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南宋初年名将
作者:菩提本非树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9961

简单的谈一下南宋初年的六位名将的事迹。其中包括有“中兴四大名将”之称的张俊、刘光世、韩世忠,以及刘琦、吴玠。岳武穆另有专文详述,这里就不赘述了。

……

张俊

张俊,字伯英,凤翔府成纪人(今属甘肃天水)。自小是强盗窝里的出身,精于骑射,富于心计。

十六岁时,混成了官军中的弓箭手。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参加了屠杀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升为都指挥史。宋徽宗宣和初年(1119年为宣和元),参加了进攻夏国的仁多泉之役,升为承信郎。之后又参加了平定郓州贼李太及河朔、山东的武胡群盗的战役,张俊部杀贼最多,升为武德郎。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与金国作战,因守护东明县有功,升为武功大夫。金军进攻太原之役,张俊随置制副使种师中守卫榆次,张俊出击金军,斩首甚众,还缴获马匹千余匹。后来榆次被金军重兵攻陷,种师中为国捐躯,张俊部数百人突围,且行且战,到乌河川,与金军相遇,又斩首五百级。(安盛评:可谓是有赵子龙之勇也不为过啊!张俊早期的经历很扎实,是一个从死人堆中爬出来的将军。)

金军包围汴京,赵构当时是兵马大元帅,张俊随信德守将梁扬祖前去救援,赵构看见张俊身材高大,相貌英俊,于是提拔张俊为元帅府后军统制。(安盛评:赵构看人的眼光还是有的,可谓是善于用人,这里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此,张俊找到了一棵大树,赵构也找到了一条忠狗。)

不久,张俊累功到荥州刺史。

建炎元年(1127),张俊随赵构到了东平府,当时有个势力强大的盗贼李昱割据兖州,赵构命张俊前去征讨,张俊身先士卒,率数骑突入敌阵,部下们纷纷奋不顾身杀敌,遂大破贼军。此役后张俊升为桂州团练使,不久又加任为贵州防御使。

开启乾龙节(宋钦宗生日),有人报告赵构,贼人打算趁他进香时作乱。赵构手下谋士武将们主张各军加强戒备,张俊进言,只要赵构不出门,贼人将自乱。果然如其所言,盗贼技穷,引军欲北遁,张俊引兵追杀,升为徐州观察使。

不久,汴京被攻破,二帝被金人俘虏。消息传来,张俊力劝赵构称帝。(安盛评:劝进之功可不小,张俊在关键时刻做了一件对的决策。)赵构称帝后封张俊为御营前军统制。赵构派张俊迎回了隆佑太后。隆佑太后是指赵构伯父宋哲宗的废皇后孟氏,她是赵构的支持者之一。

南宋草创之时,江淮之间盗贼烽烟四起。张俊扫平群寇,屡立战功,被升为武宁军承宣使。(这里安盛忍不住要发一些议论,女真人入侵,大宋正处国家存亡之际,这些个乱民匪类不思报效国家,反却树起反旗,给国家添乱,实在是亲者痛、仇者快!对于这种,张俊等平乱的将军都受到安盛的极大崇敬,内平祸乱、外御强敌,赞!)

建炎三年(1129)御营统制苗传、威州刺史刘正彦叛乱,赵构被迫退位。苗传畏惧张俊,伪传诏令加张俊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令其只率三百人前往秦凤(远在陕西),并且指派了其他人统率张俊的部队。张俊知道是伪,拒不接受,此时三军士气浮动,人心惶恐。张俊率所部八千人到平江与张浚会面,在张浚的组织下,领兵勤王。吕颐浩与张俊会面,二人也相互勉励立誓以死报国。(在高宗朝,张浚、吕颐浩先后成为宰相)后面刘光世率部从镇江来,韩世忠部也从海上来,一时之间南宋名将荟萃。

韩世忠为前军,张俊领精兵翼之,刘光世随后。历尽数次激战,终于击败了苗传、刘正彦,把赵构给复了皇帝位。

这是南宋早期的一件大事之一,对赵构的思想变化起到了直接而重大的影响,武将的阴影已经在出现在了赵构的心灵深处,可以说后来岳飞被杀和韩世忠被打压可以说与苗传叛乱事件是有关的。这也是张俊一生中最大的功绩之一,救驾有功,张俊被升为镇西军节度使、御前右军都编制、浙东制置使。

不久,金兵大举入侵浙江,杜充弃守建康,韩世忠从镇江退守江阴,赵构坐楼船跑路到了温州,留下张俊在明州阻击金军。(明州即宁波,明代避讳才改的名)建炎四年(1130)张俊军与金军在明州连番死战,保住了浙江不失。

战后,江、浙一带又盗贼四起,张俊为两浙西路、江南东路制置使。赵构命令南宋诸将,除了刘光世和韩世忠外,众将都受张俊节制。(安盛语:此时张俊的声望差不多到人生顶峰了)数月后,盗平,张俊升为检校少保,定江、昭庆军节度使,江南招讨使。

绍兴元年(1131),叛将李成并其他贼寇占据江、淮、湖湘地区十余个州,合兵数万人,声势浩大。张俊慨然请战,改任江、淮路招讨使。在讨伐李成的战役中,张俊与其部下岳飞、杨沂中均立下战功,李成部几近全军覆没,张俊更被贼首李成称为“张铁军”。战退后,李成投降了伪齐刘豫,张俊被册封为太尉。

