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多角度叙事
作者:菩提本非树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382

作者:不详

芥川龙之介(1892-1927)是日本大正时代重要作家,有“鬼才”之称。1916年,芥川龙之发表短篇《鼻子》后,夏目漱石对他说:“你再写十篇这样的作品,则不但在日本,即使在世界文坛上,也将成为一位有特色的作家了。”然而,因生性体质虚弱,加上艺术家多有的神经衰弱,他去世时年仅35岁。日本文坛痛惋一个天才早逝,于1935年设置“芥川纯文学奖”直至今日。

他有一个著名的短篇《莽丛中》,前后七个人物,以法庭供述和作证的形式,分七小段构成,描述一桩曲折而离奇的杀人事件砍柴人、行脚僧、捕手、受辱女子的母亲、杀手多襄丸、被**的女子真砂、真砂被害的丈夫武弘,这七个人物的讲述,让情节呈现为不规则的块状,组合了一个任人摸索的迷宫,其间隐藏着故事真相的各种可能。

砍柴人目睹了打斗现场,行脚僧曾路遇武弘与真砂妇,捕手擒住了强盗多襄丸……案情渐渐清晰起来,然而关于武弘的死,有三种不同的说法:

多襄丸说是真砂受辱后,要求两个男子决斗,在恶斗二十三个回合之后,他便刺穿了武弘的胸膛;

真砂的忏悔中,却说是因为受不了丈夫武弘冷酷又轻蔑的眼光,在羞耻与悲哀中,做梦似地捅死了尚被捆在杉树上的丈夫;

死者武弘的魂灵被招回,借巫婆口说出答案,因为无法忍受妻子的受辱,和自己无情抛弃妻子的行为,所以拾刀自尽……

读完全文,会发现,每个人证词都只是一种可能——可能是多襄丸杀了武弘、可能是真砂杀了丈夫;武弘可能是他杀也可能是自杀——每个人所经历并感觉的,只能是自己认定的利己的真实。《莽丛中》像是座浮于海面的冰,露出水上的“事件”,即各人所叙述的案发过程,仅占整座冰山极小一部分;隐藏于陈述背后的种种内心活动和事件真相,作者不多说一字,也许他只是想提醒你:纯粹的“观”,是相当困难的。而见仁见智,就全在读者你的取舍判断了。

由此我们借鉴一种写作技法,一个事件,不一非要由固定的某人讲述,完全可以把叙述的工作分摊给几个人,形成多角度的叙事。

细加区分,多角度叙述可分两种类型:一类是组合式的——每人讲述一个方面,有填补,有交叉——典型的如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事件在多人的补充中呈现出完整的形态,显得清晰、客;一类是覆盖式的——同一个事件,甲乙丙丁各执一词,多一个人的意见,就多了一层面纱,真相反倒模糊了——从而达到作者所追求的艺术效果。芥川龙之介《莽丛中》属于后一类,也许并不想说明“真相”是什么,而只是表达他对世界的独特理解。

那么,你打算用多角度,叙述怎样的事件,又表达对世界怎样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