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赶真定前途未定
作者:天希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957

刘?头包方巾,身罩墨绿长袍,胸口别着风干的野花一朵,轻摆着羽扇,骑在高头大马上,神色得意的像是诱拐无知少女成功的无良大叔。身后跟着对于未来充满坚定渴望的岳飞、汤怀、王贵、张显、牛皋和面色忧郁忧国忧民的李凌成,以及对众人难掩内心崇拜的曾广伟。

寒冬腊月的冷风和劳顿的旅途,没能阻止刘?轻摇羽扇的雅兴,深嗅一口胸前干煸的半朵野花,他深深的沉醉了。他感觉自己就像一个落魄的诗人,怀着对于生活的无限热爱,对于人生的深彻感悟,投身于并不热爱的军中事业,回报社会,感恩世界。生活无限好,爱心多泛滥,呵……真定的大姑娘、小媳妇,风流无敌霹雳超级成熟无敌帅哥刘?来啦!

看着刘大人在西北风中,依旧手摇羽扇的烧包模样,李凌成有种郁郁的想吐血的感觉,像是入了人口贩子的圈套一般,这家伙一句“宗大人让我来的”就将所有人骗去送死,这未免也太能扯了吧。

“你很热吗?”李凌成纵马上前,与刘大人并马而行,看着他深邃的眼睛,很想给他添副黑框眼镜。

“哦,”刘?一窒,看着手中的缺了三根毛的羽扇,仰头看天,一脸严肃道:“这样会让我显得深沉一些,”接着又小声道:“你不觉得我这样很帅吗?”

李凌成石化,睁大眼睛看着他,想从他脸上找到一丝端庄与矜持,但他失败了,这人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百炼成钢的地步。

“咳……我听说西北军十战九败,年年招兵买马,有去无回,不知万人前往,又有几人能归?”李凌成决定痛揭他的伤疤,打击他疯狂的自信心。

“荒谬,全是谣言!如果西北军真的如此不堪,为何能保大宋临界安定数十年?辽国强不强,吐蕃强不强,西夏强不强,你可曾听说我西北军退缩过半步。全是这些刁民反贼造谣,你年纪轻轻正是有为之年,如何也信这些谣言,唉……少不更事,我也不怪你,进入军中,切勿再谈此言。”刘?一脸豪气,仿佛全他一个人功劳,接着又咬牙切齿般痛苦,最后是恨铁不成钢的惋惜。

“呃……”李凌成无语,但他显然不甘如此败北,有些事不弄清楚,就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何况现在回头还来得及,“可那些新兵又是怎么回事?”李凌成将手指向着身后,连绵不绝的新兵,一望无边,每八到十人一组,被绳子绑住手腕,一串一排,像是糖葫芦,又或是羊肉串。身后是一手持刀一手持盾的老兵,新兵拖拉的稍微慢些,往屁股上就是一脚,往往一倒一排,老兵们常以此取乐。

“这……”刘?一窒,难得的老脸一红,没想到李凌成问出这么敏感的问题,猛摇数下羽扇,看了看四周没人,神秘兮兮的小声道:“这是我西北军训练新兵的秘密方式,本来只有六品官才有资格知道,我拿你当自己人才告诉你,当你千万不要出去乱说,泄露出去的话……”他恶狠狠的朝空中作了个斩的手势,还煞有其事的咋了咋舌,一夹马向前去了,打算甩开李凌成。

李凌成顿时被气个半死,“这光天化日的,几万人都看见了,还谈什么秘密方式,勒了个去,分明骗小孩呢,从这家伙嘴里扒出些什么来还真难。”又一夹马追了上去,“刘大人!我等投身军中效力,不知大人可有何安排?”

刘?猛摇数下羽扇,再次压低声音,一副我当你是自己人才告诉你的模样,“我正在秘密筹建一支敢死队,谁第一个冲进燕京的话,”他又重重的伸出两个指头,“赏银两百两!”还瞪了瞪眼,显示这数目好多哦,当然如果最后你还能不死的话。

李凌成一阵恶寒,这家伙是自己有病还是当别人都有病,跟他说话怎么这么费力,最后不得不暗示,“韩肖胄可是给我八品官做,若是不行,我还回相州算了。”

此话一出,刘?的面色彻底严肃了,隐晦道:“诸位在武科场得罪了张丞相,又在相州如此抢眼,张丞相恐怕更不会善罢甘休,虽然眼前碍于诸位剿匪有功,不能下手,这日后嘛……何况韩肖胄原本又是张丞相的人……军中有军中的规矩,有些事还是少说为妙。九层之台,始于垒土,玉不琢不成器……”

李凌成愣愣的看着刘?策马前去,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原本对于前程的幻想,在此刻完全破灭,原来在他人心中,自己就是一块未琢的玉胚,仅凭一点后世的见识就想傲视世界,是不是太自大了些。

由于李凌成的停伫不前,岳飞等人很快赶了上来,王贵好奇道:“刚才跟刘大人说什么啦,好像很开心呢。”

“没,没什么。”李凌成淡淡一笑,无限惆怅。

岳飞等人的武器,原本在安阳县城破时就已经起出,由于埋在地下,贼军并未发现。张显和牛皋的伤势,在离开相州三天前就已经痊愈,韩肖胄并未因李凌成等人拒绝他的好意,便将众人扫地出门

,相反,只是为岳飞与李凌成换了普通婢女,其余一概未变。众人临别前,韩肖胄还亲自相送,丝毫不掩饰其惋惜之情,并赠银千两,但被李凌成婉言谢绝了。

众人回到汤阴县又住了数日,才接到刘?即将行军的命令,在一派喜庆中,王贵三人的家人与岳母将众人送上战马,当然少不得“为国出力,精忠报国”之类的嘱咐,方才依依挥泪惜别。

直到很久以后,李凌成才知道,这些新兵不但是在路上时绑住的,就连到了军营,也并不解开,直到上了战场,才每人发把武器,由老兵押着向前冲。

宋朝采用招募制,“民多为移,不收为兵,则恐为盗”,将无以为生的农民招为可用的士兵,这本是一项好的国策,这可也存在监管不严给军官吃空饷的更多机会,和增加农民负担促使其造反的几率。

况且这些农民良莠不齐,有的拿了钱便逃跑,完了,又被招进来,又跑,渐渐的形成了一种产业,大有人以此发家致富。于是,朝廷便想了个办法,为其纹身,又名“招刺”,在军士脸上、手臂、手背烙上部队番号,为其标明身份,又叫“行伍奴隶”,但这只能阻止再次招募,并不能阻止其逃跑。于是聪明如童贯,便想出了这绳子**,目前尚在试用中,效果有待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