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史记•秦始皇本纪》
————————————————————————————————————
兴平二年(公元195年),长安的李傕郭汜爆发内战,内战的结果是献帝在贾诩的帮助下逃离长安。然李傕郭汜发现献帝逃走,便立即罢兵,追赶献帝。
虽然我也羡慕挟天子而令诸侯这样的机会,不过怎奈鞭长莫及,这场戏,我们注定是要当一个看客了。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吕布袭取徐州,刘备无安身之地,终投曹操。吕布遂有徐州之地。
同年,曹操迎奉天子至许昌,改名许都。
迎奉天子一事立时在江东激起千层浪花,周瑜、张昭等都看到迎奉天子背后的含义,孙策亦心下明了,虽有不忿,却也只能暂时忍耐。上表祝贺,曹操亦投桃报李,表孙策为讨逆将军。
同年,曹操开始兴办屯田,实力日增。渐成袁绍之外北方一大势力。
刘备得见献帝,拜为皇叔。自此“刘皇叔”之名响彻天下。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袁术与吕布联合,且有和亲之意,终为吕布所拒。
不久,袁术僭称帝位,消息传到江东,孙策立刻召集手下一众手下。
得此消息,可说是完全预料之中,因此一见孙策,我便笑道:“恭喜主公,大仇可报矣。”
孙策也笑:“一切如天云当初所料。”不过他接着又说,“现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若袁术称帝,他一番苦心势必付诸流水,所以,我料那曹操必要首先动手。又何必我们劳兵,如今江东正是百业兴旺之时,轻易出兵,只怕得不偿失。”
孙策能够如此为百姓着想倒是有些出乎我的意料,我一直以为他不过一介武夫,看来这两年的治理,他也渐渐成熟起来了,甚至比我想象的还要好。不过我提议要对付袁术,可也不是为了给他报仇那么简单的。
“主公能以百姓为先,实乃江东黎民之幸也。不过,逸所说一事,亦非仅为报仇,而是另有所图。”
“哦?”孙策的兴趣被挑了起来,兴味盎然的等着我的下文。
“主公请想,袁术敢僭称帝位,倚仗为何?”
“袁术手下兵多将广,物阜民丰,外有族兄袁绍雄踞河北,皆是其利。更得玉玺为质,可僭称天意,是为倚仗。”
“主公所言极是,想诸侯兵强马壮者有,然传国玉玺,天下只其一尔。袁术僭称帝位,必成千夫所指。但若被别路诸侯占得玉玺,尤其是玉玺若入曹操手中,其声势岂非更盛,于主公而言,实为不利啊。”
“嗯。”听完我言,孙策长长地哼了一声,此时,旁边周瑜也道:“主公若于此时兴兵,一呼百应,正是提升名望之机,主公切勿错过。”其余文武也都应和,最终孙策一拍书案,“袁术老贼早想置我于死地,如今赖我玉玺称帝,熟不可忍,我意已决,兴兵伐袁。”
六月里,袁术起兵攻吕布的徐州,趁此机会,孙策起兵五万,亲自统兵,周瑜、我、太史慈、黄盖、程普、韩当,蒋钦、周泰、陈武,凌操,凌统,董袭等人随行,大军渡过长江。其时把守历阳的袁术军手下陈兰哪里是孙策的敌手,战不几日即弃城而走。
虽然过江,不过袁术能成一代枭雄也不仅是靠着运气和家世的,虽起大军亲征吕布,却在寿春留下了纪灵把守。想起那个满身血腥气的大汉,以及和他曾经对视过的那一眼,我就觉得全身不舒服。
纪灵当然不会给我们机会直抵寿春,他选择的决战地点,是寿春之前的合肥。
合肥乃淮南重镇,若不能攻下此城,打寿春时势必有遭前后夹击之危,因此这合肥,就成了一道不能不打的关卡。
大军直开到合肥城外二里,这才安营下寨,孙策当天便把众将集合到一起,商讨攻打合肥之事。
“如今敌兵势众,且依托坚城,硬攻殊为不智,当以谋略取胜。”智取向来是我的主张,一味倚仗武力,那还要我这种作军师的来做什么。
“纪灵小辈,来日我领一军前去攻城,若他敢出战,我必取其狗头献与主公。”能这么说话的,肯定是程普无疑。一来他辈份高,年龄大,二来在他这样的武将看来,什么挡路就砸碎什么是最简单明了的方法。
“纪灵乃袁术手下大将,取胜恐非易事。”太史慈非常谨慎的说道,他虽得孙策器重,但和程普比起来,资历差得太远,所以说话之间也是异常的小心。
