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xdeath《让子弹飞》影评完整版
作者:东方晓白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298

影评:《让子弹飞》——一部精彩的限制级话剧

视角之一:姜文——自恋的中国电影圈里唯一知道自嘲的导演。

实际上,自恋不一定是啥坏事,特别自恋才是坏事。

自恋是一种态度,是一种觉得“自己拍的东西是好片”的想法。一方面来讲,这种想法能敦促着导演自我突破精益求精,而另一方面,过度自恋就会让导演脱离实际,拍了一个烂片还说“你们50年后就懂了”。

每个导演都自恋过,尤其是被媒体和观众两边一起夸得飘飘然的时候,要想不自恋很难。但是另一方面,想要让导演不自恋也很容易,当被媒体和观众两边一致痛批一顿之后,多半导演都很难自恋得下去(“人不能无耻到这种程度”的某人除外)。所以张艺谋《黄金甲》之后改拍小成本,冯小刚《夜宴》之后改拍《集结号》。中国电影导演集体的水平就是那么回事,所以出现了某种上一部越能看下一部越不能看的“大热必死”现象。正是因为这个我既不看好《非诚勿扰2》也不看好《无人区》更不看好陆川的任何新作。

所以,自嘲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自嘲是一种“我拍的东西是其实烂片”的想法。有了这种想法,导演即便一意孤行地认为自己拍了个好片,这电影至少不会和大众审美偏离太远。因为他们时刻还考虑着他们拍的也许并不成功的可能性。

索性,姜文就是这么个导演。索性,他上一部片子拍的是《太阳照样升起》。

视角之二:《让子弹飞》——射向中国电影审查制度的最后一颗子弹?

看完《让子弹飞》之后回想这部电影,实在不知道广电总局究竟是收了多少钱才能让这种片子一刀不剪的上映的。

海量粗口,海量血腥场景,大量性暗示……甚至还有**裸的剖腹和强奸戏,这种电影即便是政治正确,一点没露,放在美国也至少是指导级,甚至很有可能是限制级。然后这种片子,在天朝光腚总局这种神器和和谐巨钳之下,竟然能够一刀不剪的上映,这其中又没有猫腻,甚至有什么猫腻都是不言自明的。

先要说我很喜欢这部片子,我也知道光腚总局很操蛋,“删节”这种东西就更是操蛋中的操蛋。但是我实在不觉得《让子弹飞》这种电影应该堂而皇之的放进电影院狂收几亿的票房。平心而论,我不觉得任何人会觉得这是一个适合全家一起观看的电影,甚至,这是一个部分场景连我看了都会不舒服的电影。结果光腚总局竟然能在这种恨不得把天朝变成幼儿园,国庆改在儿童节的和谐背景下,冒天下之大不韪让这电影堂而皇之的在所有的院线上映还美名其曰“贺岁片”,我觉得这才是操蛋中的操蛋中的操蛋。

通常情况下,我对于“封杀”这种词,尤其是光腚总局的任何“封杀”都是极度厌恶的。但是,我现在确实希望有哪个领导看了这电影幡然醒悟赶紧把着电影封杀了,所谓亡羊补牢,否则,这真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大丑剧,这种**裸的双重标准实在是令人感觉吃了苍蝇一样的恶心。而且,我很希望封杀了这部电影之后所引起的社会舆论和电影公司的两方面压力,能够催生中国电影分级制度。

下面进入正式的影评。

正面:类型片其实是这么拍的

对于从《石头》带起的这股类型片的热潮而言,如果说《西风烈》是不折不扣的反面教材,那么《让子弹飞》可以算作一个正面榜样。至少,它说明了一个道理——类型片不是一个噱头,不是一个拿来装13或者拿来骗票房的概念,也不是什么人看了两部国外电影一拍脑门子都可以拍出来的东西。一方面,它并不比其他电影难拍,只要导演有实力,有个性,有情怀,有野心,一样可以拍得出来;另一方面的潜台词是,要是这导演有实力没野心(三枪),或者有野心没实力(西风烈),就别扯着“类型片”的大旗忽悠观众了,套用《爱情买卖》里的话说一句——

“类型片不是你想拍,想拍就能拍。”

《让子弹飞》的成功,除了目前为止最集中最有创意也是最出色的一次黑色幽默本土化之外,主要在于一点,或者说一个人——姜文。

这不是盲目崇拜什么的——导演的性格特点很大程度影响着他的作品。一个成功导演,尤其是一个成功的类型片导演,才华、野心和自嘲的精神缺一不可。到了这种时候就不得不拿昆汀和他的《无良杂军》说事,如果没有昆汀的浓烈个人风格,如果没有昆汀玩世不恭的创作态度,如果没有昆汀的野心和才华,这部电影都不可能成功。《让子弹飞》也同样,姜文的才华保证了这部电影的基本水准不至于成为有名无实的垃圾,他的野心保证了这部电影的突破、艺术性以及精益求精,而他的自嘲精神,则保证了这部电影不会离观众(至少是部分)的视角太远。

