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观“玄武门之变”
作者:帝樱萝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6739

这篇是一位好友写的。今天看到他的文章,才想起很久没见了。特别转贴这篇纪念我的好友--情深缘浅 。

小学的时候便看过玄武门之变的介绍,又看过香港电视剧《决战玄武门》,从来就没对建成太子系有过什么好感;高中看《大唐双龙传》的时候,对书中把李世民写成那样阴险略有不解;后来看到一句箴言“政治从来都是最肮脏的东西”,方才醒悟。遂细观史书探察此事。

《旧唐书·本纪第一高祖》曰:六月庚申,秦王以皇太子建成与齐王元吉同谋害己,率兵诛之。

《旧唐书·本纪第二太宗》曰:九年,皇太子建成、齐王元吉谋害太宗。六月四日,太宗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节、秦叔宝、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等于玄武门诛之。

公元626年,也就是唐高祖李渊武德九年,在六月四日一早,太子李建成接到张婕妤的密报,言及秦王李世民昨夜密奏说建成、元吉**后宫,要他早做准备。于是建成与齐王元吉马上进宫,一来找亲近大臣打探消息,二来也赶快跟父皇解释。两人策马进了玄武门,行至临湖殿,隐隐看到伏兵,顿觉不对,立即回马想逃回东宫去。李世民岂能容他们离去,迅疾而出,并召唤着他们的名字,李元吉马上回身连射三箭,可惜因为太紧张,以至都偏出目标。李世民则挽弓搭箭,心沉气定的一箭就将建成射死。此时尉迟敬德、程知节等也冲出来,乱箭射出,元吉中箭仓皇逃窜,跑进树林后跌下马来,世民一马当先追过去,他的马却被树枝绊倒,元吉一见世民摔落地上,便回身抢夺下世民手里的弓箭,并紧紧扼住他的喉咙。紧要关头,尉迟敬德赶到,大声呵斥着冲过去。元吉惊慌而走,想躲进武德殿去,没走几步就被敬德追上射死。得知太子中伏身亡后,建成与元吉的下属薛万彻、谢叔方、冯立等人率精兵两千余人蜂拥赶至玄武门,不得入,便与宿卫军队激战起来,乱箭都有射进内宫的,不久,秦王府数百骑援军赶来,敬德又拿着太子、齐王的首级给薛万彻等人看,太子兵便都溃散逃走。----这场宫廷政变,史称“玄武门之变”。

由于前夜世民的密告,此时高祖李渊已经召裴寂、萧瑀、陈叔达、封伦、宇文士及、窦诞、颜师古等,想让他们按察此事,却忽然见到敬德披甲执矛闯进来,在得知建成、元吉已死后,高祖颇为惊惶,萧瑀、陈叔达道:“建成、元吉本来就没有参与起义的谋划,征伐天下的时候又没有什么功劳,他们嫉恨秦王功劳大、声望高,共同制定了不少奸计。如今秦王已经讨伐并诛杀了他们,秦王功盖天下,人心所向。陛下若是把太子的位置给秦王,把国家大事交给秦王处理,就不会发生类似的事情了。”李渊只好说:“很好,这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啊!”封世民为太子后不久,便传位于太子世民,自己养老去了。

按照一般的观点,都认为这是建成、元吉自取灭亡,而世民则是迫不得已的反抗。《资治通鉴》曰:“世民功名日盛,上常有意以代建成,建成内不自安,乃与元吉协谋,共倾世民,各引树党友。”他们为了除去这个威胁,实施了一系列的阴谋。

起初,元吉劝说建成杀掉秦王。一次,世民随皇帝临幸齐王府,元吉在寝宫中埋伏护军宇文宝,想刺杀世民。建成生性仁爱宽厚,便阻止了。

武德七年,建成趁父亲去仁智宫避暑之机,想对世民动手,但因为力量不足,便命庆州都督杨文干“募健儿送京师,欲以为变”,因有人告密,杨文干只好起兵造反。建成在父亲面前磕头无数,又有元吉与后宫妃姘们求情,才得以无罪。

