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
“父皇……”
“皇爷爷……”
一代帝王,大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于仁寿四年秋七月丁未在仁寿宫大宝殿闭上了自己的双眼
……
整个仁寿宫一片哀哀之声;整个大宝殿中,亦是遍布灵幡。这里,已经变成了大行皇帝的梓宫。
“殿下。大行皇帝的庙号,需尽早定下。不知殿下以为,该如何定?”杨广身后,越国公、尚书左仆射杨素提醒到。
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古者天子庙号,祖有功而宗有德,始自三代,迄于两汉,名实相允,今古共传。”)。
杨广转过身,红着眼睛问道:“诸卿以为,给大行皇帝上人么庙号合适?”
“臣以为大行皇帝的庙号,以‘高祖’最为合适不过。”邳国公、尚书右仆射苏威想了想,道。
“功高盖世,开国立业。‘高祖’,甚好!”杨广想都没想就点头答应了。
之所以诸大臣提出杨坚的庙号是“高祖”而不是“太祖”,是因为杨坚将“太祖“的庙号给做了自己的父亲杨忠。杨忠在隋朝的太庙中的庙号和谥号为“太祖武元皇帝”。
“那高祖皇帝的谥号,诸卿认为哪个最合适?”庙号已经定了下来,接下来的,自然是高祖皇帝的谥号了。
“最合适的,当为‘文’。经纬天地曰文。成其道。慈惠爱民曰文。惠以成政。臣请以谥‘文’!”杨素说到。
“就‘文’吧。大行皇帝庙号为‘高祖,谥号为‘文’。诸卿,可有异议?”杨广点了点头,问道。
“臣无异议!”
“那就如此吧!”杨广决定了让下来。
高祖文皇帝。这,是杨坚在太庙中的神位。后世便以“隋文帝”称之。
关于大行皇帝的事情,基本上也就结束的。剩下的,也就是安葬到太陵。
“国不可一日无君。请太子殿下大位,以安天下民心。”杨素高声劝慰到。
“父皇山陵崩,孤……”杨广推辞道。杨广话还没有说完,便被杨素打断:“殿下!国不可一日无君。陛下已将天下托付于殿下。若殿下不能早一日登临大位,则天下必然一日不会安宁。殿下如此,有违陛下之遗愿……”
“请殿下登临大位,以安天下人心!”大宝殿中,群臣跪拜在地,顿首齐声道。
“那,就劳烦诸卿家啦。”杨广终于点头同意。
……
仁寿宫中,一礼官高举高祖文皇帝遗诏,朗声宣读:“嗟乎!自昔晋室播迁,天下丧乱,四海不一,以至周、齐,战争相寻,年将三百。故割疆土者非一所,称帝王者非一人,书轨不同,生人涂炭。上天降鉴,爰命于朕,用登大位,岂关人力!故得拨乱反正,偃武修文,天下大同,声教远被,此又是天意欲宁区夏。所以昧旦临朝,不敢逸豫,一日万机,留心亲览,晦明寒暑,不惮劬劳,匪曰朕躬,盖为百姓故也。王公卿士,每日阙庭,刺史以下,三时朝集,何尝不罄竭心府,诫敕殷勤。义乃君臣,情兼父子。庶藉百僚智力,万国欢心,欲令率土之人,永得安乐,不谓遘疾弥留,至于大渐。此乃人生常分,何足言及!但四海百姓,衣食不丰,教化政刑,犹未尽善,兴言念此,唯以留恨。朕今年逾六十,不复称夭,但筋力精神,一时劳竭。如此之事,本非为身,止欲安养百姓,所以致此。人生子孙,谁不爱念,既为天下,事须割情。勇及秀等,并怀悖恶,既知无臣子之心,所以废黜。古人有言:“知臣莫若于君,知子莫若于父。”若令勇、秀得志,共治家国,必当戮辱遍于公卿,酷毒流于人庶。今恶子孙已为百姓黜屏,好子孙足堪负荷大业。此虽朕家事,理不容隐,前对文武侍
卫,具已论述。皇太子广,地居上嗣,仁孝著闻,以其行业,堪成朕志。但令内外群官,同心戮力,以此共治天下,朕虽瞑目,何所复恨。但国家事大,不可限以常礼。既葬公除,行之自昔,今宜遵用,不劳改定。凶礼所须,才令周事。务从节俭,不得劳人。诸州总管、刺史已下,宜各率其职,不须奔赴。自古哲王,因人作法,前帝后帝,沿革随时。律令格式,或有不便于事者,宜依前敕修改,务当政要。呜呼,敬之哉!无坠朕命!”
当礼官宣读完遗诏之后,一旁的通赞便高声宣道:“派班奏乐!”不过,因为现在是国丧,所以这奏乐是不可能的,只是走一个场子,当一个摆设罢了。
此时,一班文武大臣,便在杨素和苏威的带领下,对着杨广行三拜九叩大礼。
此时的杨广,头戴金饰冕冠,前垂十二旒明珠;身着玄衣,?裳,天子吉服裘冕,上绣十二章,上衣绘日、月、星、龙、山、华虫、火、宗彝等八种章纹,下裳绣藻、粉米、黼、黻四种章纹,一共十二章纹,又称十二章服。鹿卢玉具剑,火珠镖首。白玉双?,玄组双大绶也都配在身上,素带?里大带。杨广此时这样一身穿上,颇具威仪,看起来更是有了天子的雍容华贵之气。
诸大臣三百九叩之后,一旁的捧宝官缓缓走了过来,手中恭敬地捧着一个玄黄色的盒子,来到杨素面前站定,小心翼翼地打开盒子,里面装着的,正是象征着皇帝身份和皇权的玉玺。捧宝官用双手将玉玺捧给杨素。
杨素高高捧着玉玺跪在杨广面前,高声道:“皇帝登大位,臣等谨上御宝!”
杨广微微颔首示意,之后,尚宝卿便从杨素手中接过玉玺,小心翼翼地放进另外一个玄黄色的盒子当中。
尚宝卿收好玉玺之后,通赞便高声喊唱:“就位,拜,平身。”而百官这按照指引行礼。
通赞之后再喊唱:“鞠躬、拜兴、拜兴、平身、?笏、鞠躬、三舞蹈、跪左膝、三叩头、山呼万岁、再三呼、跪右膝、出笏”。百官这如同木偶一般依着通赞官的喊唱行礼。完成之后,皇帝解严,通赞官唱:“卷班!”百官退下,登基大典方才结束。
回到仁寿殿,坐在龙椅上的杨广望着下面,心中涌起无限豪情:“这,就是皇帝的感觉?!万里锦绣河山,从此我为主宰!这天下,是我的!”
仁寿四年秋七月,太子杨广即位于仁寿宫。八月,奉梓宫回京师!
大兴宫中,刚刚登基不久的新帝杨广,正在踌躇满志地规划着自己的大业。这时,一名内侍匆匆跑了进来。
杨广心中十分不喜,便着眉头,不悦地问道:“何事如此慌张?”
“大家,并州急报!”内侍气喘吁吁地回答。紧接着,内侍便将自己刚刚收到的急报呈到了杨广面前。
杨广拿过来一看,脸色不由一变:“快请越国公老大人来!”
“是!”内侍应声出殿。
不久之后,杨素便出现在了杨广面前。杨广一见杨素,便急匆匆的将急报递给了杨素。
杨素看到急报,脸色也不变了变。
汉王,谋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