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火中取粟
作者:凌烟阁书生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672

在御书房,太尉吴纲,左丞相卫兴,右丞相沈万舟,御史中丞周邦兴,户部尚书孟学礼,兵部右侍郎蒋兴权等均已在坐。首发

李霄和兵部左侍郎郑定国进入书房,房内已到场的人瞥了一眼,便各自正襟危坐沉默不语。

御书房正中的书案之后是皇帝李正明。李霄一进书房,李正明的目光便落在了他的身上,其中的意味可是百般复杂。

以一些朝廷官员的攻讦为依据,将李霄从统带了两年多的西军调离,李正明可谓用心良苦。

然而,李正明发现,没有了李霄的西军,虽然将士仍然基本是原来的将士,但西军似乎少了些什么。

而且李正明原本打算将李霄提拔任用的各级将官给调离,却发现若调离这些将官,不仅难以寻找到合适的将官来补齐空缺,西军这支南唐目前最精锐的军队只怕战力也会大幅度削弱。顾虑到这些,李正明终于暂时放弃调离那些将官的想法。

通过此,李正明对李霄有了更多的看法,或者说有了更多的顾忌。

首先,李正明对李霄的治军统帅能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不仅仅在用人方面做到了唯才是举,任人唯贤,而且都放在了合适的位置上。通过暗中调查,这些将官的品行道德都没有多少为人诟病的地方,虽然性格各异,但是都深受下属士卒的爱戴。

对于李霄的用兵指挥能力,李正明更无从挑剔指责。李霄领军以来,先后击退了秦珏,击败了楚云亭,最近更兵不血刃退了秦风雪十五万大军。

李霄从盛兴四年初独立领军到盛兴六年,历经大小数十战,未曾一败,堪称南唐的军神。

李正明明白,西军没有了李霄这样的军神存在,整个西军便如同少了魂一般。顾云飞固然是个优秀的将领,但是不论资望,还是战绩,又或者威信,都远逊于李霄。这或许是自李霄离开安东城塞后,西军再未取得较大战绩的根本原因。

虽然李正明心中明白,但是李正明固执的认为,李霄也是通过军旅征战锻炼出来的,顾云飞等其他将领同样可以培养出来,只要给时间和军队。

李正明顾忌的是,李霄若和军队呆的时间太长,只怕全军将士只识得李霄,而不知有朝廷了。到这时候,整个南唐还有谁能制衡?

虽然顾忌重重,当得知北汉遭到了桑绥邦兹联军侵犯之后,李正明敏锐的判断南唐统一天下的机会来临,他也首先想到了李霄。李正明不得不承认,要驱逐走桑绥邦兹,进而吞并北汉,李霄是最佳的统帅人选。

当得知李霄进入江陵时遭到了刺杀,李正明是非常震怒的。这倒不是说李正明关心李霄的生死,而是感觉挑衅了他的皇权威严。而且在江陵刺杀李霄这样的南唐军方重将,这也无疑说明了朝廷有人泄密,或者至少机构的管理存在漏洞,要知道李霄等人进入江陵是掩藏了身份的。

不过李霄安然无事,李正明在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对李霄身边的人也产生了兴趣。

李正明对端木淳熙,朗宁,石彪等人兴趣不大,这几人在李霄麾下的任职角色早已清楚。青旗营士卒的精悍,训练有素也没有吸引李正明。李正明认为,以李霄的治军之能,充当护卫的士卒达不到这样的水准那才会让人奇怪。

李正明感兴趣的是琉璃。

这是因为不论当初在西军的眼线,还是在新军中的眼线都没有讲清楚琉璃的来历。琉璃在李霄身边扮演的角色也没有哪个眼线讲得清楚,这一切都说明了琉璃的神秘。

而且这次江陵李霄遇刺能够幸免,全有赖于琉璃的提前预警。从当时事态表现来看,琉璃显然是身怀绝技的,这和其秀美的容貌及年龄似乎有些不相称。

一切迹象均表明,琉璃是李霄身边的一个重要人物。

李正明感兴趣的是,琉璃这样一个年方二九,容貌秀美,身怀绝技的女子,为何竟然能够一直呆在李霄身边?

李正明不动声色的看着李霄,心里却是想了很多很多。

“臣李霄,臣郑定国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李霄和郑定国两人面向李正明跪伏在地道。

“起来吧!赐座!”李正明微微颔首,收拢心神道。

“谢陛下!”李霄和郑定国叩谢之后,站起身来,躬身后退到座位上坐下,然后静等李正明发话。

李正明扫了在场诸位一眼,然后道:“楚云亭被刺杀,北汉已经是大厦将倾,听说桑绥邦兹联军已经兵临晋阳城下。从各方面的消息来看,桑绥邦兹若吞并了北汉,下一个目标将是我们。”

顿了顿,李正明继续道:“桑绥邦兹联军四十万,我军西军十万困于安东,东路军和江上郡守军都不能动,只有十万新军可动。如何用这十万新军驱逐敌寇?诸位爱卿有何高见?”

