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进化之论
作者:猫儿怕吹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7803

次日一早,周中华应约又来到皇家科学院。

落座之后,斯坦福教授开门见山地说道:“您的学生选择的方向真是五花八门。当然,这些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我们能够理解。皇家科学院在安排学习化学、医药、纺织、金融经济、地质矿产等方面的学生绝对没有问题。至于铁路、火车和政治制度方面,我们可以安排您的学生去美国的大学学习,仍然作为皇家科学院赞助留学活动的一部分。然而,您的不少学生选择了陆军、海军和火炮制作门类,恕我直言,一来学院没有这方面的联系,另外学院也不赞同您的学生学习军事方面的内容。您是知道的,皇家科学院是一所纯粹的科学组织,我们不希望与战争这个字眼有任何瓜葛。”

看到周中华有些尴尬,法拉第教授补充道:“我们可以向英国现有的军事院校发出公函,尽量推荐您的学生。至于这些军事院校接不接受,我们就很难保证了。”

斯坦福教授又说道:“至于那些幼童,我们安排他们分别住到一些院士的家中,尽快使他们接受系统的教育。”

回到酒店,周中华将此事告诉众人,学生中有喜有忧。一些得以在英国就读的学生纷纷询问具体情况。周中华说道:“我这里有一份名单,请名单上面的人收拾好自己的行李,下午就有人来安排你们到各自的学校。”周中华又将幼童召集起来,嘱咐他们到了院士的家中要谨守礼仪,刻苦学习。

一直忙到晚间,约有半数的学生已经离开酒店,各奔前程。临别之时,都是泪如雨下,依依不舍。周中华强忍伤感,一一送别。伍汉灵哭得泪人一般,躲在房中,不肯出来。

数日后,安排去美国学习的七名学生,也在皇家科学院一名赴美讲学的教授带领下,登舟启程。临行之时,周中华又将唐景星专门写给容闳和布朗神父的两封信交给海安,嘱咐他们到美国后一定要与容闳和布朗神父取得联系,到达之后即刻回信。周中华温言勉励诸子,从此需励志发奋,昂然自立。

船已拔锚,周中华尚挥手示意,纵使男儿有泪不轻弹,他却也溅湿衣衫数点。

周中华意兴阑珊的回到酒店,正准备将近日的情况写信回国,服务生来报,有客来访,现在楼下的咖啡厅等候。

周中华来到酒店的咖啡厅,琼斯男爵正和两个人坐在那里。看见周中华走过来,三人起身相迎。

彼此握手致意后,琼斯男爵介绍说:“周先生您好,这位是我的好朋友海军医生赫胥黎,他虽然才二十六岁,却已经在今年被选为皇家科学院的院士。 另一位则是赫胥黎的朋友达尔文先生。他们听闻周先生来自遥远的中国,因此有些问题想请教于您”。

虽然近日所见,无一不是学界泰斗,周中华也已经能做到“熟视无睹”、“无动于衷”,坦然多了。然而面对这两位对中国的科学和思想都曾经带来巨大冲击的生物学界巨匠,周中华还是不免有些吃惊。周中华问道:“不知两位先生又何指教?”

达尔文说道:“尊敬的周先生,我的朋友赫胥黎医生曾被派到‘响尾蛇’号军舰上任助理军医,随该舰考察澳洲,去年才刚刚回国。我本人也曾经于二十年前参加过英国政府组织的‘贝格尔号’军舰的环球考察活动,可惜的是,我们都未曾到过中国。我现在正在写作《物种起源》,目前简要提纲已经写完,只是在书中缺少了一些对中国的生物研究。虽然英国有不少商人和船队到过中国,可是他们为我提供的资料实在差强人意。周先生是来自中国的科学家,不知道您能不能给我以帮助?”

周中华谦虚地说道:“鄙人对于生物学知识了解的很有限。不过据我所知,中国的生物与世界其它地方相比,有其特殊性。有些生物可能在世界其他地方都已经灭绝,然而在我国境内还有存在。甚至有不少史前即已存在的生物,依然保留了种群,可以算得上是活化石。您二位要是有机会,最好能亲自去中国考察。”

达尔文高兴地说:“您提供的消息太好了,真想有机会到中国去考察。”

赫胥黎也说道:“目前在生物学界和人类学界有激烈的争论,对于不同肤色的人种是否属于同一物种有很大的分歧。不知道在中国是什么样的认识?”

