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关东会战(5)
作者:无影之光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876

第七十九章:关东会战(5)

说到国防军,虽然由于时间有限,很多人并没有受过正规的军事理论训练,属于老兵油子,群众纪律也不算太好,但是战场经验丰富,装备与日军差不多,虽然进展不快,但是伤亡很少,眼看吉林的9师团快支持不住了,桥本群孤注一掷,把原本准备投入进攻的部队抽出1个独立旅团,才使吉林防线没有支离破碎。25、27军也是奋力一搏,军指挥部不撤退,就在日军大炮射程内,前线部队人在阵地在,绝不后退一步。这一战成为开战以来最大规模的消耗战,双方的伤亡相近,36小时之内,日军仅仅重创我25、26军,而不是计划中的全歼,心有余而力不足,之后由于第9集团军过度疲劳加上损失很大,没有追击,无常一带的日军全身而退,。而吉林的日军独立旅团与第9师团残部负责阻击我军追击,掩护大部队撤退,他们充分发扬了武士道精神,硬拼伤亡较大,也没什么大意思,我军一时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暂时呈胶着状态。第9集团军撤到哈尔滨整编、休整,由国防军接替其原来防区。何应钦飞赴哈尔滨了解情况时,见到的一支浑身褴褛,装备破损的部队,相比在授予其军旗时华丽衣装、精良装备,却多了一种舍我其谁的气势,不禁动容。仅仅5天,8万将士长眠于黑土地上,站了起来10万钢铁战士。

16日,吉林,陷于我军重重包围的日军终于走出了战壕,向我军投降。沈阳方面的日军在一次大规模反冲锋失败后,放弃原有防线收缩沈阳,日本外交部通过我国驻美国的使馆照会我国,请求展开停战谈判。而我军在这间隙,30个师的国防军涌到图们江一线,大有清扫残余日军,跨过鸭绿江之势。

在经过统帅部的讨论之后,决定一手准备全歼大陆上的日军、入朝作战;一手准备与日军谈判。在经过先期磋商后,双方决定在北京展开谈判,并在会谈期间全线停火。在分析了关东会战中敌我损失情况后,周恩来踌躇满志踏上了走向北京之路。而针对欧战已经爆发,接下来一段时间,我军的军事行动将主要集中在南方。孙立人、龙云被招到武汉开会,两人都得到了意料之外的任务:孙立人随时准备派部队入港,“接替”英军防务,并率主力入缅;龙云的部队做好入中南半岛作战的准备,(如果同意的话)部队将得到扩编。

在稍后的关东会战总结会议上,总结了我军的薄弱之处:1、新老兵分配不合理。2、机械化水平低,行军消耗体力较大。3、过分依赖当地群众搜集情报。4、心理素质不稳定……并通报了敌我双方伤亡人数:我军伤亡近12万,光复东北大部;日军伤亡4万余,被俘1200多人,伪军伤亡6万余被俘5万余。退守鸭绿江畔,但还控制着沈阳周围的区域。会议还决定:在一段不长的时间里,军队逐次地重新整编,合理调整新老兵所占比例。强化部队自己的侦察部队,以便适应在敌国境内作战。尽最大努力建立、扩大一支新的兵种--骑步兵,行军以马代步,作战灵活使用,从而弥补机械化程度的低下。关东会战还使高层统一了思想:不能仅仅依靠一些个精锐部队包打天下,要让更多的部队经历实战的洗礼,而不是仅仅看家护院,解放军与国防军只是相对的。

关东会战的结束,使一度沉寂下来的国家重要工程建设又热闹起来。第2集团军正在河西走廊――乌鲁木齐――喀什一线警惕地保护修建兰新铁路的施工队不受土匪威胁,顺便也适应以下中亚的气候。山地师在准备进臧的同时,也保卫着川藏公路工程施工人员的安全。淮河工程已经结束了先期的移民工作,正准备开始大洪泽湖计划(把高邮湖、白马湖、洪泽湖连成一片)的重要阶段――构筑椭圆形新河岸。而且建设部部长施栋正把两个新的工程提交审议:1、咸阳直道加固、延长工程:使直道的载重能力提高到60吨,并在包头分岔,一路往东向二连浩特,一路往西指向达兰扎德伽德,暂时在我实际控制线上停止。2、京杭大运河拓宽疏浚工程。财政部长马寅初一看需要用工、用料的数量,马上“讨饶”道:“国家财政紧张,如此浩大的工程,实在是爱莫能助。”“指导工程是半军事工程,基本由部队参与建设;运河工程主要作为‘免费’大学教育的实践基地,人员全是免费的。”施栋解释道。马寅初这才松了一口气。“千万不要让学生做危险的事情啊。”宋庆龄关切地说。“当然、当然,不然我就把川藏公路留下来了。”施栋一脸无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