反面:算得上不错,够不上经典。

1,动作场面

不知道是不是姜文的确不善动作场面,或者他特地有别于其他国产影片的动作场面,追求某种节奏或者韵律的美感,总之除了最后上山剿匪的那一段,《让子弹飞》的动作场面大约可以算作是完完全全的垃圾。看起来像是京剧亮相式的武生跑上跑下无论为了达到什么效果,都不是这么一个电影里该出现的动作戏。电影就是这么一个成王败寇的东西——如果你成功了你会被人吹上天,说是什么“实验”,什么“创意”,什么“先锋”……但是如果效果不好,那就必然会得到铺天盖地的批评,即便是《无良杂军》甚至《弯刀》那种扯淡的东西,都至少遵从着基本的原则,不敢把动作戏搞成这个样子。总而言之,无论在其他的环节多么出彩,一个所谓的大制作,花了那么多钱,最后搞出来的电影除了净时间10分钟的场景之外其他一概可以在舞台上当做话剧来演,怎么也是说不过去的。

2,人物

先要说发哥的黄四郎——从演员选择上来说国内的电影圈可不是欧洲那种随便就可以找到一个会四门外语的克里斯托夫沃尔茨的。要演这么一个有气场的反派,随便想了想似乎除了发哥能胜任的人真的不多。但是,也许是角色设定的问题,也许是发哥演绎的问题,这个角色总是与整部电影隔着一层东西——凶狠的时候感觉不到杀气,表现愚蠢的时候又没有一次能让人笑出来。不去考虑换一个演员会不会更好的问题,单从三个主要演员的比较上来看,周润发的这一角无疑是最失衡的。虽然葛大爷的精彩发挥多少弥补了一些这种遗憾,但是说发哥的表现令人失望,或者一如既往地和内地演员格格不入,似乎也没有什么问题。

接下来就是陈坤——我没说他的表演有问题,我只是遗憾他的戏份实在是太少了,或者说,整个反派阵容演员戏份的设置上有些欠考虑,看起来就像是横板红白机上打关一样一个boss完了下一个boss,人人的表演都不差,但是人人可供表演的空间都太小,详略失当。

最后就是人物的冗余——马邦德的前妻和儿子出场,对全剧的发展有一毛钱的作用吗?别跟我说啥他就是因此而死的,表现了他的复杂性格云云,那就是扯淡。

3,情节

片子里有太多情节经不起推敲,也有太多情节交代得没头没尾,我不知道这是朱苏进还是其他5个编剧的问题,但是我觉得这还真的有可能是这6个编剧集体的问题——编剧太多了,造成桥段太多了。

看看经典的警匪对峙电影《盗火线》,全片下来两个主角代表的警匪双方对峙的场景一共就三次,其中每一次都经过了漫长的准备和策划,真正到了**的时候也同样扣人心弦。当然,三次并不是什么硬性指标,但是毫无疑问的是情节的曲折程度以及精彩程度并不跟双方正面交手多少次成正比,还好姜文作为导演而言的功力还是有的,知道影片的“节奏”这个概念以及一张一弛的道理,才让电影不至于变成毫无章法的耍酷片。桥段精彩的话难以取舍是人之常情,可是真的多到要像赶场似的在快节奏的时候一股脑把桥段全倒出来,以至于最后连事情的前因后果都交代不清,这就不应该了。在我看来,全片光是双方势力的直接交锋就有10次以上,虽然说姜文并没有简单的把这些交锋全部穿在一起而是知道用一些慢节奏的场景做铺垫,然后再一口气的爆发出来,但是10次**起落还是太多了,而且其中有一些真的令人提不起精神……在我看来,其中有一些要去掉,有一些要合并,这不是我说它们拍的不好,而是它们实在已经影响到了叙事甚至影响到观众的理解。

总体而言,如果让我评价,这片子我应该会打到8分。作为一个姜文之前所标榜的“中国式西部片”而言,这片子打不上这么高的分。但是作为一个“黑色幽默电影”,或者说,在这个电影大量抄袭网络段子的年代,还能够拍出一部用大量的原创段子让全场观众从头笑到尾的电影,怎么说也够得上一个8分的评价。有人拿姜文和昆汀相比,实际上我觉得两个人还是有可比性的,不提电影的水准,至少从结果上来看,《让子弹飞》这样的电影,也算的上是华语电影的一朵奇葩。有人说这片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并不能确定,但是大概在五年之内,很难再有一部这样大牌云集的限制级话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