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箭落
作者:二月柳絮A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429

身披藕色雨衣的江南名姬李师师,端详着女儿林黛玉苍老的面庞,自言自语地说:“孩子,宝玉就是大宋国那缺角的传国玉玺,而你和宝钗就是镶嵌在那方‘宝玉’缺角上的‘玉角’和‘金角’啊!”

“二月柳絮,在触摸大宋**即将结束之际,我又想起了北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和南宋的末代皇帝赵显……”李师师回头看了我一眼,淡淡地说,“就让我们再谈谈这两个特殊的人物吧。”

公元960年,身为后周禁军统帅的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取代后周,建立了北宋王朝。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赵匡胤对外采取统一全国的军事行动,平定了南唐、荆南、后蜀、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对内消除藩镇兵权,加强了中央集权,并务农兴学,慎刑薄敛,使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纵观整个封建王朝的历史,宋朝可以算得上经济最繁荣、文化最昌盛、科技最发达、人民生活水平比较富裕的时代。大宋王朝名相名臣辈出,词坛画坛灿若繁星,发明创造举不胜举,英雄志士流芳百世……

在励精图治的同时,赵匡胤不免想起了自己的父亲赵弘殷,父亲赵弘殷是五代时的一位高级将领,一生马不停蹄地四处征战,赵匡胤就出生在洛阳的夹马军营里,并且在洛阳度过了童年的美好时光。

所以,赵匡胤登基的第三年,就把埋葬在开封东南的父母遗骨迁葬到巩县西南,建起了永安陵。

公元976年,赵匡胤到西京洛阳视察时,顺便回到夹马营旧居参观。在自己的出声地,回忆起儿时的情景,赵匡胤不禁流连忘返。赵匡胤命人挖到了自己幼时埋藏在土里的小石马,擦洗一番后爱不释手地带在了自己的身边。

赵匡胤返回东京的途中路过巩县时,亲自到父母的永安陵进行祭奠,接着他登上陵园神墙高高的西南角楼,向四处遥望着。

远处的不老青山,近处的悠悠流水,尽收眼底。顿时,赵匡胤扶今追昔,不禁一阵唏嘘感慨。

只见他抽出一支响箭,挽开弓向着西北方向射去。那枚响箭一路呼啸,直飞到四百米以外的地方,才悄然落下。

赵匡胤长叹一声,转身对随从的大臣说道:“人生如白驹过隙,终须有归宿之地啊。你们记住,今日箭落之处,就是我百年后的长眠之所!”

赵匡胤还高兴地取出随身携带的石马,命人埋在箭落处作为标记,并亲自为自己未来的陵墓拟定了名称——永昌陵。

珙县在河南郑州和洛阳的中间,南傍嵩山,背依黄河,东南又是连绵起伏的青龙山,县城里还有一条落水横贯东西,的确是山水丰盈的吉祥宝地。

同年的十月二十日,年仅五十岁的赵匡胤,在皇宫的万岁殿里神秘地死去,便埋在了他生前亲自选定的墓地。

从此,这块山高水长土厚的地方,就成了北宋一百六十多年的皇陵禁地。

而在靖康之难后,靠“泥妈渡康王”侥幸逃出金人之手的赵构,自从建立南宋时,就无力收复中原,只好把随后去世的哲宗皇后就近在绍兴掩埋,建起了临时性的“攒宫”。但是直到南宋被元所灭,也没有“再行迁奉”。于是,赵构及其后来的继任者,就埋在了绍兴。

公元1285年,元朝的江南释教总摄西僧杨琏真伽等人,两次率领大队人马盗掘南宋的陵墓。他们打开宋理宗的棺盖,先把棺材内的宝物洗劫一空,紧接着把珠光宝气、安卧如水的理宗尸体倒挂起来,从口里撬走夜明珠,从腹内沥取水银……其他帝王的坟墓,也被如法炮制地洗劫一空。

不久,杨琏真伽截下理宗的颅骨,一边用它做酒杯饮酒,一边下令将诸帝的骨骸收集起来,在临安故宫筑起了一座高十二丈的白塔,并命名为“镇南塔”来显示制胜江南的霸气。

“下面,再说南宋的末代皇帝赵显……”身披雨衣的李师师,悄悄地抻了抻我的衣角,淡淡地说,“二月柳絮,你看,这是两份南宋的文物。”

“哦……”我接过李师师递来的文物,看出这是一份《诏书》和一份《降表》。

《诏书》写在蒙古军队兵临南宋临安、朝堂大臣纷纷逃跑之际,作者应该是南宋白发苍苍的谢太后。她在这份诏书中对逃亡的大臣们说道:

“大宋王朝立国已有三百余年,对士大夫以礼相待,给了你们高官厚禄,可是现在国家危亡,你们这些原来满口仁义道德、对天发誓要报答天恩的人,却没有一个尽忠报国……内有官僚叛离,外是郡守县守弃印丢城,耳目之司不能为我纠正,二三执政又不能倡率群工,竟然里应外合、接踵消遁。平日读圣贤书,所许何谓?此时此刻,你们作此举措,生何面对人,死何以见先帝?”

