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因缘会,公孙大娘】
作者:邹久官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558

这种躁动体现在,沈云和方誊早上起来在大堂里坐着,却没有驿卒送上早餐,而柜台后的驿长也不见了踪影。

两人去大街上一看,却见街上好多店铺都关了门,但街上人却不少,滚动着都朝着城中心跑。人们脸上都带着某种愤慨和激动交织的诡异神情。

沈云拦下一个路人,作揖道:“有劳这位大哥,请问你们这是去哪儿?”

路人也是好心,抬头看了看他们住的驿站,便拱手道:“你们是外地人吧?今天府衙贴了公告,说是西北大月州的州牧反了,还准备西进打西海州呢!朝廷大急,召英公殿下入京议事,这不,英公殿下到了许昌,正在府衙前做讲演,斥责张晟逆贼无耻呢!”

英公周瑜第二十九代子孙,执掌蛟龙卫,独霸金陵城的英公周勃?他在府衙前做讲演?帝国有公爵之尊去大街上,跟平民百姓做讲演的习惯吗?

沈云一头雾水,方誊也是倍觉奇怪。

照说,这讲演之事大汉帝国的百姓倒也不陌生,毕竟都是有过九年义务教育的,知道讲演这种事在西方罗马帝国很常见,但在大汉嘛,却是极少听闻。倒是有一些上告无门的“刁民”会在大街上摆个台子向普通百姓哭诉一番……这堂堂帝国公爵出来讲演,对于许昌府的百姓来说,还真是没见过。

两人对视一眼,早饭也不吃了,也跟着人群往城中心走。

※※※※※※※※※※※※※※※※※※※

应该说,英公周勃在民间的声望还是颇高的,毕竟蛟龙卫是帝国最大的甲等军团,一个军团的人数都快赶上其他三个军团了。军员多。就导致民间当过蛟龙卫的退役士卒多,人一多,稍加宣传便让英公周勃的名声超过了其他几个公爵元帅。

当代英公周勃出生于汉元950年,十四岁便以神童之名考上了帝国大学政法系。汉元968年,周勃弃笔从戎,报考昭武大学,并以当年第一名的成绩入学,编入昭武大学骑兵科。汉元970年,匈奴举兵两万,号称十万南侵。进占北海州戈蓝草场,时年二十岁的周勃带着一百六十名骑兵科学员,进行无负重穿越北海州的训练,正好抵达戈蓝草场,旋即加入北海州第一乙等军团进行反击战。汉元971年夏。击退匈奴,周勃以斩首十八级的成绩于昭武大学提前毕业。晋升上尉军衔。他也是昭武大学,公孙大娘脸上的狠厉和愁苦都瞬间消失了,欣喜地道:“你二人真认识人胥?他现在在哪儿?书信呢,拿来我看!”

方人胥的书信都放在驿站的包裹中,倒是没带在身上,沈云只能道:“人胥兄弟的书信我等并没有带在身上,大娘现在方便否?能否跟我等去一趟东城驿站?”

公孙大娘的脸上露出一丝狐疑。显然是怀疑两人的身份。毕竟刚才被英公府的威胁,现在又有人突然冒出来要她跟着走,这未免……

方誊看出了公孙大娘的犹豫,忙道:“大娘不要误会,我等绝无恶意的。哎,实不相瞒,在下乃淮南侯世子,之前人胥兄弟在敝府做幕僚,这点他应该有过书信跟大娘提起吧?!”

公孙大娘想了一下,恍然道:“哦,原来是淮南侯世子当面,我倒是失礼了。”随即看向沈云,道:“你叫沈云?可是当今渤海侯?”

这番话说是失礼,但可谓无礼至极。这公孙大娘倒也真是有股子傲气,见了两个贵族,居然毫无敬意,更无惧色,就这么直白的问了出来。

不过沈云是不会跟她计较这个的,毕竟是名人呐,忙道:“正是正是。大娘如何得知?”

公孙大娘的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苦涩,然后又莞尔一笑:“十八年前,在太原府,我跟你父亲有过,嗯,有过一面之缘!”

十八年前?那时候公孙大娘岂不是也是十八岁?沈云奇怪地瞟了她一眼,心道:她跟父亲“有过,嗯,有过一面之缘”?这段话怎么听着这么怪啊?

沈云不及细想,公孙大娘便道:“既是故人之子,那想必不会害我,走,我便跟你们去一趟驿站吧!”

三人旋即下楼,正遇上几个堂倌急匆匆的要往楼上赶,见一地的血迹,想开口询问,却又不敢。

沈云懒得跟他们解释,径直走了出去。

来到外面,发现英公的讲演结束了,周围都是兴致勃勃谈论此事的百姓,提到英公都一脸钦佩,口气里也带着尊敬。公孙大娘面若寒霜,一言不发地跟在沈、方两人身后。

回到驿站,人多了起来,街上也恢复了平常。

三人回到房中,方誊拿出方人胥的书信交给公孙大娘,公孙大娘打开看后,心中最后一点狐疑也消失了。寒若冰霜的脸上终于有着一丝温暖的笑意。

“原来徒儿去参军了,这倒是好事!这两年可苦了这孩子了!”公孙大娘微笑道。

沈云道:“人胥兄弟说,他身为汉人,既已适龄,当先报君国之恩,待到退伍,定然回到大娘身边尽孝!”

说到“尽孝”二字,公孙大娘却突然眼眶一红,忍不住的悲伤之情让她哽咽起来:“徒儿还懂尽孝,可我儿,我儿却……”(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