此后张俊的仕途一直顺风顺水,或内剿群寇,或外御金虏,张俊也立下功劳无数。张俊最后的官职是太师、清河郡王、枢密使。

宋室南渡后,张俊是诸名将中握兵权最早的。(刘光世最早的职位比张俊要高,资格要比张俊老一些,后来被张俊有超过。而且刘是凭父荫,不像张、韩、岳是完全从最底层升上来的)张俊与刘琦、韩世忠、岳飞齐名。在濠、寿之战中,张俊与刘锜不和,独以杨沂中为心腹,造成了濠梁之难。(关于这个在本贴后面刘锜的部分有较详细的介绍)岳飞为秦桧所陷害,韩世忠极力营救,张俊却附合秦桧制造了岳飞的冤狱,当然张俊也是为了迎合赵构的圣意,不过这毕竟是张俊人生中的一大污点啊。(为什么张俊要构陷岳武穆?安盛想可能是因为张俊妒忌岳武穆。本来岳武穆是张俊的部将,在最初的时候,张俊也曾多次为岳武穆表功,但后来岳武穆立功越来越多,升官越来越快,终于和张俊平起平坐,最后甚至在朝野的声望大大超过了张俊,而岳武穆的年龄比起张、韩要小得多,连韩世忠都极不服岳武穆,何况资格最老的张俊?而且张俊贪、岳武穆廉,两人对立的性格可能也是一个原因。还有,张俊懂得上意,为了迎合赵构也是一个因素)

诸将之中,赵构对张俊最为优待,倚为腹心。绍兴二十四年(1154)张俊去世,享年69岁,赵构停止上朝三天,亲身前去祭奠,痛哭流涕,追封其为循王。张俊也是一个主和派的大将,和赵构、秦桧就这一点上是穿同一条裤子的。张俊懂得揣摸上意,政治智慧是很高的,又有劝进,救驾的殊功,所以在诸将中,地位几乎一直是最高的,当然这和他资格比较老也是有关系的,岳飞、刘琦都曾受他的节制。本文关于张俊的部分,主要是讲他早期的事迹,很有一些出彩的地方,当他位子爬得比较高之后,说实话主要是靠下面的人拼死力战,张俊手下有一些能打仗的人,就张俊本人的军事指挥能力来说,说平庸有点过,说出色也说不上,名将算是名将,但算不上能将。不过,张俊敛财有道,家中土地很多,年收租米达六十万斛。张俊为防盗,铸一千两一个的大银球,称为“没奈何”,也算中国史上一奇了。

……

刘光世

刘光世,字平叔,保安军人,(安盛提醒:不是作保安的军人啊,保安军是地名,今属陕西延安)出身将门世家,是北宋名将刘延庆的次子。

安盛这里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其父刘延庆的事迹)刘延庆,有勇名,在与西夏的战争中屡立战功,擒过西夏元帅,降过西夏王子,积功至保信军节度使。后跟随童贯公公南平方腊、北伐契丹,以宣抚都统制一职督军十万,真真是北宋末年一员大将。在与辽军的作战中,刘延庆见到敌人放火,以为辽军大兴进攻,错误的估计了敌我形势,于是烧掉自己的大营跑路,宋军溃不成军,自相残踏的尸体延绵百余里。此役是北宋末年对辽作战的最大失败之一,刘延庆是役后被贬官数级。在靖康之难中,刘延庆与长子刘光国皆战死,为国捐躯。

刘光世最早凭父荫并屡经升迁至防御使,方腊之乱,刘光世破敌有功升任耀州观察使。

之后刘光世随父北伐辽国,有功升至威武、承宁军承宣使。刘延庆派众将乘虚袭击辽国后方,刘光世是后续部队,由于没有如期到达目的地,致使友军溃败,战后被降官三级。

河北贼张迪作乱,刘光世指挥骑兵佯退,贼军争先前进,乱了阵脚。刘光世又身先士卒,冲入贼军阵中,贼众溃不成军,大败而逃。是役后,刘光世官复承宣使之职。

在靖康之难前,刘光世对夏、金作战,还立了一些战功。赵构称帝前后,刘光世也是最早归附、支持赵构的将领之一。这里有一个事情不得不提,就是陕西人王德开始隶属刘光世部,这是刘光世最大的幸运之一。

成为赵构的班底后,刘光世斩杀山东贼李昱,被升为奉**节度使。

刘光世讨伐池州张遇,因为军容不整,被张遇击败,差点被俘,幸亏手下骁将王德营救才得以幸免。后面重整军队才将张遇击败。建炎二年(1128),刘光世升任检校少保。宋廷派刘光世征讨叛将李成,刘光世以王德为先锋,在上蔡驿口桥与叛军相遇,获胜。李成收拾残兵再战,刘光世装逼,穿儒装来到阵前。李成远远望见白色衣袍、青色羽盖,集中兵力围攻,又是骁将王德突破重围,将刘光世救了出来。(安盛评:刘本身文化程度不高,这次纯属附庸风雅,傻得可以)刘光世下重赏擒拿李成,士卒争先拼死作战,李成军大败,只身逃循,刘军捉住了李成的谋主陶子思。是役,刘光世晋升为检校少傅。

金兵南侵,赵构仓惶出逃,刘光世部屯驻镇江,扼守江口,稳定住了局势。不久加官为检校太保、殿前都指挥使。

建炎三年(1129)苗传、刘正彦叛乱。当时,刘光世有名将之名,威名素著,苗、刘很忌惮刘光世,伪传诏封了刘光世作太尉、淮南制置使。张浚在平江,传书让刘光世勤王,刘光世鸟都不鸟他。还是后来吕颐浩派了人来劝说刘光世,这才从镇江移兵丹阳,讨伐苗传。后面和韩世忠、张俊一起激战数场才搞定了这次叛乱。因此功,刘光世被升为太尉、江东宣抚使。

宋廷让刘光世镇守太平军和池州,隶属杜充的指挥。刘光世上书赵构,列了六条理由说不要归杜充管。搞得赵构火大,下旨不准刘光世进入殿门。(安盛评:刘光世的军阀嘴脸十足,引起赵构及其重臣张浚的不满)刘光世这才接受命令。