不久,兄弟三人一起喝酒,建成下了毒药,世民忽然心中暴痛,吐了几大口血,他们的叔叔李神通连忙把他扶回西宫去了。

李渊为了调和矛盾,便带着儿子去城南射猎。建成选一匹强健而喜欢尥蹶子的马给世民,并说道:“这马善于急速奔驰,能够跨越数丈宽的山涧,弟弟善于骑马,可以试着骑它。”于是世民便骑着那匹马去追逐夜鹿,那马三次尥蹶子,每次世民都跃到数步之外。世民对宇文士及道:“彼欲以此见杀,死生有命,庸何伤乎!”建成、元吉便打小报告道:“秦王自言,我有天命,方为天下主,岂有浪死。”给世民扣上谋反的帽子。因此世民被责骂。

建成又以金钱诱惑秦王府兵将,先是尉迟敬德,然后是程知节。又以高祖名义将房玄龄、杜如晦驱逐出秦王府。

李渊想派世民去洛阳,并“自陕已东,悉宜主之。仍令汝建天子旌旗,如梁孝王故事。”建成、元吉恐其去洛阳后拥兵而为后患,便对李渊道:“秦王左右一听说要去洛阳,都欢呼雀跃,他们这一去,恐怕不会在臣服于长安了。”李渊也很迷惑,便再也没提这事。

随后建成又与后宫妃姘们连结,一起投诉世民的过错。而当时突厥来犯,元吉又要集结部队出征,而背地准备和建成一起谋反。

于是世民被逼自卫,临时应变,策划刺杀。

所谓“成者为王、败者寇”,李世民在宫廷斗争中最终获得了胜利,并顺利成为唐朝第二位皇帝。但玄武门这一事件,绝没有这么简单。

李世民,一代人杰,有着卓越的才识与赫赫的功绩。他十八岁助父起兵,先后平定了薛举、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强大的敌对势力,基本上统一了黄河流域,而在即位后,又锐意改革、轻徭薄赋、重视发展文化,使得国力强盛,社会安定,史称“贞观之治”,只是在晚年做了几件糊涂事。这都是大家所明了的。

但是,和秦王集团对垒的太子、齐王集团又如何呢?太子李建成本人又是否是个心胸狭隘、嫉贤妒能的平庸之辈呢?

在李渊起兵之初,建成以左领军大都督的头衔指挥部队,在夺取长安的过程中,功绩不小。义宁二年,以抚军大将军、东讨元帅的官职,将兵十万进攻洛阳。武德二年,讨伐司竹群盗祝山海,平之。四年,有稽胡数万叛乱为边害,建成以计杀其壮男六千有余,敌首领逃走。六年,他和元吉一起进攻刘黑闼,以王珪、魏徵之策擒之。当然,建成作为世子、太子,所以要以此身份驻守朝廷,这是全局的需要,也是皇帝李渊的安排,并非建成懦弱或懒惰。世民在前线征伐,建成在后面巩固根据地,并支援前线,也有萧何之功。所以说建成无功而为太子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而关于建成的人品,书上又有多处描述。《资治通鉴》引《新唐书》言其“性颇敦厚”,《通鉴纪事本末》道其“性宽厚”、“得众心”,结纳了不少贤能人士,例如魏征、王珪便都甘心为他效命,魏征还一直劝建成杀掉世民。而前面提到的在他死后还带兵前去攻击世民的薛万彻等人,世民虽然饶恕了他们,可他们也没有再做官。在征伐刘黑闼过程中,建成也在河北地区结交了几个实力派人物(这便是世民上台后,河北地区总是不好管理的原因)。这都说明建成还是能召贤的。

至于头脑,建成作为太子,很明白自己所受到的威胁。他先团结元吉,又与坐镇幽州的庐陵王李瑗联手。在高祖身边的重臣,也大多为太子说话。建成又与后宫交好,还团结那些皇亲国戚,宫内宫外大多是太子系。说明他足够睿智。

