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5月31日清晨,浓雾笼罩着绵延不绝的小兴安岭,也笼罩着小兴安岭以南的嫩江平原、松花江平原。自从苏联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来,小兴安岭以北的土地已经基本陷入苏军之手,就连被称为“森林堡垒”的伊春也已经在苏联绝对优势兵力的夹击之下岌岌可危,只有小兴安岭防线还在保卫着黑龙江大部分地区、1000多万人口的安全。苏联远东第2方面军近30个师的兵力分散在小兴安岭山麓的几个主要方向上,对小兴安岭山口的清溪、辰清、新鄂等战略要地进行了突击,我军与苏军对峙的只有不足6000人的“堡垒防御部队”,但是这些防御部队不仅占据着小兴安岭的优势地形,还拥有异常坚固的永久性防御工事。
为了夺取从小兴安岭通向哈尔滨的战略要道,苏军先后投入了300多辆坦克(后来证实,这300多辆坦克分别属于苏联坦克第7集团军、坦克第9集团军,是苏军整个坦克部队的精锐所在)对小兴安岭山口发动了突击,但是小兴安岭山口的一切公路桥、铁路桥甚至稍微结实一点的木桥都已经在5月30日被我军自行炸毁,苏军只得出动大批工程兵,昼夜加班加点修复这些桥梁。与此同时,我第13集团军司令部竭尽全力向小兴安岭调集援兵,连集团军直属的总预备队都被送往小兴安岭前线。从5月29日中午到6月1日中午,短短的72小时之内,从哈尔滨火车站就发出了40趟军用列车,几乎全部是开往小兴安岭前线,列车装载了18000多名士兵和15000多名民兵,许多民兵只接受了一两天的简单训练就不得不被送上战场。
向前线运送援兵的任务是由我统筹安排的,当我看到这些和我年龄相仿的战士们怀着高昂的斗志,高唱着凯歌奔赴前线时,热泪就开始在我的眼眶中滚动。我知道,面对苏军绝对优势兵力的进攻,这些士兵当中没有几个人能够活着回来。第13集团军已经派出了全部战略预备队,但是面对苏军30多个师的可怕攻势,这点兵力不过是大海中的一滴水而已。当然,根据东北军区的命令,第17集团军已经出发增援黑龙江,在未来的几天里还会有更多的部队增援黑龙江,但那又怎么样呢?我们面对的敌人是三个方面军,每个方面军都有不少于30个师的步兵,以及300辆以上的坦克,这些数字还在不断的增加!即使把整个东北军区的兵力全部填进去,也是阻挡不了敌人的。现在唯一的希望是利用险峻的山川地形进行死守,就像第133师在密山的坚守一样,不惜代价尽可能拖住苏军的脚步,为后方的充分动员争取时间。
但是,小兴安岭不是密山。密山是一座非常完美的天然堡垒,易守难攻,周围还有江河、湖泊和沼泽的掩护,而小兴安岭却是一条漫长的、漏洞百出的防线,我们的兵力无论如何不能守住它的每一个角落。虽然小兴安岭是以险峻而闻名的,但苏军坦克总能够找到一些能够突破的薄弱环节,到那时,整个小兴安岭防御体系就非常危险了。早在5月29日的集团军作战会议上,我曾经向集团军参谋长谢开建议,让他组织一些机动部队,尤其是机动反坦克部队,部署在小兴安岭防线的后方,一旦苏军坦克突破小兴安岭防线,就立即予以迎头痛击。但是我的建议遭到了谢开参谋长的断然拒绝,他的理由是:“首先,小兴安岭的地势非常险峻,凡是稍微平坦一点的地方,都有我军的防御工事控制着,苏军坦克不可能那么容易形成突破;其次,我们的兵力本来就不够,反坦克炮更是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怎么能腾出那么多机动兵力?”最后,谢开告诉我说,东北军区很快就会调给我们更多的增援部队,到那时我们就可以拥有更多的机动反坦克兵力了。可是谁知道小兴安岭防线能不能支撑到那个时候呢?
