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章 圈地运动、军校及奥运会
作者:雨母三哥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311

“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

―――――――――――――――――――――――――――――――

也许是听到了些风声,邱氏对陈?回来虽然非常高兴,但是也有些幽怨。陈?费了不少口水才打消她的疑虑,并且保证说不管今后地位怎么变化,她在家里的位置都不会改变。

在家里只住了两天的陈?8月1日乘船离开上海前往荷属东印度群岛的巴达维亚。这是他在美国的时候就确定要做的一件事情。太平洋汽车公司的“风尚”汽车的销量日渐提升,而走大众路线的“太平洋”系列轿车的研制也已经完成,只等工业化生产的开始了;到时候作为汽车轮胎的橡胶的需求量将会大量激增。

而且他接到的一份调查报告还显示,06年全美的汽车公司有22家,月销量超过500辆的只有4家;而07年以来汽车公司已经有88家,月销量过500辆的有12家,过1000辆的也有5家。

这说明汽车工业在飞速发展,所以橡胶的使用量也会随之有极大的提高。作为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来人,当然明白上下游产业链垄断可以带来的超高利率,所以太平洋汽车公司很早就在美国收购了一些轮胎厂,但是这些厂子的原材料产地都在南美,也就是橡胶的原产地;由于目前全世界的橡胶来源都是靠亚马逊雨林中的野生橡胶,而这个时代的取胶法居然是拿斧头砍、往往每棵树的生产年限就只有两三年,掠夺性开采日渐毁灭着野生橡胶资源,巴西橡胶产量4万吨已经是极限了。

陈?此去南洋就是要解决太平洋汽车公司的这个隐患的,也是为了在未来垄断橡胶的产业链。

和陈?随行的有一个英国人、一个荷兰人,他们是分别负责与殖民地当局交涉的;还有一位环球百货负责南洋地区采购业务的经理,他是陈?此行的主要助手。

陈?到达雅加达后,首先住在一位与环球公司有关联的林姓南洋富商家里。他的家是这时代南洋华商的典型的别墅式住宅,和他以前到新马泰考察时到过的“晚晴园”也非常相似。

第三天,林先生为陈?举办了一个欢迎宴会,荷属东印度和英属东印度领地的华人侨商们来了不少,大家都听说过“沪上金童”的大名。宴会上,大家除了寒暄,都或明或暗、七弯八拐地询问陈?来南洋的目的,陈?没有隐瞒,也没有直接回答,只说来此的确是有一项大生意,过后便知。

在接连考察了十多天之后,陈?便利用分别在美国、上海、香港等地开设的十来家公司在荷属东印度和英属东印度领地内购买了价值300万英镑的适于种植橡胶的种植园。

陈?的行动基本是半公开的,南洋的华商也都纷纷跟进,大量抛售其他产业购买种植园种植橡胶;而陈?也指示长江银行对南洋华商可能出现的后续资金短缺予以支持。

由陈?引发的这次“南洋圈地”风潮直到1909年才停息,先后参加进来的除了南洋华商之外,香港上海等地的华商也都闻风而动;与华商同时行动的还有汇丰洋行、渣打洋行等英美财团(其实历史上这些财团才是南洋橡胶圈地的主力)。由于陈?和南洋华商行动较早而且迅速,所以大都是在较低价位进场;汇丰等财团也进场较早,只是行动教慢;其它闻风而动的各地投机商人由于进场晚,价位大都较高。

到09年的时候,陈?和南洋华商们的橡胶园在全部南洋橡胶园中已经占到60%的比例,汇丰等英美财团和各地的投机商人们各占约20%。

也有些比较有远见的商人没有一股脑地大量购买橡胶园,比如这两年在南洋不以“父债子免还”为杵、毅然艰难替父还债的陈嘉庚兄弟,他们在得到陈?和长江银行支持之后,仅在低价位购进了3000英亩种植园,随后就把全部资金都投入创建橡胶制品厂――这一远见卓识使他们既避免了后来激烈的橡胶价格战又在后来的一战橡胶贸易中占据了有利地位,成为兰芳橡胶联盟中仅次于环球集团的橡胶托拉斯。