刘光世一贯畏惧金军,每逢奉诏移驻前线,大多不奉诏而设法退避。刘光世治军不严,不少流寇、叛军乐于投附为部属,成为南宋初年人数最多的军队之一。(比如说刘光世手下另一个大将郦琼就是被刘光世招安的流寇)又常常虚报军额,多占军费,刘光世庞大的部队占了当时南宋军费的很大一个份额。刘光世作战时又多不亲临前线而是坐守后方,以便必要时逃跑。(安盛评:南宋中兴四名将,以刘光世最烂,岳武穆、韩世忠与这种人并列真是污了名声)

楚州被金军围了一百多天,赵构亲自五次写信叫刘光世救援楚州,刘光世竟然不去,只是派了王德、郦琼派了轻兵前去。后面楚州果然被金军攻破了。刘光世还请求过便宜行事,大概是想来个“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的把戏,这当然不可能被赵构允许了。

绍兴元年(1131),张俊讨伐叛将李成,赵构让刘光世分兵捣毁李成巢穴,被刘光世找个了理由给推了。

宋将郭德威企图勾结伪帝刘豫,刘光世派王德擒了郭德威,并吞并了他的部队。

绍兴二年(1132),赵构命令刘光世移驻扬州,刘光世不奉诏。

赵构的心腹重臣张浚、吕颐浩对他深为不满,但赵构考虑到自己基础还不稳固,刘光世部仍是不得不依靠的军事力量之一,不仅设法满足其后勤军需的供应,还不断对刘光世加官进爵,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刘光世部复为流寇或投奔伪齐。(安盛评:其实赵构的皇帝当得也真累,外有强金,时时有亡国之忧,内有军阀,刻刻有夺国之患。淮西军的刘光世和后来居上的大军阀岳武穆都时不时的不听赵构的号令,所以啊,因果啊因果,加上前面的苗传之乱,岳武穆的结局,令人深思)

绍兴三年(1133),宋廷命令刘光世部和韩世忠部对调。结果两人竟然闹起了矛盾,火拼了起来。赵构后面派了人来调解,封刘光世为江东、淮西宣抚使,在池州设置宣抚司,赐钱十万贯。(刘光世这鸟人,和另一个大将张俊也有宿怨)

绍兴六年(1136),右相张浚上奏:“刘光世骄惰不战,不可为大将,请罢之。”而左相赵鼎则认为,刘光世“将家子,将率士卒多出其门下,若无故罢之,恐人心不可”。

绍兴七年(1137),宰相张浚再次上奏:刘光世“沉酣酒色,不恤国事,语以恢复,意气拂然,乞赐罢斥,以儆将帅”。于是,刘光世被罢了兵权,被虚升为少师、万寿观使、荣国公。张浚派兵部尚书吕祉来统率刘光世的淮西军。张浚的本意是要以王德为都统制,郦琼为副都统制完全控制刘光世的部队。结果果然如赵鼎所推测,刘光世的心腹郦琼深为不满,郦琼直属部队虽只5000余人,但在他的煽动裹胁下,叛归伪齐的竟达4万人之多,最后只剩王德所部8000余人及零星部队。

绍兴十年(1140),金军包围顺昌。宋廷重新起用刘光世统兵,加封为太保,以援助刘琦,意图让他招回投降伪齐的旧部。刘光世奏请旧时的左膀右臂王德归自己统属,结果竟然被拒。是役,刘光世部没有发挥什么作用。

绍兴十一年(1141),秦桧收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将的兵权。于是,刘光世也再次被收兵权,罢为万寿观使、改封了杨国公。

绍兴十二年(1142),刘光世死,终年54岁,谥武僖。(安盛评:同是不受号令的军阀,为什么刘光世得已安享晚年,而岳武穆则被杀了呢?因为刘光世贪财,胆小啊,他无才无德。岳武穆与士卒同甘苦,作战身先士卒,深得军心。岳武穆与民秋毫无犯,保护百姓不受金虏的侵害,深得民心。岳武穆忠孝啊,还主张迎回二帝,在道德上是个完全人,有一定的文化,会作词,深得一部分文人士子之心。所以岳武穆必须死,刘光世还可以做为国公,逍遥的过完余生)

……

韩世忠

韩世忠,字良臣,延安人。《宋史》里记载韩世忠是个猛男,“风骨伟岸,目光如电。”早年就勇猛过人,能骑没有驯服的烈马。家里穷,属于无产阶级,嗜酒。有个算命的,说韩世忠以后会位列三公,韩世忠认为算命的是在侮辱他,结果算命的被韩世忠给打了一顿。(《宋史》里说韩世忠“不可绳检”,安盛来看,这是属于春秋笔法的一种,比较含混,按现在的观点,韩世忠的青少年时期应该属于太保混混一类的)韩世忠年十八岁报国从军,他能挽强弓,精于骑射,勇冠三军。

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西夏寇边,延安郡调兵防御,韩世忠即在调派的军队当中。宋军进攻银州,夏军固守。韩世忠冲破关卡,斩杀敌将,将首级丢到女墙之外,宋军士气大振,乘势发动进攻,夏军大败。在随后的战役中,韩世忠与其他宋军死士一起与夏军激战,韩世忠还斩杀了一个西夏的附马。(《宋史》记载,这个附马也是个勇士)不料功劳竟被童贯公公给压下了,只给韩世忠加了一级军资。

韩世忠跟随刘延庆,在天降山寨、佛口寨、藏底河,亲自斩获甚多,因功升至勇副尉。

宣和二年(1120),方腊之乱,韩世忠作为一员偏将跟随先锋王渊去讨贼。官军驻扎在杭州,贼兵突然来到,气势正旺,其他将领都惶怖无策。韩世忠领兵2000埋伏在北关堰,贼兵经过时,官军突袭,贼众大惊,相互踩踏,韩世忠率兵追击,大获全胜。主将王渊感叹“真万人敌也。”于是王渊把自己所带的白金器皿全赐给韩世忠,与他结交。