“子义此言,是说我无能否?”纵使太史慈说得已经相当客气,不过程普还是一听完就立起了眼睛。
“既然程将军有如此豪情,主公不妨就令程将军一试。”看着气氛有些发僵,我赶忙道。
孙策有些不太情愿,想必也是怀疑程普取胜的把握,不过我偷偷递了个眼色,孙策这才说道:“嗯,既然如此,程普,予你七千兵马,明日到合肥城下讨敌骂阵。”
“得令!”程普朝我这边投来一个感激的目光,转身出去准备了。
“主公,德谋心急,此战未必可胜啊。”程普转身出去,黄盖却在一旁说道,他和程普辈份相同,说起话自然也方便许多。
“德谋此去,若胜,当然更好,若败,亦可稍微挫挫锐气,也是为了今后。”孙策说道,他显然已经明白了我刚才给他递眼色的意思。
程普辈份虽高,但若一味恃功自傲。那将来除了孙策,还有谁能调动得了他,那还让我或者周瑜怎么运筹帷幄,指挥军队。
这一去,孙策并未抱定获胜之念,只为给程普一个教训而已。有他这话,其余诸将也是交换了一个眼色,尤其是黄盖和韩当,更会心中明白。孙策此举,等于是替我和周瑜等人立威。
诸将无语,旁边周瑜却悠悠开口道:“主公,瑜有一事,还需主公恩准。”
“公瑾但说无妨。”
“瑜想领士卒三百,勘查合肥周围地形,不知主公意下如何?”
“这个……”孙策一愣,继而大笑,“公瑾,你便要事事亲历亲为,也不必连勘测地貌之事也一肩揽去吧。此事教斥候即可,你还要与我多多出谋划策才是啊。”
周瑜却摇头:“兵法云‘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隘远近,上将之道也。’我军远征,必要料敌机先,以防陷入不测之境。故瑜不敢以此重任委士卒,乃请自往。”
坐在最前面的我看了看身后的周瑜,我根本就不相信他仅仅会是为了勘查地形而去。说不定,他脑海之中,已经有破敌的图景了。
周瑜的一番话果然打动了孙策,孙策点头,“既然如此,公瑾你便领人去吧。”
周瑜称是,其余诸将也无事可奏,俱告辞回营。
我也是夹在人群之中,可刚出帐去,周瑜的声音就从背后传来,“天云留步,我还有一事。”
我猛回头,原来周瑜就站在离营帐不远处,一脸平静地望向我这边。
我几步走了过去,周瑜不在帐内而单独找我,必然是有要事。
待到周瑜近前,他也不多话,只从怀里抽出一卷画布放到我手里,然后说了一句:“一看便知。”之后,又丢给我一个莫测高深的笑容。
又是这样的笑容,我想起两年前与太史慈相斗之时,我也看过这样的笑容。
待我回过神来,周瑜已经走远。
回到自己的营帐,我展开画布,画布上的东西很简单,只是数架投石车。这样的东西,军队里面就有,我也看过不止一次了。
让我疑惑的是周瑜说的话,“一看便知”,知什么?我现在一头雾水还差不多,完全不明白他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呆呆看着那幅画,我努力分析着每一种的可能。周瑜此举,想必是要告诉我他破敌之计,让我配合他行事,这幅画里面藏的应该就是周瑜之计,但答案又是什么呢?
如果这是计策,为什么他不直接对我言明,虽说军中可能混有细作,不过两人悄声交谈也不是别人能够听到的,他又何苦如此大费周章。打这样的哑谜的结论只有一个,让我来解。
如果我能解得开,证明我有能力配合他行这条计,如果我连解都解不开,那他大概就会撇开我单独行事了。
上次考我对孙策的忠心,这次又要考我的智慧了。要是不接受挑战,我沈天云岂不是对不起自己的智商。
想到这个,反而激起了我的挑战**,把那幅画放在手中反复端详,誓要找出个结论出来。
以攻城车攻城?这个念头刚刚冒出来就被我给否了。如果是这么简单的事情,周瑜肯定不会费这样无聊的周章,况且,他亲自勘查地形的反常举动,也不会是用这么简单的事情能够解释得了的。
摒弃了杂念,我仔细分析了一下自己掌握的事情。眼前的合肥城城防坚固,敌兵数量众多,强攻必不可行。而周瑜要亲自勘查地貌,显然是另有所图。而能够把这两者结合到一起的,就是我眼前的这幅画了。
足足端详了十分钟,我才放下手中的画,身子往床榻上一倒,看着摇曳的烛光,低声道:“好个周瑜,纪灵吃你这一计,只怕死无葬身之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