而且他一直是正统的皇位继承人,由于古时典训“立子以长不以功”,所以即使是那些正直的大臣也没几个会对太子这个人选说三道四的。

由此看来,建成不仅有继承皇位的资格,还有君临天下的能力。正是因为这一点,李世民才处心积虑的积聚力量,寻找机会,最终除掉这个正统皇位继承人,而做上了皇位。

关于“玄武门之变”的史料,都是在《高祖实录》、《太宗实录》以及《国史》中的,都是由李世民的亲信们所记载的,而对于建成一派,看不到只言片语评论玄武门之事的,这样,我们就有理由怀疑此处是否客观公正。

怀疑自然是要拿出反驳的证据的。

李渊欲立世民为太子一事。新旧《唐书》皆言“上之起兵晋阳也,皆秦王世民之谋,上谓世民曰‘若事成则天下皆汝所致,当以汝为太子。’世民拜且辞。及为唐王,将佐亦请立世民为世子,上将立之,世民固辞而止。”“世民功名日盛,上常有意以代建成。”这种说法是很动听,可惜查看分析便知并非事实。关于起事,先是刘文静与太宗一番话,后又是刘文静推荐裴寂给高祖,由其劝高祖谋反的。何况当时“建成携家属寄于河东”,当然不可能对最初的策划有什么帮助了。起事后,李渊又秘密召唤建成来到太原,在看到建成后,“大喜”,随后就攻下长安,然后就立世子,怎么可能这个时候就很多人请立世民为世子呢?袁绍与刘表的故事,现在人尚且以之为笑谈,当时的人都不知道吗?而且若有大臣上表请立世民,史书却为何丝毫无记载?如此不合规则。即使是后来建成数次做了错事,李渊也才不过想把世民派去洛阳,实行分治,又如何会总想着立世民为太子呢?所以说这个说法便有很大漏洞。

再说城南射猎的劣马一事。这里便要仔细说说李世民爱马的癖好了。世民生长在边地,自幼便勤练骑射,从晋阳起兵开始,数年征战,强弓骏马都伴随着他。李世民在数十次战斗中,无不身先士卒,深入敌阵,奋勇厮杀。但是由于武艺高强、又机智敏捷,更因为有超凡的运气,他从来没被敌人的刀箭所伤。这也说明了他的坐骑是特别灵活的。懂得骑术的人都知道,骑术不仅要有好马,更要骑手本人与坐骑精密的合作。这便说明了世民是如何善于驭马了。----与薛仁杲大战之时,他以宝马“白蹄鸟”数百里追袭;与宋金刚大战时,他骑“特勒骠”直插敌后,使敌军阵脚大乱,溃散而去;与王世充对阵时,他坐“飒露紫”,仅率十余骑突袭敌阵;与窦建德麓战虎牢,他乘“青骓”冲入敌营。另有“什伐赤”、“拳毛騧”(注释,騧,音瓜,为黑嘴的黄马)也都为他冲锋陷阵立了大功,他死前留下遗诏命人雕刻上述六匹骏马于陵墓前,称“昭陵六骏”。在他晚年,一匹心爱的宝马黄骢骠病死,他还悲伤的命乐工作《黄骢叠曲》来表示哀悼。太宗有《咏饮马》诗曰“骏骨音长泾,奔流洒络缨。细纹连喷聚,乱荇饶蹄萦。水光鞍上侧,马影溜中横。翻似天池里,腾波龙钟生。”可见对马的观察与喜爱之深切。关于他娴熟的骑射功夫,也有《出猎》诗,“琱戈夏服箭,羽骑绿沉弓。怖曾潜幽壑,惊禽散翠空。”----如此看来,世民对马的研究绝对够深刻,按道理一眼便能看出其兄所献马的优劣,为何却在马三次蹶后才明白呢?何况那马第一次蹶的时候,他便是跳到数步之外了。难道建成那么幼稚?这么多年战争后还不知道自己的弟弟是个优秀骑手?就算他们没一起作战,他没见识到,他手下人都是干什么吃的?连这点资料都没收集到吗?可见世民是想用这个事情来诋毁其兄,没想到反而魔高一丈把他倒打一耙。

