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南来(三)
作者:运河畔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901

鄙视,除了鄙视,还是鄙视!

曾经被宋时书视为好友的程凌,被他视为人生攀比对象的程凌,现在成了宋时书肆意鄙视的对象。

没有为临安的宋国朝廷死节,这个没有什么,毕竟天下的文人官僚几乎都这样。

逃回家乡,置家国于不顾,这个也没有什么,毕竟现在青龙寺里面多的是这样的人。

但是身负朝廷委托的使命出使,不能完成使命,反而成为敌人的使节,天下怎么会有这样的人!?

宋时书把自己和蒙古使节程凌之间的过去撕扯了个干净,最后更是愤愤然的建议金刚智下令削夺连江程氏一族的荣耀。不仅仅是把程凌得到过的宋国功名和荣耀彻底的削夺掉,连江程家所有人的功名也都要被砍掉。在宋时书的建议里,以前因为程家显赫的势力而被压下去的那些拖欠税赋、隐瞒田地、包庇诉讼的案子最好也统统的翻出来,彻底和程家清算一下。

作为连江县的地方官,又是曾经刻意的借着同窗情谊上门联络过的宋时书,现在说起程家的不好来,也是一五一十、头头是道。

而旁边的那些宋国官僚,听着宋时书的话,也是没有任何的表示。

程凌如此做,尤其是以前宋国使节的身份充当蒙古人的使节,这件事情如果是没有金刚乘的出现,可能宋国朝廷迫于蒙古大军的压力,还能忍气吞声掉。

但是现在已经不同了!金刚乘出世,宋国已经复兴有望。金刚智连日来的动作,更是把各个派系中的精干官员都筛选了出来,朝堂上面主战的动议也是接连不断。更何况今天广王就要出发去东方的海中大岛,已经有了可以重新振作的后备,宋国官僚们自然在心里也是振奋了很多。现在蒙古使节南来,谁都知道不过是为了查看金刚巨佛的虚实,根本就不可能有和议的可能。不仅仅是蒙古大军不会停止,现在已经是宋国民心不可能在容忍和议!

宋时书这个时候提出的建议,却是实实在在的让草堂里面的这些宋国官僚心里痛快了许多。山河破碎,国事凋零,众生营丑,又怎么不让这些自诩国之栋梁的儒家文人心痛!

前有“传檄天下”,宋国朝廷各个官员也是把自己心中对那些临阵叛变的将领、开城投降的官僚的愤恨狠狠地发泄了一通。现在有一个这样厚颜无耻的实例出现在面前,刚刚能忍着不唾他一脸唾沫已经是照顾他使节的身份!

不过金刚智对宋时书的建议并没有当场就做出回应。连江程家在过去的一个月里面也是捐献了不少的东西,更有上百人已经诚心皈依了金刚乘,而且青龙寺从宋国人中选拔的僧人和僧兵中也有不少是程家的人。现在要处置程凌,金刚智自有自己的论断。

简单的沉默了一盏茶的时间,金刚智叫过后面的一个金刚童子,在身前布设好了桌案,挥笔写了一份文书。文书不长,仅仅尺幅大小的纸上,写着五六百字。最后,金刚智取了一个小印章,盖在文书的题头,递给了旁边的金刚童子,让他送去给其他几个政事堂的成员过目。

看到金刚智如此的动作,下面还在表演愤恨、不平的宋国官僚也停了下来,继续向着金刚智汇报这一次蒙古使节南下相关的事情。

第一重要的,他们想要知道的,是朝廷对这一次的蒙古使节准备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态度。就是刚刚宋时书建议严惩连江程家,为首的几个官僚也是在小心的观望着金刚智的反应。不过金刚智书写的文书并没有给他们过目,自然也就不知道金刚智具体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但是这些宋国官僚也是精明,从前后金刚乘的各种行事风格中也揣摩出了一些东西,现在坐在金刚智的面前,也能说出一个三五来。

基调还是上承“传檄天下”、“出兵淮东”的倾向,还是选择了对抗到底。定了基调,下面就是具体讨论这一次使节南来要做的水磨工夫了。

不可能停战,但是还是有很多东西可以试探着讨价还价一番。最少的,就是做表面上的功夫,被蒙古人带到北方去的德佑皇帝、全太后,刚刚离开临安的谢太皇太后,和那些宋国大臣们,还是要过问一下的。不管是用金银岁币来赎买,还是用什么交易来交换,这个态度总是要做出来。

下面的就是你来我往、虚情假意的试探了。总是要掩饰自己的真实倾向,总是要试探一下对方的底线,也还是要把一些话题和那些使节要讲个清楚的。

金刚智一直默默的在上面听着,最后等到为首的宋国官僚请示关于蒙古使节提出的参拜金刚巨佛的问题时,他才开始回应。宋国官僚提出来让蒙古使节参拜金刚巨佛,让他们最近距离的去感受一下神迹,让这些使节把“真佛出世、庇佑宋国”这个传闻真正的证实。但是金刚智却知道金刚巨人并不喜欢碳基土著总是触摸自己,哪怕是出于狂热的崇拜,哪怕能接触的地方也仅仅是只有脚趾。再加上一些其他的考虑,所以金刚智直接拒绝了参拜的提议。

不过对于其他的提议,金刚智在运算过以后还是点了头。虽然金刚智在伪装的是无所不能的金刚罗汉,而且他已经展示了和宋国人想象中的金刚罗汉差不多高度的神迹,但是这种波及到宋国和蒙古之间长达四五十年的恩怨,更是有无数故事掺杂在里面的事情,金刚智还是选择了坐壁上观。

最后金刚智只是把宋国官僚提出的那些意见,和自己名下的那些宋国幕僚商讨出来的东西,和前面他和一些宋国大官僚预防性探讨过总结出来的东西综合到了一起,给出了几条根本性的原则,就让那个宋国官僚带着众人下去了。

七月五日已经是过去大半,只能是七月六日先召开一个小朝会接见蒙古使节,等到三四天过后一些话题都谈拢后才会举行正式的大朝会接下国书、开始真正的谈判。

等到这些充当迎宾使节的宋国官僚退出去以后,等在侧门外的杨太后和四个大臣也匆忙走上了草堂,聚到金刚智的身前,开始讨论此次使节南来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