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3 胸怀乾坤志,日月变新天之三
作者:天然自然大一统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6818

自岳武穆冤死风波亭的绍兴十二年,到金主完颜亮身死兵退的绍兴三十二年,这二十年间,本来应该是华夏历史上少有的黑暗时代。在女真人的屠刀之下,华夏大地被世代生活在此的华夏人的血染红,时人之苦闷绝望,可想而知。

可是天地一声惊雷响,辛弃疾这位民族英雄闪亮登场。

在中洲队的支援之下,辛弃疾在一年多之内,便将女真人扫出中原,甚至将苦盼了百余年的燕云十六州一并收回。其人之武功,在历史上堪称是前无来者,即使是冉荆奴再生,霍去病转世,也难及此功。

更重要的是,辛弃疾是个知进退的人。虽然一扫北地胡腥,可是却没有自己称帝登基,而是秘谴精锐(其实是中洲队成员)前往五国城,将钦宗救还,奉还大位于汴梁。

如此一来,女真人希望看到的南北大战一时间根本打不起来。为了讨好辛弃疾,女真人只得将尚存的宋室遗脉送还,希望能够为整兵备战赢得时间。而这边辛弃疾也因为要整顿河山,所以自元新初年(钦宗重新登基后的年号,意为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相当于西历1163年)起,总理府开始正式挂牌办公,华夏大地难得的进入了一个相对平衡的时代。

不过,这种平衡的背后,私底下却是暗流涌动。

南宋方面派出的使节没有受到任何妨碍的见到了赵桓,而来者也证实了此人确实是真的赵桓,不是什么地方弄来的傀儡。于是,北上大潮一发不可收拾,令赵构是拦也不是,不拦也不是。

拦,那辛氏兵锋无人可当,数十万金兵被五万辛氏兵马打的大败亏输,以南宋不稳的军心民意,如何能当?所以如果真的派兵硬拦,不允许北人北返,万一惹火了辛氏,可如何得了。

不拦,赵氏能够立足南方,全靠南下的北地之人,这些人在各个方面支撑起了南宋这个临时朝廷的运行。一旦南宋失去了“汉人唯一合法ZF”的黄金招牌,这些人走了,南方湖广的无数桀骜,又岂会服从于你南宋天子。

不过,当辛氏荡平北地之后,整个北方的归属似乎已经没有了任何悬念。此时辛弃疾正在领兵西进,收复关中故地,并开始为迁都关中做准备。至于为什么要迁都?且看那汴都刚光复不足数月,便有无数遗老遗少们蹦出来,意图分权夺利,便可知一二。

自古而今,为了开创新的政治环境,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迁都。曾经有人说过,赵匡胤没有能够成功的将国都迁离汴梁,所以才导致了他最终死的不明不白。而完颜亮则干脆的多,直接将国都迁入关内燕京,才摆脱了女真诸部贵族的牵制。

虽然在驱逐北虏成功之后,钟天狼便将那十万人造人从军队中收回,不过辛弃疾也不至于无兵可用。因为一边整顿各地旧汉军,一边凭借青州那食之不尽的精粮鲜肉招募新军,此时的辛氏已经招募到了十数万的精壮汉子。加上中洲队为他们提供的数十万匹精锐战马(别问中洲队是怎么训练的,其实这东西看起来像马,其本质不过是马形生化兽罢了)和成套的武器生产线(生产的不是旧式武器,而是后膛枪和火炮),以一年的时间,辛弃疾在教官团(就是那三千道兵)的帮助之下已经将这一支部队训练的有模有样。

收复山陕,与蒙古骑兵硬拼了几场而占据上风之后,这支新军已经初步成形了。于是在这支强大的军事集团的压力之下,即使是交战正酣的蒙古人和西夏人也不得不停止了战争,应对华夏的新一轮崛起。

————时间加速中————

元新初年(西历1163年),元帅(指辛弃疾,他是北宋的“天下兵马大元帅”)兵临关中,金人或降或逃,汉军不堪为战,自此山西陕西传檄而定。

元新初年五月,总理府颁休养万民令,从此刻起,废除天下农夫一切税收赋役。

元新初年七月,陕西边军与蒙古骑兵交战,初战边军折十七人,后陕西督军耿京下令报复,以一万五千骑出关,大破蒙古喀尔喀部万户,斩杀蒙古精壮三千,救还汉民一万七千余。其后蒙古各部派兵意图围杀,却被关中派出的数万骑援军吓退,双方阵兵河套,形成军事对峙。

元新初年九月,总理府颁布天下轨车图,欲将轨车遍布大江北岸各处大城,其工程之大,堪称前所未有。同日,总理府颁布,于关中故地新建长安城。无数遗老悟出其间有总理意图迁都之意,奈何大势在彼,不可阻挡。

元新初年十二月,河套天降大雪,蒙古诸部苦于雪患,意图退兵。可是中原铁骑却忽然于此时发动袭击,一战击溃蒙古三个万户,并趁势席卷河套地区,从蒙古和西夏人手中解救汉家百姓数万人。

