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知识的载体,科技与人才,将决定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在创建和建设新中国的进程中,魏姓涌现了一大批卓有成效的杰出专家、科学家,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是(24-32):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魏美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西部勘探研究所主任工程师魏东涛;公安部第一研究所系统分析师魏波;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魏志义;中国海洋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软件工程研究所所长魏志强;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魏利金、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魏利军;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魏新;鞍钢钢铁研究所金材高级工程师魏振和。
24【魏美才】(1966.6-)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政协委员。江苏省徐州市人。
1984年毕业于江苏徐州农业学校;1991年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生物系昆虫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199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1995年1月赴中南林学院林学系工作,1998年晋升为教授。1998年获林业部青年科技奖和中国青年科技奖、周尧昆虫分类学奖;1999年获湖南省青年科技奖;是部级突供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2年入选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2003年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第二层次;2004年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教师。目前任中国昆虫学会昆虫分类区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林学会昆虫资源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昆虫学会副理事长。
1994年以来共发表系统生物学和生物地理学研究论文240余篇(部),主编全国通用本科教材1部。主要从事昆虫系统学、动物地理学、保护生物学研究。主持完成20余项国家级课题,包括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魏美才是我国叶蜂研究的第一人,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从1991年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开始,17年来,魏美才一直从事叶蜂系统学研究。十多年来,他每年都有两个月在户外寻找叶蜂,足迹遍布全国各个省份,经他发现和命名的叶蜂有900多种;经年累月,魏美才将叶蜂的发现量从原来的680种提高到3000多种,并提出昆虫纲膜翅目新分类系统,创立昆虫资源学新分支学科和重大害虫资源化管理理论等。主持完成30余项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个人曾获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奖、湖南省青年科技奖等。
他建立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模式昆虫标本室,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广腰亚目昆虫系统分类研究的三大基地之一,膜翅目广腰亚目叶蜂属级和种级标本收藏量均位居世界第一。
25【魏东涛】(1966.11.30-)高级工程师,理学博士。甘肃省靖远县人。
198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4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地质学系,获理学硕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西部勘探研究所主任工程师。
长期致力于西北地区含油气盆地石油地质基础研究与勘探潜力综合评价等科研工作,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九.五”、“十.五”重点科技项目以及中国西部油气田分公司科研项目多项,主要有:“临夏盆地新近系古生物化石分布特征及地层时代研究”;“甘肃西部及邻区侏罗系油气勘探部署设计研究”;“中国北方含油气区侏罗系地层对比及划分研究”;“青海柴达木盆地南八仙油气藏储层特征及油气藏分布研究”;“中国西部地区中小盆地石油地质特征与勘探目标优选研究”;“西北地区侏罗系油气地质综合研究及勘探目标选择”;“重点前陆盆地大中型气田形成主控因素与富集规律”;“准噶尔盆地重点地区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及勘探目标优选”。
科研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专业优势和学术特色,在西部地区含油气盆地地层对比、构造分析等方面有一定的造诣,尤其擅长前陆盆地复杂构造分析与含油气圈闭定量评价。目前承担着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前陆盆地油气成藏规律、关键技术及目标评价”课题研究任务,主要从事中西部地区前陆冲断带复杂构造分析及关键技术攻关。近年来,取得了多项独创性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并在勘探生产中应用效果明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先后获局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0余项,其中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局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二、三等奖多项,先后在《地质论评》、《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天然气工业》、《南京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3篇,以第二作者身份出版专著1本。
26【魏波】(1983-)公安部第一研究所系统分析师。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人。
2005年6月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04年5月,通过国家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中级――软件设计师考试,获中级资格“软件设计师”。
