁也说不出个啥。
即便这么罕见的三连跳提拔,那人家贺志强也是二十四岁才当的正科。贺志强十五岁上三年制的小中专,读中专的同时函授了大专文凭。十八岁一毕业参加工作就当了公安,好歹每一次提拔也都有了相应的资历和成绩,也足够堵住别人的嘴。
杨光这又算怎么回事?
得知消息的人们只是不住的摇头,慨叹现在的天和过去的天不一样了。
孙厂长对组织的决定非常不满,他既感到非常委屈,可又无可奈何。难道他还能质疑组织对他的关怀?上党校不是锻炼学习成长的需要吗?
满怀悲愤的孙厂长前脚刚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杨光厂长骑着个破烂自行车来了。
别看杨厂长的座驾实在寒酸,可那排场可不小。人家破自行车后面跟着三辆喷着白蓝道的警车呢。
这小子把兰文英和她们检察院的一大帮人给整来了,浩浩荡荡下来十几个检察院的干警。不是来抓人的,只是接到举报来核查线索。
法纪的,反贪的,呼啦啦一大帮,吓得啤酒厂干过坏事的家伙屁滚尿流,冷汗直冒。
中州老百姓流传一个顺口溜,反贪局,交警队,坐台小姐,黑社会,这是四大黑呀。
这小杨厂长人模样挺俊,干这事儿可挺毒,上任头一天就把第一大黑给整来了。
原来的几位副厂长和车间主任们都还抱着墙头草的心态,随时准备看小杨厂长的笑话,可这短短十几分钟的形势变化把他们小小的邪恶念头给吓回去了。
这小杨厂长看来不光是会放狠话,还真办狠事儿。得了,躲远点儿吧,别把血溅身上。
孙尚也没来得及给杨光安排办公室,而杨副厂长更不见外,大大咧咧直接坐进孙厂长办公室,吩咐勤杂工把孙厂长的东西都扔到库房里去,几个电话下来,办公室翻天覆地变了个样儿。孙厂长自己回来也认不出这是他过去的办公室了。
啤酒厂厂部里的干部职工都挺奇怪,杨光也不招待人家检察院的同志,也不召见厂里其他干部,自己躲在办公室里看了一天的各种报表和文件。
下午一下班,杨厂长就消失了。
这一消失就是半个多月。
检察院的干部素质就是高,人家到了啤酒厂不抽他们的招待烟,不吃他们的招待饭,更不会接受他们的拉拢腐蚀。
早上八点就来,中午十二点自己出去吃饭,下午两点半回来直到下午下班。成天就坐在会议室里找几个人过去问问话,聊聊天,翻看翻看财务报表什么的。硬生生就这么坐了半个多月,也不说有情况还是没情况。
杨光干嘛去了,他可没闲着。
杨厂长在兰姐姐的带领下,在孔总队长的帮助下,天天跟中州市各大职能部门,尤其是执法部门的同志们灯红酒绿着。
半个月的时间,吃了三十多顿饭,洗了二十多个澡,加上每晚泡歌舞厅,杨光几乎每天只睡六个小时,每天都得喝下去三斤以上的白酒。
很短的时间内,兰文英手里多年积累下的铁关系和孔高德一年来结交的一批人都和杨光打成了一片,都成了他的知己。
男人们勾肩搭背,称兄道弟,女人们媚眼横生,眼波流转,娇声浪啼。别误会,没那种事情,酒喝多了人都这样,与性无关。
小杨厂长神秘失踪,人人都好奇和纳闷,但却没人敢问,没人敢管。
啤酒厂的生产还算正常,即便销量过去一直在下降,但在炎炎夏日,这本地啤酒还是有很大一块固定客户和销路,尤其象郊县这一块市场,比较稳定。
慢慢的,啤酒厂的职工发现他们的销量大了,订货多了,资金回笼快了。谁也搞不清楚是咋回事,但这却是实实际际的存在,是很清楚明白的事实。
那啤酒厂除了厂长还有其他人,有车间主任,有销售经理,有财务主管,总之有懂事的人。出去一打听,这才知道小杨厂长真正的手腕和厉害。
原来,外地啤酒进不来了。不管是哪儿产的啤酒,高中低档不论,总之想进中州市场那比登天还难。
公路上交警和运管部门在查超载,查违章。
超载,卸货,然后给你把啤酒暴晒在太阳底下。不超载,那超高了,罚款,扣车,扣驾驶本。没超载也没超高没超宽,那灯光不全,压黄线了,等等,总之非挑你点儿毛病折腾你个半死。
这都不算完,你规规矩矩进了中州市,把货交给了买主,也就是那些经销商。好嘛,凡是经销外地啤酒的商铺,过去工商费一个月五十一百的意思一下,现在涨价,五百,一千。
本乡本土的,有些人有点关系,连营业执照都没领,非法经营,罚款,没收货物。
税务局同样的办法,过去按月包税,随便给点儿就行,现在小蓝皮们天天蹲在商铺门口,好家伙,原来你业务量这么大,偷税漏税,罚款,涨价。
反正执法部门都这手段,原先也有人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找个熟人疏通一下,吃吃喝喝,给个红包,反正交多了也落不到个人腰包,高抬贵手,睁一眼闭一眼就过去了。原来咋样还咋样,现在不行了,给钱也不好使。
没几天,大家都明白毛病出在哪儿了,不是国家要整顿机关作风,不是要人家翻脸不认人,原来都是因为那些外地来的啤酒惹的祸。
诸位想想,这还怎么干?