《南宋皇帝向金国皇帝称臣降表》的作者,应该是宋恭帝赵显。他向元军的统帅说道:

“宋朝奸臣误国,天数已尽,元朝国运兴旺,我愿率百官称臣降服于大元;今谨奉太皇太后之命,削去帝号,将两浙、福建、江东、江西、湖南、两广、四川、两淮等宋朝周郡,全部献给大元圣朝,祈求元朝可怜宋朝三百年的江山,不要断绝宋室社稷,使赵氏子孙以后有所依靠,使宋朝百姓能够安享天日……”

虽然谢太后的诏书声泪俱下,但是没能够挽救大宋的危亡;虽然赵显的降表卑下可怜,但是没有得到志取宋朝江山的元军的高抬贵手。

遥想大宋立国前夕,后周柴荣去世,孤儿寡母主持朝政,柴荣的亲密战友赵匡胤却趁机在陈桥驿黄袍加身,自立为帝夺了后周的天下;而现在南宋也是孤儿寡母当政,灭于元朝之手。真是“得之于小儿、失之于小儿”啊。

而在蒙军进逼临安、随谢太后“奉表降元”的宋恭帝赵显,很快就被押离临安北上,到达了元朝大都,被元世祖忽必烈降封为“瀛国公”。不久,宋恭帝又被迁居元朝的上都。

公元1288年,元世祖忽必烈听说在中山县(定州)有人自称宋王,扬言要聚集兵马,起兵复宋。忽必烈又看到恭帝十八岁了,担心养虎为患,就想除掉他。

赵显得知这一消息后,请求剃度为僧、永脱尘世。忽必烈异常高兴,赐给他大量钱财,遣送他入住吐蕃的萨迦大寺学佛。

在吐蕃的萨迦大寺里,赵显更名为合尊法师,号本波讲师。他学会了藏文,勘对了藏汉文佛经,还当上了萨迦大寺的主持。

但是,宋恭帝无意间写出的那首诗,给自己带来了灭顶之灾。这首诗是:

“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

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

元朝英宗知道宋恭帝聪颖灵慧,南宋的灭亡只是他幼年继位生不逢时而已。诗中的黄金台就是燕王招贤纳士的土台,林和靖则是北宋著名的钱塘高士。因此,元朝英宗担心南宋会东山再起。

于是,赵显被勒令返居河西,随后被赐死于河西走廊,结束了他四十七年的俘虏历程……

听到李师师讲完了大宋的**,我还是不解地问:“李老板,在仙人洞上空飞翔的那只大雕是谁呢?它为什么掉下了一枚鸟蛋,那枚鸟蛋为什么变成了一枚宝玉呢?”

“哦,再说说元朝吧。”李师师莞尔一笑,接着说,“元朝的建立,使长期处于分裂状态的中国获得了统一,也为现代中国的版图奠定了基础。但是,繁华的宋朝被消灭,经济、文化出现了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在许多城市蒙古军队还实行屠城政策,大量杀死当地百姓,极大地破坏了当地的生产力,蒙古统治者又把人民分为四等,这就更加激化了民族矛盾。所以,从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起,只经过了短短的九十七年,就被朱元璋领导的红巾军起义推翻了……”

“啊?那个鸟蛋竟然是他?”看到李师师露出了异常疲倦的神色,我不再追问,赶紧提出了最后一个问题,“李老板,你说宝玉就是大宋国那缺角的传国玉玺,而黛玉和宝钗就是镶嵌在那方‘宝玉’缺角上的‘玉角’和‘金角’,是真的吗?”

“真的,宝钗听说宝玉被害后,就率领姐妹们退居江宁,连同林黛玉一起自称为‘金陵十二钗’。”李师师把身上的藕色雨衣脱下来,一边递给我一边淡淡地说,“二月柳絮,你不知道吧,苏轼的孙子苏敏,正在闭门谢客撰写‘石头记’呢。”

“李老板,你怎么了?”看到李师师无力地倒了下去,我慌忙喊道,“你真的要走了吗?”

“是的,我要重眠**峰了……”李师师勉强地睁开双眼,断断续续地说,“二月柳絮,你个傻小子……难道你不知道……那里是我的墓地啊……”

“那么,雪浪石……?”我看到李师师已经长眠于地下了,只好打住了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