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势
作者:江湖六家半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975

李鸿章接到圣旨,暗自冷笑不已不说。就是驻扎在外面的淮军将领听了以后也是对朝廷鄙夷得很。且不说朝令夕改,单单是认为一纸诏书就想控制二十几万淮军兵马?各级将领就能听朝廷的号令?

其实李鸿章和淮军的将领还真是冤枉了朝廷的军机大臣们,前一个诏书纯粹是年轻气盛的光绪帝下的。本来按照现在的清廷的规矩,这样的诏书需要经过慈禧的批准,但是光绪帝愤怒于淮军在与叛军的几次交锋中的畏缩不前,绕过慈禧与内阁,直接发圣旨要开革了李鸿章,纯粹是个人行为。当慈禧与内阁军机们接到小太监的通风报信后,均是大惊失色。且不说现在淮军几十万人云集京畿,万一有个兵变动乱麻烦就大了。单是李鸿章现在的身份也不是说开革就开革的,而且还是这么一竿子撸到底。所以在接到消息后,慈禧与一众军机大臣俱是大惊失色,慈禧更是连忙发出懿旨,安抚李鸿章及淮军众将,也顾不得照顾光绪的脸面了。

不提北京的这场闹剧如何收场,现在安南也已经开始了新的攻势。在清军新编军队换防刚结束不久,北伐军东路部队就在军舰的掩护下越过长江防线,沿运河古道北上江苏,进抵淮安,前锋直逼宿迁。在与清军新编部队的的交战中,北伐军将领一阵无奈,因为这些清军逃跑的机动能力大大提高,许多地方的新编清军手里拿着新式步枪却不会用,在交战时竟然还有许多人不知道如何打枪。更有少数人竟然把带刺刀的步枪当原始的长枪使用,挥舞着就冲了上来。虽然勇气可嘉,但是效果实在是让人无语。倒是北伐军士兵们在开枪时都有些无奈,觉得这样的战斗甚是无聊。

徒有其表的清军新军被一阵枪炮收拾了个干净,剩下的就简单多了,除了行军就是收缴地方武装了武器了。清军新军除了在刚开始展现了一下他们的勇气外,就剩下一路狂逃了。以至于北伐军的将领们,都怀疑这样进展神速是不是清军的诱敌之计了,屡次命令部队要稳扎稳打,切莫贪功冒进中了埋伏。东路北伐军进展神速,中路的的进攻就有些麻烦了,张之洞在湖北清军新军和朝廷的新军大为不同。战斗力还是相当厉害的,虽然重武器缺乏,但是依靠有利的地形,还是在节节抵抗北伐军的进攻。虽然北伐军占领了武汉等江边重镇,但是并没有彻底打垮湖北新军主力,反而陷入了需要分兵各地驻守的尴尬境地,要不是在安徽战场的北伐军在取胜后,及时增援湖北,张之洞都有可能反攻回来。

湖北的清军抵抗激烈,但是不能挽回清军在整个战场上的劣势。相比于第一阶段的北伐,这次的北伐萧智等人显得更加从容,也更加的自信。北伐军实力增加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萧智现在占据了绝对的主动权,也就是占了所谓的“势”。相比于第一阶段,现在萧智进可以占据北中国黄河以南的大片区域,退可以就受长江占据富庶地区。反观清廷,接连丢了江南及四川等富庶地区,财政困难不说,军火也得不到及时补充,淮军和新编清军矛盾渐生,朝堂上也是纷争不断,保守派与维新派互相指责对方。光绪与慈禧也是矛盾不少,这从给李鸿章的那两道完全矛盾的圣旨就可以看出来。在萧智等人看来,是彻底解决国内问题的时候了。

湖北的新军还是没能抵挡住北伐军的步伐,张之洞也不是神仙。在北伐军不断的攻势面前,清军新军被一点点的消耗殆尽,1987年5月初,张之洞的湖北新军在坚持了两个月之后,终于被彻底的消灭了。到五月中旬是,北伐军已经进军到了黄河沿岸,与清军隔河对峙。在西路,北伐军已经进入陕西,隔黄河与清军在山西太原一带对峙,威逼京师。一时间北京人心惶惶,淮军兵马频频调动,在黄河沿线手忙脚乱的布置防线,至于原来朝廷视为柱石的十八镇新军,早被北伐军打的残缺不全了,短短两个月不到,二十几万人马还剩下六万不到,至于四川的六镇新军现在更是连渣都找不到了,不得已朝廷只能把冷落了许久的淮军重新请出山。至于京畿驻守只能是那些剩余的六万新军了,八旗兵就不要指望了,他们不拖后后退就烧高香了。

闲了多日的淮军人马被紧急调到了黄河沿岸各个主要地区驻扎,天津周围的驻军也被抽调一空,除了在大沽口一带还驻扎这八千淮军外,其余的就是从蒙古调来的两万骑兵了,而京畿地区也只有六万左右的残存的新军,这就造成了整个京师地区暂时性的兵力空虚,萧智等的就是这个时机。

