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龙的传人
作者:魏义芳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005

伏羲氏是比炎黄二帝更早的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伏羲时代以龙命官,以龙为尊,中华民族有了“龙的传人”之称,伏羲氏也被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太昊伏羲开创了中华民族的姓氏之源,实现了远古先民从愚昧向文明的跨越。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古老的姓氏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中华民族万姓,追根溯源都出于太昊伏羲氏“正姓氏,制嫁娶”之人道,伏羲氏是中华民族文明之根、万姓之根和科学之根。

伏羲氏是比炎黄二帝更早的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伏羲时代以龙命官,以龙为尊,中华民族有了“龙的传人”之称,伏羲氏也被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太昊伏羲开创了中华民族的姓氏之源,实现了远古先民从愚昧向文明的跨越。伏羲之后,中华民族虽经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但姓氏像血脉一样,牢牢维系着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

据《姓氏词典》记载,相传黄帝有25子,分为嫘母、方雷氏、形鱼氏、嫫母所生,始为12姓。即姬、?、酉、祁、巳、滕、箴、荀、任、僖、依、儇,形成12胞族,散居各地。时周王朝姬姓,通过分封诸侯和赐予大夫采邑及领地,从姬姓又衍分一大批姓氏。《诗.大雅.文王》载:“文王孙子,本支百世。”仅姬姓就衍分出198氏。

血浓于水,情重于山。关于魏姓家族的渊源,可以用“源自文王,渊自黄帝,毕公苗裔,封地为姓。”16字加以归结。

字书《玉篇?鬼部》:“魏,象魏,阙也。”魏即指阙宫门之台观。《文选?班固魏姓的血缘祖先可以追溯到中华人文始祖黄帝。据司马迁的《史记?五帝本纪》和《史记?周本纪》记载,黄帝轩辕氏作为中原氏族部落联盟首领,主要活动在今黄河中下游地区,后来,他的儿子玄嚣生子(虫+乔)极,娇极生帝喾。帝喾有位夫人,是有邰氏的女儿,名叫姜螈。有一次,她外出到野外去,看到地上有一个大大的脚印,觉得好奇,心里忽然有了一种兴奋的喜悦,便一脚踏去,没想到这一踩却有了受孕的感觉,过了一段时间,果然生下一个男孩。姜螈认为这个孩子来得有些蹊跷,恐怕会带来不吉利,就将他弃置在门外的小巷里。说来也怪,经过那儿的牛马,都避开这个弃婴而不践踏他。姜螈又把他移置到树林里,好让狼和野兽叼去,但是很不巧,树林里有很多忙碌的人,姜螈无奈,就顺手将他扔到结了冰的沟渠上,这时有飞来的鸟张开它们的翅膀为他盖着垫着,使他不至于冻死。直到这时,姜螈才感到这个孩子有些奇异,大概是上天所赐,于是把他抱回家中,认真地哺育起来,并且将他养大。又因为他生下来一再遭抛弃,所以给其取名为“弃”。

弃在孩提时候,就有着像大人那样高远的志向。他在游戏的时候,种植的麻、菽(豆子)都长得很好。长大以后,也就喜爱耕作农稼了。他勘察土地所宜,适合谷类生长的就种植耕作。其他人都效法他,使该部落结束了流动不定的游牧生活。这时掌管部落联盟事务的陶唐氏帝尧知道了这件事,便提拔他为农师,教人民耕种,使整个部落联盟都蒙受他的好处,因此有功于当时。帝尧颁布命令:“弃,老百姓以前常不得饱食,你做后稷(即农师),播种百谷,使老百姓免于饥馁。有功当赏,现封你于有邰地(今陕西武功西南),以原来的官号‘后稷’做为称号,另外以姬做为姓,成为一方诸侯。”后稷在虞舜氏主管部落联盟事务时继续主管农业,又受命与益佐助夏后氏禹治理洪水。邰的附近有雍水、杜水等流入渭河,水系发达,土地肥沃,是从事农业最理想之地。从此,后稷便在这里率领本部落的人种植“百谷百蔬”,发展农业,使自己的部落成为一个著名的农业部落,其势力和人口也都有较大发展。后稷这一族兴起的时候,在唐尧、虞舜、夏代的时候,都有好的德行。

后稷的裔孙不?在夏代的中后期失去了农师职务,逃奔到戎狄这个地方。大约在商代初年,不?的孙子公刘虽然处在戎狄之地,但又继续从事后稷的工作,致力于耕种。他率领部落迁居豳(今陕西旬邑西),一边开垦农田,一边扩大居邑。这时,他的部众已有很多,贮积的粮食日益丰富,接着又发展武装力量,扩大活动范围,渡过渭水,到渭南地区采掘矿石,发展锻冶,制造工具和武器,使势力进一步得到壮大。这时远近的人都来归附他。自公刘下传七八代,至高圉、亚圉时,正当商王武丁时期,姬姓部落已是商朝西部的一个大邦。

亚圉之孙古公宣父又继续从事和光大后稷、公刘的事业,做了很多有德行的事业,整个都邑的人全部拥戴他。这时薰育、戎、狄等部族为掳掠财物,先后来攻打他们,古(颤-页)公父满足了他们的要求。但是当他们要得到土地和人民时,整个部落的人都愤怒了,想要反抗。古公却说:“人民拥立君主,是为了替他们谋福利。现在戎狄所以要攻击我,是为了我的土地和人民;人民属于我和属于他们,那有什么区别呢!人民却要为了我的原因而战斗,那等于是杀了他们的父子以做他们的领袖,我不忍心这么做!”于是他就和自己亲近的部属离开豳地,渡过漆水、沮水,越过梁山,定居于岐山(今陕西岐山县)下的“周原”。豳地整个地方的人扶老携幼,全又都归附古公于岐。其他地区的人,风闻古公的仁爱,也多来归附他。

定居岐山后,古公扬弃戎狄的习俗,并在这里兴建宫室城邑,将人民分为几个邑落居住;又设置职有专司的五官,使部落有了早期国家的雏形。因居于周原,部落从此称周人或周族。古公后被追尊为太王。

古公去世以后,幼子季历继立,史称公季、王季。公季继续修明古公所遗留的治道,专心致力于义举,因此诸侯都顺从他。古公在世时曾说:“我们这一族应当有王者出现,这大概在姬昌时应验吧?”公季的儿子昌继立后,遵循着后稷、公刘的志业,效法古公、公刘的成规,笃行仁政,尊敬长者,慈爱幼少,礼遇有贤德的人。他为了接待有才德的人,常常到了正午也无法抽空进餐,那些包括姜尚等在内的才士就因为姬昌礼贤下士,才效命于他。姬昌在商朝末年,为西伯(伯同霸),受命专管商朝西部征伐。他在位50余年,开始扩充周之实力和领土,做消灭商朝的准备。姬昌死后,被追尊为文王。

文王死后,次子姬发即位,以太公望(即姜尚)为太师,以文王子姬旦为辅佐,以召公爽和文王庶子(一称第15子)姬高等佑助王师,继续从事文王所遗的功业。最终,消灭了商王朝,建立周王朝,姬发即周武王。周朝虽然建立,但周族在当时人数较少,为加强周之统治,西周初年,周武王大封同姓宗族和异姓功臣,周文王姬昌庶子公子高,受封于毕邑(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为公爵,史称毕公高。此毕公,即《史记?周本纪》中所谓“武王即位,太公望为师,周公旦为辅,召公、毕公之徒左右王,师修文王绪业”之毕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