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柳树坪 兼议知青文学 二、
作者:zgc200503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515

致柳树坪 兼议知青文学 二、

11楼朋之:无论是奋斗史还是苦难史。无论是喜剧还是悲剧。我觉得知青题材的作品:首先必须“真实地再现知青生活”――这个大前提是不能否定的,文学的使命与作家的良知是不能丢掉的……孟晓 发表于 2011-3-6 09:58

非常赞同孟晓朋友的观点。天尘朋友的《拧一把,撒落一地珍珠》就是真实地再现了知青生活,推荐给各位知青网友们读一读,相信都会有同样的感受。

近些年来,我基本不看长篇文学作品,就是文章长了一点看得也不耐烦,但天尘朋友的《拧一把,撒落一地珍珠》,我是一节不落通篇读完。

12楼老灯火:"无悔派"多是有话语权的人,所以调子唱得高声音大……大多数这方面“吃了不少苦头”或“中间人物”的知友,多无话语权,发点感慨的地方也不多,所以低调。知青文学,这个题目本身就很大也!

13楼哥巴:回复 1# 天尘 。“针尖大的事,拖出一车皮眼泪”这话对知青文学是否恰当我们不想评论。但对于知青的过去所受的苦难而言,是极不负责任的,是胡说八道!2000万青年失去了选择的自由,只能去接受所谓的再教育;百万*前的知青,因家庭出身不好,虽品学兼优,却因档案上盖着“不宜录取”而只有上山下乡一途的。这不仅不是针尖大的事,而是民族的极大不幸。

14楼天尘: 连桥、哥巴、夏悸、湖边士、老灯火、朋之各位好。

晏生好,你的湘西王公子在哪里?给个链接,我也想拜读。

孟晓兄,你说的“我觉得知青题材的作品:首先必须“真实地再现知青生活”――这个大前提是不能否定的,文学的使命与作家的良知是不能丢掉的……”正是我漏了说的。尤其作家的良知。但这是写作态度问题。不是文章的立意。既然说到这里,不妨也说说。在写作态度上我们虽见解相同,然而它不是原则。谁能保证百年之后,儿孙们如何戏说我辈的上山下乡?你能说那就不是文学?你跟他说要真实,他说你好笑。有人写了本搞笑的《李逵日记》,令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高明。比那些正儿八经的宣教要有意思得多。我这样说,不知你是否同意?

柳兄,你说我们略有分歧的一段,我夫人看了都严重支持你的见解,不赞成我的不讲原则。这里有个问题,如果讲政治,我其实是赞成你说的。但我们不谈这个。而讲文学、讲艺术不必那样认真。英雄主义的东西我也有很喜欢的,不一概而论。比如样板戏,备受京剧票友的抨击,可我这假冒伪劣京剧爱好者就非常喜欢于会咏的京剧音乐,他真正是实现了京剧的革命。以后京剧音乐这一块要想革新,还得照他开创的路走。

柳兄,你说的:“当你看到我挖空心思拼凑出来的提纲时,那种失望与严厉,实在是既出乎我的意料,又全在情理之中的。”那种宽厚与坦然令我感动。人之相与贵在坦诚。我们不必事事有共同看法,坦诚交流就会使人越走越近。

各位,真诚地欢迎你们在这个帖子里发表高见,我也在受教。

15楼柳树坪:王朔从来喜欢胡说八道,哥巴兄不必当真。我们在此借用,其实也并不反对知青文学中的控诉与反思,而且这种东西似有多多益善之概。可*尚且是禁区,其小小分支知青部分又能怎样?我们在这里说的其实是个人的某种文学趣味与审美倾向问题。当然这与自己的经历分不开。可能自己经历的尚不够惨烈?那就更没资格控诉了。

我同意天尘所说,农民总的来说,比我们更加困苦,如果说知青被打入了社会的底层,其实我们下面还有一层垫底的,就是农民。我们还在盼着招工回城,他们中的无权无势者,恐怕连这种奢望都不可能有。到今天,其实农民仍是中国社会最垫底的。什么时候废除了城乡二元化户籍制度,他们的地位才略有改善的希望。盼着那一天早日到来!

16楼柳树坪:哈哈,天尘,你身边就有与我一派的,无须我析辩,自有代言人了!问候书薇嫂子!

17楼朱纪飞:王朔是个什么东西,他有神马资格说知青?他的为人、为文,他的流氓习气,对人世间一切美好事物都抱有敌意的生活态度,用我常说的评论是:一无是处!

18楼天尘:“我们在这里说的其实是个人的某种文学趣味与审美倾向问题。”(柳树坪语)。对了。这是可以见仁见智的。没有对错之分,只有真善美和假丑恶之别。

19楼天尘:朱兄,你好。对王朔很不感冒哦?我们有分歧。但这里不说他好不?只说他这句话。

20楼隐士安:“知青”这个话题不但牵涉面广,而且还是一个敏感的问题。知青题材的作品要成功,难度也大。它既要使知青看了倍感亲切但又不是记流水帐;既要反映当时的历史背景,又丝毫不能影射当今;如果真实的将当时知青的苦和农民的苦同时交替反映出来,也是需要的、必须的;把知青下乡带动了农村思想、意识、文化进步揉进去也是明智之举;把知青与农民的深厚感情、对第二故乡的爱写出来,就保证了作品有护身符、有生命力……

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