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秣陵
作者:五二六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816

曲阿城郊,有一片高地,松柏成林,溪流环绕。当初孙坚途径此地,听一相士说风水宝地,有潜龙之脉,能佑子孙。孙坚由此心动,曾说将来若死,当葬于此。及其死后,孙策本想将父亲归葬富春,但在其母吴夫人的劝说下,最后还是葬在了曲阿。

其后形势使然,孙策无法安然在曲阿守孝,带着家人渡江居于江都,在曲阿祭扫孙坚墓的,是孙策的姐夫弘咨。孙坚共有五子二女,其中长女和幼子是庶出,长女嫁给曲阿弘家。弘咨是曲阿名士,且是喜文厌武的文士,并没有到处跟随孙坚孙策,而是一直留在曲阿读书。

孙策没有急着去秣陵追击刘繇,一是为了拜访并招揽隐居曲阿的中原名士,二是为了祭拜父亲。

现在吕蒙正和诸将一起,跟随在孙策身后,在墓地之前肃然而拜。吕蒙暗中注意,孙氏族人姻亲,大多悲泣流涕,唯有数人:孙贲、孙辅脸色复杂,孙静长子孙?则似乎有些不耐烦的样子。

而外姓诸将中,如韩当、黄盖等早年跟随过孙坚的,也多有潸然泪下的。其余诸将,毕竟和孙坚没有感情,只是肃穆而已。

祭礼毕,孙策再次跪拜:“父亲英灵庇佑,助我扫平江东,开创基业。”

起身之后,孙策对旁边一清秀文士道:“过去数年孙策奔走江淮,不能在此结庐守孝,全赖兄长洒扫,请受策一拜。”

弘咨拦道:“你我姻亲,祭扫之事也是我之本份,何须多谢?”

弘咨文士,当然拦不住孙策,不得不受了一拜,孙策又道:“兄长曲阿名士,德才兼备,策想请兄长担任曲阿长,为我安抚黎民,招揽才俊,不知兄长意下如何?”

曲阿弘家,也是大族,但和徐琨的徐家、孙河的俞家不同,并没有矢志追随孙家。所以虽是姻亲,一直有些若即若离。但现在孙策横扫江东已经势不可挡,弘咨略一沉吟,终于点头,只是说道:“伯符,安抚黎民之事,我足以办之。至于招揽才俊……伯符,我知道你想招募避居曲阿的中原名士,只是我平日和他们往来,知道他们的心志,多半没那么容易。”

孙策麾下,若论名士,现在只有周瑜、张?、秦松、陈端四人。周瑜和他是异性兄弟之情,自然无需多言。广陵张?,却是孙策在江都屡次恳请后,才答应出仕。而秦松、陈端,则是师从张?,被张?招来的。除此之外,彭城张昭,虽然已经有所心动,但还在观望之中,这次孙策占领曲阿,不知道能不能让张昭下定决心来辅佐?

所以孙策真正招揽到的名士,少之又少,被孙策吸引的,是各地豪杰而非名士。弘咨话语之中,显然也说明曲阿城内的中原名士并不看好孙策。

事情果然如此。北方名士避乱曲阿的,除了逃走的许子将,以广陵东阳人陈矫、广陵海西人徐宣、琅琊东莞人徐奕最为知名。

孙策拜访名士,吕蒙也跟随在后,先后见这三人,果然各有气度。吕蒙更是清楚,这三人后来都是曹魏高官,徐奕曾任丞相长史、雍州刺史、尚书令、中尉;徐宣历任郡太守、司隶校尉;陈矫历任太守、尚书令、司徒,陈矫未来有个儿子还是晋朝的佐命元勋、开国功臣。{Www。Shouda8.Com 首发 手.打/吧}

可惜,这些人要不说自己名望浅薄、无才无德,要不说自己无心仕途,没有一人愿意出仕孙策,搞得孙策郁闷不已。但孙策还不能在他们面前无礼,否则一旦传扬出去,更加没有人来投效了。

至于吕蒙,名士们都不鸟孙策,更加不会正眼看一个军将。吕蒙倒是毫不在意,若是将来自己势大,再碰上这些人,他会客客气气地招揽一次,如果相从,那最好不过,自会重用;如果不从,那时吕蒙可不会像孙策现在这样好说话。

从最后一位名士家出来,孙策始终维持的笑脸终于落了下来,此刻他身旁只有周瑜、吕蒙、徐琨、孙河、张?、弘咨六人,孙策不再压制自己的怒意,愤怒道:“我孙策难道有什么失德之处吗?难道我残暴吗?难道我害民吗?难道我无能吗?为什么都不愿辅佐我?”