再说饮酒一事,在两方斗的那么严重的时候,他还敢喝他哥哥的酒吗?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他会那么傻?而建成与其兄弟之争朝野皆知,建成又怎么会如此张扬的鸠杀他?而且几天后这“吐血数升”的李世民便拉动强弓射杀这想害他的大哥,身体恢复也真够快的了吧。

这种难以自圆其说的地方还有几处,虽经史家修饰,却还是有编造的痕迹。

再看李世民,在此前,在建成已经做了太子后,他几次暴露出觊觎皇位的心思来。

《旧唐书·隐逸传》曰:道士王远知,琅邪人也。……武德中,太宗平王世充,与房玄龄微服以谒之。远知迎谓曰:“此中有圣人,得非秦王乎?”太宗因以实告。远知曰:“方作太平天子,愿自惜也。”太宗登极后便要“加重位”,对方还是归隐山林,贞观九年太宗降诏曰:“朕昔在籓朝,早获问道,眷言风范,无忘寤寐。 ”这年王远知一百二十六岁,自言将在夜晚升仙,第二日晚上“沐浴,加冠衣,焚香而寝”,便死去了(也是个地仙)。----太宗自己都说了“无忘寤寐”,而且多年后一登基便有奖励,大家还相信他从不想着皇位,而是紧急时刻不得已而为之的吗?

再看世民的天策府,时称“小朝廷”也,一面稳定冲锋的骁勇武将,另一面招募文学贤才,其用心不喻皆知。封德彝便对李渊说,“秦王恃他大勋,不服居太子之下。”设立这天策府,既说明他早有为皇之心,又说明他早有为皇之备。

都说建成如何收买后宫妃姘,而世民也为了博取父亲的好感,而派妻子长孙氏入宫“孝事高祖,恭顺妃姘,尽力弥缝,以存内助”,可见在他初期征战没有给后宫好处而屡遭谴责后,也明白过来,想弥补这个过失了,所以世民说“建成**后宫”,可建成当初只是想杀世民就差点被废,如何敢在这个时候与后宫生是非,就算真的与某几个妃姘有染,又怎会泄露而不自知?且不论真假,单就世民此举,就可以看做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了。看看太宗的十四个儿子,就分别是皇后、五个妃、两个普通女人生的,另外还有两个连母亲都不知道姓名,只说是后宫,可见太宗对于这男女之事也是蛮喜好的。

世民还出重金收买了建成手下王眰等人,如果世民一直安于做秦王,又如何会费尽心思来做这些工作?

再就这事变本身看一看,玄武门,乃入宫必经之地,李渊自然要用最信任的武将来把守,而这个将军常何,却被李世民所收买,这里我想问大家,收买一个人,是忽然之间就可以做的到的吗?这又说明世民此前早已经做了除掉建成的准备了。再看文德皇后,《唐书》皆曰,“及难作,太宗在玄武门,方引将士入宫授甲,后亲慰勉之,左右莫不感激。”而文德皇后在贞观十年病死前还对太宗说:“玄龄事陛下最久,小心谨慎,奇谋秘计,皆所预闻,竟无一言漏泄,非有大故,愿勿弃之。”(当时房玄龄被谴归乡里。)所言之“奇谋秘计”,显然是包括这最重要的玄武门之事,而且还包括那时候一直进行的与太子党争斗的密谋,也说明了他们早以准备谋划此事,只是日期未定罢了。

所以说,“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蓄谋已久、精心策划的一次刺杀活动。司马光和范祖禹认为世民杀兄“贻讥千古”、“无君父也”。王夫之则直言痛斥曰:“太宗亲执弓射杀其兄,疾呼以加刃其弟,斯时也,穷凶极惨,而人心无毫发之存者也。”

唐太宗李世民虽然是众所归心的明君,在历史上的贡献都是公认的,但那完全是另一回事,单就着“玄武门之变”来看,这也不过是一场兄弟残杀、争夺皇位的普通争斗,而绝不是李世民就站在了光明的位置。

ps:原来我对李建成就有好感。看了情深兄写的这篇更加坚定我的看法。正所谓“成王败寇”,建成如果赢了,历史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当然,建成也许治国能力不及世民,但绝对不会是个昏君。其实我个人认为李建成是个不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