在睦州青溪峒,韩世忠率军走山间隐密小路,找到了方腊。韩世忠亲身格杀数十人,生擒了方腊。(在诲盗书《水浒传》中,方腊是花和尚鲁智深所擒)另一宋将辛兴宗派兵守住了峒口,夺走了众俘虏,抢走了功劳,韩世忠最后只被升为承节郎。

之后,韩世忠随刘延庆战金兵,随王渊、梁方平扫平河北、山东的群盗,积功至武节郎。

钦宗赵桓即位,韩世忠随梁方平屯守浚州。金兵压境,梁方平守备不严,临阵而逃,宋军数万人全部溃散。韩世忠被敌人重重包围,挥戈力战,突围而出,焚烧桥梁绝了追兵。赵桓知道这件事后招见了韩世忠,询问梁方平违反军纪的情况,韩世忠逐条上奏,非常详细,因此被赵桓升了官做武节大夫。

韩世忠镇守滹沱河,当时真定被金兵攻陷,韩世忠听说王渊在守赵地,于是前去救援。金兵至,听说韩世忠来了,进攻更加猛烈。韩世忠部粮尽援绝,手下纷纷劝他突围而去,韩世忠不听。恰逢天降大雪,半夜时分,韩世忠与死士三百人夜袭敌营,金军大乱,于夜间自相击刺,金将受创而死,余众到天明剩下没死的都逃走了。(安盛评:韩世忠有霸王、温侯之勇!)是役后,韩世忠被升为嘉州防御使。

韩世忠部回到大名,当时赵构前往济州,此时二帝已经被金人俘虏,韩世忠领所部劝赵构称帝。金军数万人疯狂攻城,韩世忠手下只有千余人,韩世忠单骑冲入敌营,杀死敌帅,金军于是溃败而散。(这一段是见于《宋史》的记载,可能有一些夸大)

赵构即位后,封韩世忠为光州观察使。

建炎二年(1128),金兵再攻河南,翟进与韩世忠夜袭金营,可惜没有攻下,又逢丁进误期,陈思恭先逃跑,韩世忠与金兵激战,身上所中的箭矢像棘刺一样密集。回到汴京后,韩世忠将所有先逃跑的人砍了头。(安盛评:韩世忠的军法严酷,他还喜欢用铁蒺藜断自己的后路,前面后退的人即会被后队的战友杀死,所以他的部队每次无不是拼死力战)

韩世忠部随后守淮阳,粘罕(即完颜宗瀚,阿骨打之侄,金国权臣、名将)听说后,自领军大攻来攻,韩世忠不敌,部众溃败。

建炎三年(1129),苗传、刘正彦之乱,韩世忠的旧上司执掌枢密的王渊被苗传杀死,韩世忠与张俊一起在张浚的组织下领军勤王。韩世忠的夫人梁氏及其子被苗传劫为人质,宰相朱胜非哄骗苗传,让梁氏领其子去劝降韩世忠,苗传竟然傻到答应,就这样,梁氏脱离了虎口。(梁氏,正史中没有记载姓名,评书和民间传说称之为梁红玉。史载其为营妓出身,在被韩世忠嫖过后赎了身成了韩世忠的小妾。在韩世忠的原配白氏死后被扶正。梁氏被作为娼妓的守护神被后世的妓女们供养了近千年。传说中的梁红玉天生神力,箭无虚发,任侠好义,无娼气,是华夏史上最著名的巾帼英雄之一)

历经数场激战,叛军被击败。在战役中,韩世忠部擒获了刘正彦和苗传的弟弟苗翊,斩了苗传。因此殊功,被朝廷授予检校少保,武胜、昭庆军节度使,并且赵构还手书“忠勇”二字于旗上赐于韩世忠。

兀术(即完颜宗弼,阿骨打之子,金国名将,实权派)率领金军十万长驱直入,攻入江浙。赵构先从杭州逃到明州,再从明州逃到海上。一通烧杀奸嬴之后,金军北归。韩世忠以所部八千人在镇江截击兀术,围困了金军达四十八天之久。这就是著名的黄天荡之役了。《宋史》载兀术乞和,言语谦卑。是役中,韩妻梁氏击鼓阻金兵,名垂青史。在古代战争中,鼓手和旗手是敌军的首要攻击对象。梁氏站在这个位置上,也就是站在最危险的位置上,当然大大鼓舞了士气。甚至有种观点认为,梁氏亲自击鼓也就是表明她在指挥整个舰队。因为古代就全靠旗帜和金鼓。不同的鼓点其实代表不同的命令。因为这次大胜,韩世忠拜检校少保,武成感德军节度使,神武左军都统制。

此役过后,梁氏以兀术遁去,上书弹劾韩世忠失机纵敌,请朝廷加罪。赵构闻后,对韩世忠夫妇褒奖甚宠,并封梁氏为杨国夫人。

宋、金停战期间,韩世忠先后平定各地乱党,被授太尉一职,为江南东、西路宣抚使。

韩世忠杀伐比较重,在攻克由逆贼范汝为占据的建安之后,曾经想诛杀所有建安有从贼嫌疑的百姓。李纲听说后从福州飞马赶赴建安,劝说韩世忠,告诉他百姓多是无辜。于是韩世忠下令,官军入城后,听任百姓自相离别,农民给牛谷,商贾们减税,被贼众胁从者区别出来遣散,只是将那些一心附贼者诛杀。建安百姓后来感其恩德,家家为他立祠。赵构听说后,赞道即使是古时的名将也不如韩世忠,赐下黄金器皿。

韩世忠在建康成立了背嵬军。(后来背嵬军被岳武穆借鉴,是为岳武穆的亲兵,由岳云率领)

