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代理省长
作者:我不是阿斗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786

第四十二章代理省长

上回说到,由于关公受伤过重,刘厚不得不将他送回成都,打算让那边的医学研究院试试新开发的青霉素能不能救他一命。送走关公后,去掉了最大的阻碍,费祎和郭攸之开始为刘厚策划获取荆州牧一事,主要的方法就是写奏折给刘备。

奏折的内容一是鼓吹刘厚在荆州做出的功绩。功绩很多,包括:挫败了东吴的偷袭,保住了荆州城;气走了吕蒙,避免了大军决战,再次保卫了荆州城;打败东吴水军,第三次保卫了荆州城;救回关公;挫败了东吴的行刺行动和营救俘虏行动。(而被东吴趁乱救走7位重要将领这种丢脸的事情就被刻意忽略了。)

这些功绩被两个御用文人大肆渲染了一番,将刘厚的形象塑造得高大上,给人感觉是能文能武,英明神武,完美无缺,就差“文成武德,一统江湖”的口号了。

当然,少不得也顺便奉承了刘备一下,大意是得上天眷顾的他生了个好儿子,不但生得好,还教育得好,刘氏江山后继有人,大汉之幸也,万民之幸也,可喜可贺云云。

其二就是诉苦,将荆州的情况说得要多险恶有多险恶,例如四敌环视啦(这是事实,曹操和孙吴虎视眈眈),例如兵将折损严重,现在兵不过万啦(这也是事实),还有什么粮草不济、饷银发不出啦(这纯粹扯淡,刘厚的家底丰厚着呢),还有什么吏治混乱啊,急需有个强有力的领导人来整治啊什么的(这基本上也是扯淡,荆州就那么几个官员,好管得很)……

诉苦完后,就提出了主要目的,想让刘备封刘厚为荆州牧,相信在世子的带领下,荆州一定能重整旗鼓,开疆拓土,gdp翻倍,安定团结,物价稳定,人民群众幸福感飙升,迎来美好的未来……

在两个御用文人绞尽脑汁炮制了这样一封奏章后,派人连夜送回成都,呈报给刘备。

刘备看到自己的儿子那么有出息,那么本事,干出那么大的成绩,不禁老怀大慰,喔,不,应该是龙颜大悦才对。经和诸葛亮商议后,发出旨意,让刘厚“权荆州牧”。“权”就是“暂时代理官职”的意思。刘备封刘厚的这个官差不多就是个代理省长的职务。

荆州的范围比后世一个省份还大,荆州牧相当于是省长兼省军分区司令员,民政军政一把抓。本来以刘厚这样的年龄,这样的资历是无论如何不可能获得这样的职位的,不过谁要他是汉中王世子呢,老爹封儿子的官,想封什么官不行?

事实上,荆州的范围是大,但是刘氏集团控制的范围就没多大,只有整个荆州三分之一地盘而已,所以这个州牧是名不符其不实的,是太守x3。

而明眼人更是看出,现在的荆州就是个火山口,这个位置不好坐,坐在上面随时都会被喷发的火山爆了菊。试问连关公这样天下有数的英雄人物都落到如此下场,谁自问能强得过关公,敢去抢这个位置?

关键是现在还是乱世,官职的封赏早就乱了套,很多以前很难获得的官职,都变成了烂大街的白菜,随处可见。

各种杂号将军不说了,一抓一大把,本来是总督全国兵马的大都督都有好几个。汉朝祖制规定不能异姓封王,现在连这个规矩也被破坏了,汉中王还勉强可以说是刘氏宗亲,那曹操的魏王呢?不久的将来还要多个吴王。天下大乱越久,汉室的存在感就越小,汉朝的规矩就越来越都被践踏。

这种情况下,刘备封刘厚为代理荆州牧根本没引起人注意,在刘氏集团里,也没有人会那么不识趣跳出来说三道四。毕竟人家两父子玩儿政治,关你什么事?

刘厚在荆州很快就等来了成都的任命状。对于这个“权”字他没放在心上,代理就代理呗,代理省长也是省长不是。再说,他有信心,自己会越做越好,这个代理省长做的时间不会太长,而到时候要换职位了,只会换更好的,不会换比现在低的,难道自己老爹还会亏待自己吗?

送走关公后,刘厚就在荆州城整饬军务,整顿城防。军务主要是招兵买马,现在刘厚手头上的军队实在太少了,满打满算也就7千人,守着这么大的城池,在古代简直是不敢想象的,所以扩军成了刘厚的第一要务。

但是,这个第一要务可不是那么好办的。扩军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兵员来源呢?现在还剩2万8的东吴俘虏是不敢用的,他们的亲人都还在东吴,谁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作乱?

