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亮剑
作者:挣扎过后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748

这两天呆在香山的徐志飞没什么可干的,他爸爸徐海荣倒是天天跑到友谊宾馆去见斯皮尔伯格,按他的话说就是临拍在即剧组人员和演员们都在陆续抵京,他去给斯皮尔伯格帮忙去。不过却被当姥爷的李安民一语道破了天机:“你爸这是去友谊宾馆偷人家洋和尚的真经呢。呵呵”

徐志飞倒是想过跟着徐海荣去看看那些已经抵京的明星们,可是又怕去了不仅看不到明星,反而还要帮忙进行一些筹备工作就没去。不过他也不想想,他一个小孩子谁会使唤他让他干活啊。加上徐志飞又不怎么想出门所以也就憋在香山了。

李安民看着外孙在家里整天发呆,也不怎么看电视,偶尔才会在稿纸上划拉两笔,于是自己也不出门去找周围的邻居下棋聊天了,也陪着孙子在家呆着,再说外孙来了不陪外孙陪那些老骨头有什么意思。不过在家憋了一天后的第二天,也就是徐志飞到北京的第四天早晨李安民就拉着外孙想问问怎么不出去转转,毕竟这个年纪还是个喜欢玩闹的年纪。

“志飞啊,怎么不出去玩玩啊?在家里不闷吗,我看你电视也不看、书也不看不写,就这么一呆就是一天。”

“没意思,不想出去。”坐在沙发上伸个懒腰,徐志飞状似有气无力的说。

“你呀,多出去锻炼锻炼,你看看你又瘦又小的,又不爱动弹,这可不好。”看着是教训人,不过李安民无论是表情也好,还是语气也好倒是有种宠着自己外孙的感觉。

“呵呵――,我懒,不想动弹。”徐志飞心里还有句话‘能走着,不跑着;能站着,不走着;能坐着,不站着;能躺着,不坐着。’

“哦――,记起来了,上次你找助理的时候就说过要找个能管得住你懒惰的,不过助理也不可能管你一辈子。就说现在小雨不住在这里不就管不到你了。所以我看还得另想办法,好好治治你的懒病。”

“懒病?这病怎么治啊,姥爷,这东西还能治?”徐志飞这病前前后后可是已经有三十多个年头了,那可以说是深入骨髓,病入膏肓了。要是有什么方法能治,他还真的想试试。

“这还不好治?把你扔到野战部队的侦察连??????哦,现在有特种部队了,把你扔到特种部队呆个几个月,你这病就能见好,呆上两三年保准去根。”军队这个大烘炉是最能锻炼人的地方,李安民觉得像这种懒病到了军队绝对是不治而愈。

听到李安民的话徐志飞的眼睛,刷的一下亮了。前世要不是自己的身体有问题,如果没考上大学,肯定是百分之百的当兵了,就是考上大学,他上的很可能也是军校,可见徐志飞对于当兵非常向往的。

“姥爷,您能让我当兵进部队?”话刚问出口,一想到自己现在是英属香港籍,刚坐直的身体又窝进了沙发里。

“怎么了?你想要当兵?”对外孙的反应李安民不知道怎么回事,刚刚兴奋起来,不到几秒怎么又蔫下去了。

“我是英属香港籍,恐怕等香港回归了,我也当不了兵。”徐志飞可是知道前世对于大批香港青年想当兵的愿望,国内一些人“香港连”、“澳门排”的倒是议论过不少次,却一直没能拿出很好的面向港澳青年的招兵政策。不过就算招港澳青年入伍,组建“香港连”、“澳门排”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毕竟在中国党指挥枪是绝对不容更改的原则性问题。

“你那说的是正常招兵的情况下,而且还是批量招收。你难道想一辈子呆在军队里,就算再长当个两三年的兵哪不是了,找人把你安排到部队那还不好办?”看到外孙又直起身子,李安民接着就泼了冷水。“不过,你现在还小,过两年在安排吧。”

“哦――好的,姥爷说话算话,过两年别忘了。”虽然稍稍有点失望,不过前世梦想中的其中一个有实现的可能了,徐志飞已经是很高兴了。真的很期待啊,那种人家说的‘当兵后悔三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的感觉。

“对了姥爷,要不我写的当兵的小说吧。”说到当兵,徐志飞想起前世那个非常火的一个女人都看不到的纯男人戏,还有那个傻傻的却总是在做有意义的事的三多。当然还有不想升官的高城,一肚子坏水的袁朗,军中之母史今,宁折不弯的六一,以及那句“不抛弃,不放弃。”

“军事的?好啊,写什么样的内容?”听说外孙有写军旅小说的想法,李安民挺高兴的。

“嗯――”本来徐志飞想直接说“士兵突击”的,但是一想不对劲,这小说现在不能写,因为里边有很多场景和92年的社会环境很不相符,最基本的各种装备现在都还没影呢。要真的想写,还得动不少刀子修改里边的各种设定呢。不过不写“士兵突击”也不是没别的可写,写“亮剑”不就行了。而且“亮剑”看过的次数还比“士兵突击”多多了,里边的内容记得也更牢,再说“亮剑”是写抗战和解放战争的正好找老爷子当顾问,就算老爷子答不上来,他也肯定能找出答案。

“我想写个抗战题材的,后边还会有点解放战争的部分。不过里边的很多细节部分姥爷得给我帮忙,比如说八路军、晋绥军、中央军、日军用的都是什么武器等等。”

“呵,你还知道晋绥军呢?嗯,抗战题材,这个好。我敢肯定绝对比你那个什么什么危机好多了,而且不会让一些有心人利用。”都没听徐志飞要写的具体内容呢,李安民就把“生化危机”给比了下去。

只是这个被李安民没看到内容就下定论的小说,却在正常的出版中愣是被人批的体无完肤,后来不得已走了上层路线,最后还是邓公点头才得以摆上了新华书店的书架上,也因此才有了总政和八一厂的大力配合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