周中华谨慎的说道:“我个人认为,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人类,如非洲的黑色人种与欧洲的白色人种,或者亚洲的黄色人种等,都应当被看成是同一个种群。甚至有这样一种可能存在,所有的人种其实是来源于同一祖先。当然,这要依靠将来的研究和发现。”

达尔文听完后兴奋得叫了起来:“哦,亲爱的赫胥黎,您听到了周先生的观点吗?他的理论与我的不谋而合。周先生,我不但赞同您的观点,而且我有一个更惊人的研究发现。”

琼斯男爵很好奇地问道:“达尔文先生,请问您有什么惊人的发现?”

达尔文强抑自己的激动,说道:“根据这些年我在环球航行中的考察发现,我不断的思索和研究,自然界的万物,包括我们人类自己,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区别和差异?不同地点、不同环境的同一种群甚至产生了千变万化。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结果?各种生物彼此之间又有什么联系?”

赫胥黎已经知道了达尔文的研究,故而不动声色。琼斯男爵则被达尔文的问题完全吸引,侧身倾听。周中华心中暗想,原来此时达尔文的进化论已经初具规模。

达尔文继续说道:“我研究得出的结果就是,物种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的变化过程,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导致这些演变过程发生的重要原因就是:物种的变异和遗传、生物的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法则。在我的研究结果中,有一个惊人的发现,那就是,我们人类可能都是由同一个祖先进化演变而来,而我们的祖先,最有可能的就是人猿,也就是猿猴。”

他的这一番高论只吓得琼斯男爵合不拢嘴,表情惊愕。半响之后才缓过神来,说道:“达尔文先生,作为科学院的一名成员,我对你的大胆猜测和结论表示敬佩。然而作为一名虔诚的教徒,我认为,在没有确凿的证据能够证明您的观点前提下,您的‘人是由猿猴进化而来’这一观点严重的亵渎了上帝的圣名,更有失人类的尊严。我对于您这莽撞而狂悖的研究深表遗憾。周先生,达尔文先生的观点仅代表他个人,希望您能谨慎的判断他的研究结论。对不起三位先生,我实在不能再在这里听这一种离经叛道的论断,我先告辞了。”

看着这一位在皇家科学院中素以开明、包容著称的琼斯男爵愤愤离去,周中华深有感触,看来对于新生事物和科技的进步,即便是号称带动了科学和文明发展的英国,乃至皇家科学院的著名院士,都不能骤然接受,遑论泱泱中华乃是五千年的封建**、礼仪教化之国,要想接受现代的科学、文明和民主,又谈何容易。

对于琼斯男爵的愤然离去,达尔文似乎早有预料,泰然自若。赫胥黎则稍感有些尴尬,转过身对周中华说道:“亲爱的周先生,科学的研究往往存在各种不同的观点,彼此之间无法接受,甚至对抗、抵触,这也是常事。琼斯男爵对达尔文先生的研究结果有不同的看法,这很自然。不知您对于达尔文的进化论有何高见?”

周中华淡然一笑,说道:“达尔文先生的观点我十分赞同。至于确凿的证据和详细的论断,我想达尔文先生一定会在您的著作中一一说明。至于琼斯男爵的反应,我想这很正常。要想打开人们的思想禁锢,启发和教育人们从宗教迷信的束缚下解放出来,这毕竟不是一件一朝一昔可以办成的事情。对于接受新事物的态度,中国比英国还要迟钝和激烈的多。我希望达尔文先生要抱定宗旨,继续深入的研究。您的研究之中,如果需要来自中国方面的材料,我愿意竭诚为您效劳。”

达尔文万万没有想到,这位来自于远方的中国人居然是自己的知音。对于自己尚不够成熟的研究结论竟是如此肯定,对于神圣的“上帝造人”更加没有盲目崇信,顿感无比欣慰,不由得对周中华另眼相看。他却不知,周中华根本就是无神论者,更不相信什么“上帝造人”这类神话、传说。

对于达尔文的研究及其结论,赫胥黎早就深信不疑。只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周中华居然也赞同达尔文的进化论,这就有些出乎意料了。

三人又聊了一些达尔文在环球航行中的一些发现和近期的研究,都有相见恨晚之意。赫胥黎关心的问道:“听说周先生带来的留学生在安排学习计划方面尚有一些问题,得到解决了吗?”