在南洋的一个多月,陈?除了与华商们联络感情,还秘密与南洋各地的同盟会、光复会、共和会的同志多次聚会。

南洋共和会是在陶成章加入共和会之后才在南洋成立的。陶成章由于年初的“同盟会会旗事件”以及孙中山“受贿”事件而与同盟会愈行愈远,在于右任、秋瑾等人影响下加入了共和会之后凭借自己在江浙五省的声望迅速成为了共和会上海支部的领导人之一,并于7月底来到了南洋创建南洋支部。

陈?经过和陶成章、南洋华侨青年革命者温生才、陈楚楠、林义顺等人的多次讨论,决定秘密成立兰芳复国联盟,把兰芳华人自治共和国作为南洋华人的第一革命目标;而且因为陈?的激烈坚持,多数同志同意在兰芳复国前此联盟不与任何国内革命组织发生直接联系。

9月17日,陈?从巴达维亚坐船前往德国。经过两个多月的海上颠簸,终于在11月28日到达了德国汉堡。随后坐火车到德国首都柏林,先进入了一家预备学校学习德文;1908年2月才正式进入柏林陆军军事学院野战指挥专业学习。

虽然德国人的理论课程设置一如他们在其它方面的特色一样,严谨、缜密、一丝不苟,从而显得过于枯燥;但是这些都不是对陈?最大的窒碍,作为应试教育的杰出作品,陈?往往只需要花费他的德国同学们四分之一的时间,就可以取得比他们更高的理论考核成绩。对陈?挑战最大的是军训和实战演练课程,这是陈?前世的短板、今生也没有这方面的特长,所以开始的一年多里他不得不把理论课上节省下来的全部时间再加上自己的大部分课余时间花费在体力训练、技巧训练、射击练习、野战侦查等等这些实践和身体素质的训练上面。

由于陈?在体格和实践上总是落后,不但经常受到他那些德国同学的歧视和嘲笑、被当做“东亚病夫”的现实版,而且成了一起在德国留学的蒋百里等人冷嘲热讽的对象。

虽然陈?可以找到N个客观理由安慰自己,但是他不会接受第二次失败的人生;以前是性格上的清高导致的无奈,现在没有理由再可以麻痹自己。

所以从08年到09年5月这一年多的时间里,陈?咬着牙对自己进行了一次无间断地魔鬼训练,早出晚归的矮个子中国学员也成为了柏林陆军军事学院训练场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随着陈?体能实践成绩的不断提高,他的德国同学们也由歧视逐渐变成了敬佩;当陈?1910年7月以全优的成绩毕业的时候,不但他的同学,连他的老师们也都赞叹不已。

不管是理论学习,还是体能练习,都是枯燥辛苦的;在枯燥的生活中能够让他轻松下来、调节精神的,就是远在美利坚的女孩的每周一封的来信,和他每周一封的回信。

姑娘的来信总是在描述她的学习、她的同学、她的心情还有她对未来的憧憬,间或告诉陈?在美国发生的某些她觉得有趣或者有意义的事;

陈?的回信则是各种趣闻、笑话、短篇故事的集合,很少提到他的军校生活,提到了也总是说“不错”“很好”“有意思”;

两个人的感情就在信来信往中日渐巩固。每到暑假,女孩就会从大西洋彼岸过来玩几天――为了这几天,坐船都要坐两个月;虽然只有几天,但是女孩却似乎乐此不疲,每到暑假都会在伦敦出现――到伦敦约会是为了节约女孩坐船的时间,要不然连几天的时间都未必有。

08年的暑假,女孩过来的时候刚好伦敦在举办第四届奥运会。虽然只看到最后一天的比赛,但是女孩却很兴奋,这是她第一次观看这种世界级的体育赛事,拥有六万八千个座位的“白场”体育场让她非常惊叹;只是她也有些小遗憾,因为没有一个中国选手参加这次奥运会,中国一如既往地在世界重要体育活动中缺席。但是陈?非常肯定地告诉她,下届奥运会,中国一定会参加,而且要尽量拿奖牌;再之后,一定要争取举办奥运会,让中国成为英法德美一样的体育强国。

“南希,你愿意为这件事努力吗?”

“当然愿意。‘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这个道理我也知道的。只是我有这个能力吗?”

“你未来的老公是个大富翁,只要你愿意,他一定会支持你完成这个理想的!”

“我可是个女孩,他会允许我抛头露面来做这样大的事吗?”

“放心,他虽然是男人,也是个女权主义者呢!”

“拉钩!”

“拉钩!”

“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

女孩兴奋的笑容,仿佛什么阴谋得逞。