李霄微感诧异,自己不是已经上奏了方略吗?怎么皇帝只字未提?略作思忖,李霄顿悟,或许皇帝不想让自己锋芒太盛吧。虑及于此,李霄决定尽量缄口不言。

书房之内陷入一片沉寂。李正明叙述的形势,在场的诸位都一清二楚。李正明这时候提出这个问题,没有人敢贸然答话。如果回答得不佳,就不仅仅是在皇帝面前失分那么简单了。

李正明见没有人答话,心中有些不乐。目光数次在李霄身上停留,都最终移了开去。最后,李正明看向吴纲道:“吴爱卿,你担任红河都督多年,现在又是我大唐太尉,对兵事是十分娴熟的。朕且问你,面对当前局势,大唐当如何做?”

吴纲顿感头皮发麻,然而李正明都问到头上了,也不得不回话:“陛下,臣对水军比较熟悉,这陆战却不甚了解。桑绥和邦兹联军四十万,而我军只有十万,还是新军,恕臣直言,这力量对比太过悬殊,没有胜的可能性。”

李正明皱着眉头,摆了摆手,看向蒋兴权郑定国两人。这两人都是兵部的侍郎,对兵事要熟悉一些,李正明道:“两位爱卿怎么看?”

郑定国蒋兴权两人对视一眼,均感不好回答。沉吟稍许,郑定国道:“太尉所言确有道理,我们力量对比是很悬殊的。若要胜,只能出奇兵,火中取粟,期待奇迹发生。”

蒋兴权附和道:“陛下,臣也深以为然。邦兹桑绥联军,他们也有利益冲突。若我们能够在他们之间成功挑起矛盾,或许能够坐收渔翁之利。”

李霄听了暗暗失望,这些都是空谈,这都只是战略方向。真正要实现,必须用好十万新军,必须要有出色的战略和出人意料的战术才可。在座的诸位,显然是没有想到这一层,或者即使能想到,却因为要么不通兵略,要么缺乏全局的眼光,均难以想得更进一步。

显然李正明也想到了这一点,面上难以掩饰失望之色。

无奈,李正明看向李霄道:“爱卿曾经上过奏章,朕已经看过。爱卿在奏章中的方略委实大胆,朕想要爱卿说实话,胜算有几成?”

终于还是问自己了。李霄心中嘀咕了一下,不过面上却是没有异样,沉吟片刻道:“陛下,敌我力量对比悬殊,要想胜,唯有冒险弄奇。当然,若不用险,依托江河防御以及我们现有的兵力,阻止敌人侵犯于外要容易得多。但是,正如臣在奏章里所说,陛下有天下之志,困守非是上上之策。而且邦兹桑绥吞并北汉之后,便会对我国土虎视眈眈。在秦国之西还有古斯东征军,秦国若被灭,我们就更加孤掌难鸣。”

顿了顿,李霄继续道:“既然后面还有强敌,那么我们现在也不适合扩大募兵,这会加大国力的负担消耗。所以,只能出奇求胜。臣坦言,不用奇,我们不过是苟延残喘罢了,无非能多拖些时日,最终还是败局。若用奇得胜,那将扭转乾坤。至少,在面对将来的古斯东征军时,我们还有一搏之力。”

“你说的这些朕都知道。”李正明有些不耐烦的道,“你就直说吧,胜算有几成!”

“不足三成!”李霄没有犹疑。

“不足三成?”书房内一片哗然。

“李太傅,你这太冒险了!”左相卫兴跳将起来,十分激动的道,“你这是拿我大唐国运冒险!三成!老夫虽不懂兵略,但是也知道,战场之上,至少要有六成的把握方可出兵,最起码也得五成。你这才三成,这不是儿戏吗?”

“是啊,李太傅,你这太冒险了。”右相沈万舟也附和道。

“那诸位认为,还有别的更好的办法吗?”李霄也不客气的道。

诸位一时语塞。

李正明看看诸位,又看看李霄,明白现在需要自己决策拍板了。李霄的方略确实很冒险,但是若能成功,却也是收益最大的。本来是应该将李霄的方略提出来让众人讨论合计合计的,但是李霄在奏章中说过,要想成功,必须尽可能的保密。江陵李霄遇刺一事也充分说明,朝廷内外并不是密不透风。

那么,是该同意李霄的方略还是再寻良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