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政委气粗(一)
作者:晓烽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687

新官还有政委。

政委通常称二号首长,但“二号”不比一号低半分,往少里说也是平起平坐。这个道理不用我再说了吧。

有人以为政委不就是政工人员嘛,文官啊,耍嘴皮子,摇笔杆子,金丝眼镜小白脸。打住,说小白脸这话就离谱了,要说戴眼镜,罗荣桓即是,要说能妙笔生花的,陶铸,陈沂都算得上,但都是从宣传口子上来的,也当属凤毛麟角。实话实说,新来的政委论文凭小学也没得。

丁秋生来任政委,在当时八师许多人眼里,甚至比何以祥任师长更理所当然。丁秋生是鲁南军区的政治部主任,而八师与鲁南军区本是一家,所以说丁政委可说是这支部队的“老人”,论与八师的关系比何以祥要熟得多,甚至可说更“铁”。这样,八师军政主官都配置完整,接下来就看两人同心协力了。

同为新官,比起何以祥的“川军”来,丁秋生的“湘军”就显得“根红苗壮”了。丁秋生是湖南湘乡人,和当年毛委员的家乡很近。丁秋生家是赤贫,从小在在安源矿上做苦力,这样的苦出身参加革命还不“玩命”干。虽然同是从当大头兵开始,但丁秋生和何以祥在军职提升上又有明显不同。丁秋生一直在政工这条线上,最基层的政工人员就是连队指导员。

对于电影《集结号》中的指导员被打仗吓得尿了裤子的情节安排,我起码觉得不典型。编导想当然把连队指导员算作“文人”了。文人胆小,上了战场还不屁滚尿流吗?

人有胆大的,也有胆小的,想找个怕死鬼那还不容易啊。但一个连队指导员怯战,动摇军心,那上级要负失察之责的。今天,连队指导员工作条例也许很细致,上课也好,谈心也好,归根结底是为了培养连队的战斗精神。但在当年工作很简单,就是带头。打仗带头,首先就是打冲锋。

丁秋生入伍前目不识丁,他没有上过学堂。参加红军后在三军团三师特务连当战士,以后任指导员,用他自己的话说:“打仗只知道硬打硬拼,参加敢死队,带头向前冲就行。”没有当过兵的人也许不知道,打仗,连队首长和士兵是在一条线上,没有“你死”“我活”的。指导员带队冲锋太寻常了。第四次中央苏区反围剿,当时丁秋生任四师十团机枪连指导员。在一次反击罗卓英部的战斗中,丁秋生带敢死队冲锋,冲锋中丁秋生顺手拾起一顶钢盔戴上,战斗中只听“当”一声响,一颗子弹穿透钢盔,子弹紧挨头皮,一次下意识之举,救了自己一命,这一回算是有惊无险。

说来丁秋生可说是人民解放军最早的“军校生”,他曾在红军大学学习。红大毕业后,被任命为九军团第十四师第四十一团政委。在第五次反“围剿”中,丁秋生差点革命“到底”了。在广昌最后一天的战斗中,丁秋生身上多处负伤,最严重的是左胳膊的动脉被打断,由于失血过多,昏迷了7天7夜。一个团政委可不能随便就丢了,师里专门组织了8个人的担架队,日夜不停,轮流抬着赶往瑞金医院,傅连?院长亲自做手术,才保住丁秋生的生命。伤愈后,丁秋生在中央红星纵队当民运干事,中央红星纵队实际中央机关护卫队,所以经常有机会和**等人接触。丁秋生遇上过一件非常让他“窝心”的事,最后竟然“惊动”了**。

抗战爆发后,丁秋生和何以祥一样都在“国防大学”就学,不同的是,学习尚未结束,八路军后方政治部主任谭政就找他谈话了,组织上决定要他去军委工程学校任政委。但丁秋生一心想上前线,不想当“教书先生”,好说歹说,死活不从。最后谭政下了最后“通牒”,说:“你这样违抗命令,是要受处分的。”丁秋生也干脆回答:“处分我也不去!”这真让谭政左右为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