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战史记载,山野当时的兵力为7万。在我想来,只怕是有余数的,“余”多少说不准,一、二纵的兵力只会多于七师。上回说到一纵三旅八团授降的事,这个团在三旅还不能排第一号,但报出来的兵力我仍是非常吃惊――三千。这样,为什么称八师“小老虎”,我有自己的新解。一、二纵及七师,各有3个旅,按照编制应有9个团。而独有八师,只辖3个团,比起前面几位“弟兄”确实要小。小是小,但牙口却是异常锋利,往往用来突击,所谓虎小威风大。
山东野战军――陈毅的第一支精兵。说是精兵我是有根据的,当时新四军华东的8个甲等旅,山野就占了5个。再换一个说法,到了1947年开春,组建的华东野战军9个主力纵队中,山野占了4个;山东军区占了3个;华中粟裕部只有两个。山东野战军名曰“山东”,而实际上“老山东”只有一个师,其余皆为新四军北上部队。我不解释一下,只怕有的朋友还真不明白。
这一仗八师打得不错,陈老总有心要来看望一下同志们了。
1946年1月17日,也就是停战后的第4天,山野司令员陈毅就到八师检查工作。第二天上午,八师全师集合,用军语来说是会操呢?还是校阅呢? 这一天,八师3个团再加上师直属队,近万人马,每团组成4个方队。轻重机枪一字排开在前,骡马辎重齐整排列在后,队列严整,骡马不惊,虎虎生威。真不知以后八师是否还有过这样的排场?得胜之后的陈毅也是神采飞扬,亮开嗓门讲了一个多小时,虽然没有麦克风扩音器,但即使最后排的人们也领略了陈老总的口才。
陈毅是共和国第一任外交部长(周恩来不算),他独有的风采恐怕后人难以比肩了。共和国的十大元帅中,最有资格称“儒帅”的就数陈毅了,陈毅作过报社的主笔,要不是生逢革命年代,极可能就是“专业”作家诗人。在外交场合,陈毅往往是妙语连珠,又语出惊人。美国造的高空侦察机在中国栽了跟斗,记者问是怎么打下来的,陈曰是用竹杆捅下来的。八师自开战以来,连战连捷,士气正旺。而陈毅对八师的表现非常满意,对这支劲旅给予一些特别的关照,也是情理之中。戎马倥偬的征战中,全体官兵集合,听战区主帅的讲话,八师也没有第二次了。即使在当时,陈毅手下也有十个师(旅),去部队转转是少不了的,但想要在全师官兵面前,请陈老总亮一亮嗓门,只怕是“可遇而不可求”了。
从1946年1月上旬停战到6月下旬内战全面爆发,差不多是小半年光景。国共两党始终处在打打谈谈中,所谓“关内小打,关外大打”,著名的二战四平就发生在1946年4、5月间。相形之下。华东战场相对要平静些,虽然两军对峙,免不了有“磨擦”,但毕竟没有撕破“脸面”。正因为华东鲜有大的战事,许多战史类书籍都将这一时间轻轻略过了。在我想来,虽然这时期没有惊天动地的炸响,但至少有还有两件在第三野战军战史中不可遗漏的事,就像一部宏伟的乐章,在**到来时候,会有一个过渡,历史进程也是如此。
我要说的第一件大事也许有人会不以为然,那就是1946年2月15日,华东局发出的《百日练兵工作的指示》。大敌当前,厉兵秣马,人人都知,但这场颇有声势练兵却是以“七分政治三分军事”为开端的。“以政治练兵为主”,这似乎出人意外,却又在情理之中。自从古田会议以后,中国**领导的人民军队,始终是把政治放在首位,就是在今天,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听党指挥还是军队第一位的工作。但这场政治练兵又不是“务虚”,是要解决的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试想,国共携手,抗战八年,好不容易胜利了,难道真的还要兵戎相见?所以,要解决许多官兵存在的思想误区,用最高统帅**有一句响亮的口号:丢掉幻想,准备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