究竟是为什么,其实孙策自己也清楚。汉末名士,最重门第,只有少数清醒的人,才会不被门第之见束缚。而孙家,说是富春豪族,其实却连寒门都算不上,孙策的祖父仅仅是一个瓜农,种瓜为生而已。即便把孙家算作富春豪族,那又怎样,所谓豪族,不过是土豪,离名士们眼中的世家名门差得远了。

袁绍、袁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投效,因为汝南袁氏四世三公,是天下第一名门。曹操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投效,固然是曹操的能力和魅力,但曹操的父亲曹嵩也是官至太尉,曹操出身的本家,沛国谯县夏侯氏,是汉朝开国功臣夏侯婴的后代,也是官宦世家。

相比之下,孙家的根基确实浅薄,不被多数名士看重。尤其是孙坚藏匿玉玺之事,虽然外间没有确凿的说法,但无论是刘表、袁绍,还是已死的陶谦,以及暗中将玉玺抢到手的袁术,都曾放出风声,让天下士子以为孙家想做窃国大盗。孙策心中郁闷,当初父亲得到玉玺,为什么不交出去?因为当时董卓尚在,交出去?交到董卓手里吗?而以盟主自居的袁绍又隐隐有不臣之心,同样不能交给袁绍,所以只能藏着,等将来天下平定,再献给天子,结果却生出种种祸端。可恨当初玉玺被夺时,被袁术逼迫立下恶毒誓言,不能违背,不能澄清谣言!

出身低下、叛逆谣言,再加上现在攻击汉室宗亲刘繇,名士们会怎样看?孙策当然清楚。

“将军何必愤怒?”吕蒙道:“他们无非是观望罢了,若等将军扫平江东,声势显赫,还怕无人来投吗?名士?名士可以几年不出仕,可以十几年不出仕,但会几十年不出仕吗?那他们所学何为?他们也要吃饭的。”

一辈子不出仕的名士不是没有,但那已经极少了。

张?、弘咨瞥了眼吕蒙,这人似乎丝毫不尊重名士啊?孙策却哈哈大笑:“走,不管他们了,我们去秣陵。”

吴郡十三县,曲阿之北还有丹徒,孙策遣军司马袁雄、徐逸、邓当三部北上攻打丹徒,控制江边渡口,防备对岸的徐州广陵郡,并遣秦松相随谋划,即授秦松丹徒令。又给曲阿长弘咨留下陈时、孙规、戴良、刘阿四部,谨防吴郡南部诸县异动。孙策自己点起大军,前往秣陵。

秣陵城内,刘繇已经会合了薛礼、笮融。曲阿逃来的残兵有六七千人,秣陵原有兵万余,再加笮融的万余贼军,合兵近三万。看着眼前的大军,一路惊慌失措的刘繇总算松了一口气,三万大军,就算打不过孙策,总能守得住吧?

他已经以州牧身份,向吴郡、会稽、豫章三郡下达了征调郡国兵的命令,便是丹阳郡西部诸县,他也向各县令长以及各地的世家豪门派出了使者。一旦州郡县合兵共讨,必能剿灭孙策。

所以刘繇很快定下了计策:固守秣陵,连原本驻扎在秣陵南部的笮融贼军,都被他调到了城内。但在军议上,太史慈却提出了异议:

“刘使君,万万不能固守!我军连失牛渚、曲阿,仅凭秣陵存粮,只够三万大军维持二十余日。”

牛渚是刘繇当初对抗袁术的要塞,曲阿是刘繇这几年来的主城,正因为如此,刘繇军的军粮几乎都在这两处。而秣陵,此时的秣陵还不是后世的六朝古都南京,目前仅仅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县城,以城内存粮,供应三万大军二十日,已经是太史慈的乐观估计了。而且现在这种情势,秣陵周边的丹阳、湖熟、句容、江乘诸县,就算不投靠孙策,也只会闭门守城,不敢向秣陵输送粮草。

“刘使君,您认为二十日内,各地郡国兵会赶来吗?”

刘繇被太史慈说得心内一慌,不确定地说道:“应该会吧?会稽王朗、吴郡许贡、豫章的华歆、诸葛玄、朱皓都是忠于大汉的名士啊,州牧下令,他们不会不遵从吧?”

