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亮这几日颇为繁忙,尽管刘家为其安排了车马,可每日来拜访的方城学子都快把门槛踏平了。这日,刘谦一早就跑来找陈亮,说是要去李子遇处游玩,想请龙川先生通行。
陈亮也觉得颇为奇怪,刘谦拜访李继本是寻常事,却跑来邀请自己同行,不过这几日来,对前番和李继聊谈的天下大势有有一些想法,加上这几日接待拜访的学子颇为劳累,正好趁此机会休息一番,于是乎很爽快的答应了。
刘谦让家仆套好马车,带上几个仆从,便来请陈亮。
上了马车,陈亮才发现并非刘谦一人,还另有一个秀气的书生,不过总给自己眼熟的感觉,忽然间就知道这事情的原委,龙川先生微微一笑,问刘谦:“子平,这位学子如何称呼。”
刘谦看到陈亮微笑,他自是聪明人,已然明白陈亮已经了解原委,忙拱手施礼,却也不便点破:“这是我堂哥刘辛,字子若”。
刘辛忙施礼拜见陈亮,陈亮微微一笑,回礼说道:“刘氏多才俊啊”。
这刘辛自然就是刘谦的家姐刘若馨,自知道父母为自己相中李继后,自然把刘谦找过去日夜盘问,刘谦自是对家姐无可奈何,把自己了解的那点事情竹筒倒豆一一说给刘若馨听,又被指派了去刘清那里打探更多到消息后,才算交差。
昨日刘若馨又把刘谦找去,说是要亲自是看看这个在刘谦、刘清嘴里说的文采飞扬、学识渊博的李子遇,到把刘谦为难了一回,刘谦知道父亲托过龙川先生之事,所以也叫上龙川先生做掩护,陈亮自己的小九九,刘谦自是不知的,所以对于陈亮立时答应自己的奇怪要求,刘谦心底里十分感激。
刘若馨对自己的装束倒是颇为自信,一路毫无顾忌,她的学识不在刘谦之下,虽然平时也有姐妹吟诗唱酬,不过难有机会讨教当时有名的大儒,这一路车程也就半多个时辰,一路上就是刘若馨在问这问那,刘谦也很快融入其中。
三人谈兴正浓间,家仆告诉已到牛庄。陈亮、刘若馨下车后的第一感觉,倒是和刘谦第一次来的时候完全一样。这离府县偏远的山村,居然有着富裕农家也少有的连片砖瓦房屋,着实让人吃惊。
陈亮已好奇的四处走动,一边询问刘谦,这些是否跟李继有关,得到肯定的答复后,脸上的笑意更浓了。
早有人去通报李继了,这会儿李继正在课堂上听唐义讲课,自然是以监督纪律的名义罗。听到陈亮、刘谦来拜访,大吃一惊,忙和唐义一起出来相迎。
“龙川先生,来此寒舍,真是荣幸之至啊”,李继也没想到陈亮会亲自来。
“子遇之才,今日我又见一桩啊”,陈亮哈哈大笑,拍拍李继的肩膀。
陈亮倒是没忘记来这里的正事,自是主动介绍了刘辛。
李继知道是刘谦的族兄,忙拱手致礼:“在下李子遇,这位是唐兄公明,龙川先生、子平、子若,里面请”。
刘若馨站在刘谦靠后的位置,偷偷打量了李继一番,李继倒也并非翩翩佳公子的模样,不过身姿挺拔(这倒是唐义的功劳)、浓眉大眼,说话倒也得体,身上总让刘若馨感觉着一种特别自信的气质,不过总体感觉还算不错。
陈亮靠前走,李继、唐义稍后跟随,这是标准的弟子礼节,体现尊敬之意。
一行人边走边谈,内容自然是牛庄的这些个新鲜事情。到了学塾,这学塾的规模倒是让陈亮一惊,以牛庄这五六十户的住民规模,居然盖起来两进的大砖房,还圈起了一大片土地作为操场。
进到学塾,陈亮立刻注意到两边墙壁上用石灰刷的雪白,以板刷书写了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细读一遍,说道:“今见此对联,方知子遇大志。”
陈亮经过上次和李继的长谈,自感和这个小自己十数岁的年轻人志同道合,今日看到这幅明代东林学院的对联,自然以为这是李继就抒发志向的表达。
李继也不好说这是俺抄袭的,反正也不是第一次抄袭,那就脸皮厚厚认下来了。
刘谦也是第一次来学塾,这幅对联诗情浓浓、诗意通达、诗境更是深远,自然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刘谦看看家姐,那也是跟自己一般的表情。
这会儿学塾的弟子还在温习功课,虽然李继、唐义并未在授课,不过李继指定的语文课代表王商正代替唐义和大家讨论。
陈亮虽然自数年前已不在龙川书院授课,不过对于传经授业自有心得,看到李继这帮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的方式,却也感到新奇。本来,李继想让学生散去,陈亮摆手示意无需停课,让学生们继续讨论,然后问道:“子遇,你都传授些什么学问予你弟子?”
这话陈亮其实是替刘若馨问的,一方是故人之女,一方是同道的后进,他是有心促成这桩好事。
“龙川先生,诗文古典都是公明在授,我也就传授点杂学”,李继倒是非常老实的说道。
“子遇的文采,不传授给弟子,莫非是藏拙”,陈亮哈哈一笑,打趣得说着。
李继看陈亮对学塾颇有兴趣,自然在旁认真陪同,陈亮到是饶有兴致的在学塾里听着李继弟子们讨论。
一旁的刘若馨对李继教学的确兴趣不大,不过听到李继又长于杂学,就在悄悄在问刘谦,刘谦自然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忙招呼唐义来解围。
唐义自然大谈一通变化之学、万物之理,听的刘谦和刘若馨一愣一愣的,最后唐义还总结了句,子遇说,这些都是入门的学识。
刘谦姐弟俩都有找个地缝的想法,还好李继转头过来解围,说道:“公明兄,我等去准备下给龙川先生接风吧”,于是乎一众人转到李继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