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江东大儒
作者:伊夏拉尔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047

儒者:性服忠信,身行仁义,饰礼乐,选人伦,以上忠于世主,下以化于齐民。将以利天下——《庄子•渔父》

————————————————————————————————————

几日之后,孙策与我正在府中议事,忽然有人来报,周瑜已领刘繇入了秣陵,孙策闻言大笑:“公瑾大事已成。”我亦笑道:“恭喜主公,不战而屈人之兵。”

片刻,周瑜带领刘繇进府,这个有些略微发福的中年男子在孙策的面前表现得十分的恭顺,甚至到了有些虚伪的程度。孙策则是从始至终保持着一份略带鄙夷的神情。随便安抚了刘繇几句,命他随军理事,刘繇自然是千恩万谢,领命而去。

刘繇之事告一段落,孙策随即招来众将议事,言语之间提到自己家小尚在历阳,如今自己已拥有长江一带,不如把家眷接过将来,妥帖安全。众将也都点头赞成。

孙策打算去接自己的家眷,我却有别的打算,当即道:“正巧,逸也有事,想告上几天假。”

孙策奇道:“何事能让天云告假?”

“主公可闻江东有‘二张’之名?”

“未知。”

“二人皆乃江东大儒,有经天纬地之才。我闻张昭正在江东,所以欲寻访此人,为主公添一大才。”说着,我看了看旁边的周瑜。

周瑜不慌不忙的走了出来,也向上行礼,“天云所言不虚,既然他欲寻张昭,则瑜请为主公寻访另一人张纮。”

“好,上次天云说,我与子义同乃武人,彼此相知。如今寻访大儒,正好你们出力。”孙策如是说道。

于是,我与周瑜二人,分头寻访二张。

早前几日,我已经着人四下打探,张昭避乱江东,就在离秣陵不远的南徐。

按图索骥,没费什么波折,我就来到了张昭家的门前。

看着闭锁的门户,我心里还是有着几分的忐忑。一种就算是计算太史慈的时候也没有的忐忑。因为第一次,我不知道在这个人面前能够做到什么程度。

“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这个人与周瑜并称,可我在那个“美洲狼”的面前,从来就没占到过半分的便宜。

定了定心神,我责怪自己的慌乱,已经到了门前,哪里还有打退堂鼓的理由。暗暗攥了攥拳,我走前几步,啪啪扣响了大门。

不多时,里面响起了脚步声,一个有些衰老的声音问道:“谁啊。”

“请问这里可是张昭张子布先生的住处,我等特为拜会张昭先生而来。”

里面沉默了片刻,跟着门闩一响,木门“吱呀”一声打了开来,一个两鬓花白,弓腰驼背的老者站在门前,打量了我们片刻,才问道:“请问,你们是?”

“我家主公孙伯符将军久闻先生大名,特命我们来拜会张昭先生。”说着我把礼单递了过去。

“这个……”那老者接过礼单看了看,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如此大礼,我不敢擅收,还请几位稍等片刻,待我问过我家主人之后,再行答复。”

我抬手作了个“请”的手势,“老丈自便。”

老者点头,关上了大门。

等待从来是漫长的,身边没有手表,我感觉自己好像等待了足足一个世纪。

等到木门再次开启的时候,我赶忙抬头,开门的依然是那个老者,见我还等在那里,老者一笑,身子一侧,闪出背后一个高冠青衣的文士。那文士五官端正,神情肃穆,看到我在门前,轻轻点头道:“请问,可是孙伯符将军的使者?”

“正是,在下沈逸沈天云。”单看这人的气度,我就知道他是张昭无疑,立刻恭敬地施礼,“我家主公久闻先生之名,心甚慕之,故遣我等拜访先生。”

张昭脸上的表情没有一丝的变化,只是非常平静地应道:“既然如此,沈先生请进来一叙。”

我把带着聘礼的军士留在外面和那个老家人一起,自己随张昭走进了正室。或许是被张昭那份肃然的神色感染,此刻的我也忘记了紧张,而把所有的精神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

正室中的摆设也十分的简单,不过是一张木榻,一个小小的茶案,多余的饰物一应没有。而最让人感觉吃惊的则是堆积得密密麻麻,但却井井有条的书简堆。我简直无法想象把这些东西全部看一遍需要多少时间。

“请坐。”张昭的话非常的简练,说完,先自坐了下去。看着他那种如同练军姿一样严谨的经坐姿势,我就觉得自己的太阳穴有些发痛,硬着头皮坐了下去。

“未知有客前来,未备茶水,还望见谅。”待我坐定,张昭说道,言语倒也算是客气。

我赶忙摆手,连声道:“无妨,无妨。”然后连忙转移话题,“先生可知我家主公?”

