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户”——和平门户,这也许是倭国的平户港得名的由来。.这个僻处倭国领土西陲的小岛对于后世的倭国人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自古以来,平户就扮演着倭国与外来文化交流的门户,但这门户却不一定平静。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碰撞,引发许多风起云涌、改变历史的重大事件。
9世纪初,弘法大师空海以及众多“遣唐使”就是由平户附近出海远赴唐朝都城长安,掀起倭国的仿唐风潮。
10世纪后此区域由与倭国天皇有血源关系的松浦家族统治。
11世纪荣西法师由此东渡中国,将禅宗佛教传入倭国。
13世纪,元世祖忽必烈两次挥军攻打倭国,侵略了松浦家族的领地,松浦家借助“神风”与后来修筑的海滨防卫工事,两次击退来自中国的武装力量。
为了报复元朝的侵略,松浦家族的武士集团开始对朝鲜半岛沿海进行掠夺。因他们来自平户藩掌控的三个岛(对马岛、壹岐岛、平户岛),所以被朝鲜称为“三岛倭寇”。后来,松浦家对朝鲜与中国沿海的侵扰逐渐演变为纯粹经济性的掠夺,对实施海禁的明朝中国沿海边防造成了颇大的威胁,中国因此沿用倭寇一词来称呼这股来自倭国的外患。
之后中国的大海商王直沿着倭国西海岸北上,在此安家落户,与长崎大名松浦家结下深厚的关系。平户是王直在倭国的据点。
16世纪中,葡萄牙人为了寻找马可波罗笔下的黄金之国,前来倭国,在种子岛遇难,是王直将他们带到了平户,并在松浦隆信的热情接待下,开启了倭国与欧洲(主要是葡萄牙及荷兰)的海上贸易。其中一条葡萄牙船上还搭载着前来远东传教的基督教耶稣会创始人之一沙勿略,他藉此机会第一次将基督教传入了倭国(一个月内,平户有200人因他改信基督教)。
可是说平户对于这个时代的倭国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但是却没有几个人意识到这一点。
顺风号刚刚驶进平户湾里。马上岸边便有一条多桨开浪船(小船的一种,与八桨船乃是同一种船)摇了过来。赵传书看着那船对着他们打了一些旗号。意思是叫他们停下来。
于是赵传书等人便停了下来。然后从望亭上走到了船弦边。只见对方灵活的靠了上来。一看便知道都是老把式。
对方船首立着一个身着汉服的中年男人。远远的便中气十足的喊道:“在下王正,乃是港内管水。你等船为何名,是何商号。”
“我船名顺风号,乃是长万商行的船。”
“长万商行,未听说过。可是初次来此地。”
“正是。不知壮士有何见教。”
“好说,这平户港不同于其他港口。此地无衙门,无官府。所以大小事务皆由我等行商一应照看。从王五峰始此地便订有大小规具十二条。你等若是要在此买卖需得全部遵守,若是不应,那便另请他处。”
“我等明白。自当遵守。”赵传书对那人拱手道,丝毫不觉自己的身份遵守一个被大明称为倭寇的人制定的规矩有何问题。
“那好,你先跟在我船后面,待我为你寻一泊船之处。之后再去岸上聚义楼里办得入港手续。然后方可在此买卖。”
“我等省得了。请壮士于前面带路。”
在这一番对话下来赵传书才知道原来这港口里居然自发的由商人来管理。这不知道是先进还是落后的证明呢。
船行湾内,赵传书得以更近距离的观察平户这个新奇的地方。平户港口内部很小,宽度只有一百多米,长度也只有一里多一些。船行其中得非常小心。港内的船虽然多,但是细数一下其实只有三四十只而以,不过因为港口太小,拥挤在一起显得多而以。而且让赵传书没有想到是这里居然还停着两艘西方的帆船,两条大型的卡拉维尔帆船。
不用说这些应当就是葡萄牙人的船了。因为著名的德雷克同学才刚刚完成世界旅游,大英帝国也才刚刚从西班牙船上抢到通往印度的资料。但是却已经陷入了无敌舰队阴影里瑟瑟发抖着。他们还需要在未来的几个月里将压在他们头顶的老牌殖民帝国掀翻才能完成第一次浴火重生。
所以这个时代英国还没有进入世界的东方,而荷兰也只是刚刚才显示出他海上马车夫的潜质。还在与西班牙的无尽的战争当中消耗着精力。根本无力进入远东。所以这里是根本看不到未来的海上霸主与海上马车夫的船只。东亚依然是葡萄牙人与大明人的天下。
很快陆地上的一个基督教堂证实了赵传书的想法。毕近英荷两国都是信新教地国家。不会建这种教堂。
那些人很快为顺风号找到一个停泊点。在下了锚以后那叫王义的男人告诉他们,所有人都不得下船,先得由几个船上的管理人员去办手续,之后其他人才可以下船。于是赵传书与高杰、曹六三人只好坐着他的船来到了所谓的聚义楼前。
只见聚义楼乃是一古色古香的明代建筑。有点象是庙里的大雄宝殿。不过里边却没有菩萨,走进里边首先便是一个天井。然后在两边有许多的小间。不过那些都不是他们要去的地方。在王五的带领之下他们一路前进。到得一间大厅里。
在这里一个书生首先给他们读了王直当年立下了十二规具。众人同意,然后他又记下了商行的所有细节,其精细程度不亚于后世的工商税务。
之后是交了三十两的押金,然后那夫子告诉他们他们可以在目前的街市的外围建自己的商辅,或是直接购买一些目前准备盘出去的辅子,或是直接在船上与他人谈价。
赵传书选了第三者。所以他们便回到了船上。
平户的商人果然有着非常敏锐的嗅觉。赵传书刚刚回到船上还没有想到如何销售他的商品的时候,便有商人过来与他们接触了。其中最让赵传书吃惊的就是其中有中国人,也有操着一口流利的闽南方言的倭子。
但是无论这些人如何的费尽的口舌赵传书都没有答急于答应下来。商人总是追种利益的。反正他们还需要等到风起才能回去,有的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