这啤酒跟白酒不一样,它不是暴利行业,全靠薄利多销,本来也挣不了多少钱,随便哪个环节出点问题,这些小老板们就受不了。
找人,一个两个的不管用,你家税务上有亲戚,行,这块儿你省了。工商呢,交警呢,运管呢?卖外地啤酒,你把酒瓶摆在商铺门口外面,市容还罚你呢。
要是这么些部门全有硬关系,谁还卖啤酒呀。
得,人家不让卖就不卖呗。反正不卖外地啤酒也不至于破产关门,不是还有本地中州干啤呢嘛。
你说这中州啤酒厂的销量能不回升吗?
大夏天,爱喝两口的人谁不想凉凉的来一瓶新鲜冰镇啤酒,这没了其他选择,中州干啤毕竟还是乡土品牌,就当支持本地企业吧。
事实上,在中低端啤酒的口感和质量上来说,本地的中州干啤和外地的啤酒差别很微小,不是资深的专业人士或者老酒鬼根本喝不出来不同。
象中州啤酒厂这样的中型轻工企业,各地几乎都有,这就是计划经济时代的遗留物,小而全的特色产物。
同样都是外国进口的生产线,一样的技术设备和工艺,都是开啤酒厂的,谁也不傻,当初建厂就选的是水源好的地方。也就是在麦芽发酵环节上和酒花的来源上略有差别,实际上不是很懂行的人根本喝不出来。
人们就是心理作用,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加上人家冲击本地市场,当然还要在促销上有些手段,价格上有些优惠,老百姓还是图个实惠,一毛两毛难道不是钱吗?
小杨厂长挺卑鄙,手段挺龌龊,可是管用呀,见效呀。
中州啤酒厂的销量一路攀升,销售额扶摇直上,工厂不加班都忙不过来了。
说杨光厂长卑鄙,其实这也不是他发明的手段,市政府很多人都想过这招儿,可命令由他们这些领导下达后,甚至用红头文件规定但效果却微乎其微,不管用。
当然,大家都是聪明人,其中原委自然都明白。
这还不算完,总之自从杨厂长上任后,中州电视报纸经常就报道一些奇异的事件,都是和外地啤酒有关的。
某某小饭店一顾客喝了外地啤酒突然酒精中毒,当然拉到医院后可能发现是之前喝了两瓶白酒。某某小酒馆顾客在外地啤酒里喝出了一只死老鼠,当然后来弄清楚了,原来是顾客在恶作剧。
媒体只管报道前面的内容,后面的没有追踪报道。人家前面报道的确实也是事实,不能说是报假新闻,但不良影响肯定是产生了,外地厂家干气没招儿。
杨厂长真的挺狠,中州啤酒厂都没有高档啤酒,可他就是不让外地的高端啤酒卖。想喝就是中州干啤,要不你就别喝。
高档饭店,高档娱乐场所,那也不行,名门大饭店和帝王宫都只有中州干啤了。省政府和市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都买不着外地啤酒,干瞪眼也没办法。
老百姓也挺有意思,起初发现没有别的啤酒可喝了,气得跳脚骂娘。没办法,喝几天中州干啤却又改口了,还是咱们中州啤酒鲜,你看这日期,今天刚出的,咱就喝上了,喝啤酒就得图个鲜,懂不。
中州啤酒厂的广大职工欢欣鼓舞,原来脑海里小杨厂长狰狞可怖的面目竟然慢慢变得和蔼可亲起来。
经营形势突然逆转,工厂效益一路飘红,杨厂长骑着他那辆除了铃铛不响哪儿都响的自行车又来了。
“召集全体干部一刻种以后开会,迟到或者不来的就地免职。”小杨厂长恶狠狠地吩咐厂办主任。
白生生,肥嘟嘟,脑袋毛儿都掉了大半的厂办主任一听这话,吓得就是一哆嗦。心说话,这小杨厂长在外面放完了火,这下该回厂子里放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