“孙伯符将军近日大破刘繇、笮融、薛礼的联军,威震江东一带,在下又怎会不知?”

“正是。如今主公已据有长江南线,正是求贤若渴之时。早闻先生是当世大儒,故遣我等前来,希望能聘请先生出山,助主公一臂之力。”说着,我从怀中掏出孙策的亲笔信,双手递了过去。

张昭接过信来,倒也没有开封,只是轻轻放在了一旁的书简上面。之后才说道:“孙将军饮马长江,所图为何?”

我略微沉吟了一下,虽然我知道孙策胸怀天下,但没有了解张昭的心志之前,这样的事情还是不要随便透露的好。因此答道:“主公欲继承孙坚将军之志,保江东六郡一方之福。”

张昭冷笑了一声:“孙将军真的志只在江东?”

我一皱眉,“先生何故有此一问?”

“以传国玉玺为质,如此无君之事也能作得,其意莫非仅在诸侯?”

“这个……”我倒吸了一口冷气,虽然知道这个张昭和不少当世的名人有所接触,不过连传国玉玺这样的事情都能够知道,可见他绝对不仅仅是个皓首穷经的书生而已。

“汉室衰微,民不聊生,不思报效皇恩,反一味封疆掠土,如此行为,非是国之栋梁,反为蠹虫尔。”张昭的声音虽然不大,不够从他那张平板着的脸孔上说出来,却有着相当震慑人心的力量。

我深吸了一口气,张昭咄咄逼人的语气反而逼出了我心里的火来。在现代的时候,我也是常泡时政论坛的人,想用这样几句话就把我问住,你也太小看我沈天云了一点吧。于是我冷笑道:“先生乃学富五车之人,却也说出如此腐儒之见,真教人叹息啊。”

“哦?”张昭眉毛一挑,眼神冷冽了起来,“沈先生有何高见?”

“昔日武王兴义军而伐商纣,立周朝八百年之基业。然周氏终不免衰微之事,才有诸侯纷起,七国争雄。及至秦始皇一统六国,取周氏而代之,莫非先生觉得,始皇乃国家之蠹虫否?而高祖皇帝,当年不过区区一个泗水亭长,却终能了结秦之暴政,而定大汉四百年之江山,难道在先生眼里,也是国家之蠹虫否?”

张昭冷哼一声,“周朝之衰,乃天命所归。秦朝之亡,乃苛政之过。若人人以此为辞,天下间哪会有一日之安稳?”

我也抗声道:桓灵二帝,偏宠宦臣,十常侍卖官鬻爵,祸乱朝纲,才会引来董卓之乱。以致洛阳大火,长安之变。

天下大乱,群雄纷起。受苦的却永远是黎民百姓。若真能令万民安居乐业,便取刘氏而代之又如何。

区区不才,看不出汉室之气数是否真的已尽,不过我亦不信天意乃是我等凡胎之人所能揣摩,既如此,比起天意,我便信天下万民不愿再受战祸苦难之心!

一番话,说得张昭目瞪口呆。或许他起初只当我是个无名少年,全然没有想到我能说出如此一大套的道理来。许久,才沉声道:“那孙将军的所作所为又有何区别?”

“毫无区别。”我抛出了一个让他更加吃惊的答案,看他张口结舌的样子,我这才感觉暗爽了一点,紧接着说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各路诸侯割据一方,皆为鹰扬虎啸之辈,力若不足,则必为他人所吞。而分久必合,才是大治之时。”

“大乱大治之理。”张昭是什么人,我话一出口,他就已经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也明白了我话中暗含的意思,“孙将军果然有逐鹿中原之心。”

我起身而拜,“先生大才,何不为济天下苍生而用?”

张昭赶忙用双手相搀,“不敢,若非沈先生所言令我茅塞顿开,我还不知要徒对这空室多少岁月,蹉跎几度时光。”

我眼睛一亮,“如此说来,先生愿随我与我家主公一见?”

张昭笑着点头,没想到,他那张紧崩的脸笑起来,还真是满好看的。

此时,外面天色已晚,在张昭的挽留下,我把其他的军士打发回去复命,自己留下来与张昭秉烛夜谈。听着张昭滔滔不绝的讲经论道,虽然不可能摆脱他那个时代的局限性,但到了具体的问题上,却有着丝丝入扣的分析。一边听着,我一边在心里盘算。空有一腔豪情不可能改变百姓的命运,真想有所作为,少不了要有张昭这样的助手。

就这样边听边盘算,不知不觉中,我进入了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