豫章太守,目前共有三人。华歆是当初马日?还没死时承制封拜的,朱皓则是朝廷在不知马日?任命华歆的时候从长安派来的,诸葛玄则是袁术私自任命的。一郡三位太守,虽然华歆名望最高,但朱皓、诸葛玄也不是吃素的,每人占了几个县,正在纷争不休呢。

都是“名士”?太史慈忍不住冷笑,虽然他自己在东莱黄县也被称作名士,但见识了刘繇这位“名士”后,太史慈已经对那些名士不抱期望了:“刘使君,这只是您的奢望。”他毫不犹豫地击破刘繇的幻想,“豫章正在内乱,如何会来?至于会稽,虽然我也听说会稽兵不弱,但我更听说王景兴虽有盛名,却不懂军事……”太史慈忍不住瞥了刘繇一眼,在他看来,王景兴、华子鱼和眼前的刘正礼一样,都是只知治民不懂军事,“而吴郡,吴郡世家豪门众多,各拥部曲,许贡连下面诸县都压制不住。何况吴郡之内,还有贼军肆虐!”太史慈又瞥了笮融一眼,眼前这个浮屠贼,比吴郡贼帅严白虎更加残暴,“二十日之内,何来援兵?便是有援兵,也不会太多人,于事无补。”

“那,那怎么办?”刘繇再次惊慌起来,忽然一拍手,问道:“不对啊,子义你来江东没几天,你怎么清楚各郡形势的?该不会是蒙骗我吧?”

“昨晚进城时,遇上北海是子羽,是君投效您已有两年,对江东形势的判断应该不会有假。”

“是他啊。”刘繇想起来了,是有这个人,多年前和他也算有交情。不过是仪迫于孔融压力,竟然把自己的姓氏都改了,数典忘祖,刘繇心中看不起他,所以虽知是仪有才,但还是随便给了个军司马,打发到张英麾下了。

太史慈道:“如今危局,我有上下二策。”

“哦?还有二策,赶紧说来。”刘繇不再考虑是仪,如抓住救命稻草一般眼巴巴地望着太史慈。

“上策是,放弃秣陵,集三万大军,趁孙策大军还未赶来前,绕开牛渚,直插丹阳郡西南部。”

“占领丹阳郡西部,再重整旗鼓对抗孙策吗?”

“不。”太史慈一口否决,“直接穿过丹阳郡,进入豫章郡。孙策如今势不可挡,便是我们有三万大军也不行,但我们的兵力却足以压服豫章三家。江东四郡,丹阳郡出精兵,吴郡会稽最是富庶,豫章偏远,所以孙策在占据丹阳郡后,会先和吴郡、会稽交兵,我们当有喘息的机会。趁此机会,整合豫章郡的力量,向西结连刘荆州为援,再缓缓图谋孙策。”

“不妥不妥,我身为扬州牧,怎能直接放弃丹阳郡,拱手让给孙策呢?各郡县官员会怎么看我?扬州各地名士会怎么看我?”刘繇连连摇头,这怎么能算上策呢?

太史慈也是摇头,现在什么时候了,还死要面子,心中不由冷了几分,道:“如此可行下策,还是弃守秣陵,集合三万大军,趁孙策未至,破釜沉舟,不惜一切代价,强攻牛渚。若能快速攻下牛渚,不但可得军粮甲械,我军声势复振,当能在丹阳郡西部站稳脚跟。”他心中叹息,就算如此,也只是站稳一时,而且如果孙军牛渚守将守御得法,未必便能攻下;就算攻下,万一他们败逃前放火烧毁军粮,仍然不行,所以只是下策。

“嗯,这个好。不过我看弃守秣陵就不必了,”

一旁薛礼也道:“秣陵城被我花了偌大精力修缮,放弃也太可惜了,万一没攻下牛渚,也好有个退路。”

“我意已决。”刘繇大声发令,“薛礼、张英、陈横,你们带本部固守秣陵,笮融、樊能、太史慈、于麋、于兹,你们随我强攻牛渚,务必以必死之心,将其攻下。”

太史慈眼前一黑,牛渚坚固,集三万大军强攻,都未必能攻下,而且还要赶在孙策赶到之前!所以必须舍弃秣陵,让将士们有破釜沉舟之心,如此才有一线可能。如今患得患失,分兵留守,有了退路,将士们怎肯舍命强攻?什么都要,最后的结果就是什么都留不住!

误投暗主,悔不当初!太史慈再无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