周中华提到此事便大感头疼,于是将还有部分想学习军事的学生尚未安排妥当的情况大致作了介绍。

听完周中华的苦水,赫胥黎和达尔文不由得哈哈大笑。周中华瞋道:“两位先生为何如此发笑?”

达尔文道:“周先生,您不知道,我们笑得是,事情实在是太巧了。赫胥黎先生在这方面绝对能够助您一臂之力。”

周中华奇道:“赫胥黎先生有什么良策吗?赫胥黎先生如能鼎力相助,中华感激不尽。”

赫胥黎说道:“我们二人与周先生一见如故。我们很愿为您的留学生计划出一份绵薄之力。”

周中华问道:“莫非赫胥黎先生与贵**事学院捻熟情厚?”

达尔文道:“赫胥黎先生本来就是英国海军的军医。他的父亲更是与英国皇家海军舰队的副司令威灵顿上将关系密切,我得以乘坐‘贝格尔号 ’军舰进行环球考察活动,也是拜赫胥黎先生之父所赐。有赫胥黎先生为您斡旋,必然可以解决留学的问题。”

赫胥黎说道:“威灵顿上将近期刚好休假在家,我可以先和他预约。在适当的时候,我们一起去拜访将军,由您当面和将军详谈。”

周中华笑道:“这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如此就拜托两位了。”

一周之后,赫胥黎和达尔文陪同周中华来到了威灵顿上将在伦敦北郊的别墅。别墅的客厅之内摆放着一个精致的战船模型,墙壁上挂着巨幅世界地图,虽然比起周中华随身所带的现代地图差之太多,但在当时来说,其精确程度已经是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

威灵顿上将身材高大,声音洪亮,已然是须发皓白。赫胥黎介绍了周中华之后,威灵顿上将笑着说道:“欢迎您,运河之父。正是您的倡议,将来我的舰队远赴印度洋,就不必再绕行好望角了。” 威灵顿上将又将在场的另外两人作了介绍,一位是海军上校,工程师罗伯特•怀特海德。另一位是海军少将,伍尔维奇皇家军事学院的主管之一,布莱恩•哈里森。

威灵顿上将说道:“对于周先生的留学计划,我本人深表敬意。您作为一名平民,为什么会想到为贵国培养军事人才?这应该是贵国政府的职责。请您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

他说完这句话后,所有人都静静的等待着周中华作出回答。

周中华万没有想到这个老人一下子问到了问题的核心。这个问题的却让周中华难以回答,然而此情此景,又不得不回答。周中华沉思片刻,说道:“请问阁下没有听说过中国郑和下西洋的事迹?”

威灵顿上将不无得意的说道:“周先生,您提到的郑和下西洋,也许一般人不知道,然而作为一名有着近四十年军龄的海军军人,我曾经对世界航海史作过一些研究,这件航海史上的壮举,我倒也略知一二。”

周中华接着说道:“请问您是如何评价当时的郑和舰队?您认为他的航行有意义吗?”

威灵顿上将毫不迟疑的答道:“那是一支伟大的舰队,无论是规模,还是战斗力,都是当时世界一流的。”他顿了一顿,接着说道:“至于意义,恕我直言,我实在不能理解这样一支庞大的舰队,为什么会在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只是作了几次奢侈的航行,却没有征服一寸土地。”

周中华严正的说道:“倘若以时间而论,我国的郑和下西洋比之欧洲的哥伦布航海还要早八十年。当时中国的科学技术、经济文化和军事实力等等方面都比贵国乃至整个欧洲强大得多。若是当时的郑和舰队与贵国的皇家海军于海上相遇,乃至于发生海战,结果当是如何?请您务必照实回答”