绍兴四年(1134),韩世忠以建康、镇江、淮东宣抚使驻镇江。是年金军与伪齐军南侵,韩世忠部数战数捷,大败金兵。赵构盛赞韩世忠的忠勇,沈与求说,“自建炎以来,将士未尝与金人迎敌一战,今世忠连捷以挫其锋,厥功不细。”

绍兴五年(1135),韩世忠之妻梁氏与金人战于淮水,遇伏。梁氏被优势金军围困,突围不得。梁氏身被数创,肠子从小腹间流了出来,就用汗巾包起来,血透过数层盔甲,流了满身都是。金军以乱箭攒射,梁氏力尽落马而死。金兵相蹂践争其遗体,数人各得其一体。金人曝其尸于市三日。兀术听说后,感其忠勇,敛了梁氏的残骸,送回给了韩世忠。赵构闻讯派人大加吊唁,诏赐银帛五百匹两。

绍兴六年(1136),授韩世忠武宁、安北军节度使,京东、淮东路宣抚处置使,驻楚州。(楚州,今江苏淮安)韩世忠斩除杂草,建立军府,与士卒们一起劳动。手下将士有怯战的。韩世忠送给他们女人的衣服,设乐摆宴,让他们涂脂抹粉化装成妇女的样子,取笑他们,于是韩世忠部无不发奋力战。

韩世忠抚集流民,鼓励工商,山阳遂成为重镇。韩世忠于所驻各地多有建树,深得军心、民心。韩世忠从淮阳归楚州,竟然有近万淮阳百姓跟随他迁移。

绍兴十年(1140),金军弃盟约南犯,韩世忠在淮阳大败金兵,晋级太保,封英国公,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

绍兴十一年(1141),韩世忠部再与金兵战于淮河沿岸,再获全胜。

韩世忠驻楚州十余年,兵仅三万,金人不敢犯。

秦桧收岳、张、韩三大将兵权,韩世忠拜枢密使。

宋金和议,韩世忠抗疏言秦桧误国,连疏乞解枢密职,又上表乞骸,于是被罢为礼泉观使,奉朝请。

自此,韩世忠杜门谢客,绝口不言军事,经常骑着驴,提着酒,由一二小童陪伴,纵情于西湖以自乐,旧日的将佐很少能再见到他。韩世忠在家闲居十年,淡然自如,晚年喜好释老之学,自号清凉居士。

绍兴十三年(1143),韩世忠被封为咸安郡王。(为什么韩世忠和张俊会在高宗朝被封为郡王?安盛分析,不单是因为他们资历老,更可能是两人都有劝进之功。)

绍兴二十八年(1158),韩世忠逝世。在孝宗朝,被追封蕲王,谥忠武,配飨高宗庙庭。(另外张俊在高宗朝被追封为循王。张俊、韩世忠还先后担任枢密使一职,岳武穆是枢密副使。刘光世谥僖武,刘锜谥武穆。岳飞在孝宗朝被追封为鄂王,谥忠武,吴玠在孝宗朝被追封为涪王,谥武安)

韩世忠刚患重病的时候,赵构就派了御医去给韩世忠看病,大将大臣们去控病的时候,韩世忠说,“我出身平民,身经百战以布衣致位王公,赖天之灵,能够保全身首死在家里,诸君还要为我悲哀什么呢?”

韩世忠和梁氏都重义轻财,有赏赐的财帛和田产都拿出来分给手下的将士。韩世忠治军严谨,向来与士卒同甘共苦,曾经中毒矢入骨,以强弩括取之,十指仅剩下四个,不能动,在他身上刀痕箭迹貌似画一样刻满了全身。(安盛评:韩世忠的忠勇如果与三国人物相比,和典韦、周泰有得一拼)

韩世忠性情率直,岳飞冤狱,举朝无人敢出一语,只有韩世忠为了岳飞而触怒秦桧。又多次抵排和议,为赵构所不喜。

韩世忠去世后,梁氏的遗体被迁到苏州,与韩世忠合葬于苏堤灵岩山下。(安盛读《宋史》到这里已经热泪盈眶,韩氏夫妇所流过英雄血啊,是我华夏之魂!)

……

刘锜

刘锜,字信叔,德顺军人,(今甘肃静宁,我这一帖所列出的名将,除了岳武穆之外,其他诸人张俊是甘肃成纪人、刘光世和韩世忠是陕西延安人、刘锜和吴玠兄弟是甘肃静宁人,都是西北人。宋时这些地方多是边塞,《宋史》记载,“被边之地,以鞍马、射猎为事。其人劲悍而质木。”这里自古便是匈奴、突厥等游牧民族与汉族对垒的战场。长期的战争使这里除了士兵就是士兵的家属,从童年开始就不同程度的接受军事教育)为人慷慨深毅,有儒将的风度。

刘锜和刘光世一样,出身于武将世家,是沪川军节度使刘仲武的第九个儿子。当初赵佶为了提拔高俅,煞费苦心的让高俅下放到基层,托给守卫边境的大将刘仲武,以此来镀金,为以后升迁打下基础。所以刘仲武与高俅的关系非同一般,以后刘锜入仕是在徽宗宣和年间由高俅推荐入朝,从担任阁门祗后开始的。

刘锜是个大帅哥,另外还善于射箭。曾经随父亲刘仲武出征,以箭射水桶,一箭中的,水流出如柱,再一箭竟然竟然将洞给堵住了,其箭法精湛到这个地步。

赵构即位后,要录用刘仲武的后代,刘锜得到召见,赵构很欣赏他,特授阁门宣赞舍人,差知岷州,为陇右都护。(安盛评:赵构识英雄,重英雄的又一个例子)

刘锜在宋西北边境与西夏作战,屡战屡胜。夏人的小孩子啼哭,其父母就恐吓说,“刘都护来了!”小娃娃就马上不敢再哭了。(安盛推测:可能刘锜在夏边有屠杀夏人百姓的事情,所以才能如此引起夏人百姓的如此恐惧)