2005年进入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资源环境与地理信息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三维信息获取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就读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著名摄影测量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专家刘先林院士。在此期间,主要参与“十一五”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课题“车载多传感器集成关键技术研究”;“十五”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与改革委员会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大城市活断层试验探测研究”项目子专题:基于GIS平台基础上高分辨率遥感信息与地形数据融合处理及活断层定位技术实验,主要负责“基于GIS平台的活断层水系特征和微地貌学研究”等部分;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鲜水河-小江断裂带中段晚新生代构造变形及其形成机制”;主持负责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南省宁乡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地理信息系统部分。2008年6月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
2008年7月进入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工作,参与安防“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社会治安动态预警、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课题3“社会治安动态监测、预警防范、综合处置系统集成平台应用技术研究与示范”,主要负责研究开发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中的地理信息系统。
2009年5月,通过国家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高级――系统分析师考试,获高级资格“系统分析师”。
27【魏志义】(1963.5-)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1991年4月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1993年4月中山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后留校工作,同年晋升为副研究员。1993年5月至1997年3月期间,曾先后在英国卢瑟福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香港科技大学物理系及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化学系访问和工作。1997年5月调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1999年晋升为研究员,2001年聘为博士生导师,2000年4月至2002年9月兼任日本电子综合技术研究所(ETL)NEDO研究员。现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计量测试高技术联合实验室主任、课题组长,兼任中国光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863神光III前端责任专家组成员等职。
主要研究方向:产生超强超短激光脉冲的新原理与新技术研究,飞秒激光相干控制及新型光学频率梳的研究,阿秒激光物理与技术的研究,全固态超短脉冲激光研究,碘稳频固体激光的研究。
过去的主要工作及获得的成果:主要从事超短脉冲激光相关的研究,近年来代表性的成果有:1.首次提出并实现了不同固体飞秒激光的被动同步技术,被OptLett杂志审稿人评为“开拓了相干合成阿秒周期脉冲的途径”;2.测量并实现了被动同步飞秒激光的载波包络相移(CEO)控制,被OptLett杂志审稿人评为“Thisisaheroicexperiment”;3.采用系列新技术研制成功太瓦级的小型化超强超短脉冲激光装置,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4.利用新的技术方案与国外同行打破了保持10年之久的超短激光脉冲世界纪录,被LaserFocusWorld杂志总结为激光40年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结果之一;5.设计研制成功综合性能先进的系列飞秒激光器件,并提供国内外多家用户使用。上述研究结果已在国内外重要杂志上发表论文60余篇,被SCI论文引用300多次,获授权专利10余项,其中美国发明一项,中国发明四项。1998年获饶毓泰光学奖和物理所优秀科技青年奖,1997年及2000年先后获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年获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2002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28【魏志强】(1969.12-)中国海洋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山东禹城人。
现任中国海洋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主任,中国海洋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所长,全国青联委员,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市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专家组组长、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
近五年来,主持承担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7项。主持完成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2项、国家863项目3项、省部级科技攻关项目7项、企业横向合作项目6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20多篇被SCI、EI等国际权威检索机构检索,出版学术专著4部、教材3部。2004年12月被山东省Gov授予“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29【魏利金】(1960.12-)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陕西人。
1985年7月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原西冶)建工系工民建专业。1985年8月分配到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原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工作。
1986年08月晋升为助理工程师,1991年12月晋升为工程师,1996年12月晋升为高级工程师,2001年12月晋升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9年获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2004年被授予北京市建筑工程评标专家的称号。昆明西部科学技术交流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第四届全国现代建筑结构技术学术研讨会学术委员会委员,论文集主编。
1991年10月至2004年10月担任结构设计室主任,2002年12月至2003年10月兼任建工所副总工程师,2004年11月至今担任结构设计所主任工程师。
