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讨董联军
孟获占领北海国之后,孔融上书的奏章很快传来了消息,不出所料,孟获被表北海相,顺带兼领青州州牧,进南乡侯。
而这个时候,灵帝已经下令改州牧,让州牧、刺史、太守等军阀拥有招兵买马,自主执政的权利,这也导致了群雄并起的局面。
可能是青州本被黄巾军占领,灵帝才这么大方的把青州交给孟获,一是让其剿灭,收复失地,二是奖赏其前面的功劳,侯爵?东汉末年爵位都以金钱论之,进南乡侯只是为了安抚孟获。
北海国既然孔融要让就让,灵帝大笔一挥,名义上青州、北海国的军政、内政都由孟获统治了。
得了便宜的孟获自然明白上面的意思,让自己做苦力而已,可事实真的如此?
有了官方的承认,孟获第一要做的就是先稳定北海国局势,大清洗日牵连的官吏、军官、直系士兵孟获毫不犹豫地都株连了。
他很清楚战乱时期是丝毫不讲情面的,不斩草除根的话,武安国直系部属在后方叛乱,产生的后果是无法估量的。
缺少官吏?好办,发榜广招贤才,以孟获现在的声望和职位,先不说士族的人才争先恐后,寒门子弟更是踏破了北海相府。
由孔融、程昱把关挑选官吏,孟获最终裁决,挑选了一批新鲜的血液灌输到北海国内。
青州现在有多股黄巾为患,实际统治并不在孟获手上,首要做的是把北海国治理好。
让孟获欣喜的是这批前来投靠的人当中,有一位孟获仰慕已久的人物。
陈宫,陈公台!
孟获还特别的接见了他,听说他起先在中牟县任县令,投靠了曹操,因为其误杀了吕伯奢一家,观察到曹操实则是个大野心家之后遂不告而别,弃曹操而去。
沿路听说孟获乃是明主,便来投靠。
“公台高义,真乃英雄也!得公台如虎添翼!委屈你做我的幕僚如何?”孟获很直接的选择让陈宫进入自己的幕僚体系,也只有陈宫这样的谋士才能和程昱有共同话题。
“敢不从命!多谢主公。”
陈宫选择加入孟获也是经过了一番考察的,其在百姓中口碑,在士族中的声望,文韬武略等等方面都调查了一遍,发现孟获确实是可投之主。
来到北海相府孟获居然亲自接见,让陈宫受宠若惊,孟获求贤若渴之心昭然若示。
在真正加入之后才发现其武有祝融夫人、魏延、太史慈、沙摩柯、忙牙长、管亥,文有程昱、孔融。
且不说带兵能力如何,就治军而言,孟获军一派严谨,军纪严明,赏罚分明,最可贵的是在乱世之中,提倡不扰民的政策,让陈宫惊喜不已,他也主张军人应该不扰民。
在跟程昱交谈之中,发现其不管是才学、见解、谋略方面都不下于自己,孟获有如此能人,也证明了其本身的魅力。
陈宫在北海国很是享受,发生了什么事情,大家聚在一起,讨论,发表见解,孟获从中加以补充,修正,决定,下达最好的办法。
有了北海国丰饶的土地加上孟获等人合理的治理,北海国一派繁华,算是东汉末年一片净土吧!
有了财力、粮食的支撑,孟获扩充了蛮虎骑营,在甲字营、乙字营、丙字营挑选优秀的士兵加入,一共选了三千老兵。
由蛮虎亲卫百人教官训练骑术、箭术、飞刀。
新的蛮虎骑营全都装备了斩马剑和地方官军的骑兵装备,蛮虎亲卫也调出蛮虎骑营继续单独的保护孟获。
共计三千五百骑兵。
步兵方面在本地招揽乡勇扩充三营。
三千营都被扩充到兵力为五千,这也是一个营标准的兵力规格。
训练方面由各营的统帅负责,练好了用去青州打打黄巾,增加下实战经验。
青州黄巾的装备落后战力不高很适合新兵实战,也能减少黄巾兵的数量,慢慢剿灭才是上策。
在孟获这个军阀发展的时候,各路诸侯也纷纷招兵买马,因为他们都知道只有手上有兵力才有话语权!
…
…
初平元年,距孟获离开益州郡六年光阴,孟获从一个略带青涩的少年成长为一名威严、霸气的地方诸侯,现今二十二岁。
拥有精兵一万八千五百,骑兵三千五百,步兵一万五千,已经完全控制住了北海国,青州。(PS:南蛮地区方面,还是孟获的父亲孟干掌握,到后面益州会展开,现在孟获进驻中原是为了闯出名声,偏安一隅不是他的风格,兽军这个伏笔后面也会出现,请大家继续关注。)
预备役达到三十万之众,大多是青州黄巾投降的士兵,按照陈宫的建议安排其耕田为主,训练为辅,为孟获军解决了粮食问题。
这三十万预备役孟获命名为青州预备役。
有饭吃,有地方住,还有田耕,本身就是农民的青州预备役们很自觉的加入了耕种之中,为什么说是预备役呢?
