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同胞
作者:斯坦图尔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696

第七十八章 同胞

崭新的“红星”电视机摆放在书房一角,落后的工艺让这种电子产品看上去更像是一个小冰箱,不大的屏幕镶嵌在足有半人高的一个木柜子上,调频、声控等按键、旋钮全都嵌合在木柜子顶端,怎么看怎么别扭。

潘宏进坐在电视对面的沙发上,两只脚搭在身前的茶几上,单手撑着下巴,表情漠然的看着电视屏幕——他现在真的有些怀念自己前世别墅中那块大背投了。

电视上正在播放的是来自基辅电视二台的早间新闻,面无表情的主持人用他那惯有的冷漠声音播报着来自德河左岸地区的新闻。

在苏联解体之前,乌克兰加盟共和国一直与摩尔达维亚加盟共和国争夺对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区的控制权,这种状况延续到苏联解体,乌克兰放弃了对这一地区的诉求,而独立后的摩尔多瓦显然也没能得偿所愿,如同一只蚯蚓般的“德左”地区成了俄罗斯实际控制中的一块飞地。

新闻中播报的内容大意,是今日凌晨时分,苏联陆海军总政治部与国家安全委员会采取了联合行动,在德河左岸地区对长期盘踞在那里的军方**势力、军火走sī犯展开了全面的清剿。整个行动中有十二名匪徒被击毙,另有二十余人被捕,被击毙的人员名单中,就包括了罗马尼亚人、人称“摩尔达维亚之狼”的德米特鲁?托梅达尔斯库。

新闻播报中插播了一段战地实拍的镜头,因为是夜间行动,所以画面很不清楚,但其中有一部分镜头,就是四五个méng着面的特战队员将托梅达尔斯库的尸体拖出一辆吉普车时的情景。这位曾经在德河左岸乃至整个摩尔达维亚纵横一时的枭雄,至此落下了人生的帷幕,而且毫无半点尊严可言。

看着电视上被马赛克遮掩住的托梅达尔斯库的尸体,潘宏进的脑子里不由得浮现出老伊万那张总是带着温和笑容、完全老好人般的面容,他的狠辣在这一次的事件中表lù无遗。他玩的可不算是政治权争的手段,而是政客与军人结合在一起弄出来的怪胎,狡诈且血腥味十足。

电视中也播报了这次事件的起因,公开的说法,是因为托梅达尔斯库身边有人向陆海军总政治部揭发了他的犯罪事实,且证据确凿,这个举报人就是少校阿尔卡季,那个当初在雷布尼扎接待过潘宏进的坦克团团长。

利益分配不公向来都是一个组织覆灭的潜在危险,阿尔卡季最终会选择背叛托梅达尔斯库一点都不令潘宏进感觉奇怪,但他没想到的是,老伊万竟然借着这次机会,将跟了他几十年的安东尼奥调到了德河,让他到第十四集团军担任独立坦克师代理师长的职务。

前世的时候,潘宏进便知道此时驻扎在基什尼奥夫的第十四集团军为德河左岸共和国的成立提供过巨大助力,如果没有这一支军事力量的存在,斯米尔诺夫领导的德河左岸共和国不可能顶得住摩尔多瓦的进攻。但可以肯定的是,老伊万现在将安东尼奥安排到那里,应该不是预见到了未来,他是想要控制这一地区的局势。

老伊万为什么选择这个时候对托梅达尔斯库动手?

潘宏进考虑过这个问题,他觉得不外乎两个原因:第一,老伊万要彰显他的存在,告诉每一个人,他去了捷克斯洛伐克之后并没有沉寂下去,相反,随着他正式加入保守派阵营,他的权威要比当初更加的显赫了。

第二,借着这个机会挑出一个军方的**大案,可以有力回击克里姆林宫关于取消军事委员制度的议论,从而也能为老伊万在军旅中赢得更多的支持。

当然啦,还有一个潜在的原因,托梅达尔斯库的清除以及安东尼奥的赴任,潘宏进相信德河左岸那片地区的军火生意,自己就能很顺利的接收过来了——老伊万不动声sè的就为自己清除了一个最大的障碍。

发生在德河左岸的事情必定会让很多敏感的人察觉到些什么,比如说过去若干年里一直从德河左岸采购军火武器的科瓦奇,这个狡猾的家伙在沉寂了一段时间之后再次lù面,第一时间就表示接受潘宏进此前提出的一切条件。

德河左岸存在的问题被揪出来,直接、间接牵涉到的人不知凡几,今后一段时间,德河左岸地区必然会有一场大整顿,权力的倾轧将会进入**。潘宏进绝对不会赶在这个时候去凑热闹,他将会按照自己的计划,前往乌拉尔地区安排布局。有了老伊万的举措再加上金钱铺路,潘宏进有理由相信此行不会太过困难。

...............................