元新二年(西历1164年)一月,蒙古与西夏议和罢兵。

元新二年二月,北上的仕子陆游陆务观出任总理府掌书记,象征着北方的政治格局向南方人仕摆出了开放的态度。当年,总理府公布北返的不完全人数为三十三万七千余人。

元新二年七月,长安新城建成。这座设计中最多可以扩张到容纳下三亿人生存的巨大都市此时虽然只有百万人规模,但已经初显天下第一城之威势。同月,天下间开始涌出一股极大声势,迁都长安,复汉唐旧观。

元新二年九月,宋军与西夏军会战于银州。此战中,宋军凭借着强大的火力和更胜于西夏军的机动力大破西夏军。此战后,宋军一举收复了整个河套平原,并驻大军于此,基本解除了外敌对长安城的威胁。趁此大胜,总理府颁布迁都令,将国都由汴梁迁回长安,虽然有无数遗老反对,但奈何大势不在,无法撼动。

元新三年(西历1165年)一月,迁都工作完成。同月,第一辆轨车从青州城直达长安城,代表了总理府能够在十天之内,将东军西调,或将西军东调。

元新三年三月,利州路益州路上表,表示愿意接收长安朝廷的旨意。这也是第一块原本尊奉南宋旨意的土地改变态度。一时间,临安官场震动,本己人心慌慌的小朝廷更加是风雨飘摇。同月,高宗赵构表示自己年岁太长,愿意逊位于太子赵昚。

元新三年四月,南宋太子赵昚继位,改年号为隆兴。同时第一道政令便是为岳飞平反,则谥号“武穆”,追封为鄂王。同时下旨剥夺秦桧一切荣衔,将其一族逐出临安。

同月,一支蒙古骑兵奇迹般的绕过了草原上的无数巡骑,逼近了箫关。当其时箫关中守军不过千人,而这支骑兵则数目过万。但在这千名已经实现了火器化的精兵面前,万余骑军虽然带有回回炮等攻城利器,但依旧是饮恨而归。

元新三年五月,为报复蒙古人兵临箫关,元帅亲领十万骑出河套,大破蒙古数个万户,掳获各族之人数万,解救汉民两万九千余人。其间阵斩铁木真手下头号战将木华黎父子,使蒙古大为震动。铁木真召集摹草原各部,联接金国西夏,意图全力反扑,以报此血仇。

元新三年七月,未待蒙古人的兵团集结,元帅辛弃疾便亲领兵马五万,出草原与敌交战。蒙古人措不及防,惨遭大败。此战击破蒙古人精锐万户十七个,斩杀蒙古精兵数万余,焚毁粮食兵甲无数,铁木真的长子术赤和幼子拖雷于此战中被斩杀。

交战三个月后,在后继部队的接引之下,二十余万在蒙古被贬为苦奴的汉人得以南返。当辛弃疾领兵踏入箫关之时,二十余万被解救的汉人夹道跪拜。辛弃疾令部下下马,并亲自掺起带头的几位老人之后,与他们携手回返。

元新四年(西历1166年)元月初一,辛弃疾以总理大臣,天下兵马大元帅之名义,发动东征之战。当天,十三万兵马东出榆关,兵发女真人盘踞的辽东大地。战役进行期间,蒙古人和西夏人也曾经出兵袭扰关中,意图牵制,奈何中原势大,兵马众多。镇守长安的耿京也是稳重老成之人,在一位高人(其实就是钟天狼)的指引之下,将关中河套守的是风雨不侵,水火不入。

元新四年三月,大军一路北进,攻破金国最后的都城上京(今黑龙江阿城县),女真各部虽然拼命反抗,依旧难逃被攻陷城池的结局。金主完颜亮于城内皇宫中**,女真数十部或死或降,或遁入北地山林,从此不知所踪。

为安定北地,在高人指点之下,辛弃疾下令于北海之畔建立起第三座“黑城”(也就是钟天狼主持规划的那种以有机材料为主要建材的城市,第一座是青州城,第二座是长安城)。这块在被当地的女真人称为“海参崴”的地方建立起来的新城,被命名为北宁城,意图以此城,永久镇压祸乱中原的外敌。

元新四年六月,三十余万女真人,一百余万契丹人和渤海人被迁入关中,被打散后分别安置在黄、淮沿岸。而同年百万宋人北上北宁城,凭借着已经修通的轨车,将北宁城与中原紧紧联系起来。

元新四年八月,大理国国君派使节至长安,请乞内附。同月,朝鲜国、东瀛国等海外小国谴使长安,祝贺中华上邦再现汉唐之威。

元新四年九月。趁大胜余威,总理府颁布了新的全国轨道图。新图中不仅包括了新收复的辽东之地,还包括了江南半壁和蒙古高原。

元新五年初,南宋派出使节前往长安,商讨两国归一的问题。同月,蒙古使节抵达长安,却被总理府官员告之,华夏绝对不会跟任何奴役着汉家子民的势力谈和。蒙古人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是释放全部汉人,再谈其他;二是直接开战,不死不休。