威灵顿上将有些不自然的答道:“当时的西方舰队在中国舰队面前,就像几条小渔船遇到了如今的皇家海军舰队一样,简直不堪一击。”

周中华站起身来鞠了一躬,说道:“将军阁下果然是一个诚信之人。”他干脆离开座位,来到地图前,指着东南亚地区说道:“当年郑和奉皇帝圣旨,率船队七下西洋,共历时二十多年。(周中华记不清准确的时间)远航至东南亚、印度洋,最远到达红海与非洲东海岸,遍访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这支舰队并不是远征军,他们是和平的使者。他们从容温顺、慷慨大方、敦睦邦交,虽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异族,也不建立要塞,更没有实行殖民统治。根本原因是因为我国历朝历代对外政策始终是和平为主旨,不主张对外用兵扩张。除非其他国家来侵扰我们,我国素来不会主动用兵。正是所谓‘内安华夏,外抚四夷,一视同仁,共享太平’。”

周中华又用手一指地图上的英伦三岛,说道:“可是贵国呢?不远万里,远征中国,依仗船坚炮利,逼迫签署城下之盟。两相比较,一为仁义之师,一为虎狼之师。”

威灵顿上将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当年英军远征中国,他虽未随军东来,却也是决策层之一。欲待发作,碍于礼仪,又另有隐情,只好强自忍耐。

周中华又说道:“当然,我国战败,此乃事实。然而究其原因,并不是因为我国挑动战争,也不是因为我国出师不义。实是因为我国政府昏庸无能,闭关锁国,致使国力沦丧,军事孱弱。虽四百多年前即有了郑和舰队这样的海上雄师,然而不知发扬,反而弃置不用,自毁海上长城,以致后来被欧洲诸国迅速追上,乃至遥遥领先。鸦片一战,只落得丧师辱国。”

说到这里,周中华只觉胸中气苦,长叹一声,道:“今日周某远赴贵国,带着这群报国心切的学子,便是想学习贵国的先进舰船制造之法,海上作战之术。希翼于将来,得以在海上再与贵国之海军争一日之短长,雪昔日之耻辱。中国有一句古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国政府虽暂无此计划,然而作为平民百姓,也有拳拳报国之心。倘若贵国惧怕日后惨败于中国的海军,大可拒我们于千里之外,甚至可以驱逐我们离境。言尽于此,悉听尊便。”

“好,说得太好了。”从客厅左侧的一个门里传来大声叫好之声。话音未落,门已轻轻打开,从里面走出一个年轻之人。

“周中华先生,我们又见面了。”此人微笑着与周中华打招呼道。

“你是,你是亨利。”周中华惊讶的叫道。

这突然现身之人,赫然便是在上海曾与周中华决斗的英国海军军官,亨利。

亨利见周中华如此惊讶,不由得洋洋得意,说道:“亲爱的朋友,您是不是感到非常意外。我也没想到会在伦敦与您再次见面,地球已经太小了。”他又走到威灵顿上将身边,对周中华说道:“请允许我重新向您介绍,皇家海军上将,女王刚刚册封的霍克郡勋爵,也是我的父亲。”

这一来就连赫胥黎和达尔文也大惑不解,他们也不知道这威灵顿上将的儿子是如何与周中华相识的。

亨利拉着周中华的手,让他重新坐回沙发。然后说道:“各位尊敬的先生,请允许我把事情的详细情况向你们做一个介绍。”

原来亨利乃是威灵顿上将的次子,他秉承父志,于大学毕业之后加入了皇家海军。1848年时,他随同舰队护航来到中国,得以与周中华相识。近期他又奉命前往美国,数天前刚刚回来。适逢赫胥黎登门造访,请求威灵顿上将会见周中华。亨利听说此人来自中国,名字又是周中华,便猜想是这位“老朋友”,于是极力撺掇父亲同意会见。等到众人来到,他便隐身于偏厅,一番观察,又听得周中华长篇大论,这才确信的确是故人来到。此时听到周中华慷慨激昂的一番言论,忍不住喝彩赞叹,于是现身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