5月31日上午9点,第13集团军直属第27步兵团的第54野战步兵营经过昼夜兼程,终于赶到了小兴安岭防线以南的第一个重镇——龙门。龙门只是一个拥有3000多人口的小镇,可是它控制着从小兴安岭通向哈尔滨的公路,一旦苏军突破了小兴安岭山口,龙门就将首当其冲地暴露在苏军的锋芒之下。原先驻守龙门的一个步兵营已经开赴小兴安岭前线了,但他们留下了完整的战壕、铁丝网、土木火力点和炮兵阵地,因此第54步兵营可以直接利用这些阵地。阵地非常宽阔,涵盖了龙门东北和西北方向的两个山头,以及南面的一个高地。第54步兵营的营长决定集中兵力,扼守这两座山头,并把手头的4门榴弹炮架设在南面的高地上。这位营长向第13集团军司令部发来了电报:“我们已经顺利到达龙门,一路未遭遇敌机轰炸。龙门居民的精神状况良好,他们都相信我们能够长期守住小兴安岭防线。我已经派出两个班进行侦察,目前尚未发现有任何苏军渗透到小兴安岭山口以南。”
上午11点30分,第54步兵营的560名中国士兵已经全部进入阵地,但他们的精神状态非常放松,甚至还有闲心思在阵地上打扑克、写信,有的士兵因为过度疲劳,一进入战壕就开始呼呼大睡。虽然营长多次提醒士兵“要随时保持警惕,苏军小股部队随时有可能穿过我军前方的防线,渗透到我们面前”,但大部分士兵仍然不以为然。有的士兵甚至公然说:“我看,苏联鬼子要想攻陷小兴安岭山口,至少还要五天。在五天之内,我们连一个苏军士兵也不会看到。”
中午12点整,第54步兵营营长登上龙门东北方的小山丘,用高倍望远镜向前方瞭望。耸入云端的小兴安岭山脉就在30公里之外,它灰色的背影给人一种强烈的压迫感。小兴安岭山坡的坡度基本上在40度以上,不要说坦克无法翻越,即使步兵想携带武器翻越,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在绵延不绝的山峰和丘陵之间,只有极少数狭窄的缺口,铁路、公路和乡村土路就从这些缺口中延伸出来,甚至就在高山峡谷的云雾之中穿过,让人看着都觉得胆战心惊。小兴安岭山脉总长度约1000公里,其中800多公里的地形都是这样险峻,简直是一道不可穿越的超级屏障。亲眼目睹着这道天然防线,营长的心也不禁慢慢放了下来,看来苏军短时间内的确不可能穿越这道屏障,何况还有几万名我军士兵的守护……等等,那是什么?
在龙门镇北面十多公里的公路上,一堆灰色的东西从望远镜里闪过。是看走眼了吗?第54步兵营营长急忙调小望远镜的倍数,向公路地段来回搜索着。终于,这堆灰色的东西再次出现在望远镜当中,它们的数量虽然不多,移动的速度却相当快,快的不可思议,至少有每小时40公里吧?这是些什么玩意?是从小兴安岭防线撤下来的我军坦克吗?还是刚刚向小兴安岭山口运送补给物资的我军军车?有点像,但不能肯定……营长急忙拿起野战电台,对小兴安岭山口的堡垒防御司令部通话:“小兴安岭山口防御司令部请注意,我是第13集团军直属第27步兵团第54步兵营。我发现一队军车从小兴安岭方向,沿着公路向龙门驶来,请问那是你们的军车吗?请尽快答复,那是你们的军车吗?”
小兴安岭山口开始是一片沉寂,两分钟之后才传来回音:“军车?或许是你看错了,过去两个小时之内,我们这里没有开出一辆军车。或许是龙门附近的民用车辆,这里的民用交通运输很发达。数量有多少?应该不多吧,肯定是民用车辆。”
小兴安岭山口防御司令部这番不负责任的胡说八道,如果追究起来,完全可以送上军事法庭,判处终身监禁。幸亏第54步兵营营长足够警惕,他怎么也不能把那堆灰色的东西与“民用车辆”联系起来,有什么民用车辆会在这个时候急急忙忙地通过小兴安岭附近的公路?为了保险起见,他向集团军司令部发了一封紧急电报:“小兴安岭以南,龙门以北约16公里处,有大量身份不明的灰色车辆行驶,由于距离太远,看不清车辆的型号,数目大约在10辆以上。有人说,它们是龙门附近的民用车辆,但我无法肯定。按照它们的行驶速度,大概30分钟之内就可以抵达龙门,请司令部指示,怎么应对?”