张浚宣抚陕西,一见就惊于其的才能,任命刘锜为泾原经略使兼知渭州。(安盛语:另一个名将吴玠也是被张浚提拔的)

张浚合五路大军与金人在富平大战,一败涂地。(安盛评:张浚虽然是一位主战派的大臣,但其是文官,不知兵,属于瞎指挥的类型)参与其战的刘锜也受到牵累,被贬为知绵州兼沿边安抚使。

绍兴三年(1133)复职,担任宣抚司统制,与吴玠分别负责守卫陕、蜀二地。以后又被召入京城,任江东路副总管。六年(1136年),提举宿卫亲军。王彦部和解潜部火拼,二人都被解职。刘锜于是把王彦部下前护副军(即八字军)和解潜部下的骑兵整编为前、后、左、右、中、游奕6军,每军各编1000人,分由12位将领指挥,经过严格训练,成为一支精锐。至此,刘锜部单独成军,开始是作为护卫赵构的近卫军。

绍兴七年,为合肥军帅;八年,率部戍卫京口。九年,擢升为果州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主管侍卫马军司。

绍兴十年(1140),金虏撕毁与宋朝签定的和平协议,向大宋大举侵犯。刘锜当时正担任东京(今河南开封)副留守、节制军马。刘锜分析金兵南下必然要首先占领东京,再而进攻顺昌(今安徽阜阳)。刘锜问顺昌知府事陈规,“如果城中有粮,则能与君共守。”陈规答道“有米数万斛。”刘锜这才准备在此死守,以阻止金兵继续南犯。为了坚定将士们的守城决心,他派人把颖河等水道的所有船只凿穿并沉入河中,向广大官兵们表示“破釜沉舟”,不留退路,只有决一死战才是唯一的出路。又将自己和部将们的妻儿安置在寺庙中,四周堆放柴草,派兵守护,并对卫兵们说,如果城池失守,就从他的家属居住的地方放火烧起,不让一户家属落入金人的手中受辱。于是人人皆想要奋战一场,男子备战守,妇人砺刀剑,“平时人欺我八字军,今日当为国家破贼立功!”顺昌被数倍于守军的金兵围攻4昼夜,将士们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终于得保顺昌不失。

兀术得知顺昌失利,立即亲自率领十万大军增援。刘锜部将曹成率部去迎击金兵,假装坠马被金兵俘获。兀术在审问时,曹成按照刘锜的指示说,“刘锜是太平边帅子,喜欢声色犬马,宋廷中因为两国已经修好和约,所以让他留守东京以图逸乐。”兀术根据口供判定刘锜是一个花花公子,很看不起他,说“此城易破耳。”所以就不带攻城重武器,轻装前进,直逼顺昌城外扎营,连亘十五里,全军毫无戒备思想。

而刘锜这边又派人悄悄的在颖河中投毒,数日后金兵多数病倒,失去战斗力大半。

刘锜认为时机已到了,在一个清凉的早晨,刘锜令部下手持长斧和长枪,排在阵地的前列,长斧专砍敌人骑兵的马腿,而待骑兵倒地后,再用长枪刺杀,由纯女真人组成的精锐铁浮图和拐子马被打得落花流水。顺昌之役是南宋取得的第一次对金作战大捷。(安盛评:论兵法韬略方面,南宋名将中刘锜与岳武穆不相上下,在其他众人之上)

不久刘锜升为淮北宣抚判官,作为杨沂中的副手,破金兵于太康县。但是,主和派的秦桧请令让杨沂中还师镇江,刘锜军还太平州,岳飞率兵赶往赵构所在的行营,北伐之议于是搁浅。

十一年,兀术又征发两河地区的兵力,再次南侵。刘锜与杨沂中、王德一起在柘皋(今安徽合肥)大破金军十万。(《宋史》的数字,安盛认为夸大了)在柘皋之战中,有的金兵与刘锜遭遇后,惊呼,“此乃顺昌旗帜!”望风而逃。

当时,张俊、韩世忠、岳飞三大帅并立,互不统属。而除了韩、岳之外,诸军进退多出于张俊,而刘锜以顺昌之捷大胜的缘故突然显贵起来,诸将大多嫉妒他。张俊以杨沂中为腹心,而与刘锜素有矛盾,所以柘皋之战的赏赐,独独没有刘锜的份。

过了几天,宋迁计议班师,而濠州因被金兵围困而告急。张俊、杨沂中、刘锜去救援,来不及赶到濠州,城已经失陷。杨沂中想前进和金兵交战,刘锜向张俊建议说,“本来是来救濠州的,现在濠州已失,不如退师据险,再作打算。”这个建议被采纳,张、杨、刘三帅鼎足而营。斥侯回报敌兵已退,刘锜又张俊建议,“敌军得了城池却突然撤退,必有奸谋,此时应该严加戒备”张俊不听从,命令杨沂中与王德率六万人,直趋濠州,果然遇伏大败而还。

一天晚上,张俊手下的军士纵火劫刘锜军营,刘锜抓了其中十六人,砍了脑袋后挂在槊上。刘锜面见张俊,张俊愤怒对刘锜说,“我是宣抚使,你只是宣抚判官,怎么敢杀我的人?”刘锜回答,“不知道是你的人,还以为是杀了几个劫营的小贼。”张俊又说,“有人逃回来,说没有劫营。”还叫了一个人出来要对质。刘锜又顶,“刘锜是国家将帅,有罪,宣抚使应该向朝廷去说明,岂能让我和卒伍对质?”长鞠了一躬上马走了。

各军班师回朝后,张俊、杨沂中向朝廷告状,说岳飞不赴援,刘锜作战不力。秦桧听信张俊的说辞,于是罢了刘锜的宣抚判官,任命为荆南和府(今湖北江陵)。岳飞上奏要留刘锜继续掌兵,没有成功。