对比孟获的直属部队,基本是整天训练,高强度的训练项目下,不可能去务农,也正是孟获在东汉末年第一次的建立了正规军人的概念。
虽然只有一万八千正规军,可战力是绝对恐怖的,想一想六年当中没有间歇的训练,加上长年和青州黄巾军对战,实战经验、战力都是很高的。
也正是这一年,兖州的曹操号召各方诸侯联合起来讨董卓,孟获自然也是收到了曹操的号召书。
孟获按照老规矩,大事情都会召集主要人员参与讨论。
这次武将有:祝融夫人、魏延、太史慈、沙摩柯、忙牙长、管亥。
文臣:程昱、陈宫、孔融。
这时的孟获已经留了胡子,更显主公的范。
捋了捋髯,看了看众人道:“兖州曹操,向天下诸侯发布了讨董卓的檄文,大家如何看待?该不该出兵?”
魏延出列道:“吾闻董卓老贼祸乱朝野,擅自废帝,此等祸国殃民之徒是乃天下人之大敌,合讨董卓合乎民意,更合天道!我主张发兵。”
管亥是个直肠子,自从被祝融夫人起死还生后对孟获的利益更是看重,出言反驳道:“魏延兄弟,你的话,俺就不认同了,他董卓祸乱朝野关我们什么事情?我主张不出兵,坐观成败。”
这个想法不是只有管亥有,沙摩柯、忙长牙等将领也都认同,其实他们说的也有道理,出兵肯定有损失,这么多诸侯联军,统一调度都是难题,怎么对付董卓的西凉铁骑。
祝融夫人显得很淡定,没有发表意见,美眸凝视着孟获,似乎想从中得到什么暗示。
太史慈也道:“顺应天意,主公请发兵!”
幕僚文臣都没有发言,程昱的资格最老,声望在军中不下于魏延,孟获也最为信任,他的意思关乎这次的结果。
出言道:“主公,我赞成文长的意见,出兵!这里并不是没有利益可图的,第一:主公在天下人眼中声望会越来越高;第二:拨乱反正乃是大功,对主公今后的仕途至关重要;第三:让天下诸侯见识下主公的厉害,让他们有所忌惮。况且我料定曹操的檄文会受到各路诸侯的响应,主公若是不出兵,之后就会成为各路诸侯的死敌!”
陈宫积极响应程昱的建议,补充道:“主公,仲德兄说的没错,讨董卓百利而无一害,请主公三思。”
孔融听闻董卓祸乱朝纲已久,忠君之心本就热切,自然主张出兵。
孟获起身,转了一圈,似乎决定了,声若雷鸣,一字一句道:“吾意已决,发兵讨董!休要多言!”
“主公英明!”
文武齐声道。
建议是建议,孟获采纳不采纳并不影响大家的感情,这也是孟获议政的特点,可能吵的不可开胶,议论结束后情谊更深。
曹操檄文发布几日后,果然各路诸侯全都响应,齐聚于虎牢关外。
虽说是曹操最先号召的,实际操作的是袁绍,凭借其四世三公的背景,门生故吏遍及天下的优势,很快的筹集到了讨董卓的人马,有:
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
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
第三镇,豫州刺史孔伷。
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
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
第六镇,陈留太守张邈。
第七镇,东郡太守乔瑁。
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
第九镇,济北相鲍信。
第十镇,南乡侯青州州牧兼领北海太守孟获。
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超。
第十二镇,徐州刺史陶谦。
第十三镇,西凉太守马腾。
第十四镇,北平太守公孙瓒。
第十五镇,上党太守张杨。
第十六镇,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
第十七镇,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
第十八镇,典军校尉曹操。(因其在刺董卓失败后,被董卓通缉,在陈留招集的乡勇五千。)
全部人马到齐已过一月,在各路诸侯到达之时,大家一致推举袁绍为十八镇兵马盟主,讨董联军正式成立!
孟获率领了蛮虎骑营、蛮虎亲卫、甲字营、丙字营共计一万三千六百之众,随行将领有祝融夫人、沙摩柯(甲字营统帅、副统帅)、太史慈、管亥(丙字营统帅、副统帅),谋士程昱。
魏延、忙牙长所部乙字营留守北海,掌控北海国、青州等地,以防不测,由陈宫、孔融辅助。
<ahref=http://www.>起点中文网www.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