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着国内各项基础建设按部就班的开始。林雨翔踌躇满志的开始了大国崛起计划的制定。
林雨翔深知此时一份明确的发展纲要对于共和国的重要,更是深知此时不宜太多明确的使用后世的现代化建设,毕竟基础大有不同,倒是可以参考当年自己痴迷的《大国崛起》中同时代美国和德国的经验!
此时的国内环境和德国统一前的形式何其相像,都是两个主要政权控制全国,地方还有很多实力派把持地方。
德国的崛起之路,思路很明确,俾斯麦出任首相,当时正值自由国会与普鲁士君权矛盾的最高峰,威廉一世甚至有被废除的危险。俾斯麦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让普鲁士成为欧洲强国。所以,它遵循自菲特烈大帝以来普鲁士的传统,优先发展军事。
当然,军队扩张仅仅是他达成目的的一种手段。俾斯麦将强大的军事实力与强硬的外交手段相结合,铺就了普鲁士的强国之路。当然,一个民族要强大,首先要统一。当时的德国分裂位数十个诸侯国,而最强大的就是普鲁士和奥地利两个邦。向奥地利发动战争,就是要争夺日耳曼民族的领导权,完成德国的统一,扫清建立统一德国的障碍。
林雨翔在军事政治上的学习目标,不可避免的需要学习德国经验,加大军事投入,建立起强大的军队,打败北方的满清政权,横扫边缘地方上的实力派,然后通过一系列的对外自卫战争,强硬的外交手段,获取民族的独立和强盛!
国家建设,经济建设上需要学习的对象是美国!
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霸权也许是源自于二战的胜利,但是国家的强盛责可以追述到独立战争以后的一系列发展。1776年独立后的美国,疆土仍局限于大西洋沿岸的13个州。但美国人很幸运,在他们的西方以及南方,有着无比广阔而肥沃的土地。通过购买和战争强夺等手段,美国从法国、西班牙和墨西哥手中获得超过5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这种向西推进的扩张活动促成了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国内市场的统一。到19世纪末,美国国内贸易大约等于对外贸易的20倍,甚至超过了世界各国对外贸易总和,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没有一个国家像美国那样,国内需求被刺激到如此令人羡慕的程度。
美国的“边疆消失了”,北美大陆再没有一片土地可以作为边疆地区来开拓。但美国人并未停止扩张的步伐。在海军实力跃升的同时,美国也开始了海上扩张的步伐。夏威夷、菲律宾、关岛、波多黎各相继成为美国的战利品,美国的控制权和影响力延伸到了太平洋的中西部。
这种地域的扩张是需要仔细考虑的,扩大的不只是土地,而是土地上的丰富自然资源,工业化离不开大量的资源,林雨翔此时也是需要大量资源的,对全国资源,乃至东亚地区的资源控制事关国运,这些是迟早需要面对的,对资源充足地区的扩张需要马上开始!一个大面积的统一市场,想想都是令人羡慕到流口水的!!!中国庞大的地域和人口足以提供巨大的国内市场!
第二点就是紧跟工业革命的脚步!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开启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闸门。19世纪后半叶,各种各样的发明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美国。被正式批准登记的发明专利就达到了64万多种。
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美国很快在工业革命中独占鳌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跃居各大国之首,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爱迪生出现在美国绝非偶然,他生活在一个属于发明家的国度,美国早在大半个世纪前就为他的出现创造了基本条件。关于这一点,林雨翔积极筹划起来的科技部中科院等部门就是基于这种思路。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强国的基本保障。
美国独立后,在经济的运行上,直接采用了英国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为了改变当时美国经济明显落后于欧洲的状况,美国的联邦政府还从欧洲搬来了金融和财政制度,类似欧洲的证券市场、交易所和股份公司开始出现,并通过股份公司的筹资来修建起公路、运河和桥梁等基础设施。
这一时期,大量移民带着欧洲工业化进程的成果来到了美国。一个叫施莱特的英国技术工人,不顾英国的禁令,偷渡到了美国,他靠自己的记忆复制出当时最先进的纺纱机,并创办了美国第一家近代棉纺织厂。(这人还真是牛逼的。。。最早的工业间谍啊。。)不久,他的工厂发展为12家企业。由此美国早期的工业革命拉开了序幕。
林雨翔也不会傻到盲目照搬美国的模式,经济上的改革才刚刚开始,如同美国一样,开始证券市场,交易所等金融机构的条件还不成熟,必须等国内统一,经济平稳之后。但是引进技术人才,大量召集留学国外的技术工人很有必要,林雨翔指派相关部门专门负责一个“优才引进”计划,哪怕是外国人,只要愿意来中国,为中国效劳,都可以给予经济上的丰厚补偿!
使美国强国活力的,还有它的庞大的大学和70%的高等教育入学率。教育就等于科技,科技就等于生产力。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努力,美国的教育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已经浑然一体,使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这一点,林雨翔之前虽然草创了国内的第一所大学,和一批专业院校,除了之前的中华联合大学,讲武堂军校,杭州第一高等职业大学,之外,一批大学开始创建起来,如东华大学,中华海军大学,以及各地级市自行筹资创建的地方大学,如南京大学,福州大学等等。。。。但是距离美国的大学教育还是很远的,目前是战争环境,军费占据财政的大头,大规模的铁路建设等公共建设也耗去很多财政,能用于教育投资实在是有限,但即使是这样,也要加大教育投资,哪怕一再削弱公务员的工资!另外还积极吸引民间资本办学!办大学!这里是国家的未来,是生产力的源头!在林雨翔的一再筹划下,张謇,胡雪岩等主管经济并和民间商人有很大交情的官员,积极活动,草创了一批重点大学!
但是基础已然不能忽视,否则一切就都是空中楼阁了,中小学的普及的意义完全不亚于大学的教育。如今的中国,文盲率惊人,民众的开化,思想的解放,中小学的普及教育更加重要,一个民众没有文化的国家,何谈有意义的民主和全力?这次大规模的改革计划,庞大而周密,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对后世的意义非凡,后来的共和国史称这次改革为“林雨翔第二次国家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