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5年冬天,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站在起伏的山岗上,望着北方陷落敌手的千里锦绣江山,悲愤的长叹一声,带领着一支服装杂乱,兵器各异的队伍,向北方进发了。
这位老人叫黄道周,是当年和我爹一起拥护隆武皇帝在福建登极的骨干之一。当然了,这是他和我爹为数不多的共同点之一。
他和路振飞一样,都是那些在芸芸众生中始终占有极少的百分比,不知变通,不识实务,始终孤独不堪,备受打压,但是依旧与整个强大的世俗力量对抗,毫不妥协,不断地失败,不断的抗争,直到最后被彻底的毁灭。
黄道周老先生,再看一眼这华夏的河山吧,一旦走出这座山岭,你就只能化作一块伟大的墓碑,供那些偶尔还记得你的后代们来瞻仰吧!
这座山岗就叫仙霞岭,凡是要在东南一带打仗的人,都要好好的琢磨一下这个地方,它是浙江通往福建的必经之地、重要门户,被一片苍茫无际的原始森林所覆盖,山高林密,道路险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自古以来就是福建、浙江、江西三省之间的交通咽喉,按照军事部署,这里的防务都有由我爹来负责。
这位老人怀着对我爹的无比愤怒,在我爹拒绝拨付任何一点粮草,任何一点物资,任何一点哪怕舆论支持的绝境下,依然决定北上抗清。
他到处宣传北上抗清的决心和意志,要求他的同道和未来的战友们一起和他参与这项孤独的抗争。没有军饷,没有军服,没有后勤,任何参加者,完全自己备足一切,没有回来的机会,参加者就在走前处理好自己的后事,在没有任何援助的条件下,我们要向邪恶的满州骑兵发起我们愤怒的冲击。
出发前的准备活动结束了,黄道周的追随者只有几千人,男女老少、贫富贵贱,什么阶层的人都有。他们穿着各式随便的衣服,拿着简陋的武器,牵着十几匹马,带上一个月的口粮,离开福建,穿过了绵延的仙霞岭,将用自己的鲜血,在满州铁骑们的残杀下,找到自己生命的归宿。
黄道周的夫人蔡氏在他临行前,叹息道:“你终于可以死得其所了!”
他们到达江西的上饶后,得到当地居民的热烈拥护,募到了三个月的口粮。
但是在打了几十年仗,对杀人极有研究和天分的清兵的马蹄下,他们最终失败了。
黄道周在风景秀美的黄山脚下被当地的清军守将,也是南明朝廷中投降清军的叛徒张天禄俘获,送到了南京监狱。
对这样一位在南方抗清军民中有着崇高声望、德高望重的老先生,清军的大小人物给了他一个极其光明的出路,那就是和我曾经的恩师,事实上也确实是一代学问家的钱谦益一样,给清王朝当大臣。
黄道周对此十分的冷淡,在监狱里依旧吟诗作对,好象文人游山一般。他写的最后一首诗是:“六十年来事已非,翻翻复复少生机。老臣挤尽一腔血,会看中原万里归。”
满州人觉得可能钱谦益的榜样力度不够,又抬出了崇祯皇帝时的重臣,黄道周的福建老乡,争取在第一时间,第一批次投降清军的洪承畴劝降。
对这位曾经四海皆知,在明王朝声名远播,被视为大明柱梁,于松山迎满州兵,误传阵亡,引得崇祯皇帝亲自开追悼会,龙颜大哭的明室重臣,最高级别的叛徒,黄道周只是写了一副对联相赠:“史笔流芳,虽未成功终可法;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
洪承畴惭愧不已,出于对这位曾经的同僚的敬重,他建议免除黄道周的死刑。
愚蠢而好杀的满州人对这位老人感到非常的愤怒,洪承畴在满州人面前也根本没什么面子可言。
黄道周一心求死,绝食了12天。期间他的妻子来信说:“忠臣有国没有家,不要挂念家里。”
1646年3月5日,在北京的东华门,黄道周在临行前舆洗更衣,画了一幅长松怪石,赠送世人,然后闭目等待就义。一直跟随他的老仆人大哭不已,黄道周说:“我为正义而死,这是莫大的幸福,你哭什么呢?”然后面向南方跪拜,咬破手指,写下血书,临刑前大喊道:“有怕死的黄道周吗?”这位晚明时期的大学问家、书法家、画家、官场的楷模,最后头被砍断,而身体仍然屹立不倒。
黄道周死了!在他的衣服内侧,人们看到他的血书:“大明孤臣黄道周”。
很多次我经过南京的东华门,这里除过观光者,青砖的古道,婆莎的古树,肃穆的残墙外,看不到一丝黄道周的遗迹,只有后人对他的推崇,依稀还能在研究那个时期的书籍中看到。
徐霞客评他“字画为馆阁第一,文章为国朝第一,人品为海内第一,其学问直接周、孔,为古今第一”。
明史赞:“学贯古今,所至学者云集”。
敌人的子孙乾隆皇帝也说他:“不愧一代完人”。
《四库全书•黄道周儒行集传》序道:“以直节清德,见重一时”。
我爹在隆武皇帝的朝廷中又少了一个*者。
隆武皇帝又少了一个真诚帮助他的臣子。
这位雄才大略,一心想像建立东汉的刘秀那样,当中兴之主,并为此殚精竭虑,放弃了所有爱好和其它追求的皇帝,在孤独的绝境中依旧挣扎。
他想离开福建,亲自指挥军队去收复江南各地,可是计划却始终没有能实现,当然,我爹的暗中阻挠和拖延起了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