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0章 黑手
作者:西南北无家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570

军旗在风中倏倏作响,战马则不安地踏动着马蹄,武士们的视线更不知有多少在空中交错,只不过这些视线中既有嗜血的狂热、也有着如利刃出鞘般的冰冷。

一方要向前,一方要阻止,已经决定了这将是一场无法避免的碰撞。

伯颜是见过大场面之人,当初灭宋的丁家洲(鲁港)之战中,他所面对的,是兵力远高于自己的、贾似道所率的十三万精锐宋军。也许就是从哪时候开始,在他的内心里,实际再也没把这个曾经对手放在眼中。

伯颜事先曾盘算过怎么对付灵璧的来援宋军,在他的看法中,宋军有很大可能是从泗州方向来,因为他们有水道之利,可以沿运河故道推进。为此他将力求引诱、或者放宋军前来,在更靠近灵璧的地区歼灭来援宋军。

他这个看法的其实很有针对性。

泗州附近水道纵横,不能完全发挥骑兵的野战长处;相对来说,灵璧周围更多的是利于骑兵驰骋的平原。

此外,宋军固然已经在整修河道,但灵璧周围的运河故道却堵塞严重,并不能通行。这就使得宋军不能借助水师,只能面对面的迎战。

---------

自宋室南迁开始,由金到元,在一百多年的南北交战时间里,运河故道其实一直没有得到整修。而在此期间,由于洪水泛滥、黄河改道等因素,不仅导致历史上的淮河出海口发生改变,就是运河故道的南段也多已损毁。

基于这些因素,在元代开挖了新的运河之后,隋唐旧运河的衰亡已不可避免。

---------

事实上,伯颜最希望看到的,是宋军来自濠州方向。

由濠州渡淮水到灵璧,直线距离不过就200多里,不仅比从泗州走水路要近,步行,是一个很好的选项。可从另一方面看,它的沿途基本是平原丘陵地带,也是发挥骑兵长处的好战场。

伯颜不是没有想过这个对元军非常有利的情况,只不过他真不能确定宋军将领会这样冒失。

但老天给他开了个玩笑,这种情况真就发生了。

在宋景炎十六年(元至元二十八年)的灵璧之战中,刘师勇于兵部领命的第二天,即赶到了早已集结待命的陈吊眼所部军中,随后他和陈吊眼一起领兵东下,直达建康。

在建康他向苏刘义等东南都督府众人宣示了陛下的诏命,随即发出了如下的指令:

苏刘义坐镇建康总督后援,他亲自率领水师和部分步军出泗州沿运河古道向前,与另一路领兵出濠州的陈吊眼一起,共同解灵璧之围。

刘师勇率水师入运河,从后世来看,是宋军真正打通运河沿线的开始。因为当初凌震等人前出灵璧的目的,就不仅仅是为了抢得某种先机,而是还有为身后的河道整修提供掩护。只不过河道的整修真不是一蹴而就之事,即使是在宋军自己动手的情况下。元军的南下更再度打断了这个进程。

刘师勇率水师入运河的重要意义,是打通了运河南线由泗州到灵璧的这一段,从而确保了军需、粮草源源不断地输送前来,为宋军以后夺取宿州、徐州、乃至于北伐奠定了基础。

但后世也公认的是,尽管刘师勇当时迫切希望和伯颜再度交手,可恰恰因为沿途河道需要整修,他的水师就进展并不快,因此在关键的灵璧解围之战中担任主角的,却是陈吊眼。

伯颜这时候还不知道他即将面对的宋军将领外号就叫陈大胆,不过他真的觉得来自濠州的宋军十分“猖狂”。

他们在越过淮水之后,竟一路向前,直奔灵璧而来,而且很快就抵达了沱河对岸。

伯颜和所有的元军都知道战机降临了:一旦这支宋军再渡过了沱河,他们就算是想退,也退不回去了。

(有句俗话叫:枪打出头鸟。转换到军事上则变成了“打突前”。)

伯颜是不会考虑“半渡击之”的,他要的是重创东南宋军主力。

一旦这支宋军渡过了沱河,他们就是再想退,也退不回去了。

对手是在背水临敌?不错,这要是胜了,就是著名的背水阵;可若败了,那就变成了一场单方面的屠戮。

战争就是在人类那么多奇思怪想中发生的。

只不过这支宋军真的非常猖狂,从前锋开始,兵士一旦渡河立刻就列阵。随着人员不断地上岸,他们结成大阵向前推进,摆明是要硬闯到灵璧城下。双方之间的大战就此爆发。

对于灵璧解围中这一关键之战,后世的史书《宋史列传陈吊眼》中是这样记载的:

“……时平虏将军陈吊眼率军解灵璧之围,大军直行百余里,休整两日后越沱河。吊眼命军士越河即列阵。虏骑来攻,军中先以飞炮掷震天雷,再佐以火铳兵三行以击之,虏骑大溃。……”

伯颜是在以后知道,让他首次尝到人生败绩的这支宋军又称为“神机师”。只不过他并不知道,这个“神机师”在另一时空中是赫赫有名的“大明神机营”。

(大明神机营的核心之一,就是3600名全配备了鸟铳的火枪兵。)

自景炎十三年某人在兵部喷出了什么“人手一个,阵前一起施放”的鸟语之后,在帝国兵部和工匠们的共同努力下,世界上的第一个步兵用火器,火铳,很快就问世了。

因为有着许老汉的“军功”例子在前,热情度极高的工匠们,其后甚至把各种改进品也一个一个都弄了出来。

不过有着“超高眼界”的某人真的是看不上这些原始火器的,甚至是火绳枪也不行。能让他激动一下的,至少是**时代火器的最高水准,燧发枪。

因此,不同于兴奋的兵部众人,在看了这些火器的试射之后,他就淡淡地对兵部专掌军械的茅湘说道:

“茅将军,此械虽好,可仍有不少缺陷,至少在发射的连贯性上,现在还不如弓箭。”

但他最坏的就是,当茅湘等人刚仿佛被浇了盆冷水时,他又说道:

“朕觉得,这个装药的过程恐怕现在还省不了,不过在点火上却能改进。汝等需知,百姓日常所用的燧石就能点火啊。”

好么,有他这样一句话,兵部和工匠们的事情就更多了。

某人其实知道,作为**时代火器最高水准的燧发枪,在工艺上要求是很高的,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弄出来。所以,尽管他嘴上说归说,可实际上,他仍然让兵部按标准化的方式,配备了3600个火枪兵,并亲自命名为“神机团”。

至于什么明代沐英著名的“三段射击法”,更统统归于剽窃上瘾的他自己名下。

同时他又抽调了部分骑兵,佐以宋军原有防御力极强的长枪兵,就此拟定了一个宋军新的编组。然后交给了兵部,让陈吊眼所部进行实验。

自然,某人这个编制也不完全是照搬明代的做法,他所做出的“重大改革”之一,就是放弃了明代神机营笨重的大炮,代之以更便于这时代军中所携带、更轻便、机动性更强的“飞炮”,也就是经不断改进后的投石机。

因为他从明军和满清交手的记录中得出结论,这个中古时代的火炮发射速率实在太低,在骑兵冲击的过程中,所造成的伤害是有限的,它更有效的作用应当是发挥在守城上。

相比之下,用投石机投放的各种类似于宋版手榴弹的爆炸物,打击距离不仅超过了弓箭,速度更比火炮要快了很多倍,其形成的打击力度远远高于前两者。

陈吊眼这帮草寇受命之后,如获至宝,立刻雷厉风行地遵命行事。

开玩笑,三千多火枪兵,放声响哪得多大动静?这阵势就从来没人见过。为此他们特意选调了军中的“老兵”,也就是你必须经历过三次阵,见过血,才能当“铳兵”,这样在阵前才不会太慌乱。

在他们的实地演练中,以“飞炮”掷出的震天雷和铳兵所形成的联合打击,即使是张世杰也认为,战马在这样的场合下,就是没伤,也会受惊乱窜。

伯颜不可能知道,他真正在面对的,是一支“邪恶的黑手”,所以他一世的英名毁于灵璧城下,也就真的不可避免了。

不过后世的研究者看法与上述则颇有不同,他们认为:

宋、元之间于景炎十六年(元至元二十八年)所爆发的大战,无疑是这场长达近百年战争的一个重大转折。并且还有相当多的人认为,北元在此战中失利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他们从总体上低估了宋军的战力和实力。

他们就指出,当时北元帝国的众人,从上至下包括忽必烈和伯颜,实际仍有着当年一路南下、席卷南宋的骄横心态。反映在此战上,就是他们没有经过充分的准备就大举南下。因此,除了在一开始元军达成了某种突然性,其后却陷入了被动的境地。

反观宋帝国方面,由于早已预料到此战的到来,可以说一直在精心准备,所以他们不仅给予了北元强有力的反击,并扭转了整个战局,夺回了双方之间的主动权。

自然,于所有人的眼里,期间最关键的一役是灵璧解围之战。在他们的解读中,这不仅是双方的一次主力对决,而且从军事史的角度说,它更意味着一个新的军种、火枪兵开始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

具体的战斗真不是俺所长,以后不写了,写点“勾心斗角”的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