刘锜镇守荆南六年,升刘锜为潭州知州、太尉、兼管荆南府。刘锜在荆南,大兴水利,造福了一方百姓。

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亲率六十万大军南犯,在出发前分配作战任务时,攻打宋军各将领的任务都一一落到实处,唯有攻打刘锜一部的作战任务,全军无一人敢于应声接受。完颜亮无奈,只得亲率大军与刘锜决战。当时刘锜担任江、淮、浙西制置使,节制诸路军马。可惜不久刘锜身染重病,最终没能建功立业。

次年,刘锜病逝,后来被谥为“武穆”。

……

吴玠

吴玠,字晋卿,德顺军人。(今甘肃静宁)

吴玠的父亲吴扆少年从军,由于作战勇敢,从一名普通士兵逐渐被升为指挥使。吴扆为人宽厚,对部下管教不严。在一次作战时,吴扆的士兵怯战,致使宋军吃了败仗。因此吴戾受了仗刑,不久,在一次作战时,吴扆被敌军射死。

不到二十岁,吴玠以良家子弟的身份隶属于泾原军。吴玠参加过讨伐方腊的战争,破河北群盗,都有立功。钦宗靖康初年,夏军攻怀德军,吴玠以百余骑追击,斩了一百四十个夏人的脑袋,擢升为泾原军第二副将。

建炎二年(1127),金军渡河,出大庆关,寇略秦雍,企图直赴泾原。都统制曲端守麻务镇,命吴玠为前锋,进据青溪岭,大破金军,追击逃亡的敌人达三十里之远。金人攻延安府,经略使王庶征召曲端进兵,端驻扎在邠州没有进军,认为不如攻他们的老巢,围魏救赵。曲端自攻蒲城,命吴玠攻华州,成功占领华州。

建炎三年(1128),曲端命令吴玠击斩了一个势力强大的贼寇史斌,以此功吴玠迁忠州刺史。宣抚处置使张浚巡视关陕,参议军事刘子羽向张浚称赞吴玠兄弟的才勇,张浚与吴玠交谈后,非常欣赏他,马上授予了吴玠统制一职,吴璘掌握帐前亲兵。(安盛注:刘子羽,字彦修,建州崇安人,今属福建武夷山,大儒朱熹的义父。刘子羽,是主战派大臣张浚的心腹,后来因为与秦桧不和而被罢官)

建炎四年(1129),金帅娄宿与撒离喝长驱入关,曲端派遣吴玠拒敌于彭原店,吴玠击败金军,金军大将撒离喝由于害怕而哭了起来,被金人称为“啼哭郎君”。金人整军再战,吴玠军战败。曲端退屯泾原,弹劾吴玠不服从军事指挥,吴玠被降职为武显大夫,罢了总管,复知怀德军。张浚爱惜吴玠的才能,任命吴玠为秦凤副总管兼凤翔知府。

富平之战中,张浚不听刘锜和吴玠的建议,手下五路大军全部被金兵击溃。

吴玠奉张浚之命,招集散兵溃卒力保散关以东的和尚原,积聚粮草、修缮兵器,大修栅栏,死守和尚原。富平之战后,秦陇已失,和尚原成为金军入川的主要障碍。和尚原是从渭水流域越秦岭进入汉中地区的重要关口之一,其地势之险要与散关不相上下。和尚原对仙人关来说,有如通往蜀地的第一道关隘,它与仙人关共分蜀之险要,势必固守。凤翔的百姓感念吴玠的过去的恩惠,偷偷的在夜里输送粮草资助吴军。吴玠向运粮的百姓补偿以银帛,慢慢的向吴军输送粮草的越来越多。金人恼怒,派伏兵在渭河袭杀运粮的百姓,且下令要连坐,老百姓仍然冒着生命危险运粮,几年后才停止。

绍兴元年(1131),金将没立自凤翔,别将乌鲁折合自阶州、成州出散关,约在和尚原会合。乌鲁折合先到,在北山列阵叫战。吴玠命诸将固守阵地,以逸待劳,同时各部轮番作战,轮番休息,交战不休。山路狭窄,石块众多,马不好走,金人舍马步战,被吴军打败,只得移军黄牛,又遇到了大风暴加冰雹,于是退兵。没立方攻打箭筈关,吴玠也派人击退了,金国两军最后没能会合。

不久,兀术亲率大军十余万,造浮桥跨过渭河,在宝鸡结连珠营,垒石为城。十月,开始攻打和尚原。吴玠命诸将选劲弓强弩,轮番射击,号称“驻队矢”,连发不断,密如雨下。金兵只要稍微退却,就以奇兵从旁袭击,断绝其粮道。料定兀术因人疲马困又缺粮,必定退兵,吴玠设伏于神坌,以等待兀术。金兵到了神坌的时候,埋伏的吴军出动,金兵大乱。吴军又从夜里突击,大败金军。兀术中流矢,仅以身免,全军覆没。张浚以此功升吴玠为镇西军节度使,吴璘为泾原路马步军副总管。

绍兴三年(1133),金虏集合各路兵十余万绕过当时由吴璘镇守的和尚原,想从当时相对薄落的饶风关夺取蜀地。

金兵为了迷惑金州守兵声称要攻取汉阴。宋将王彦中计,分兵据守要塞。金兵乘隙攻破金州。但王彦撤退时焚毁了粮草。

刘子羽闻金州失陷,估计金兵要攻击饶风关,马上派兵驰援饶风关,并通知吴玠。饶风关是连接秦楚蜀的道路,东南有一百多里,人烟稀少。但他是入蜀的重要关口之一,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吴玠自驻地河池日夜奔驰三百里,送黄柑给金军,“大军远来,聊用止渴。”本来已经准备攻绕风关的金将撒和离大惊,以杖击地,“尔来何速耶!”撒合离以为吴玠做了准备,迟迟不敢进攻,吴玠乘机抽调人马,增援饶风关。几天后,撒和离终于才下定决心进攻绕风关,此时,宋军早以做好了充分准备。