蒙古使节大怒,声言战至最后一卒也绝不屈服,而后灰溜溜的离开了长安。同月,新开张的第一份正规报纸《华夏日报》正式于长安发表了创刊号,首页的题目就是《犯华夏天威者,虽远必诛》。

在这种战争将来的环境之下,北宋朝的一项改变了历史进程的大计划:《全民扫盲计划纲领》低调的问世。

宋蒙战争开始,不过这一次北宋使用的是积极防御策略。以轨车为手臂,以堡垒为盾牌,以精锐骑兵为利剑。所到之处,先修轨道,待轨道通车之后,立刻修建长生塔与棱堡。以这些永久性工事为基础,北宋骑兵可以无后顾之忧的遍行于草原之上,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一步步压缩着蒙古人的生存空间。

为了挽回败局,元新五年十一月,蒙古人借助一场大的诡异的暴风雪,阻断了轨车交通的时机,联合西夏人,聚集了超过二十万大军围攻其中一座堡垒——漠北三十七镇之宁远镇。在狂风暴雪之中,宁远镇三千勇士苦守愈两个月,借助着高墙厚垒,在杀死了十余万联军士兵之后仍自屹立不倒。当宋朝的骑兵终于前来救援,成吉思汗这位天命之子也终于哀叹一声,然后领兵西返。

宋蒙漠北之战持续了将近五年,在宋朝以绝对优势的压力之下,蒙古人不得不放弃了大量适合放牧的草场,离开了曾经的家园。在他们的天命之主铁木真的率领之下开始走上了匈奴人的旧路——西征。而当宋国最终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之后,威势之强已经是无任何势力可以企及。

元新十年(西历1172年)七月,西夏请求内附,让出河西走廊。

元新六年十月,南宋皇帝赵昚自请去帝号,谕示部下不分南北,悉奉北朝之旨令。

自此,自唐灭亡以来凡两百六十余载(唐朝灭亡于西历907年,如今则为西历1172年),华夏再一次力压四夷,奠立不世之基。

当然,天下百姓都清楚,真正立下这般基业的,正是横空出世不到十年的辛弃疾辛大元帅。宋钦宗赵构几次意图禅让,却皆被辛弃疾回绝。于是元新十一年(西历1173年)正月,辛弃疾正式上表,提请“王与万民共治天下,公事共治,议决于和”,并提请制订以周召共和时的共和元年为标准,制订共和历,则此时则为共和历2024年。

此议一出,顿时天下大哗。无数故老纷纷上书,斥责辛弃疾此行为无父无君,无祖无宗。可是,这十余年时间,已经足以改变很多的东西。比如在三座“黑城”中居住的近两千万人,都是因为衣食无忧而有时间读书识字之人。而这些人自然是辛弃疾的支持者,于是这场争吵便从新城代表的黑城开始,遍布华夏大地无数旧城小镇。

不过他们争的虽然热闹,但首倡此议的钟天狼却旧已经飘然物外,与三位同伴一道回返青云山玄天宗门去了。当然,他去的时候是四个人,回来的时候却多了一位绝代佳人。

此时,原本不过是一座荒山的青云山已经是彻底改变了模样。这座深藏于深山之中的山脉,虽然看起来没有丝毫的奇异之处。可是若是修行之人,只要一接近,便能够感觉到一股无比精纯的灵气从每一寸山石野林之间散逸而出。这股灵气或许人一时感觉不到,可是周围的无数生灵却是能够清晰的感觉到这一切,使得这周围的生物越聚越多,显得格外的生机勃勃。

造访者也是个修行有道之高人,见到了这般架式,先是有些不屑,然后忽然似是想到了什么,然后脸色越来越凝重。直到走到了青云山脚下,望着这看起来并不高大,但却给人感觉无比凝重的青山,此女终于证实了自己最终的猜想,不禁倒抽了一口冷气。

他横了一眼坐在轮椅上的钟天狼,说道:“本来我还真的相信你们只是个普通的山门,可是现在一看……你们绝对不可能是一般的门派啊。”

钟天狼淡然一笑,道:“我宗虽然有些底蕴,但比之那圣人苗裔,名门大派,却是远远不及的,仙子你过誉了。”

来者微微一皱眉,有些不屑的横了钟天狼一眼,说道:“装,你好好的装!你当本小姐是土包子吗?我申家三姐妹在修行界中不算是什么顶尖人物,但也没有人敢小瞧。旁的门派都是聚龙脉灵力,为一己之用,夺天地造化,成不朽神通。上应九天,下应苍冥,以期飞升。可是……”

说罢来人一指青云山,说道:“你们却是以洞天玄界为基,引九天之力,倒灌灵脉,滋养一方生灵。如果你们不是傻到将聚灵阵布反了,便是另有大图谋!若是我申无垢没有看到倒还罢了,如今既然我看到了,你是不是该给我一个交待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