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皇帝回京城
作者:璧月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390

北京,紫禁城。

朱祁钰虽然即不是嫡子,也不是长子,没有继承皇位的权利,可他确实比他的哥哥朱祁镇更适合做皇帝,他自小与母亲单独生活,虽年仅十岁就被封为亲王,但缺少父爱的他却懂得几分民间疾苦,而他的哥哥朱祁镇出生就被封为太子,九岁便继承皇位,自小就在锦衣玉食中消磨掉了意志。可历史偏偏就来了次大逆转,让两个人的生活同时改变,一个本是九五之尊却成了阶下之囚,一个本是无势的藩王却做了天子,真是天大的笑话。此时的朱祁钰虽身着龙袍,可他自己也知道毕竟他哥哥还活着,他这个皇帝就做的名不正言不顺,万一有一天他回来了,自己还是得归政于他。且古语有云: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眠。他若复辟,又怎会容得下我这个篡夺他皇位的弟弟呢?何况朝廷里有很多是正统时的旧臣,一旦他回来,这些人一定会嚷嚷着要我退位的。

就这样景泰皇帝天天寝食难安,这皇帝的宝座就是这样的有魔力。

南宫逸之死此时已被传遍大江南北,御剑山庄里的众人也有所耳闻,钱塘二老悲叹不已,这一代宗师就这样没了,让他们无法接受。此时的南宫凌已经懂得死亡的含义,他知道自己再也见不到父亲了,眼泪簌簌的往下落,心中一股无名的火焰一下子涌上来,一旁的雪青早已哭成了泪人。御剑五虎此时身体已经没什么大碍了,大家沉浸在无限的悲痛中。

御剑山庄处处挂白为南宫逸守孝三日,此时的钱塘二老心里是最清晰的,他们知道南宫逸之死并非偶然,而是一场天大的阴谋,一个足以威胁到整个家国的阴谋,如果阴谋成功,对于中原来说将是一场无可预知的劫难。可是他们也猜不出这个阴谋到底是关于什么的。

那神秘的蒙古国师次日就传信给赵乃贵,说蒙古和中原将有一场战争,而这一战将是决定正统皇帝归国的筹码,所以瓦剌军只会佯攻而不会硬取。

果然不多时,瓦剌大军就已开赴京城,几十万蒙古军队浩浩荡荡而来,景泰皇帝和群臣坐不住了,有的大臣主张立即南迁,而有的大臣力主迎敌保京,这其中于谦就是代表,这个于谦就是著名的民族英雄,写下――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豪客。此人满腹经纶,一身为国,深得皇帝的信任,而朱祁钰也真是个有魄力的主子,他同意了于谦的主张,决定力保京师,此时各路勤王的部队已经在途中,只要京城一日不破,瓦剌军队必破。

朱祁钰封于谦为兵部尚书,全权负责京畿军务,此时的禁卫军上下一心决定与瓦剌拼个你死我活。

城下炮火不断,一批一批的瓦剌军向京城涌来,于谦镇定自若,指挥若定,一代英雄气概尽显,武清侯石亨兄弟此时离京城最近,他们的军队很快就开到了京城附近,从瓦剌军的后方包抄过来,瓦剌见明军援兵已到,不敢逗留,迅速撤退,一场轰轰烈烈的京城保卫战以明军的大获全胜告终,而他们却不知道,这只是一个阴谋的开始而已。(小说情节纯属虚构,如与历史不符,请勿见怪!)

瓦剌军败退之后,北京城大街小巷都张灯结彩,人们敲锣打鼓,兴高采烈地欢庆胜利。景帝朱祁钰也在皇宫中设宴庆功,论功行赏。于谦以首功加“三孤”之一的“少保”衔,总督军务。于谦固辞,说:“如今国家多难,近郊多垒,强敌虽退,疮痍未复,做臣子的实在觉得惭愧,怎能居功受赏?”景帝不许于谦辞让,他才再拜受赏。

武臣则以石亨为首功,之前他已经被封为武清伯,此时晋升为武清侯。石亨的侄子石彪也因功由指挥同知升为都指挥佥事。石亨得以封侯,可以说既有他本人的才干,也有于谦大力提拔的因素,否则,他至今仍然在诏狱待罪,哪里谈得上建功立业。后来更不会有夺门之变了,这一切其实都是阴谋。

京城欢声笑语,此时瓦剌那边正在策划另一件事,军队进攻中原失败,归还太上皇帝已经是顺水推舟之事了。于是没过几日让景泰皇帝感到棘手的事情就来了――瓦剌主动求和,而作为退让的条件,他们将归还土木堡之变被擒的太上皇朱祁镇。

这一消息传来,京师一片哗然,有人欢喜有人愁,而对于朱祁钰来说,这只是他噩梦的开始而已。

第二天,那些正统旧臣就跪在殿中,请求皇帝答应瓦剌归还太上皇的请求,尽早迎回太上皇。此时的朱祁钰左右为难,于谦看出了皇帝的心事,就进言说:“皇上,前次登基时,孙太后亲口答应众臣,就算太上皇帝回京,仍做太上皇帝,名号不变,请陛下恩准!”

朱祁钰想来想去也不好再推辞,只好答应。

景泰元年(1450年)八月十五日,又是一个中秋节,北狩整整一年的英宗到达北京,一轿二马悄然进入安定门。路人漠然注视,不知轿内坐的竟是北狩一年的太上皇。英宗在安定门换上“法驾”,由安定门到东安门。百官于东安门外迎接,景帝于东安门下辇迎接,英宗下轿答礼。兄弟二人嘘寒问暖,彼此谦让了一番。经过了这一形式上的礼节,英宗“驾入南宫”,开始了七年的幽禁生活。七年间,英宗未能踏出南宫半步。名为太上皇,实为囚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