撒和离组织一支由女真死士组成的小队,身批重甲,专打头阵,宋军用大石头滚压金兵,金兵死一个后面的继续进攻,战斗异常惨烈。吴玠令所部及前来增援的洋州(今陕西洋县)义士与金、均、房州安抚使王彦所率八字军,共三万余人,凭借险要地势,以强弓劲弩,轮番发射,顽强坚守六昼夜,吴玠之弟吴磷更是身先士卒,金齐联军损失惨重,还是无法攻取绕风关。

撒和离见硬攻不下便把军中虏去的妇女还给宋兵,想这样瓦解宋军。这时有名因为怯战险些被吴玠杀了的士兵叛投了金军,并告诉吴军的城防虚实。金军于是从祖溪小路,潜出饶凤关背后突袭吴军。此时吴军收留着不少从金兵那里来的妇女,士兵心猿意马,战斗力下降。吴军不敌,纷纷溃逃,吴玠用刀先砍了几个最先逃跑的士兵,但手下溃逃太多,吴玠无奈,只得从容撤退到定军山。定军山是汉中的门户,攻破定军山就可以破汉中进而取成都。

饶风关金兵的凶悍给吴玠造成了很大的阴影,他怕万一金军进攻定军山自己弄个全军覆没。所以决定退到仙人关。守金牛道的刘子羽得知吴玠撤退后非常气愤,给吴玠写去了绝命信,“子羽发誓死在这里,与吴公子永别了。”刘子羽对吴玠有伯乐之恩,吴玠看到信十分内疚,一边读信一边流泪。之后吴玠率军与刘子羽会合,向刘子羽负荆请罪。

不久,吴玠、刘子羽料定金军粮草难继,不能久驻,于是回师河池,准备断其归路。果然不出吴玠所料,宋军坚壁清野,金军野无所掠,粮草不继,加上疫病流行,只得向北撤兵。吴玠乘机派兵于武休关(今陕西留坝)袭击金军后队,金军不备,被斩杀及坠下山涧下而死的有数千人,丢弃所获辎重而逃走。王彦乘势收复了金州。以此功,宋廷进吴玠为检校少保,利州路、阶州、成州、凤州制置使。

绍兴四年(1134),兀术与伪齐刘夔率步骑兵十万,大举攻仙人关。先是,吴璘在和尚原,粮饷不继,吴玠又因为其地离蜀地比较远,命令吴璘弃守。吴玠料定金军必将深入,就在仙人关右侧筑垒,称“杀金坪”,并在地势险要处筑隘,设置第二道防线,严兵以待。吴玠率万余人与金军激战数日,终因寡不敌众,退守第二道防线。金军人披重甲,铁钩相连,鱼贯而上,吴玠与其弟吴璘督军死战,以劲弓强弩大量杀伤金军,金军攻势不减,吴玠派部将率精兵锐卒,持长刀,大斧攻金军左右翼。同时在四周山上燃烧火炬,擂击战鼓,震天动地,同时从中央攻入金营,金军溃败。吴玠乘胜追击,大破金军。

捷报传至宋廷,授吴玠川、陕宣抚副使、检校少师、奉宁保定军节度使,吴璘自防御使升定**承宣使。

吴玠与金虏对垒有十年,为减轻百姓负担,几次淘汰冗员,紧缩开支,实行屯田,开发水利。因此,吴玠深得陇蜀民心。绍兴九年(1139年),宋金议和,赵构授吴玠特进、开府仪同三司,迁四川宣抚使,阶、成等州皆听吴玠节制。不久,吴玠病逝于仙人关,享年四十七。赵构赠吴玠少师,钱三十万。

吴玠善读史书,用兵行孙、吴兵法,战略眼光很远,不求小近利,所以能胜多败少。御下严而有恩,虚心询问和接受意见,虽然身为大将,但即使是最下层的士兵也能将下情上达,所以士卒们都能为他拼死效命。

吴玠为人好色,曾经派人到成都去猎取美女,还喜欢服实丹药,最终也搞坏了身体英年早逝。(安盛评:名将也是人啊,也有很多缺点。貌似岳武穆的私德方面的完人,是很少的)富平之战大败后,大宋失了秦陇之地,金虏一直想谋取蜀地,若蜀地失陷,长江下游就危险了。如果没有吴玠挺身而出,抵挡住了金军的进攻,蜀地就没了,大宋就危险了。后人追思吴玠为他立庙于仙人关。孝宗朝,追封吴玠为涪王。

……

安盛结语:本文主要是引用《宋史》的资料,对于《金史》和其他史料所引甚少,这是一个硬伤,还望历史同好们见谅。这篇文章写了很久,翻看了不少史料,期间多次被感动到流泪的。宋被今人称之弱宋,但期间却涌现出如此多华夏的英雄儿女!

壮哉!黄天荡之战、和尚原之战、饶凤关之战、顺昌之战、郾城之战、颍昌之战、小商河之战、朱仙镇之战!此乃我华夏之志!

烈哉!岳武穆、韩世忠、韩梁氏、刘锜、吴玠、吴璘、岳云、杨再兴!此乃我华夏之魂!

……

参考资料:

《宋史卷二十九——高宗本纪》

《宋史卷三百五十七——刘延庆传》

《宋史卷三百六十一——张浚传》

《宋史卷三百六十九——张俊、刘光世传》

《宋史卷三百六十四——韩世忠传》

《宋史卷三百六十六——刘锜、吴玠、吴璘传》

《宋史卷三百六十九——张宪、杨再兴、牛皋传》

《宋史卷三百七十——刘子羽传》

《金史卷四——熙宗本纪》

《金史卷七十七——宗弼传》

《金史卷七十九——李成传》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