事出凑巧,这份电报发到集团军司令部电报室的时候,我刚刚参加完军事会议,从会议室里走出来经过电报室的时候,偶然间看到了这份电报。虽然当时我负责的是后方动员,而不是前线作战指挥,但这封电报仍然把我吓了一大跳:“什么?小兴安岭以南出现了大量身份不明的灰色车辆?30分钟内就可以抵达龙门?如果这不是开玩笑的话,就是最最严重的紧急情报!那些车辆很可能是苏军的军用车辆,或者干脆就是坦克。作战处处长在哪里,快来看看这封电报!”
我把这封电报送到作战处长殷浩手里,殷浩却很不以为然:“肯定是民用车辆,不用神经过敏啦。苏军的军用车辆是不可能翻越小兴安岭的,坦克倒有点可能。但如果是坦克的话,应该从很远的地方就可以辨认出来,坦克的体积可比一般民用车辆大多了……再说,如果苏军坦克逾越了小兴安岭防线,它们会愚蠢到在光天化日之下大摇大摆地在公路上行驶吗?难道它们不怕遇到我军的伏击?所以,这些车辆肯定不是苏军坦克。”
“殷浩中校,苏军坦克为什么就不能大摇大摆地在公路上行驶?它们用的着害怕我军伏击吗?”我心急如焚地争辩道,“我军兵力严重不足,只能勉强维持第一线的防御,毫无机动部队,苏军肯定知道的很清楚。他们有很多侦察机,早就把小兴安岭以南的我军防御情况调查的一清二楚了,如果他们的坦克真的越过了小兴安岭,就可以毫无顾忌地向南一路猛冲了!如果让它们轻易夺取了龙门,后果不堪设想,小兴安岭防线会崩溃的。”
虽然殷浩怎么也不相信那些“灰色的车辆”是苏军坦克,但在我的极力说服之下,他还是不得不颁发了一道作战命令,要求第54步兵营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并随时向集团军司令部通报战况。我的情绪紧张到了极点,当天下午我有一个重要任务——视察松花江拖拉机厂,监督他们转行生产27式坦克的底盘,但现在我的所有注意力都被小兴安岭防线吸引过去了。无可奈何之下,我拿着一部军用电台离开了集团军司令部,驱车前往松花江拖拉机厂。在离开之前,我对殷浩说:“如果从龙门传来任何新的情报,别忘了立即通过电台通知我!”殷浩满口答应了,但看的出来,他觉得我是在杞人忧天。
实际上,还没有等我们回电给第54步兵营营长,这个营就已经进入了一级戒备状态,因为前方的侦察兵已经带回了消息——那些灰色的车辆不是什么民用车辆,它们是坦克!这种坦克比一般的坦克体积要小,炮管也比较细,更奇怪的是,这种坦克居然同时装备着履带和车轮!在平坦的公路上,大约12辆坦克用8个驱动轮飞速行驶着,坦克炮塔上还坐着核枪实弹的步兵。在这些坦克的炮塔上,都用红色的油漆刷着光灿灿的五角星,还有面目狰狞可怕的双头鹰图案……形势已经很清楚了,那是苏联人的坦克!
“俄国鬼子来了!俄国坦克正在向我们迅速逼近!全体立即进入战斗阵地!”营长、副营长和各连连长声嘶力竭地吼叫着,吼叫声从一个山头传到另一个山头,一直传遍了整个龙门小镇。小镇的街道立即陷入了一片恐慌的气氛,母亲急忙呼唤正在野外玩耍的孩子,老人们颤抖地回到自己的屋子,年轻人们则带着紧张的心情站在街道上,望着高地上的我军士兵进入防御阵地。第54营的全体士兵把刚才的“轻松心态”都扔到了九霄云外,所有士兵都各就各位,炮兵观察员已经奋不顾身地向阵地前方跑去。“天啊,该来的还是来了。只不过来的太快了一点……”这是第54营营长在战斗开始前发出的最后一封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