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姥爷的命令,这回换成徐志飞怨念了。三十多集的电视剧写成小说,那是一个星期能写完的吗?再说自己还本来就懒。就算不懒,这几天还要完成那个“生化2”呢,让人家耳背先生做准备,却不给人提供剧本,那算什么事啊。
郁闷甚至怨念的徐志飞却又不敢反抗,只能老老实实的坐在书房里写起了小说,有什么不了解的,比如枪型啊、各部队基本装备啊或者军队编制啊、各地以前的地名啊之类的有时候问姥爷,有时候也问欧阳夏雨,碰到连他们俩都不清楚的,老爷子就抄起电话满世界的问。
每当写出一段故事,李安民就会第一时间抢过来看。但是看的时候眉飞色舞,可看完了通常都会翻脸开批,说这里不合常理,说那里连基本军事常识都没有,反正就是一通乱批,然后限令整改。弄得徐志飞常常是无语望青天,旁边的欧阳夏雨也是经常地满头黑线。
这还是头两天。之后的日子周围的那些曾经的老将军们,看到李安民经常打电话来问抗战时期的是些事情,一个个的好奇心起,就陆续过来看看究竟,这一来就再也挪不开眼了。没有具体工作的,天天早上就到李安民的小楼里报道,有工作的上了班也经常溜号走神,想着下边小家伙会怎么写。也幸好里边有位老将军知道,徐志飞就是靠小说吃饭的,所以早早的打好了预防针,看过的人在小说出版之前绝对不许说出去,要不然“亮剑”的故事就算不是街知巷闻恐怕至少香山这一片是全民皆知了。
这些老将军的到来,对徐志飞来说有其有利的一面,也有着不利的一面。有利的是书里有什么战术上的安排不合理的地方会被及时的指出来,而且还会及时的想出一个替代的战术提供给徐志飞,不利的是老爷子们基本上是每半个小时派勤务员进书房看一下写作进度。弄得徐志飞烦不胜烦的同时,还得尽量的加快写作进度。这样一来同样赶时间的“生化2”,只能是抽空口述一两分钟的方式让欧阳夏雨代写。
~~~~~~~~~~~~~~~~~~~~~~~~~~~~~~~~~~~~~~~
放下现在恨不得自己能有分身术的徐志飞不谈,香港却在徐志飞在开机仪式那天的言论变得乱哄哄的。无论是时事还是经济类媒体,全都开始对那句“再高速发展二三十年”的话大争特论。
在台湾那是大批特批,毕竟在那里批大陆是常态,不批大陆才是怪事。而且那里也很少有亲大陆的人士能反驳、敢反驳,就算是敢反驳也找不到一些可以帮他们提供理论支撑的经济学人士。但是香港不同,香港在言论上绝对比台湾自由多了,而且能反驳、敢反驳的人也能找到很多人给他们提供经济学上的理论支撑,加上香港的亲英派和亲大陆派也算是势均力敌。所以报刊、电台、电视上那是烽火连天、处处硝烟。只是几天论战下来,亲大陆派始终有些处于弱势,因为亲英派有着整个西方经济学界做后盾,其理论支撑何其雄厚。亲大陆派则只有大陆的一些经济学者和港澳海外少数亲大陆的经济学家们的支援,所以理论支撑上肯定不如亲英派,这样论战上处于弱势,而且随着论战越久越是呈现出不支现象也就情有可原了。可是这种事却又不能不应战,所以只能用有限的理论死撑着了。
如果这还只是香港上层社会,或者说学界、理论界、时事经济媒体界的论战,仅此而言不会让香港变得乱哄哄的。可是谁都知道徐志飞就是一个人形变态增幅器,任何有点争论的话题沾上徐志飞就能被无限放大。加上香港要在97年回归,所以无论是市场里卖菜的,还是公司里上班的,无不对这问题予以关注。因为只要不是太笨的人就会知道,大陆一旦真的能够“再高速发展二三十年”,那对回归后的香港有着多么大的影响力,特别是对那些香江大亨们,一旦能够好好抓住大陆的经济脉络,十年内资产翻上几番是没什么问题的。
就算不论大亨们,对香港民众日常生活能带来多么大的变化,也是根本无法想象的。至少至少公司会变得越来越多,岗位会越来越多。
可是谁又敢真的相信那个15岁少年的话?不否认他写的小说确实不错,也不能否认他编剧(生化危机)的电影也很是精彩,更不能否认他在世界上的关注度,但是谁都不会说他在经济学上有什么过人的成就。他唯一能和经济学有所关联的是,他有一个懂得经济、懂得金融的母亲,仅此而已。
可这些也不是乱哄哄的根源,真正的根源是有人看到亲大陆派再论战中渐渐败退后,借机推出了“回归萧条论”。再加上英国、台湾、新加坡以及香港本地的有心人士的推动,使得“萧条论”紧跟着论战压倒对手的时机向全港传播开来,这样就在民众当中掀起了本来就对回归不怎么踏实的恐慌情绪。
随着恐慌情绪的蔓延,越来越多的香港民众对未来产生了迷茫,社会治安案件与日俱增,黑帮分子也越来越嚣张疯狂。
对于香港的社会环境越趋恶劣北京也向港英政府抗议过,得到的却只是耸耸肩表示无能为力。而无论是驻香港联络员还是北京政府,都曾多次重申过“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政策,也很美好的展望过回归后的香港未来,可这种公式化的发言谁会听?
那些上层人物倒是都不会动摇自己的立场,可问题就是这次产生恐慌的是普通民众以及一些中产阶层。现在越来越多的中产阶层打算移民,而普通民众中甚至零星出现了抗议北京收回香港主权的声音。
伦敦指示港英政府静观其变,北京积极联络香港社会贤达,香港的政府和商界里亲英派和亲大陆派互相角力,中产和普通民众都为了自己的未来饭碗奔走着。
香港在风雨飘摇中,世界也聚焦在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