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建筑、结构设计、审核工作,组织负责设计过多项大中型工程,对所从事的专业具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先后结合工程疑难问题,撰写并公开发表了二十多篇有较高价值的学术论文。在建筑物加固改造方面获部级重大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在工程设计方面多次获有色总公司优秀设计奖。连续四年被评为院优秀设计人才。2001年被中国世纪专家编委会授于“中国世纪专家”称号。
近年主持或叁与设计过的民用建筑项目有:北京中关村大河庄苑工程(高层住宅、高层公建及大型地下车库)2002年25.7万M2结构专业负责人初设人及施工图审核人;北京亦庄星岛嘉园五期(星岛假日)(高层住宅、多层住宅、公建及地下车库)2003年11.5万M2结构专业负责人初设人及施工图审核人;北京月亮弯别墅区2000年14万M2结构专业负责人初设人及施工图审核人;宋家庄正馨家园(高层住宅、高层公建及大型地下车库2000年(北京中天建中工程设计有限公司)18万M2结构专业负责人施工图审核人;国土资源部办公大楼(多层办公楼)1999年3.5万M2结构专业负责人施工图审核人;王俯井百货大楼(新楼)(高层综合楼)2000年11.5万M2主要设计者之一;北京青云店镇文体中心(全钢结构)2002年1万M2项目总设计师审核人;廊坊明珠大厦工程(全钢结构)(高层商场)2003年2.1万M2项目总设计师主要设计人;天津美帮国际花园(高层住宅、高层公建及大型地下车库)2003年40万M2项目副总设计师初设人及施工图审核人;长城脚下的公社(水关长城)(别墅和具乐部)2001年(北京世纪建地产策划筑有限公司)2.5万M2结构负责人;天鹅弯国际公寓((高层住宅、高层公建及大型地下车库)其中有四栋超限审查三错层建筑----2005年(广东新豪斯建筑设计有限公司)50万M2结构负责人。
工作以来,组织负责设计过多项大中型工业厂房设计:主要有:新疆阿舍肋铜矿,冬瓜山铜矿,云南弛宏铜矿,越南铜矿,伊朗锌冶炼厂,宁波垃圾焚烧发电厂;马鞍山市垃圾焚烧发电综合利用工程;天津贯庄垃圾焚烧处理综合利用,山西露成污水处理厂,北京良乡污水处理厂中条山侯马冶炼厂等设计审核工作。
30【魏利军】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工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兼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交通部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搜救咨询专家,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专家咨询组成员。主要从事重大事故预防与控制、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安全规划、定量风险评价和安全评价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参加了国家九五攻关课题重大工业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事故的分析模拟技术、国家九五攻关滚动课题工业危险品公路运输安全管理技术研究、国家十五攻关课题城市公共安全规划与应急预案编制关键技术、科技部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资金项目城市工业安全规划关键技术、非矿山重大事故调查分析及模拟验证技术和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资金项目城市重大危险源数据库一起开发研究等项目的研究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完成了安全评价项目100余项。在国内外的学术期刊及学术会议上发表了《危险物质意外泄漏的重气扩散数学模拟(1)(2)》、《重气扩散的数值模拟》等近十多篇学术论文,其中多篇论文被国际权威机构收录。同时出版了《危险评价方法及应用》、《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OH**S)入门系列丛书Ⅳ--如何编写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文件》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及文件编写》等多本著作,参与了《事故调查分析常用法规手册》、《中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注册审核员国家培训教程》、《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安全工程科学技术》、《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等书籍的编写工作。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一次,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二等奖两次,三等奖一次。
31【魏新】周口郸城人。博士。现为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深圳方正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方正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方正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方正数码(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等。2005年集团销售收入245亿元。
魏新1982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1988年在北京大学获教育学硕士学位,1992年起在北大开设教育经济学、教育研究过程与方法等多门研究生学位课程。1994年被评为北京大学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其后赴美国深造。1999年起任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担任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经济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理事,以及世界银行、欧盟、英国DFID、亚洲开发银行的中国教育项目专家与顾问。
32【魏振和】(1933.11-)曾任鞍钢钢铁研究所钢材室副主任,金材高级工程师。辽宁省鞍山市人。
1993年底退休。60年代,魏振和负责和参加的瓶口钢锭模应用研究,提高沸腾钢成材率、真空冶炼改善钢品种及质量等项目,为冶炼工艺改进提高成材率作出较大贡献。70年代,国家急需制造深潜器救生艇耐压壳体用钢,要求高强度(δs≥785MPa)高韧性耐腐蚀,他通过收集国内外资料,经过多年研究,终于达到设计技术指标要求。他作为课题负责人研制的“深潜器救生艇耐压壳体用402-S钢”,经冶金部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冶金部、中船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他作为课题负责人,负责研制“潜艇耐压壳体402-1钢”,达国际水平,获冶金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他负责的“潜艇耐压壳体用929钢的研制”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冶金部科技进步四等奖。魏振和在特种钢研制方面有专长,知名度较高,实践经验丰富,先后被评为辽宁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和鞍山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