乌拉尔,这个名字对于前苏联乃至其后的俄罗斯来说都有一种很特殊的意义,以乌拉尔山脉为核心,北起乌拉尔山脉北段,南至哈萨克斯坦的广大区域在苏联几十年的历史中形成了一个以重工业为主的大规模经济区。这就相当于东北地区对于国内的意义一样,其重要xìng不言而喻。

乌拉尔经济区的形成还应该归功于希特勒,二战初期,苏联红军在西线战场的大规模溃退令莫斯科不得不将规模惊人的工业设施全数东迁,车里雅宾斯克、乌法、叶卡捷琳娜堡等等,这些工业重镇全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

既然是在战争期间形成的工业区,那么不可避免的,这一经济区的诸多企业工厂都是属于军工的xìng质。

潘宏进前往乌拉尔的最终目的地是斯摩兹沃,乌拉尔山脉北段一个并不怎么有名的山中城市,与乌法、叶卡捷琳娜堡等城市相比,这个地方的交通极为不便,连铁路都不通,只有一条从沃尔库塔绵延而来、穿越群山峻岭的公路。

但就是这么一个交通闭塞、几无人烟的地方,却隐藏着苏联国内规模最大的一处军火、武备仓储库。

这次去斯摩兹沃,潘宏进只带了四名切梅诺里为他安排的保镖,帕瑟琳娜的身份则变成了他的秘书,六个人先从敖德萨赶到基辅,而后乘坐飞机抵达雅罗斯拉夫尔。在雅罗斯拉夫尔小住一天之后,才登上了前往沃尔库塔的火车。

颠簸的火车运行了整整一天一夜,才过了科特拉斯,按照帕瑟琳娜打听来的消息,要想抵达终点站的沃尔库塔,这辆笨重的客运火车至少还需要在崇山峻岭中颠簸四天。

这年头,苏联国内的火车还没有什么快慢车之分,更别提什么新空调硬座之类的了,潘宏进包了三个上等仓位的卧铺车厢,所谓的“上等”也就是比一般的卧铺车厢里多了两个嗡嗡作响的电风扇。

火车过了雅罗斯拉夫尔,后面是一个名叫斯拉尼斯克的小城,当火车靠站停下的时候,潘宏进在帕瑟琳娜的护卫下出了卧铺车,到外面透口气。

小城的天气不是很好,天空中布着一层浓浓的乌云,从北边吹来的清风带着浓浓的寒意,想起昨天晚上在雅罗斯拉夫尔看的天气预报,这应该是一股寒流的前兆。

在站台上点了一支烟,深深吸一口,潘宏进没来由的打了一个冷颤,跟在他身后的帕瑟琳娜知机的上前一步,将一件黑sè的竖领风衣披在他背上。

潘宏进没有回头,他的注意被前方不远处的几个人吸引住了。

这年头苏联还没有与中国实现邦交的正常化,尽管双方在谈判,但中方提出的三个基本原则莫斯科还无法接受,所以恢复邦交的事情也迟迟解决不了。没有正常的邦交,自然就没有正常的经贸往来,因而在如今的苏联基本上看不到中国人。

就在离着潘宏进不到两节车厢的地方,此时正有几个黄皮肤、黑眼睛的年轻人在搬弄行李,其中一个手里提着橘黄sè旅行背袋的小伙子站在一边,扭头朝检票口处的两个女孩子大声招呼:“宋玲,你们俩儿快点,车就要开了。”

小伙子用的是汉语,口音中夹杂着浓浓的京味。

自打重生以来,潘宏进还是第一次听到有人说汉语,心里涌现出的那份亲切实在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在检票口处与小商贩讨价还价的两个女孩子很快跑过来,其中一个个头较高的留了一条**huā辫子,身上是一身蓝sè的长衣kù,个子较矮的那个留着“学生头”,蹦蹦跳跳的,看上去稚气未脱。

潘宏进想不明白这几个中国人怎么会出现在这个偏僻的小城里,而且看样子是想继续北上。

“怎么啦,尤罗奇卡?”帕瑟琳娜见他一脸专注的看着那几个亚洲人,禁不住好奇的问道。

“噢,没什么,”潘宏进回过神来,强自一笑,说道。

帕瑟琳娜疑huò的看看他,又扭头看看那几个亚洲人,没有再说什么。

远在他乡看到几个同胞,谁都会有一种上去搭讪的冲动,潘宏进自然也不例外,他眼看着那几个年轻人上了火车,心里犹豫良久,最终还是没克制住这股冲动。

[w w w . b o o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