在黄河沿岸地区,北伐军不断发起小规模的战斗,以吸引清军的主力,同时麻痹清廷的统治者,让其误以为主攻方向还是在路上,其实现在的北伐军主力都集结在上海和杭州一带,海军登陆战才是第二阶段北伐的主要作战方向和方式,萧智要一战定乾坤。京津地区包括山海关等地区的清军部队不断被抽调前往黄河前线,后方兵力也开始渐渐地空虚,北京西山大营的兵将早就被调到了山西,京城北大营的部队被调到了山东德州,就连刚刚征调来的六万蒙古骑兵也被调到了河南开封一带,北京城不知不觉就成了一个不设防的城市。

天津港口已经变得冷冷清了,北洋舰队虽还在这里驻扎,但是却很少出港了。从1986年底,安南海军就已经经入了渤海海域,北洋舰队彻底成了一支存在舰队,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效用。朝廷三番五次要求舰队出海作战,但是被李鸿章一一拒绝了,朝廷有心强令其出海作战,但是光绪帝一纸诏书打乱了慈禧的部署,弄得现在李鸿章心里窝火,对于北洋舰队出海一事李鸿章更是多方搪塞,慈禧也没有办法。

当安南海军护送着运兵船浩浩荡荡低来到天津外海时,北洋舰队竟然毫无动作。倒是大沽炮台反应还算是及时,在安南海军到来时发了几炮还击,可以炮台老旧,火炮射程也是有限,被安南海军一通炮击后就基本上哑火了。五十三艘各种战舰护卫着两百三十多艘各种运输舰,停在了天津外海,迄今为止,整个人类历史上最大一次的登陆战开始了。

这次登陆作战萧智等人筹划了很久,包括人员的集结,物资的准备,各种船只的调配都是在秘密而高效地境况下进行的,而这些行动最终的目的仅仅只有不到十个人知道。一直到行动开始的前三天,在一切物资和人员都准备好的时候,各个集结起来的部队,包括他们的指挥官才知道他们所要行动的目的和方向。这次登陆战总计动员了全部六个海军陆战师有一个旅,七个精锐甲等师团有一个独立工程旅,登陆人数总兵力二十二万人,这还不包括参加护航的海军部队,动员的船只超过300艘,其中第一波次登陆的部队超过五万人,将在天津和秦皇岛,以截断清廷东逃出关的路线,其中一部在天津登陆后将直插张家口和承德,切断起北逃蒙古和西逃山西的路线,从而彻底解决清廷的抵抗中心。

在秦皇岛登陆的部队进展神速,本来这里靠近山海关,应该有重兵驻守,但是不断地抽调部队去黄河前线,使的这里的留守的部队只剩下三个营不到一千五百人。相对于北伐军一万五千人的登陆部队来说,这点人整的不够看!天津的登陆就麻烦多了,虽然北洋舰队被吓的不敢动弹,但是蒙古驻守此地的两万蒙古骑兵还是相当有战斗力的,虽然他们还是传统马刀长枪,但是抵抗意志却很顽强,直到全部战死也没有投降的,这倒是让北伐军的将领们好好感叹了一把。

李鸿章在北伐军登陆天津时就已经彻底的放弃了,虽然他不是一个轻易放弃的人,但是在其兄李翰章第二次来秘密见他时他就彻底的放弃了。从一开始李鸿章就知道这场争斗清廷赢不了,身为直隶总督,军机大臣的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个老大帝国是多么的虚弱和腐朽。作为开眼看世界的北洋大臣,他比朝中的任何人都清楚世界的变化,清楚安南萧智等人市实力。李鸿章有传统的忠君思想,但是他更有“君子不立于围墙”的觉悟。不管这么说,让李氏家族为爱新觉罗皇朝陪葬,他李鸿章是没这个想法的。自从他大哥李翰章投靠了南面的“叛匪”后,他的忠君念头就彻底绝了。这次北伐军登陆天津时,李鸿章第一时间命令驻守的八千淮军就地驻守,没有命令不得出营。八千兵力对二十万兵力,李鸿章还没有自大到这个程度,既然是要败了,就不要连累家乡子弟了。

李鸿章在天津的不抵抗使得登陆部队,进展迅速,后续部队远远不断地登陆上岸。仅仅一天时间就有近7万兵员登陆,包括近一半的物资也已经装卸完毕。在稍事休息后,一路两万两千千人沿着宝坻――兴隆线进军承德,经过半日激战后占领了承德,切断了清廷北逃的路线,一路两万人两千人绕过京城,经密云――怀来一线攻击张家口,经过两个时辰的激战占领了这个京城的西大门,切断了清廷西逃的路线。在短短两天内,京城周围的各个门户相继失守,清廷甚至一还没来的及做出反应,就已经被包围在京畿地去了,一时间京城内人心大乱,远在黄河前线的清军登时防线崩溃,各部队纷纷或是被召或是主动或是打着勤王的旗号急急的往京师赶,一时间各地北伐军进展迅速,清廷的实际控制区域被压缩至京畿一带,其余地区要么被北伐军占领,要么现在是群龙无首一盘混乱,等着北伐军去接收。至此清廷在国内的大势已去。

决战的气息渐渐的浓了起来,只是一个是日薄西山,一个如日出东方,谁胜谁负已经不是萧智等人考虑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