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借不到,仗还是要打,这是大局。且陈毅还是能打这一仗,因为他和八师有“缘”。与八师有缘首先是地缘。八师是鲁南的部队,与苏北、淮北根据地相连,处得近,关系就多,互相有个关照,比如警九旅十八团还当过新四军。同样,陈毅也不能忘怀鲁南的山山水水,新四军首长去延安必过鲁南,具体说首先要过运河支队的“山寨”黄丘山套,再过微山湖,然后一路西行。所以接应的都是鲁南部队。
1943年11月陈毅去延安参加七大。当时陈毅代号“张处长”,一身长袍马褂,头戴礼帽,但没穿皮鞋,一双黑布棉鞋,俨然学者打扮。据史料记述,“……由纪华、邵剑秋、童邱龙三人带支队部的警卫班陪军长经黄邱山套到达杜安集……军长和随行人员由杜安集北去的路程,则由童邱龙同志带着护送队一路护送……”童丘龙时任运河支队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行程中,陈毅感到这个地区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当时就对运河支队划归新四军建制的事宜和有关领导同志进行了研究,并说:“运河支队坚持这个地区,地位重要,条件艰苦,我将告诉彭雪枫师长、邓子恢政委在军事上、物资上给运河支队以大力支持……” 此行,一路上顺风,陈毅心情大悦,诗情油然而生:
横越江淮七百里,
微山湖色慰征途。
鲁南峰影嵯峨甚,
残月扁舟入画图。
陈毅与八师除了“地缘”还有人缘。人缘一有同志亲,我说的“同志亲”不是一般而言,想当年,八师师长长王麓水可是为井冈山武装割据出过力的,而陈毅就在山上当大王(至少是之一吧),哪能忘峥嵘岁月。说起井冈山这个山头,连**都不能免俗。人缘二有“老乡亲”,亲不亲故乡人,陈毅与副师长何以祥都是“要得,要得”的四川人,也就是“好说好说”。当然这缘那缘都是戏说罢了,不上台面。但有一缘那就不是开玩笑了,那就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缘。为人民求解放,打江山,共同的目标是一致的,有了大目标,一切都不在话下了。
正因为是有“缘”,八师为“新寨主”接风就不奇怪了。据何以祥回忆,打下峄县后八师进行了休整,一天突然接到军区电话,说陈毅已在湖西(微山湖西),要八师派部队护送陈毅通过津浦铁路。师长王麓水一听陈军长要来,非常高兴,为迎接首长作了认真的安排,姑且我称之为三部曲。
第一部曲,首先要做好安全保卫工作,派人去接陈毅,这个任务不难完成,就交给驻扎在夏镇的二十四团了,由他们去人引路,将陈毅一行接到夏镇。
第二部曲,何以祥副师长和刘春主任两个“副将”出马,带上一个骑兵排赶往夏镇迎候。据何以祥回忆,临行前王麓水突然想起打峄县还缴获了两辆汽车,八年抗战,“土八路”坐汽车想也没想过,但今天有了,怎么也得开一开“洋荤”。其中一辆,何以祥称之为卧车,正好派上用场了。
这卧车什么模样,我不好说了,反正车也是辆破车,一路开,一路修,政治部主任刘春,见此景,顿生情,立即口占一诗:“一跑二三里,耗油四五升。抛锚六七次,*十人推。”刘春是第一回去见陈毅,想来十分兴奋。建国后,刘春被授予少将军衔,但以后从军界“淡出“,当过驻外大使,亚洲司司长,*后任外交学院院长。刘春是个聪明人,非常有才干,看来陈毅对他的第一印象颇佳。陈毅上车后,摩托化开进,回来的路上,这破车倒也争气,没有抛锚,一口气就到了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