从民间青壮里招也没多少人可招了,之前关公发动那么大型的襄樊大战,可以抽调的青壮几乎都被抽调了一空,再强行征兵恐怕就要影响农业生产了。于是,刘厚召开了扩大会议,将赵云、费祎、郭攸之、关平、关兴、张苞、王甫、赵累等人都招来商议事情。

“唉!头痛啊!”刘厚提出今天第一个议题,并介绍完情况后叹气道。“世子,我们可以从武陵、零陵、宜都等地征兵。这些地方之前受襄樊大战的影响相对较少。”熟悉荆州形势的王甫第一个出来建言道。

“宜都尚好,武陵、零陵等地都是人口稀少之地,且多为蛮人生活之地,想从中征兵,殊为不易也。何况这些地方路途遥远,就算能征到兵,一来一回之下,需耗费不少时日,怕是远水救不了近火。”郭攸之反驳道。

商量来商量去,没什么好的办法,郭攸之提议从公安、江陵处再各抽五百精兵过来,让他们再就地征兵补充缺额。只是这两处本来兵员也不多,这样抽调,对这两地的城防更是雪上加霜,关平和赵累都反对这样做。

刘厚突然想起,历史上这两地守将傅士仁和糜芳,在荆州城被吕蒙所取后就投降了东吴。关公被断绝后路被逼走麦城,最后走投无路被擒杀和这两人的投降不无关系,实在是可恨之极。

尤其是糜芳,他本就是糜竺的弟弟,是刘厚的小舅,和刘备关系那么密切他竟然都能投降,节操不是一般的低。

现在这些历史事件并没有发生,无凭无据之下刘厚也不好动他们,但是必要的防范还是不能少的。这令刘厚充分认识到三国时期,既有关公这样义气留千古的品德高尚之士,也不乏见风使舵,节操碎一地的人。

于是,他还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让费祎安排人到东吴的战俘营去做做工作,看有没有愿意加入自己军队的人,有的话经过层层审查,再择优录取,最后将人数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能让这些人成为多数群体,还要将他们打散编入各营防止他们抱团。

对于傅士仁和糜芳这两个将来有投降可能的家伙,刘厚也没有太多的办法。一来现在没有人手替换他们,二来不教而诛视为虐也,也不能无缘无故撤他们职。只好仍然让他们守在这两座城池里,并尽量抽走他们手上的精兵,算是将他们边缘化和尽量削弱他们手上的力量。

想到此处,刘厚拍板,从这两处各抽调1千精兵,这样自己就能得到2千精兵。众将纷纷出言反对,原因是显而易见的,这两个城池本来就被关公将精兵抽调一空,现在也不过各剩2千精兵而已,再抽调一千,剩下一千人怎么守得住城池?

出乎众将意料的是刘厚在这件事上很坚持,他们怎么知道刘厚打的是削弱傅士仁和糜芳两人实力的想法,如果不是怕众将反对得厉害,刘厚恨不得将两座城池的精兵全部抽走,归到自己手上掌握,让两个叛徒领着一帮民兵守御城池去吧。

最后的结果是,从公安、江陵各抽1千精兵,从宜宾抽500,从武陵、零陵各抽1千,这样就有4500精兵,再让这些地方自行在当地征兵补充缺额。现在的荆州城还有约5000多一点的火枪兵,加上关公带回来的不到2千人,除开潘俊看守俘虏的500老弱病残不算,刘厚手头上能掌握1万1千5百精兵。

武陵、零陵路途遥远,从那边抽调的兵马没有一个月别想见到人影,刘厚危机感越来越强,也不等他们到齐,先对手头上的9500兵丁进行大练兵。

令刘厚没想到的是,费祎派去俘虏营征兵的人,给刘厚带来了惊喜,有上千人愿意投靠刘厚,加入刘厚的hong军。

这些人多数是在东吴没有家室的人。连年的战乱,很多人家破人亡,成为孑然一身的孤家寡人,他们如无根的浮萍,给谁卖命都是卖,对他们来说没什么忠义的思想可言。

刘厚对他们开出丰厚的待遇,不但能吃饱饭,还有饷银拿,待遇比在东吴时好多了,于是他们就投靠了过来。这些人刘厚一时还不敢用,先cao练着,并对他们一个个进行详细的审查,确认没有问题后在说。

对于练兵,有赵云这个经验丰富的“教授”级人马在自然不用刘厚多cao心。

但是对关公一脉的将领和文官却不是那么好办。傅士仁、糜芳这两个被边缘化的投降派不说,关平、王甫、赵累年纪都不小,跟随关公东征西讨的,功劳多、资格老,现在被刘厚这样一个小屁孩来领导,而且费祎、郭攸之这样的年轻人显然更受世子看重,他们又怎么能服气。好在这次的战败,使他们的锐气被挫了不少,有利于刘厚的收服。

对于这三人,刘厚采取套近乎的办法,多跟他们接触,多找他们喝酒聊天。刘厚身份摆在哪里,他们三人也不敢造次,逐渐地就和刘厚熟络了起来。

关平为关羽长子,刘厚一口一个关大哥叫得他心花怒放,加上他弟弟关兴的关系,倒也很快就和刘厚熟稔起来。刘厚安排关平、赵累两员武将跟赵云学习火器部队新的战术战法,刘厚带着关兴、张苞两个小子经常和他们切磋探讨,打成一片。

火器部队和冷兵器部队的战术战法区别很大,以后自己的部队都是火器化了,这些技能越快掌握越好。按刘厚的设想,两人最好进军事学院进行系统学习,同时也可以进行一番思想上的洗脑,奈何军事学院还在成都,荆州这边还没开分院,只好暂时由赵云这个军事学院资深“教授”先给他们开小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